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金土地红苹果”网的信息能够覆盖全县16个乡镇,那么以网养网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在一个偏远山区,秋季是那里最美的季节。漫山遍野的山楂树让整个村庄像披上了凤冠霞帔。然而,与此美景不相协调的是,当地的山楂果农每到这时却总是愁眉不展—因为消息的闭塞,使满山的山楂没有销路,几乎所有的山楂都烂在了山里,只有很少一部分走出那片山野,却也是以一斤几分钱的价格贱卖出去的。
当时听的时候,由于年少也只能是发出一声叹息,感慨农民伯伯一年艰辛虽然“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可落得却是个赔字—那几分钱一斤的山楂铁定没有化肥卖得贵。
现在想想,如果当时有互联网该多好,发条信息在网上,肯定能够吸引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诸多客商在网上下订单,没准儿那红得喜人的山楂还供不应求了呢。其实在互联网时代,这样的好事绝不是做什么“白日梦”,套句俗话就是“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最近记者就发现了一个苹果县—延安老区所属的洛川,正在热火朝天地通过互联网卖着他们满山的红苹果。据说,投入使用不到4个月的“金土地红苹果”网在洛川县的六镇十三乡,已经小有知名度了,取得的成绩也算斐然—46笔网上交易,总成交量达到1500万公斤。
酒香也怕巷子深
洛川地处海拔1100米的陕北黄土高原,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是国内外专家公认的世界最佳苹果生长区之一,也是中国有名的“苹果之乡”。苹果产业一直都是洛川经济的支柱和主导产业。据统计,洛川县现有苹果园35万亩,平均年产量2.5亿公斤,总收入达4.6亿元人民币。当地农民人均苹果毛收入2000元左右,占其总收入的80%以上。当地人都说,“全县90%以上的农户依靠苹果致了富,80%以上贫困户依靠苹果脱了贫”。
抱着“一业带动百业兴”的思路,2000年4月21日,洛川县县委、县政府决定把洛川发展成“苹果专业县”,规划到2010年苹果产量发展到5亿公斤,实现农业特产税一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
但是,随着近年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果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洛川县也意识到他们迫切需要加大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从而增强洛川苹果的市场竞争力。
从前,洛川苹果凭借品质的优异,总是抱着“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优越感。果农们把自家产的苹果放在果园里,存在家里,坐等果商上门购买。他们对于市场行情的不了解,供求信息的不掌握,使他们十分被动—销售价格都由买家说了算,历史形成的极易满足感使得洛川人受尽了“增产不增收”的煎熬。
即便是一部分思想开放的洛川人,勇敢地迈出了出海销售的脚步,然而得到的仍是屡受捉弄的苦涩。1999年,洛川县百益乡20多个苹果生产大户,自发联合把自产的40多万斤苹果拉到了广西凭祥市。但是由于不懂方言,无从了解当地的果价行情,只得眼睁睁瞅着中介人用近乎外语的方言同越南人谈妥交易,拉走苹果,而作为货主的他们拿到手的钱比中介人从中间环节得到的钱还要少。
为了改变这种被动现状,为了使洛川县更快地成为名副其实的“苹果专业县”,洛川县政府有关人员于2000年5月开始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学习。在深圳,他们观摩了一家销售农副产品的电子商务网站,在那里洛川人第一次知道了互联网是一项多么神奇的新技术—只需在键盘上敲上几下,就能很快得到所需要的供求信息,而且信息量极大。洛川人由此受到极大启发,决定以最快速度将这种新技术移植到自己的县里,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了解洛川的苹果,让高科技更好地服务于果农,让全县的经济也随之更快地发展。
2001年10月,在洛川县委、县政府、洛川县苹果产业开发指挥部的共同支持下,总投资61万元的洛川县“金土地红苹果”商务信息平台在位于210国道沿线的县城南关正式投入使用。
“网上交易的首要好处就是信息快捷,只要上网就可以马上看到广州、南昌、包头等全国各地的苹果价格,非常方便,这对于信息闭塞的果农来说可谓是雪中送炭。而且我们将信息放到投影大屏上,果农减少了手续,提高了成交量和成交率,并且成交价格也相对原来有了提高,”金土地红苹果网的版主史万虎由衷地说,“现在不比从前了,酒香也怕巷子深啊。”
互联网创造“神话”
王文启,洛川县的一个普通果农。在金土地红苹果网开通之后,他一不小心竟然成了全县苹果网上交易的第一人。即便到现在他还觉得那天像做梦一样,他总觉得互联网像神话一样,能带给人们意想不到的东西。
那天,金土地红苹果网刚投入试运行没两天。王文启抱着好奇的心理到交易中心随便逛了一圈,觉得好玩就在网上发布了一条信息,转身就回家了。在王文启看来,这样做就像开了个玩笑,根本就没把它当回事儿。
