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越来越多的家居卖场开业,家居企业的扩张现象蔚然成风。据统计,近几年家居卖场的扩张速度非常快,特别是在二三线城市,数百家新生的卖场已经拔地而起。然而,与卖场的快速发展相反,许多家具制造商却并没有因为搭上这一顺风船而随之赚得盆满钵满,而是出现“扩张得越快,死得越快,不扩张,原地就死”的惨状。本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一些家具制造商家和相关专家,深入解析了家居卖场和制造厂商博弈的真相。
“现在制造成本、卖场租金的逐年上涨,给我们的压力越来越大。”一位私企家具厂老板张力(化名)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家居行业与房地产密切相连,现在楼市的形势不好,买新房的人少,需要新家具的人群自然也随之减少,产品卖不出去,还得跟着卖场一起扩张,这就等于又增加了运营成本,我们几乎是硬着头皮在撑。”张力道出了家具行业目前面临的苦衷。
厂商已入不敷出
以国内知名的家具卖场“居然之家”为例,按照其对卖场内商户的规定,若居然之家在其他地方开设新卖场,那么其现有的商户也必须跟随进驻新卖场。
张力的家具工厂位于河北省。据他介绍,2011年他的公司家具销量同比上涨了10%,但因为原材料、人工等成本的因素,利润却同比下滑了30%。
与张力一样盈利下滑的家具制造商不在少数。据了解,根据行业分析,家具行业中,店面租金占到店面销售额的10%~15%是比较理想的状态,商家可以获得合理的盈利利润点;而如果店面租金占到店面销售额的20%以上,那就给商家造成了很大的资金压力,商家的日子会比较难过。
近几年,随着家具成本的上升、同行间竞争加剧、市场环境不好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国内的家居企业盈利状况都是每况愈下。目前,在国内家具行业,店面租金占到店面销售额实际能够达到10%~15%比例的家具企业非常少,大部分家居制造企业都是在20%~30%的店面租金占比中苦苦挣扎。
按照一般的商业逻辑,在销售额不好的年景里,商家都会放弃开设新店的打算,不会再做无谓的投资。但是,现在的情况却不是这样,国内的家具制造企业大部分都是走卖场销售的形式,而许多卖场都非常强势,对商家开设新店有硬性的要求,因此许多的家具制造企业就不得不跟风开店。
以国内知名的家具卖场“居然之家”为例,按照其对卖场内商户的规定,若居然之家在其他地方开设新卖场,那么其现有的商户也必须在居然之家的新卖场,跟随其开设新店,以支持居然之家的运作。
一位家具企业职业经理人杨易对记者表示:对商家而言,卖场扩大意味着单位店面产出的减少,家具制造商的跟进扩张后运营成本显然要增加,同时现在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又影响到了家具的销售,市场形势难以回暖。
因此在这种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许多厂商的利润空间都受到了挤压,甚至出现亏损。但现实情况是,家具制造商若不跟进的话, 就会违反卖场的“硬性”规定,将来会被卖场“禁入”。对于家具制造企业而言,同时也就意味着放弃了这一部分市场份额,因此许多厂家的新店面就是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开设起来的。
不仅如此,家具卖场除了要求家具制造企业必须跟进扩张外,其强势还体现在日常管理上。据了解,居然之家对消费者实行“先行赔付”的原则,即凡是消费者在卖场内购买了有问题的家具产品,卖场便会先代替厂商对消费者进行赔付,而随后一切赔付的费用再由厂商返还给卖场;与此同时,如果卖场举行优惠促销活动,那么无论厂商是否想要优惠销售,都将被要求同时参加卖场的促销活动。
一位在居然之家开店的家具制造商告诉记者:“这种先行赔付的原则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一种保障,但是否进行赔付的标准则由卖场界定,因此如果有不构成赔付条件的产品一开始由卖场进行了赔付处理,那么厂商也必须承担费用,这显然就不太合理了。”此外,如果卖场举行优惠促销,比如全场都实现八五折优惠,那么卖场最多返两个点给厂商,也就等于厂商最终是以八七折的优惠出售了产品,这对于整个卖场而言可以提高其销售业绩,但具体到单个的厂商,却未必能从这种促销中获利。
卖场强势暂难改变
在国内家具制造企业中,高端的家具制造商仅仅占比不到10%,而60%~70%的家具制造企业都属于中小企业。
在家具卖场中,特别是知名大型家具卖场中,厂商与卖场间的话语权已经严重不对等。杨易表示:“卖场之所以会如此强势,是由其无法替代性决定的。在家具制造厂商生产出产品后,其必须要有一定的销售渠道,而由于自己建店直销的投资规模巨大,大部分国内家具制造企业都无力承受,因此不得不依靠大型卖场的地理位置和影响力,来销售自己的产品。”
上述家具制造商张力表示:“由于国内的家具制造企业产品往往大同小异,因此在选择产品之外,消费者还要考虑其售后服务的好坏,因此在购买时通常要货比三家,而大卖场一般都有许多个品牌可以选择,因此比起单一的厂家直营店,消费者明显更加认可大卖场。同时从厂商角度而言,自己建店的投资成本至少也要几千万元,何况家具制造商自己建店,又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地点,知名度不够也无法保证客流量,因此进入大卖场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家具制造企业的唯一选择。”
显然,独特的资源优势使大卖场具有了强大的话语权,而厂商在和其的博弈中似乎没有了立身之地。在记者的采访中,许多家具制造商都将成本上升、租金上涨看做是利润下滑的主要原因。张力告诉记者,近年来人工成本与材料成本已经上涨了超过30%,而未来还有可能继续上涨,同时,卖场的店面租金几乎每年都在上涨,这在市场形势不好的时候,无异于是前后夹击。
对于卖场的强势行为,居然之家的一位副总表示:“居然之家的出发点都是以消费者的利益为准则的,而且从市场反馈来看,消费者对我们的‘先行赔付’原则也是十分认可的,这也是我们能够做到今天这种规模的基础。同时,我们与商户之间一直采取的都是一种战略合作模式,目的也是力求双方共赢。”
对此,决胜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副总裁、家具行业知名咨询师李为明表示:“从消费者角度看,居然之家的‘先行赔付’等管理办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消费者的利益,增强商家的服务质量,但从商业的角度看,任何商业合作之间都应该是平等和自愿的,如果一方不愿意或者是被迫的,那么这种合作模式一定无法长久。比如硬性规定商户跟随卖场开设新店这样的要求,如果商户自身也有扩张需求,那么这样的合作自然就是可行的,但如果商户因为经营情况不佳,暂时没有开新店打算的话,那么被动开店的结果就是商户又投了大笔的资金进去,结果成本投入提高、市场销售又不好,最终一定还是商户自己要承受亏损的后果。”
对于近几年各地卖场迅速扩张的现状,李为明建议,目前家具行业的销量下滑最根本的问题还在于产品的设计不够新颖、不够具有独创性,而在销量不好的情况下,卖场只有通过迅速扩张店面、多多铺设网点来抢占市场,这不仅没有解决现在的核心问题,还会给商户带来新的压力,因此与其疯狂扩张,不如将现有的几家店精耕细作,从管理、物流成本等方面想办法降低费用,与商户一起研究协作,提升对消费者进行更深入、更贴心的服务水平,这才是一种可持续的、健康的管理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