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正在成为中国商家进行营销推广的新方式。它输入速度快、准确率高、成本低,可靠性强,而且能容纳大量的信息,动静皆宜,是人们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网上浏览商品的方便入口,品牌电商营销开拓了新的天地。与此同时,二维码的形态往往能激发消费者的好奇感和浏览欲,当消费者闯入到这个神奇的世界里,离订单的生成也就靠近了一步。
品牌营销历程
提起品牌传统营销,人们往往会想到打折,限量,活动,减价等明亏暗赚的形式。在传统营销的视角下,商业人士总是试图从大众市场中,细分出一部分目标市场,找到特定目标市场的同质化特点,然后来组织生产。品牌扩张,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市场的扩张,客户数量的增加。做好产品的功能和质量,然后将产品卖给尽可能多的顾客,卖到尽可能广阔的市场,这是很多商业人士的梦想。在传统营销下,因为成本的原因,因为时间、空间的原因,因为管理的难度,使得很多小的企业虽然有很好的产品,但市场却几十年内,都无法扩展到全国、全球。
2010年开始,制造企业、传统零售连锁企业,也加入电商浪潮,显然,带来更大的电子商务“洪流”:这种线下品牌“上线”的风潮,几乎就是将所有实体店销售的消费品“搬到”网络上去,这是比线下企业开拓新市场或新零售终端更加庞大的一场“销售渠道革命”。电子商务以其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回报快等优势迅速占领市场,吸引服装、电器、百货、餐饮等行业把营销力量投向电子商务市场。
电子商务营销的重要性使得大多数企业都希望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的掌控者,选择成熟的电子商务平台或许是进入电子商务领域的捷径,但不少企业不喜欢在他人的平台被束缚的感觉,选择投入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网站,同时也发现品牌企业基本还没有把自有电子商务平台做成销售量庞大的网站。
电子商务平台的庞大销售数据亦证明着互联网营销已撼动传统营销渠道,但电子商务销售平台建设的困扰、网络渠道与原有店面渠道的利益冲突、旧的销售思维的束缚等,让这些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之路并不平坦。网络销售平台是自主建设还是外包,抑或是采用人气旺盛的第三方平台,直销还是分销,线上线下是单品牌还是多品牌运作,都在考验着传统企业的智慧。
什么是二维码?
二维码是二维条形码的一种,可以将网址、文字、照片等信息通过相应的编码算法编译成为一个方块形条码图案,手机用户可以通过摄像头和解码软件将相关信息重新解码并查看内容。
二维条码/二维码(dimensional bar code)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二维方向上)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在代码编制上巧妙地利用构成计算机内部逻辑基础的“0”、“1”比特流的概念,使用若干个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象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它具有条码技术的一些共性:每种码制有其特定的字符集;每个字符占有一定的宽度;具有一定的校验功能等。同时还具有对不同行的信息自动识别功能、及处理图形旋转变化等特点。在许多种类的二维条码中,常用的码制有:Data Matrix, Maxi Code, Aztec, QR Code, Vericode, PDF417, Ultracode, Code 49, Code 16K 等,QR码是1994年由日本Denso-Wave公司发明。QR来自英文“Quick Response”的缩写,即快速反应的意思,源自发明者希望QR码可让其内容快速被解码。QR码最常见于日本、韩国,并为目前日本最流行的二维空间条码。
二维码营销方式的多元化
中国对二维码技术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但由于受互联网行业发展,手机网民规模小,智能手机普及度不高,对二维码认知和投入不足、产业链不成熟等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二维码在国内的发展较为缓慢。
