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冷冬天的傍晚,你驱车半小时来到这个地方,穿过迷宫般的巨大地下停车场,使劲儿推开玻璃旋转门,进入里面那个明亮、温暖、喧闹的新世界。你先随意地逛逛那些挨个儿排着的时装店,从容地浏览一排排令人赏心悦目的橱窗。然后,你跟着人潮涌过自动扶梯,往上,或者往下,迎面而来的每一张脸庞转瞬 即没,如同意象派诗歌中描写的湿漉漉的花瓣……
也许你会在这里看一场电影,消磨两个小时;也许,你只想快快去地下超市采购完毕,然后在最靠近大门的星巴克喝杯热咖啡就离开。当然,如果你仅仅是一位观光客,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用不着担心夜宿的问题,周围500米之内一定能找到一家 你满意的星级酒店。
这是大都会生活最平常的景象。你是否记得清自己每隔多长时间就会进行一次这样的活动,半个月一次,一周一次,或者更频繁?而那个宛若用神奇魔法创造出来的灯火辉煌的所在,就是都市居民人人熟谙的Shopping Mall,也就是超级购物中心。
Mall的起源产生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欧美的Shopping Mall,指的是容纳了百货公司、超级市场以及众多专业连锁零售店在内的封闭式的超级商业中心。其中,百货公司往往是作为这间Shopping Mall的主力店而存在的,它们也被称为锚店,因为这些店像锚一样固定,吸引了主要客流,支撑起整个购物城。
充满各种各样五光十色的商品的Shopping Mall代表了稳定、希望和人们对富裕年代的信心,二战后,Shopping Mall在经济繁荣的美国以惊人的速度疯狂发展,并且与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
从1940年到1980年,美国的郊区人口由2020万增加到1亿,由不足中心城市人口的二分之一发展到后者的一倍半。这些因不堪拥挤而迁出市区的居民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收入都超过了留在市区里的人,零售业的重心也跟着他们从寸土寸金的CBD转移到了空旷的郊区汽车的普及与郊区化运动密切相关,方便快捷的交通方式为现代城市面貌带来革命性的转变,它们在迅速连接起公共交通系统尚未覆盖的空白点的同时,还以更快的速度建造起新的郊区和城镇。几乎所有的购物中心都保有巨大的停车场,1992年在明尼苏达州开业的Mall of America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购物中心之一,拥有12000个停车位,并且由于当地冬天气候严寒,据说在规划时停车位距购物中心的入口不可超过300英尺。
1956年,联邦政府斥巨资兴建州际高速公路系统,掀起了一轮高速公路建设的高潮。就在同年建成的South Dale购物城完全形成了今天Shopping Mall的基本特色:面向郊区驾车消费者,全封闭,恒温,户内式,位于高速公路交叉点或繁忙的路段。
当你从夜晚的天空俯瞰茫茫大地,那些巨大的Mall就是散落于高速公路交汇口周围的明亮星点。
尖锐的批评家指出:“在美国,提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就会意味着貂皮外套、尼龙袜、洗碗机、闹钟、罐装啤酒和深冷冰箱;物质主义的步调会贯穿整个50年代,从中获取动力,直至达到令人作呕的无度极点。”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顶峰的Shopping Mall显然也是这种物质主义的产物,它是美国梦的一部分,代表着一种由吉列剃须刀片、麦氏咖啡、拉尔夫·劳伦牌的圆领纯棉T恤和好莱坞电影共同构成的一切可购买的中产阶级理想生活。
