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已经到来的2007年,中国家居行业在过去的一年里很精彩,家居圈的老总们也有许多大起大落、大悲大喜。梳理一下五喜五悲10个家居界重要人物的故事,可以看到整个行业在去年的发展变迁,也可以洞悉老总们在这一年里不易觉察的变化。
五“喜”人物
汪林朋:扩张之喜
2006年喜事最多的要数居然之家总经理汪林朋,不但在根据地北京扩容中抢去中粮、恒基半壁江山的国际家具馆,开出新兴独立业态尚屋家居生活馆,“直营+加盟”的外埠扩张之路也可谓所向披靡。一年之内,居然之家的大旗就插到了唐山、重庆、沈阳、武汉,每到一处,汪林朋都与家居界的品牌大佬们举杯相庆,谈笑间,显示出居然之家非同一般的品牌影响力。
商报声音:在过去的几年里,居然之家在京城树立起家居卖场老大地位,作为总经理的汪林朋本人也总给人一种和居然之家吻合的“狂傲”。在2006年里,汪林朋表现出更多的是谦逊,正如他说的,在市场面前,没有谁能独当一面,他在为家居行业争夺话语权的同时,开始更多地走到合作伙伴中间,率领上千个品牌向全国市场挺进,披荆斩棘,迅猛地开疆拓土,自是喜事连连。
车建新:创新之喜
对于一心喜欢郊游的消费者来说,让枯燥的买家具经历变成一次愉快的郊游旅程其实并不难。2006年10月1日,车建新就将一个有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家居体验购物广场”开到了北京东四环边上,在给消费者带来快乐购物感受之时,也创新性地以卖感觉、卖品位的营销打破了卖功能、卖品质这种传统家居卖场的营销模式。红星美凯龙全国第30家店的这种创新,让车建新不能不喜。作为中国家居流通业的领军人物之一,车建新对市场需求的把握能力、敏感度令人印象深刻。
商报声音:很多人对车建新买地建卖场最终是否能成功尚有异议,但小木匠出身、仅靠自身勤苦学习就练就一身“商功”的车建新能把家居卖场做得红红火火,不仅在全国开出了30多家分店,还独创“体验式购物”模式,仅凭这些就足以笑傲江湖。2006年车建新作为中国零售业代表出征德国,在零售业国际论坛上兜售经营理念的事实也表明,车建新的创新经验在国际上已经受到追捧。
陈辉:引资之喜
一脸严肃、不苟言笑的东易日盛董事长陈辉在2006年却笑得挺欢。2006年11月,某风险投资公司相中陈辉的家装品牌,悄然“砸”来2.4亿元资金,让正在飞速实施产业链整合的陈辉大喜过望。此前不久,东易日盛已经以“意德法家”这个全国最大的展示馆给整体家居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搭车著名影片《满城尽带黄金甲》与时尚接轨,延伸品牌的内涵。尽管陈辉至今对上述这些“成绩”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但从其一改往常的低调并积极配合媒体采访的动向看来,陈辉无疑是在“偷着乐”。
商报声音:陈辉一向口风很紧,今年一改平时的沉默,主动向媒体透露引进巨额风险资金,不能不说让人有点意外。其实,引起人们对陈辉引资事件倍加关注的原因不仅仅在于其引入了多少银两,而是一个家装公司的地位转变。从以前提到家装公司就想起“泥瓦工+拿着图纸的设计师”,到如今的“艺术展示馆+冠名知名影片”,东易日盛正在逐步改变着消费者对家装公司的传统看法。陈辉对于东易日盛,对于家装产业,可谓功不可没。
卢伟光:创牌之喜
引资以千万美元计,还能以自己的名字创造一个新品牌,卢伟光自然是大喜过望。2006年,安信地板老总卢伟光将其新系列地板取了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品牌——伟光地板,新品牌“伟光”如空降兵一般出现在各大卖场,安信有了新鲜血液,卢伟光的头像也随着地板进入了千家万户。这只是安信获得全球最大私募投资基金凯雷集团2750万美元入股资金的结果之一。2006年10月,卢伟光被提名为“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候选人,想必与他创牌不无关系。
商报声音:有了钱就要变着法儿花,造出一个新品牌,一切都需要重新包装,花钱自然名正言顺,一方面哄好凯雷这个“大财主”,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品牌也给个人脸上贴了金。不过一个“新兵”想在战火连天的地板行业杀出条血路也绝非易事。这就如同一把双刃剑,有利有弊:伟光地板如果做得好,卢伟光就能真正与其产品一起扬名天下;如果做得不好,倒霉的就不只卢伟光了,砸了自己的名声不说,恐怕连安信这个品牌也难以安稳了。
井然:逐客之喜
与其他老总的“喜”不同,万家灯火总经理井然的喜事似乎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2006年11月底,井然对万家灯火内家装公司下达的一纸“驱逐令”一石激起千层浪,家居卖场“挤兑”家装公司的序幕随之开启。让其他家装公司撤离,井然要经营自己的家装中心,用不挣钱的装修服务消费者、惠及商户,让万家灯火回归到以家装带动商户的销售,实现消费者、卖场、商户3方共赢的局面。这在井然看来,不光是自己的喜事,而是商户和消费者共同的喜事。