近两年,二维码在国内市场的应用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机场、餐厅、地铁、电影院等,二维码的使用已触手可及。消费者只需拿出手机,对着那个小小的黑白方形花纹图案,即可马上在手机屏幕上显示对应商品或者服务的详细信息,并享受对应的服务。国内分析机构显示,2011年中国手机二维码市场开始进入成熟期,尽管国内的二维条码应用没有达到与世界先进国家发展同步的水平,但已渗透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
手机二维码并非是技术新秀, 2006年已经在日本、韩国风靡一时,被众多商家所看好,成为移动营销中最早一批崭露头角的技术应用。时至今日,二维码并未如预言那样成为营销技术的主流,但这也许只是时间问题:2009年年底,谷歌推出网址缩写服务——Goo.gl,其中一个功能就是自动免费将网址生成为二维码图案;2010年6月,正式推出了自主的二维码技术“Microsoft Tag”;2011年1月,以二维码应用为基础的LBS网站SCVNGR获得谷歌1500万的风投。
二维码正在成为中国商家进行营销推广的新方式。用户利用手机二维码对商品或服务进行搜索和浏览,通过扫码还可以查询打折,方便地进行网络购物和网上支付,目前较成熟的二维码应用为电子支付凭证。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位置服务、机票订购、酒店服务和团购等都可以利用手机二维条形码实现,这既方便用户检索、存储商品信息,也方便用户消费。
打折
用户通过扫描手机二维码,在移动互联网上即时获得商户详情、打折信息、产品介绍等内容。
比价
二维码瞬间可扫描出商品结果,速度非常快,之后即可联网查看相关信息,如简介(包括商品名、封面、主要内容等)、评论和网上售价等,用户可以分别在比价记录和浏览记录中查看。
支付
商家可把账户、价格等交易信息编码成二维码,并印刷在各种报纸、杂志、地铁等载体上发布;用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可实现与商户支付宝账户的支付结算。
查询
费者只需通过带摄像头的手机拍摄二维码,就能查询产品的相关信息,查询的记录都会保留在系统内,一旦产品需要召回就可以直接发送短信给消费者,实现精准召回。
体验式购物提升品牌认知度
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经说:“商业行为惟一有效的目标就是创造顾客。”同理,营销行为惟一有效的目标就是创造有价值的顾客体验。
二维码凭借其一键连接线上线下的功能,因而可以大大提升营销活动的趣味性,和参与的便捷性,从而吸引众多消费者参与品牌的活动,进而与之建立互动关系。2010年8月,俄国最大的手机运营商Mobile TeleSystems为了宣传其Red Energy计划,借助手机二维码在莫斯科组织了猜谜寻宝大行动。活动从莫斯科中心地铁站的大型二维码广告牌开始,通过扫描广告上的二维码,参与者将会得到一个谜语,谜底就是下一个二维码出现的地点,最先找到所有7个二维码的参与者是活动的最终胜利者。游戏每周更新,人们可以不断挑战。
地铁“扫着逛” 坐车“下个单”
当下有这样的一群“扫码族”,无论去电影院、西餐厅或KTV消费,掏出手机总能立刻展示使用各种优惠券。在满城尽是二维码的环境中,手机二维码可以印刷在地铁灯箱广告、公交车站台广告、报纸、横幅、海报、图书、包装以及个人名片等多种载体上。
与应用场景相当有限的个人电脑相比,生而具备便携属性的手机给了电商们更大的想象空间:上下班等公车地铁途中“随手”逛一逛;在坐车时顺便“下个单”;购物完成后,再立即将产品及购物信息分享到社交网络,间接地帮商家做了口碑营销;甚至在平时逛商场时,都能通过“比价”、“查询网上店铺是否有货”等方式“拦截”住消费者,将他们重新拉回到线上———这无疑会在更大程度上加剧线上电子商务对线下传统零售的冲击。
除此之外用户通过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或输入二维码下面的号码、关键字即可实现快速手机上网,快速便捷地浏览网页、下载图文、音乐、视频、获取优惠券、参与抽奖、了解企业产品信息,为消费者省去了在手机上输入URL的繁琐过程,实现一键上网。条码识别应用为用户使用手机上网提供了极大便利,省去了输入URL的麻烦,可一次按键即快速进入自己想看的网页,大大提高了上网的便利性。此外,条码识别应用也为平面媒体、增值服务商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与用户随时随地沟通的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