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5年初试啼声开始,中国电子商务行业以惊人的崛起速度不断刷新记录:2009年,网上零售交易额已达2300亿元,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1.9%,预计2015年将超过10%。
面对传统企业来势汹汹进军电子商务的大势,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发改委电商专家梁春晓将其比作“数字移民”和“数字原住民”的微妙关系,称两者间并无正面肉搏的PK较量。
“数字移民”面临转型
2008年时,中国已在网上零售领域创造了三项“第一”的记录:网上零售人口超过一亿,网上零售总额超过全社会生产总额的1%,整个交易额总数超过了1000亿。2009年,交易额再翻一倍;而2010年,仅淘宝网一家的目标交易额就已达到4000亿。
梁春晓援引数据称,当前中国网购人数接近两亿,但电子商务的渗透率只有30%,而美国是70%,前者还有极大上升空间。如此宏大的市场愿景,也愈发坚定着传统商业进军线上的信心。不久前,商务部曾计划出台政策扶持电商“国家队”,消息称北京王府井、上海百联等线下百货巨头已被列入首批名单。众多中小规模的传统零售商亦纷纷试水,希望将线下渠道和品牌优势转化为线上收益。上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高调宣布计划3年内培育100家B2C企业。
“其实早在10年前,传统企业对电子商务的探索步伐就已开始。”梁春晓表示,1998年美国沃尔玛便开辟了网上零售,中国新华书店也早已进军线上,但总体都不太成功,关键原因在于传统商业和电子商务模式的巨大差异。相比率先进入这个行业的“数字原住民”而言,在线下呼风唤雨的“数字移民”遭遇巨大的转型问题。
“互联网产业讲究双层结构,增值收益的基础必须是免费的产品和服务,这对于传统商务是颠覆性的差异。渠道的冲突也是妨碍很多传统厂商进行网上经营的很大的问题。”梁春晓认为,“数字移民”的盈利模式、商业组织架构,以及各种营销手段都需重新思考。
“后发优势”赶超台湾地区
“大陆和台湾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格局有很大不同,台湾B2B占60%的规模,而大陆超过90%的份额来自B2C。”安吉斯媒体集团首席数字官张志弘告诉记者,台湾企业在最早发展互联网时,大部分基础结构和物流产业都相当成熟,早期一些大公司对电子商务的投入积极性比较高。而大陆早期结构没那么完整,很多企业对B2C的投资都比较保守。“而恰是因此,淘宝等电商平台的崛起带动了物流等基础设施与配套产业的蓬勃发展,并使众多中小企业从中受益,使整个产业链上下都获得了机会,今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
据台湾地区资策会调查统计,2009年台湾电子商店约近25000家,但其中只有约49.7%的业者已达损益平衡或获利。而在内地,小规模网店的生存问题同样引人关注。面对不少大企业直接进驻B2C平台,一些自主创业的网店在竞争力上显然落了下风。梁春晓认为,特色化的服务、个性化的产品定制等差异竞争将是其生存之道。“小的一定有小的活法,要拼你自己的优势。比如去年汶川地震后,我们对口支援青川,培养当地年轻人开网店,把当地的腊肉、土鸡等土特产上网卖出去,经过推广都很有市场。”
继续投资构建电商生态圈
在电子商务飞速崛起的同时,相关配套产业的脱节问题也成为不容忽视的梗阻。艾瑞报告显示,中国有45%的快递订单来自网购。“然而,现在物流的发展还是跟不上电子商务发展的脚步。”梁春晓表示,已有不少专为网购服务的配套物流企业应运而生,为电子商务的发展护航。此外,电商产业上下游的一大批软件、物流、培训、咨询企业数量都在不断增多,形成一个庞大的配套服务业群体。
作为当前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阿里巴巴近期在往常很少涉足的物流方面动作频频。除投资民营快递企业星晨急便外,昨天还宣布旗下在线批发电子商务平台 “全球速卖通”和全球最大物流企业UPS结成战略联盟,后者将负责处理其订单配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