但意想不到的是,他刚坐上回家的车,就有一个果商打电话要求到他家见面谈谈价钱。一路上,王文启都忍不住的窃笑,“这玩意儿还真神了,没两分钟就有人找上门来。看来,这些新鲜东西以后还真得多试试。”
一踏入家门,王文启又吓了一跳,果商竟然先他一步到了。双方当即直切主题,先看苹果样品,紧接着商定价格,最后分别以3.2元/公斤和3.6元/公斤成交了两种不同规格的套袋红富士,总成交量达5万公斤。据王文启透露,那次成交的苹果价格要比平常的价格高出0.5元/公斤,所以比平时至少多挣了2万多元。
在县政府工作的李延安感触也颇深,他说前段时间家里的3.5万公斤套袋红富士,就是在“金土地红苹果”上发出销售信息后,两天内收到了6份网上订单。结果每公斤苹果的售价达到了3.5元,比传统销售净增0.8元,仅此一项就多收入2.8万元,同时还能省下给苹果信息员的中介费。
苹果信息员是洛川县特有的一个职业群体,当地的果农多数通过他们来寻找满意的买家,而外地的果商也同样可以通过他们找到合适的卖家。他们就是果商和果农的桥梁和纽带,在他们将买卖双方磋商成功后,就可以从中提取0.02~0.04元/公斤的中介费。
现在,这些信息员们不但没有因为互联网的到来而感到恐慌,反而还对它赞不绝口。后子头乡一位长期从事苹果购销服务的信息员兴奋地告诉记者:“过去客户要货,我总是骑着摩托车凭印象和感觉到处乱跑,有时跑上几天也找不到一车货。现在只要花上3块钱,到电子交易大厅的商务信息平台一查,哪里有货,有什么货,有多少,一看就知道了,节省了不少工夫,也节省了许多车钱、油钱。”
对于互联网抢他们饭碗的说法,他们并不认同。他们觉得要想让全县所有的果农都能接受互联网这一新生事物,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这个过渡时期,信息员可以充当果农与互联网的中介,同时信息员也从互联网上获取了益处,所以他们目前并不觉得有压力,反而对自己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了。
版主史万虎也对记者提到,现在网站的交易大厅每天都有一两百人常去,其中许多都是那些年轻的信息员们,17台电脑总是被占得满满的,交易大厅的投影仪下也都是人头攒动。
据洛川县苹果市场建设环境整治办公室负责人辛世锋介绍,洛川苹果由于商务信息平台的“加盟”,销售状况较过去有了很大程度的好转,目前25万吨苹果已销售一空,产值比预测数高出3000多万元,全县仅网上销售出去的5000多万公斤苹果,就比原来传统销售方式多收入2000余万元。同时,洛川苹果的销售市场较过去也在不断扩展,洛川苹果的销售列车正沿着电子信息化的高速公路,快速地驶向全国。
自救才是硬道理
“金土地红苹果”网作为洛川县政府投资的网站,从一开始就提供的是全免费的服务。无论是信息发布,还是网上交易,都不收任何费用,每个果农或果商只要交纳3元/小时的上网费用,就可以随意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找商机。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已经有很多果农从中获取了可观的经济效益,“金土地红苹果”网站的每位员工每每看到交易大厅中果农们的张张笑脸,就会感到十分欣慰。但同时也有一个难题不容回避:现在61万元人民币的前期投入都已经花得差不多了,而整个网站的月投入却高达8000~9000元,仅电费一项就要投入5000~6000元。资金困难必将成为阻碍网站今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虽然网站设想到了苹果销售淡季的时候开展微机培训,以加强果农们对电脑和互联网的认识,进一步提高“金土地红苹果”网的利用率,从而让更多的果农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好处,同时也为网站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但是这种方法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网站资金匮乏的局面。因为网站的开通是本着为果农服务的根本思想,并且在目前这种大多数果农对互联网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下,他们期望得到政府在资金方面的进一步支持。
不可否认,从政府方面获取资金支持是最为直接的方法,但是,自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在果农与互联网的进一步亲密接触中,在果农对互联网认识的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网站可以适时推出一些能够使果农接受的特有方式,利用网络的优势,充分发挥信息中介的作用,例如可以向成交后的买卖双方收取一定的佣金,以达到“以网养网”的目的,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在采访中,版主史万虎还透露了其下一步工作重点,就是将“金土地红苹果”网的信息覆盖全县16个乡镇。如果这一目标能在近期内实现,那么以网养网将不再是一句空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