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传言沈阳东方家园明华店转手乐购的消息得到了证实,据悉,东方家园的一楼有一半卖给了乐购超市,而二楼家具家装广场是整体卖了出去。
国际建材超市巨头百安居也陷入了一场供应商退场危机。而随着欧倍德退出中国市场、家福特建材超市倒闭、家世界家居易主、东方家园的频频出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建材超市能保持不亏损的仅有1/3。
一度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建材市场的“终结者”的建材超市与传统摊位制市场的PK大战再度升温。
■建材超市集体迷茫
在国际建材零售市场,专业的建材连锁超市占据着90%以上的市场份额。这个舶来品自2003年起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和天津等发达大城市,向全国范围内大城市迅速延伸。
专家曾预测,从2003年起,经过5年左右的发展,建材连锁超市的市场占有份额在一些城市和地区将与现在占据主渠道地位的摊位制零售市场抗衡;再过5年左右的时间,连锁超市将逐步占据建材零售市场主渠道的地位。
但事实证明这一观点过于乐观。据统计,目前建材家居超市的市场份额只占建材流通市场的5%以下,即使在上海、北京和深圳等国内发达城市,建材超市也仅占10%至15%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目前全国有150家建材超市,但真正叫得上号的不超过10家,且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北京家福特开业不到一年,就不得不闭店;家世界家居建材苦苦支撑10多年,最终因为资金链的断裂出售;而作为家世界的“同宗”兄弟东方家园,虽然还在苦苦支撑,但与外资巨头的合作谈判一直就未中断过……据一位曾经在百安居做营运的人士透露,即便是百安居,目前除了在上海、北京、深圳等几个中国高收入人群集中的城市盈利外,其他不少城市的门店都在亏损中。
据悉,在最近的18个月中,我国有50多家建材超市破产、倒闭、关门,其中既包括中国的本土建材连锁企业,也包括洋企业。
有中国建材业第一CEO之称的前家福特建材超市总裁王月坦承,中国建材连锁超市走到了“要紧处”,甚至有些“看不清方向和目标”。
然而,以红星美凯龙、集美、居然之家为代表的摊位制的家居建材流通渠道虽被视为过渡性的、最终会被建材超市取代的业态,却发展得如火如荼,并逐渐形成了对中高端市场的垄断,这也使得家居行业流通平台的格局在不断变化。
■“中国式”供应链是祸首?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式”的供应链是导致问题所在的罪魁祸首。
目前,所有建材超市的一大困惑是工厂不直供产品,必须通过代理商渠道,厂家与一级代理商合作,一级代理商再与分销商合作,然后分销商再与零售终端合作。而大量由小规模经销商组成的建材超市的供应链相当脆弱,进货难也成了建材超市一个头疼的问题。
这便导致了建材超市无法降低采购价格,加上大型超市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无法给消费者太多实惠,也进一步压缩了自身的利润空间。而传统建材市场依托的代理商依然把持着绝大部分的渠道和终端资源。
当全球统一采购变成全国统一采购,当全国统一采购又不得已演变成各店区域采购时,实际上就已经决定了建材超市的命运。集美家居董事长赵建国表示,当全球统一采购变成谎言,低价优势也将不可能存在,“目前国内建材超市的整体价格高出传统市场至少10%。”
同时,“大的建材品牌由于自身分销渠道比较完善,大部分工厂采取的是省级代理的大渠道模式,一旦直接进入超市,势必影响当地代理商的利益,进而会引起当地代理商的不满甚至反抗,因此,目前他们也没有与建材超市直接对话的必要。”上海联纵智达高级咨询师李天说。这就使很多建材厂家对建材超市抛过来的绣球一般不会去接,去接绣球的工厂也大多是没有在建立全国分销渠道的杂牌小工厂。所以,消费者对建材超市也并不买账,因为想要的品牌没有,品种也不全,价格也不便宜。
此外,由于建材超市收取的各项高额费用,使得众多建材厂家和经销商认为“建材超市就像鸡肋,不吃眼红,吃了很难受。”
因此,作为中国建材分销渠道的新生儿,建材超市却遭遇厂商不欢迎、消费者不买账的两难尴尬处境。 而值得称道的国外建材家居超市的DIY(亲手做)概念也在中国“水土不服”。在西方,DIY的出现源于人力成本的昂贵,但在国内,DIY更多出于兴趣爱好而不是成本压力,所以这种在国外非常普及的消费形式来到国内,却变成高档次形态的消费。而DIY中最重要的园艺也在中国难以找到市场。
■建材超市向何处去?
不可否认的是,在经营手法上,建材超市“一站式”的经营模式对传统建材销售模式造成了挑战;其次,建材超市提供了非常透明的市场价格管理体系。此外,建材超市还根据中国人的习惯培育出了自己的装潢中心,并改变了传统市场杂乱无章的经营格局,将产品清晰分类后分区陈列,便于消费者寻找的同时亦大大提升了商场的购物环境。这些都是建材超市挑战传统销售模式的有力武器。
专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的日趋理性,人们对家庭装修材料的需求也从以价格为主,转向质量、健康、服务、价格等因素并举的阶段,中国建材市场必然会趋向于国际化模式的建材超市发展。
尽管这是今后的一大新趋势,但短期内,两者还将势均力敌,其质变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专家认为,中国区域文化的差异性,导致消费群体的多层次性和消费习惯的不确定性,因此客观上推动了我国建材流通领域的分销模式与建材分销渠道的多元化、立体化的格局。赵建国表示:“新旧业态的更替至少还需要30年。”
相对于国外建材超市通过大规模的采购压低价格,以进销差价获取高利润,国内建材超市在没有形成统一采购、统一经营、天天平价时,现在主要通过变相向供应商压榨来生存。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建材超市只有通过强化自身的经营管理才能获得长足发展。
“鉴于中国的国情和市场的特殊性,如果家居超市、建材超市要想在中国成功,必须将国外的营销模式进行改良,熟悉中国的市场规律性,从人才、制度到观念都要进行彻底的本土化,否则死路一条。”李天强调说。
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建材超市这种新型业态的出现加速淘汰了一些传统摊位制建材市场,促进了传统建材市场的改善和自身提高。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有竞争才有发展,在建材超市与传统摊位建材市场的这场PK大战中,不论谁输谁赢,都将带动行业的不断提升,从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