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具体审查操作中,关于商业地产项目不能“一刀切”、政府不能搞“运动式严打”的呼声日益高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就以上种种评论:“部门存在体制上的缺陷”。
前不久,一次流通行业的会上,有些大企业反映他们遇到不少问题,如,现商务部内外贸统一,但地方的内外贸还没有统一,不少地方甚至没有人管理具体事物,遇到与此相关问题,不知该找谁解决。地方商务部门也表示,《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出台,审批权利下放后,地方不知道该怎样具体执行,管理工作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商业地产到底由谁管,怎么管,到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规划,当然也就不可能执行下去。因此首先必须明确哪个部门主管,怎样协调的问题”。该人士如是说。
一位曾在某部委工作的人士则就Mall的审批对记者分析说,“这是政府的权利和职能,如果事前监督行为到位,程序严格,很多事情就会提早预防。另外很多Mall改作他用,是政府部门事后监督职能的缺失。”
金源Mall 下一个王府井?
“将来政府的权利应该越来越小,政府的职能应该是进行宏观调控,提供公共服务,以及进行相应监督。此前《行政许可法》的出台是一个进步,但仅仅是政府约束监督的开始,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细化,应该通过法律将权利固化。”该人士认为。
据《21世纪经济报道》称,由于界定标准和统计口径上的问题,以Mall名义批下来的土地,第一次彻查没能得出一个准确而清晰的整体性数据。
“第一次彻查实际上没有查下去,银监会按照商业联合会提供的购物中心名单,到几个城市摸了一下,发觉不行,就放弃了。”据知情人士的介绍,查不下去的主要原因在于对“购物中心”的概念界定不统一,有的只有2000平方米或3000平方米也叫购物中心,有的明明是购物中心却申报项目叫某某大厦。
另外一位到沈阳调查的官员则介绍,当地的商业局官员为了统计情况,只能找当地报纸看看哪里打了广告、哪里有报道等等。很多项目是民间投资,因为没有网点条例,其立项、建设以及经营过程根本没有经过商业部门。
有知情人士言,“这一次(第二次彻查)应该说在部委之间还没有形成共识,如果有关条例能出台,那完全是自上而下的”。
上海商学院连锁管理系主任吴建国对某媒体发表看法称,对第二次检查能真正执行到何种程度并不十分乐观,原因在于,此次检查主要以地方自查为主。“以前是地方政府批的,现在却让它自己打自己。”吴建国说。
“这样的‘彻查’结果可想而知。”政府权利太大,行为不规范,怎么还让它自己查自己?”一位业内人士看法与吴建国类似。
有不愿透露具体数据的相关人士称,已有保守估算表明,目前的Mall、开发区、物流园区等名目圈地,已造成重多农民失去土地,沦为流民。
“失地农民数量相当惊人”。该人士只如是相告,尽管各级政府发放了所谓的赔偿,但是几万--十几万元在农民手中很快花光。毕竟没有了住房,农民失地问题将很可能在未来几年演化成无法回避的社会问题及政治问题。
“Mall狂潮”背后究竟多少农民失去土地?我们无法得出具体统计数字。但是第二次彻查国土资源部的介入,已显见此问题非比寻常的严重性。(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