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普通投资者来选择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内容网站投资是不现实的,投资基金也不会长期握有这类公司的股票。
去年年中以来,随着中国网络精英命运的起伏,国内有关网络的热潮仿佛由网络发展本身转向了具体的人物身上。精英光辉的暗淡,网络在人们的思维中出现的频率也下降了。如果中国的网络业是步随美国的话(无论从盈利模式还是资金来源上,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那么不管是因为商业因素还是个人魅力带来的网络热潮的完全冷却,并走下坡路是完全正常的,这是互联网的命运。而且,如果悲观一些的话,新闻网站在商业上是不会有成功可能的,其未来的角色也只是所谓的新闻阵地作用。
由于整体经济不景气的原因,美国商界现在已经很少提及网络热,但更主要的原因是,有关网络泡沫的分析和教训他们在一年半之前就开始总结了。业内人士目前很大程度上接受了现已成为《商业周刊》首席经济学家的Michael J. Mandel 在其《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大萧条》中的观点,或者是Mandel集合了业界的观点,就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周期,而每个周期中都有所谓的“新经济”,网络自身从来就不是美国经济的主体。他现在认为,以目前各国经济发展状况,无论是网络还是今后其他的新经济形式都只能在美国出现和成功,原因是美国金融市场的发达,让作为市场催化剂的风险投资有机会迅速地进出市场。
除了搜索引擎,美国在网络热过程中最炙手可热的是商业性网站,如Amazon。虽然模式一直处于探索中,但这些网络公司因刻画的美好商业前景而吸引了很多的投资。新闻网站,如果说在当时能够“吸引眼球”的话,只是因为其域名可能被看作是可以勒索的筹码。这似乎可以部分解释在2000年回国创业的CEO们全部都选择了商业性网站投资。
即使在美国网络热的季节,希望美国的投资者选择本国新闻网站下赌注也不现实。原因很简单,美国的电视和报纸媒体太发达。以电视为例,如果有耐心,你可以不间断地坐在电视前跟踪一天的新闻报道,电视新闻与事件发生是同步的。但对大多数美国人来说,这没有太大意义,因为不是很多人关心新闻,尽管这些新闻可能一点都不搀水。不过,这并不影响电视报纸等媒体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因为很多人看电视不是为了新闻,而是为了娱乐,体育节目,或者仅仅只是对电视台的主持人很感兴趣。CNN目前的当红主持人Polar Zoan的成功被一些人看作是其先前新闻工作的经验和敬业,但更多的人认为,她被广泛认同是因为她的性感。因为她的性感,很多人会在每天早晨吃饭的时候打开CNN,她播的什么并不重要。中国内地经常报道美国学生对本国历史、世界地理一无所知,美国人却对中国人如此热衷新闻也感到奇怪。
美国几大新闻网都有各自的网站,但不花钱不费力地看电视新闻的美国市民却不多,你能指望多少人去花钱联网看新闻呢?在可预见的将来,新闻网站最多只能是电视媒体的补充,正如所有的新闻台说的一样,如果你想了解本条新闻更多的内容,请进入我们的网络……
美国的新闻网站没有很多人关注,也不会去进行商业经营,对风险投资者来说就没有吸引力。中国的新闻网站在这一方面的不同就是有众多的读者和各自不断增报的点击率了。虽然后来招致批评声不断,但在除了线上广告之外没有任何商业收入来源的情况下,点击率就是唯一可以拿来说事的由头了。以美国人的思维,无论点击率是多少,一个新闻网站似乎与盈利要差得太远,因此,让普通投资者来选择目前在美国上市的外国内容网站投资是不现实的,投资基金也不会长期握有这类公司的股票。更重要的是,在热潮消减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挽回市场信心的所有说辞都成为笑话时,一个被认为最可能培育网络商务的市场都对相关概念失去兴趣时,所有的新的指标性、决心类的数据、前景都会让市场和投资者厌倦。美国资本市场的完善造就了各个时期的新经济,也让泡沫时期其国内海外的各类公司有上市的机会,但同时,投资者习惯的理性思维也使得泡沫之后的公司股票失去了起死回生的机会,这也就不奇怪有的网络公司后悔选择了美国市场。
理性的投资市场也不免有不理性的投资者和不理性时期,各个时期都出现的泡沫就是例证,只是在市场国家这些不理性不会被冠以各类帽子。当泡沫破灭带来的伤痛逐渐减轻时,人们也对泡沫热中的佼佼者失去了兴趣,甚至是遗弃和打压。虽然目前已经有网络公司实现了盈利,但如果投资者仍然对这个领域有兴趣的话,这些兴趣也大多是怀疑。当公布的业绩只是亏损时,曾经被看作是传统经济颠覆者的YAHOO此前所有的做法—更换CEO、不断的并购—都成了被批评的口实。但最可怕的是,即使是这样,这种批评也越来越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