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贸专家分析,在全球贸易中,许多国际集团开始把原材料和原件采购需求直接对准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有丰富的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以及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发展的积累,中国正在成为国际贸易的热土。目前,中国出口额在全球排名中列第九位。国际贸易也正是切合中国外向型经济的导向,广大中小型企业也都有强烈的商品出口的需求。
外贸所拥有的巨大市场空间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电子商务的隆兴之地,习惯了传统商务操作的外贸企业必将面临电子商务所带来的全新理念的挑战。
如果以网上交易为标准衡量我国现有的外贸网站,无论是专业网站,还是企业自己搭建的平台,大多仅仅是一个提供信息的窗口,而真正意义上的交易还远远没有开始。
出口配额电子招标:透明的“聚宝盆”
网下投标每年最多只有两次,而利用网络电子招标1999年和2000年就各达六、七次之多,外经贸部最终是要达到随时投标的目的
出口配额招标对于企业来讲,握在手里边的标书绝不仅仅是一个个枯燥的数字,而是沉甸甸的美金,有业内人士就将对纺织品被动配额招标喻为“聚宝盆”,拿到标书就意味着拿到了纺织品出口通行证,即便企业自己的商品暂不出口,企业将标书转让售出,就有可观的收入。所以企业在招标过程中盲目投高价的现象屡见不鲜。而刚刚结束的纺织品配额电子招标中,轰轰烈烈地竞标大战正在逐步归为理智,难怪有人感慨:“聚宝盆”变得越来越透明了。
政府、企业想“双赢”
作为国家“金关工程”四个应用系统之一的出口配额电子招标管理系统,是由隶属于对外经济贸易部的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EDI)自主研发的,目的是利用EDI中心的技术支持,将招标委员会、招标办公室、投标企业、各省级政府主管部门与EDI中心联系起来,使得各省级外经贸主管部门通过网络进行投标企业的资格初审和上报,投标企业足不出户就能填写标书、投标并接收结果。
记者了解到,出口配额电子招标目前也的确得到了企业的认可。今年3月,全国纺织品配额第二次电子公开招标已经结束,企业对21种被动配额进行了争夺,根据统计,此次全国上网投标的企业总计1069家,中标率达到58.67%。
传统的配额招标是全国各地的投标企业在规定的时间云集北京的招标现场,采取的是打靶心式投标规则,企业往往是提前几天到达,联络其他的投标企业进行串标,企业在截标的最后时刻再递交标书,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少数企业垄断某种商品配额、大多数企业投出相同标书的不正常情况。为此,1998年,外经贸部贸管司纺配处、招标处等提出了电子招标的设想,同年7月,由EDI中心开发出电子招标系统,1998年10月2500家企业首次在网上进行招投标。
据EDI中心办公自动化部项目经理李建介绍,当时在开发程序时,EDI中心考虑到外贸企业不同层次的需要,设计了一套操作非常简便的程序。有资格投标的企业只要通过当地的外经贸委上报,中心将系统生成的企业许可证号发给企业,企业在网上取得密钥,就可以进行电子配额的招标了。而企业也普遍认为系统程序简单,更重要的是节省了一大笔路费。
网下投标每年最多只有两次,而利用网络电子招标1999年和2000年就各达六、七次之多,外经贸部最终是要达到随时投标的目的。
市场说了算
与传统的、靶心式的招标原则不同,电子公开招标的原则是价高者得。但另有企业认为,此次外贸部规定的公开招标的数量仅为全部招标总量的40%,没有充分体现电子招标“公开、透明、公正”的原则。据了解,其余的60%为协议招标,是在以前隶属于对外经贸部的直属企业,如中粮、中石化等重点外贸进出口公司之间的投标。因为协议招标只规定了最低的招标价格,所以对企业来说还是占了一些便宜。对此,招标主管理部门也欲将配额招标逐步完全过渡到公开招标,但最终还要由市场来决定。
由于国家现在还没有对电子商务立法,为防止出口配额电子招标过程中发生纠纷,外经贸部印发的《关于出口商品配额招标办法》([1998]外经贸管发第974号)中明确规定,“利用中国电子商务网进行电子投标,企业在规定的截标时点前只能投一份标书,当同一企业成功送达的电子标书出现两份以上(含两份)时,该企业的投标视为无效”。《办法》同时强调,“公开招标采取“价格优先”的竞争原则,招标委员会有权对明显背离正常价格标准的标书作为废标处理”,两年不容许其参与电子招标。
出口配额招标,源于进口国为保护本国市场利益的目的。专家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出口配额将逐渐被取消,根据中国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协议,将在2005年取消配额的限制,这有利于我国企业的出口,而同时,对方进口国又将会制定其他的限制以保护其国内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