连锁超市在中国发展的近20年里,一直以沃尔玛、家乐福等主打大卖场的品牌为人熟知。类似首航、天客隆和华欣这样的小型社区超市,大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知”的状态。但随着社区商业的升温,这些小型超市渐渐浮出水面,凭借十几年来默默深耕社区的“先见之明”,这些超市同样不愁生计。本期将对目前北京小型社区超市的现状进行梳理。
深耕社区实现连锁
社区超市近几年才成为零售热点,但北京小型社区超市却已起步多年。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连锁经营业态刚刚兴起的时候,像首航和天客隆这样的超市就已经出现在北京居民的视野中了。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北京的小型社区超市有首航、迪亚天天、天客隆和华欣等。这些超市把自己的服务对象确定为社区居民,体量不是很大,一般在1000平方米以下,商品也以居民日常需求较大的生鲜和个人护理用品组合为主。
资料显示,首航超市隶属于北京首航国力商贸有限公司,前身为首都航天机械公司生活服务分公司,目前有43家门店,并拥有一个上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物流中心;天客隆成立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以连锁方式经营超市的零售企业之一,提出了“社区生活馆”的概念,现有门店32家;迪亚天天虽然是外资血统,但进入中国已有9年的时间,店铺面积在500平方米左右,目前在北京有75家门店;华欣超市也有18家门店。
以上几家超市在北京的门店总数接近200家,它们一般开在出入社区的主要通道上,相对于大卖场更加方便,在商品上又比便利店齐全,形成了一部分忠实客群。
悄然占据零售“重镇”
与外资超市和内资大型超市的高调相比,小型社区超市似乎一直游离在聚光灯之外,低调而沉默。但事实上,这类超市十几年来一直在深耕社区业态,已经成为所在社区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杨先生在北四环附近的一所大型社区内生活了几十年。社区内曾经有家开了十几年的首航超市,但四个月前因为物业到期而撤店了。“就像没了一个老伙伴一样,超市刚关门那阵特别不适应。”杨先生说,虽然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就有一家物美,但自己年纪大了腿脚不灵便,还是不如走几步就能到的首航方便。不过,上月中旬,在原来首航的位置新开了一家华欣超市。杨先生的烦恼也解决了。
值得注意的是,小型社区超市的市场嗅觉异常灵敏,它们往往能把触角伸到那些大型零售商尚未涉及、居民需求较大的地方。在南五环之外的鹿海园社区一带,方圆几公里内惟一一家连锁超市就是首航。
依托社区的这类小型连锁超市避免了与大型零售集团的直接竞争,以更为灵活的选址占领了主要社区的零售制高点。
赶上“社区热”
连锁超市在中国发展了近20年之后,商家们意识到,社区超市是片蓝海。尤其是近两年来,零售业租金和人力成本上升,毛利逐渐下降。由于社区超市的体量较小,前期投入少,收回成本的速度也较快,目前主攻大卖场和综超业态的大型零售集团逐渐把未来的开店方向瞄向社区超市。
种种数据显示了社区超市的优势:以便利超市为业态的红旗连锁旗下的新店一般在开业后一年内就可实现盈亏平衡,开业后第三年即成为成熟门店;今年刚在北京开出社区超市的乐天集团的调查也显示,社区定位的超市销售额每年保持了10%的增长;沃尔玛在美国本土的业绩显示,本财年上半年,社区超市业态的同店销售额增长了5%,增幅是公司旗下店面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
可以说,北京的小型社区超市在经过了十几年的低调布局后,误打误撞地赶上了“社区热”。这意味着,积累了多年经验的小型社区超市未来的利润空间会更大,客群也会更加稳定。不过,面对专业化程度更高、资金实力更强的大型零售集团的入侵,小型社区超市需要行动起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