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区商业的升温,大型零售企业把扩张的触角伸向了社区。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大型零售企业进军社区超市不仅是体量和业态上的变化,还需要在商品结构和服务细节上做深入的调研。超市发、华普、首航以及天客隆等企业扎根社区多年,深得社区居民的认可。这些企业的经验或许对大型零售企业开社区便利超市有着借鉴意义。
高质量鲜食聚客
“在人均GDP由5000美元快速提升至1万美元的过程中,消费者对自己的闲暇时间会越来越重视。”上海尚益咨询总经理胡春才说,如今消费者去一次大卖场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成本很高,越来越多的人会倾向于寻找性价比更高的超市。“如果消费者能在家门口买到安全、清洁和方便的食品,社区超市的吸引力会大大增加。”
记者在首航、华欣等小型社区超市看到,整个卖场食品的比例能达到75%,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商品也是食品。保持较高的食品比例是社区超市的特征之一。不过,由于普通食品的利润率较低,社区超市也在商品组合中摸索盈利点。
上海通略零售业顾问公司董事长沈建国认为,在行业利润逐渐缩水的情况下,社区超市应该努力开源,鲜食就是毛利较高的一类商品。“今年7-11的净利在台湾还是大幅增长的,原因就是找到了成长商品——鲜食。内地超市和便利店要实现突破,就必须重视鲜食。”
此外,相比较小型社区超市,大型零售企业在主食厨房的经营上较有优势,对食品安全的监督也更加严格。
把握老年消费群体
与“有钱无闲”的年轻客群不同的是,老年人对商品价格比较敏感。一般来说,小型社区超市的价格有时无法与大卖场相抗衡,一些老年人宁肯多坐几站车到大卖场购物。
在这种情况下,大型零售企业在采购上的价格优势就体现出来了。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相同的商品在社区超市和大卖场的定价相同,企业再适当开展促销,这对老年群体来说是很有吸引力的。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目前绝大部分超市还无法使用老年券。对此,业内人士建议,将老年券的使用范围从餐饮扩大至社区超市,这在一定程度上能把更多的老年人纳入到社区超市的消费群体中来。另外,超市发设立老年专柜的做法也很值得借鉴。
贴心服务打亲情牌
大卖场业态是由西方引进,目的是减少人工,鼓励自助购物方式。这种模式虽然高效,但难免缺乏人情味。因此,大型零售企业进军社区超市,需要在服务上下功夫。
小型社区超市之所以能在社区生存多年,原因之一就是员工与顾客已经形成了“熟人关系”。帮相识的顾客临时照看宠物和小孩,免费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送货上门,以及为顾客张贴实用性的信息等充满人情味的服务使企业获得了一部分忠诚度极高的回头客。
对此,有专家建议,大型零售企业旗下的社区超市,可以优先雇用所在社区的居民,不仅解决了就业问题,也能使服务更贴近所在社区居民的需求。胡春才认为,与所在社区的社委会多沟通、多联系,也是社区超市接地气的方式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