而在1970年至1990年东南亚经济腾飞的时期,美国式的生活方式也开始在当地流行起来,住大房子、开大轿车、在超大的购物中心里消磨时光,这一切都成为可摹绘的幸福蓝本。曼谷和吉隆坡各自拥有20多家Mall,甚至经济不很发达的菲律宾马尼拉也有30多家大Mall,在当地,一方面你可以看到街头出售的极粗糙的手工制成的日常用品,另一方面,却能在购物中心里看到现代工业流水线出产的各种商品,它们每一件都和散落到世界各地的其他件一模一样……当地人漫步在与传统格格不入的购物中心里时,那些陌生的商品到底是构成他们日常生活的真实质料呢,还是仅仅满足了他们对于现代化的想象? “城中之城”
一夜之间,国内仿佛每一个略具规模的城市都开始了自己的造Mall运动。在一份“中国部分在建、待建摩尔排行榜”上可以看到这些名字:青岛:Mall of China,总投资8到14亿美元,占地1000亩,建筑面积近100万平方米,预计2006年2月全面对外营业。
温州:加拿大Triple Five集团投资8到10亿美元,占地3000至5000亩,号称要建世界顶级,摩尔购物中心。
北京:春天Mall,占地2000亩,建筑面积65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亿美元。
东莞:华南摩尔,商业面积近60万平方米,总投资30亿人民币。
上海:好又多集团浦东摩尔项目,占地1000亩。
西安:城市广场摩尔,40万平方米,总投资2.5亿美元。
事实上,仅仅只是在北京,纷纷开始运作的摩尔项目就已造就了一张混乱的榜单,在这张几乎每隔几天就要改动一下排名的榜单上,榜首的名字已经更迭了数次,而现在雄踞其上的是由菲律宾华侨商人黄如论投资38亿人民币兴建的金源摩尔。
在这些庞然大物之外,也有一些小型的购物中心正在建设。坐落在西单文化广场地下的“77街”,是新加坡“77街”集团在北京设立的连锁购物中心,面积40000平方米,目前正在施工和招商,预计明年4月可以正式营业。
不同于那些无所不有的超级购物中心,“77街”将自己的目标市场锁定在那些14至29岁、“很酷、比较赶潮流的年轻人”身上。“77街”董事兼策划总监Mark Young说:“我们希望它不单只是一个Shopping Mall,更希望它能成为一种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就是说它能够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前卫”和“时尚”是他最常提到的两个词,这里的一切设计与规划都是围绕这两个词进行的。大厅里每天以电子大屏幕滚动播出各种时尚讯息,而在大厅和通道中则以绚丽的镭射灯光映射出水纹、火焰、烟花等不同效果,包括4D电影院、超大室内溜冰场在内的各种娱乐设施在国内都是第一流的。
地处繁华闹市、停车位窘迫对Mark来说似乎不是什么烦恼。文化广场的100多个停车位他认为已经足够了,“年轻人也不会开车来,这里连接地铁,交通非常方便。”人流量每日超过50万的西单是经过两年考察才确定下来的最佳地点,除了聘请专业的顾问公司做调研之外,Mark和其他一些工作人员干脆就住在西单附近,每天走到这里来,凭自己的感觉观察,“我们看到了这里的商场逐渐改造的过程,适合年轻人的设施越来越多,年轻人穿衣服也越来越厉害,档次在提高……”
正式营业,已经两年了的东方新天地也是处在最繁华市中心的Shopping Mall,它刚好连接熙熙攘攘的王府井大街和东单北大街,东方新天地总经理谭祐华称它是“城中之城”,封闭式的环境能够避开外面的嘈杂,包括百货公司、时装店、超市、餐厅、咖啡厅、电影院乃至银行在内的店铺完全能够满足各种消费需要,“你到东方新天地来购物、看电影、喝茶,然后开车回去,能说你到了王府井吗?”
