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底的“东拍西拍”(商铺拍卖)到京西将建成首家SHOPPINGMALL(超级购物中心),京城商业地产的“温度”一路上升,进入新一轮商业地产的开发与投资升温期。7月28日上午,本报经济圆桌论坛邀请了业内专家和开发企业共同探讨“商业地产升温轨迹”。 (1) 三个需求动力加温 李忠(华高莱斯国际地产顾问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
现在商业地产确实温度升得很高,这一轮的升温与1993年的商场热不同,是需求带动的。这次商业地产升温带动者不是或者主要不是最终的商户需求者,而是商户购买者,这主要由三方面的动力形成:
一是国内许多商铺尤其大城市的商铺、购物中心或者大型商场中的分拆店铺的销售,被生存性创业者买走了。生存性创业是指那些注册资金很低的个人公司,有限公司或关联公司,主要的创业类型还是商品性创业。
二是转型性的创业即二次创业的人购买,他们是80年代赚了钱,90年代还能赚钱,现在赚钱很困难的一批人。这些人构成了商业地产又一个推动力,他们现在想稳定投资,而不是继续做高风险收益。
三是目前被引导出来的需求。住宅问题解决后,买什么东西回报比较高?很多人倾向于买商铺。
这三个需求动力加在一起,使得商铺的需求者很旺盛,可这三类人多数是第一次购买商铺,并不懂得做商铺主要的盈亏平衡点,对商铺有一种不切实际的想法。这些人在拿地产概念核算商业利润,非常危险。商业利润不能跟地产同日而语,现在很多用地产商业开发出来的商业是很有问题的,大规模,价位炒得很高,根本不给后面的商业经营者留出点空间。
商铺投资中70%以上是外地人
吴江(上古房地产经纪公司董事总经理):
7月26日,昆泰国际中心的最后一套商铺卖掉了,一平方米5万元,昆泰国际中心从5月份上市,正是“非典”肆虐的时候。五月份卖了一亿八千万,商铺的平均价格是三万两千多,当时拿这个项目,我们建议增加两层商铺。同时在写字楼三层以及上一些楼层预留整层购买,预留餐饮套间,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楼盘。
我们发现商铺投资70%以上是外地人。在销售时策划了温州招商,起先我们想做成超高级的物业,到温州招商以后却发现反响非常好。我们这个项目开始卖商铺以后没有低于一套600万的商户,原来雅宝路、秀水和三里屯雅秀的商户购买非常踊跃。
朝外大街不缺大商场,不缺专业市场,因为周围的专业市场也很多。我们对这些市场的客户做了一些走访,我们发现它缺少中间形态,温州人不会到大商场去卖他们的东西。温州商业发达,但是真正有品牌的还不多,可以说得上的就是一两个皮鞋品牌,还有美特斯邦威,但是他们都很有钱。除了温州人还有东北人,我们开第二期的时候,很多东北客户连夜坐飞机赶过来或者开车过来,下完定金之后就走,定金不能退。
(2) 模式变成出售给小业主
金鑫(北京华远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高级销售总监):
商业地产现在作为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热点,也是利润很高的一部分,比开发住宅回报率高还是引起很多开发商开发商业地产的原因。而且,国内投资者甚至包括东南亚等地的投资者,他们很有钱,有“地主情结”,股票、期货等投资渠道有可能投了回不来,买几套房子有长期收益,子女还能延续我的房产,这个有很好的回报。
但以前的商业地产是集中管理,365天可以360天搞促销活动都可以。现在开发的商业地产都出售给小业主,如果商铺的产权转移了,卖给小业主持有,租金没有保证,让他再掏钱配合统管理搞宣传,小业主是不情愿的,这需要后期的统一管理。
(3) 应把社区需求和商圈需求分开设计
刘江(北京万达房地产开发公司):
万达的商业地产项目吸引了很多“世界500强”,如新加坡大时代美食广场、美国百盛、还有红星梅凯龙、沃尔玛以及与时代华纳合作的影城。万达地产是以租赁的形式跟他们合作。“万达”做商业地产的定位是把社区需求和地段产生的流动人口分开设计,底商为小区服务,挨着长安街一面是跟“世界500强”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