商报声音:很多人见到井然首先注意到他大大的肚子,还有笑容可掬、低调和善的形象,很少有人知道,井然是京城家居圈老总中学历最高的。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他做出清退家装公司的决定绝不是打无准备之仗,此前万家灯火推行的“八大管家”、“成套服务”等服务已经为自营家装中心做好了充分铺垫,这就难怪井然去年底奔走于家居圈的各个论坛中,摊牌自己“逐客”的心路历程时,显得那么悠然自得。2007年,不知道还有多少主意在他那富态的肚子里酝酿着。
五“悲”人物
闫培金:只悲难喜
正雄心勃勃地要把欧典地板塑造成世界级品牌的闫培金,在2006年央视“3·15”晚会上遭遇了他人生的一场大劫难。按理说,在捏造的谎言被戳穿后应该迅速反应,向公众俯首认错,但闫培金当时却选择了“退避三舍”,给公众留下了痛斥欧典“恶行”的空间。直至半年后闫培金想要东山再起时,他仍然没有彻底、诚恳地承认错误,“误印宣传册”的只言片语难抚人心,欧典再一次跌入更深的冰窖。闫培金的这一年,恐怕只有悲,难见喜了。
商报声音:2006年12月23日,闫培金出现在北京家居圈年末最大的一次聚会上,不少因“欧典事件”的牵连愁得焦头烂额的地板企业老板纷纷与老闫握手,表现出关切、宽容。但老闫的笑容背后,更多的是苦涩与落寞。他的复出,并不等于同行接纳他、消费者接纳他。实际上,他离家居这个行业已越来越远了。
卫哲:明悲暗喜
2006年7月,百安居中国区总裁卫哲对外宣布将辞职,引发业界对其扼腕叹息。卫哲于2006年11月正式加盟互联网集团阿里巴巴任副总裁。卫哲表示:我找不到离开百安居的理由,但能找到很多加盟阿里巴巴的理由。而外界分析,卫哲之所以离开百安居,一方面是不愿意看到自己一手打下的江山拱手让人;另一方面是与总部不和,即将面临削权。不管外界评价如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卫哲在事业的巅峰时期从百安居退出来多少有点不舍和暗然神伤,却也无法掩饰住自己投入阿里巴巴、受到无比礼遇的那份喜悦。
商报声音:卫哲的离去至今留给大家的只是一个谜,到底是为了他所说的投奔网络事业,还是为了逃避看到百安居面临的某种困境,无人能知。卫哲在家居界的“业绩”是可圈可点:收购欧倍德中的操盘手、带领百安居从5家店扩张到51家,都是卫哲在操盘。一个选择自己人生道路的人可以引起如此轩然大波,卫哲注定是个不平凡的人。只是家居行业不缺英雄,走了他一个还有许多类似的人才出现,而离去的人也终将会被渐渐淡忘。
王月:悲中求喜
王月一手建立并誓称要一年内实现销售额超过3亿元的家福特建材超市,其北京店于2006年10月悄然倒闭,而王月作为家福特总裁也因为家福特欠供应商的钱至今未结而成为家居圈的“名人”。“养”了多年的家福特没有被劳氏、家得宝等国际家居巨头看中而又无法挽回经营不善的困局,急切之中只能放弃,王月到底是做了香江集团女强人翟美卿的牺牲品、试验品,还是自己的资本游戏梦想“玩砸了”,恐怕王月自己也难以说清,只能悲中求喜:好歹我那个“中国建材超市第一CEO”的名头永远没人抢得走。
商报声音:王月曾在家世界、百安居、东方家园等知名建材超市有过可圈可点的业绩,然而家福特却让骄傲、自负的王月遭受沉重打击,他全盘策划的“产品”最终没有兜售出去,成了他职业生涯中最大的一次败笔。最近,久未露面的王月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表现极为消极,并指出家福特建材超市最终的出路,目前还没有定论,只要有利于建材超市的发展,是否中国人控股都无关紧要。看来,王月还没有彻底放弃卖“产品”之梦,他还在等待救世主来收购家福特。
马文生:不知悲喜
要说2006年家居圈最“臭名远扬”到有些麻木、不知悲喜的人物,当数迪克斯装饰公司董事长马文生。迪克斯之初以“北京著名龙头家装企业”的招牌,在全国疯狂扩张。从2006年6月开始,迪克斯在全国20多家分公司中有重庆、郑州、南京等城市的8个分公司在一夜之间悄然消失,对业主已交的押金、预订款全部侵吞,客户的投诉一轮又一轮,最终群起而攻之,引发全国范围内对迪克斯的“大控诉”。但马文生对此既无措施,也无赔偿,似乎一切都与他无关,至今那些“控诉”仍然不了了之。
商报声音:迪克斯捅出了这么大的娄子,也不见马文生出来收拾残局。无论你是协会领导、政府部门还是迪克斯内部工作人员,平时都难见马文生一面,这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做法是迪克斯卷款事件频频发生的重要因素。最重要的是马文生并不像一些家装老总是初中毕业、学徒出身打天下的人,反而颇有学识,涉足商业领域也很广泛,到底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连“骗子”的名声都难以让他回头,也就耐人寻味了。
杜厦:既悲又喜
2006年,家世界老总杜厦把集团旗下跟着他走过10年的家居装修建材连锁超市卖了,手中握着近8亿元人民币,杜厦当然值得欣喜。然而,同属于家世界、让杜厦最引以为豪的家乐超市却因资金危机陷入困境,杜厦卖建材超市融来的资金根本填不满百货超市的欠债。手心手背都是肉,卖掉一个,想拯救另一个,难免有心酸与悲伤。
商报声音:将近8亿元人民币其实对2005年荣登福布斯内地富豪榜探花高位的杜厦来说或许只是个冷冰冰的数字。在2006年12月13日与家得宝的签约仪式上,一向雷厉风行的杜厦只轻轻地说了一句“请善待我们的员工”,便转身离去。这多少让人觉得杜厦商人的另一面:爱心。心中有爱,总有好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