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开发商对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寄予厚望,一些在西方并不知名的中国城市正在以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区都无法匹敌的规模建造购物中心,中国的购物中心建设规模逐步雄冠全球。
世邦魏理仕(CBRE)的数据显示,全球面积最大的三个在建购物中心都在中国,此外,在建购物中心规模排名前10的城市中,中国占了八个。世邦魏理仕上周早些时候公布的这些数据是其全球零售业调查的一部分。
根据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毗邻中国首都北京的中国东北部重要港口城市天津在购物中心建设方面是全世界最繁忙的城市。除巴黎和莫斯科之外,天津在建的购物中心面积大于任何一个欧洲城市现有购物中心的面积总和。此外,天津目前约有16个处于不同施工阶段的在建工程,面积总和达245万平方米。
距朝鲜只有一小时火车车程的工业城市沈阳的购物中心建设排名全球第二位。这个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对俄罗斯、日本以及朝鲜和韩国贸易的中心,目前有18个购物中心开发项目在建,总面积218万平方米。
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省会成都排名全球第三。成都共有1,400万人口,邻近2008年的大地震灾区。世邦魏理仕的数据显示,成都共有24个在建购物中心开发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89万平方米。
拥有逾1,000万人口的华中省会城市武汉排在第五位,以微弱的差距落后于阿布扎比。数据显示,武汉市在建购物中心开发项目总面积接近100万平方米。
世邦魏理仕驻北京的亚洲业务执行董事斯基夫(Sebastian Skiff)说,乍看上去,中国全国范围内的在建购物中心规模似乎是中国快速发展过程中过度建设的“可怕”症状。
不过,斯基夫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更多地是中国在经历长期发展不足之后的奋起直追。如果你看看目前市场上供应的产品种类,你会发现现代化的购物中心相对来说数量很少。他指的是中国二线城市购物中心稀缺,上海、北京和其他更知名城市的快速增长令这些城市黯然失色。
需求无法满足
斯基夫说,当前在进行中的开发项目将有助于中国在人均购物面积方面赶上其他亚洲城市,不过中国仍将落后于国际标准。重要的是,要知道中国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有着庞大的消费需求,这股繁荣浪潮涵盖了各类项目,而不仅仅是有可能加剧一些区域过重负荷的单调购物中心,如中央商业区的高端购物中心。
许多寻求建立或扩大在华业务的国际零售商难以获得销售场地。他补充说,他了解到许多国际客户有极大的在华扩张需求,但只有在硬件设施完善的情况下才会有兴趣开展业务。
高力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负责估价和咨询服务的执行董事霍嘉礼(David Faulkner) 承认中国出现了购物中心建设热潮,也承认在一些地区缺乏优质的购物中心,但是,对于隐隐出现的供求不平衡状况,他却没那么乐观。
霍嘉礼说,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市场真的能承受这么多购物中心吗?答案是,未必。
相比由香港或新加坡的公司以及中国内地经验丰富的大型开发商主导的开发项目,地方上的小型开发商承接的项目风险更高,因为前者对市场更了解,也有相应的专长以保证项目成功。
霍嘉礼表示,一些开发商会因为资金不足而放弃未完工的项目,重演一些住宅和写字楼开发项目的遭遇,即开发商在经历困难的时期破产或不得不暂停商业活动。
时机不对
许多目前在建的购物中心开发项目本来可以在2009年左右破土动工,当时,由于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出口低迷,中国为刺激就业放松了信贷和其他限制。这种一窝蜂式的建设导致大量工程都将在几乎同一时间竣工。
世邦魏理仕的斯基夫还预测,由于市场将出现供应过剩,一些房地产开发商将遭受损失。
斯基夫说,所有的供应都同时释放,那必然有人赚有人赔。他认为,对于依靠“共管式”或“分层式”房屋所有制的开发项目,艰难的日子还在后头。这种办法深受地方开发商青睐,涉及向个人投资者进行预售。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项目的规划并不完善,因此对国际品牌缺乏吸引力,后者更喜欢与单一的业主打交道,业主对整个购物中心进行管理监督。
同时,高力国际的霍嘉礼还说,开发商的热情已经大大降温。与几个月前的情况不同,许多开发商对未来不再那么有信心,因此放慢了进度或是将工期延后,将竣工的时间往后推了五年到七年。人们的心情不一样了。他指的是在他看来开发商普遍意识到增长正在放缓。霍嘉礼补充说道,甚至是北京的高层经济规划者也降低了对中国经济年度增幅的预测。
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驻香港的分析师们同样提到了经济进一步减速的话题,他们上周建议在进行有关中国消费的投资时要谨慎,理由是经济出现疲软迹象。
由于香港手表和珠宝销售出现放缓势头,加上澳门赌场收入增长走软,瑞士信贷将与中国奢侈品消费相关的股票评级从增持下调为中性。该公司表示,这些领域的低迷反映了内地游客消费正在减弱。瑞士信贷还提及中国投资规模下降。投资一直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引擎,不久前还在中国GDP增长中占了大约一半的比例。中国存款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的状况为投资提供了支持。
瑞士信贷表示,最近的数据显示存款的增速正在下滑,这可能代表了银行系统内资金缩水,以及低利率时代的结束。尽管如此,该公司仍然看好豪华车制造商,比如说戴姆勒(Daimler AG),戴姆勒的股票和其他奢侈品牌制造商相比更有价值,也能让投资者有机会利用中国和其他金砖国家的消费者获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