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卖场是购物中心或大商场主力店或旗帜店的一种通俗说法。近几年来,广州、上海、北京的商场招商大多采用将经营状态良好的大卖场招至场内的做法,对于商家而言,经营好购物中心或大商场内的主力店有一种旗帜作用,甚至能够决定商场的定位和档次。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圈形成的聚合效应,大卖场产生了强大的号召作用。一位零售业内专家称:“大卖场入驻购物中心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引入大卖场能够带来强大的购买力,从而吸引其他商家进驻,形成商业的聚合效应。”
专业人士认为,并非每一个购物中心都需要大卖场的进驻,一个经营良好的购物中心或大商场,造就成功的因素非常复杂,只能够说大卖场的引入是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真正要经营成功的购物中心必须有:一是环境因素,包括周围的人群构成及至少代表某一区域的商业中心;二是能够有良好的定位及储备资源,如客户资源等;三是要与市场变化同步,购物中心处于一种不断变化的状态,需要适时改变购物中心内的商家组成。有关大卖场正反见往往集中于:
焦点一:无大卖场则死?
广东商学院徐应洲教授说:大卖场对于购物中心而言,如“月”,其他商家如“星”,要形成一种众星拱月的形态,大卖场对于招商及吸引人流的作用无可厚非,但是也并非说无大卖场则死,关键是商家的经营方式和对市场的把握。与国外许多购物中心建在郊外、大面积、超大停车场的模式不同,中国的购物中心通常位于城市中心区域,交通便利,本身具备很大的人流量,因而一定程度上对大卖场的依赖性也不太强,所以并不排除没有大卖场也可以经营出特色的商场。业内人士说,以北京路为例,本身就具备强大的人流资源和传统商业旺地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大卖场的作用不太明显,反而是增强商场产品的丰富性,经营一些特色产品显得更为重要。
焦点二:大卖场应在什么地方?
专家认为,尽管有一些特殊的业态不需要依靠大卖场,但是不可否认大卖场的作用,它不仅具有强大的号召力,还能决定整个商场的定位。大卖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类:
1、区域性大商场
区域性的大商场会通过引入大卖场的模式来吸引人流,从而达到塑造区域中心的地标物业的作用。
2、郊外MALL位于郊外的大型MALL,可以引入一个甚至多个大卖场,形成一种吃喝玩乐完善的经营模式,拉开与市中心购物中心的距离。
3、10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商场
小商场无法支撑大卖场的存在,通常引入大卖场要给予相当的优惠条件,对于面积不大的商场来说,引入大卖场后其它铺位所剩无几,是一种被动型的经营,风险大。一般的说法是,有利的比例不能超过总规模的50%。
行家观点要利用,而不是依赖
广东商学院教授徐应洲认为,人群方向、经济热点、经营模式三者都能够决定商场的盛衰,而不单是大卖场的作用。购物中心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现在还存在一种购物中心热,过于同质化会造成人群的分流,例如天河城与中华广场,已有逐渐沦为区域中心的趋向。所以关键是要做好规划,突出自己的品牌,要形成错位经营,而不是一种你旺我衰的现象,例如正佳广场走的就是与天河城不同的路子,互补才能形成真正的聚合。业内专家周颖舟认为,要研究好投资主体,做好定位,例如走高档路线的商场会选择一些高档商品进入,选择好又多、百佳的大多定位在普罗大众能消费得起的层次。大商场是有生命的物业,还要做出自己的特色,经营思路是首要。
我们的空间还很大
周颖舟说,美国每年诞生500家购物中心,现在全美有近40000家购物中心,人均购物2平方米,按美国的人口总数来讲,可以存在这么多的购物中心,这与他们的人均GDP高也有很大的关系。我们的购物中心实际上还远远达不到这个数字,我们的购买力也有待提升,经济利益与消费利益也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项目巡礼
百信广场
位于白云新城核心商业区,总建筑面积约43400平方米,是白云区的地标性物业,白云区及北部商圈,例如花都、清远等。主力店为家乐福、广百,该商场出售面积仅占经营面积的20%,而且是带租约出售,为广百统一经营,其余均被大商家长期租赁。
光明广场
光明广场在选择主力店这方面下了很多功夫,也参考了广州市场目前做得比较成功的天河城和中华广场。据悉,除了会拿出在负一到六层部分面积做大型百货之外,还会在负一层做一个精品超市,另外真冰滑冰场在某种意义上也算是一个休闲方面的主力店,它对周边的饮食和整栋大楼客流的带动能力显而易见。
名盛广场
名盛广场以“国际美食博览中心”为特色经营点,据其负责人的说法是要让美食节在北京路“天天”开放,永不落幕。据悉,名盛广场的售价为60余万元起,业内人士估计其回报率达8%以上,目前已储备了大量的客户资源,正在筛选确定适合名盛定位的商家。
五月花广场
定位以中档商铺为主,最大的特色是6、7层的五星级影院。发展商参照日本银座商场的经营模式,铺位间隔合理,主要商家为服装、化妆品类的品牌,客户群定位为10-30多岁的年轻人。该商场将于12月19日正式开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