面对雨后蘑菇一样在城市中间和城市边缘疯长的超级购物中心,经济学家们的论调普遍笼罩着一种悲观的情绪。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李飞预言:“中国购物中心盲目化发展和非专业化的后期管理,将会使诸多火爆一时的Mall成为病Mall或者死Mall。”
但谈到Shopping Mall的发展前景,谭祐华轻松地说道:“我看未来5年到10年,Sho pping Mall在北京会越来越多,同一时间,到Shopping Mall购物的市民也会越来越多。”他的信心来自手中一份长达100多家的租客轮候名单,和东方新天地逐年递增的租金数额。 日常生活的仪式,城市史研究学者王旭撰文指出,“在购物城,消费和休闲不可分割地连在了一起。购物城也成了文化中心,成为非正式社交的场所、传统的集市的继承者、年轻人社交的场所、老人们消磨时间的去处和孩子们的游乐中心。”
Mall在英文中的原意指的是购物林荫道,它提供给顾客闲庭信步、而又不用经受雨雪风霜之苦的购物乐趣。十九世纪巴黎的商业文明中曾经诞生过本雅明笔下终日无所事事、闲游街头、又与周遭群众保持一种若即若离关系的“都市漫游者”;而二十世纪末香港沙田的现代Shopping Mall所激起的都市气息,却令城市文化学者李鸥梵猛然忆起了已经随着战前的悠闲年代一并逝去的“都市漫游者”。
在一篇文章中他不无幽默地写道:“说来令人难以置信:我此次到香港小住的目的之一就是研究当代都市文化,我将会逛遍香港的所有广场和其间的交通甬道,并以之来纪念本雅明。”(他所说的广场,也是购物中心的一种别名。)在东方新天地,独特的长廊式设计赋予购物者一种街头漫步的感觉,整个商场由五个购物区和七条不同风格的“街道”串联,其室内中庭面积更大,曾经举行两场篮球比赛。而在漫游的过程中,时间仿佛被施了魔法般停止不动,一个漫游者可以从正午闲逛至夜晚,在人造的灯光与温度环境中,他不知日暮,不知天寒,时间流逝,但他一无所知……东方新天地所在的东方广场拥有数幢写字楼、公寓和一座豪华酒店,在这些地方办公和居住的人口成为东方新天地的一个稳定客源,而对这些人来说,他们一天中消磨时间最多的地方,不再是自己的住宅,而是东方广场。其余的顾客群也大多是本地人。王府井大街上其他商场或百货公司的顾客大概有一半都是观光客,东方新天地去年的两次调研结果却表明,它的顾客中超过百分之七十五都是本地人。
本地居民在工作之余往往举家前往购物,他们不仅要求买到满意的物品,更希望获得一种郊游般的欢乐感受。娱乐化手段被认为是东方新天地成功的秘诀之一,在它的主力店之一索尼探梦中,孩童可以亲身体验尖端高科技的产品,甚至包括以前只能在杂志上见到的机械狗,而东方新天地每年也会为商场统一筹划本年度的宣传推广,例如今年的世界风情嘉年华系列活动,每月不同主题的表演和多重抽奖引来大量人流。“77街”则力图使Shopping Mall成为城市景观之一种。Mark兴奋地一再说到日本的涩谷,在那里年轻人穿着奇怪的衣服到街头闲逛,只是为了看别人,也被别人看。在他的计划中,“77街”也应该把西单变成一处这样的城市公共空间,外来的观光客要看北京的年轻人群是什么样子,就得到这里来,本地人也会到这里来满足各自看与被看的欲望。
对于大都会的居民来说,到Shopping Mall购物早已成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仪式。这里有为大多数人准备的物质梦想,小到一枚曲别针、大至名贵轿车,你都能在这里找到最合乎世俗标准的样式。而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Shopping Mall里同样的麦当劳或星巴克连锁店更是免不了的。
起源于中产阶级生活方式的Shopping Mall今天仍象征着进入主流社会,它不是最贵的,也不是廉价的,它不是最极端的,也不是毫无品位的,它中规中矩,力图让大多数人觉得舒服自在……在当今消费社会,Shopping Mall是当代拜物教的隐秘的圣堂——魔幻小说家应当把今天的城市统统描写为超级购物中心,至少,它们奉行的是同一种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