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英街往日繁华不再
说起深圳最早在全国建立起知名度的景点,不是世界之窗,不是锦绣中华,而是一条200多米长、三四米宽的街道——中英街。
它曾是“特区中的特区”,改革开放之初,凭借着免税街和价格优势成了国内闻名的购物天堂,全国各地的游客蜂拥而至,隔着界碑张望香港的店铺,从那些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商品想象资本主义香港的模样。
随着中国渐渐跟上世界的脚步,外面的世界似乎也不再充满惊喜。来到中英街的人们,不再像以前那样兴奋,他们不再肩扛手提地大抢购,相反却要时时警惕低价背后的商业陷阱。
在今年盐田区两会上,一份政协委员的提案指出:“中英街港方一侧现在真正由香港人经营的商铺只剩下寥寥几家,‘一街两制’特色非常不突出……”
曾经辉煌的港方商铺到哪里去了?他们何以渐渐从中英街消失了?失去了“一街两制”特色的中英街又该何去何从? 1/7,真正的香港店铺
“五一”长假,中英街深圳一侧店铺修葺一新,崭新金字招牌闪闪发光,店员热情地招呼每一个过路的游客,一部市场价6000多元的索尼摄像机在这里叫价仅3000元。
界碑另一侧的香港商店,因为年久失修,现在仍然摆着陈旧的老面孔,招牌也显得十分陈旧。有游客将信将疑地问店主:“你们真是来自香港的吗?”店主操着粤式普通话回答:“系啊!”但他们卖的商品却完全看不出“洋味”。
现在中英街香港一侧真正由香港人经营的店铺究竟剩下多少?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小李也说不清,他带着记者从头到尾走了一圈,给出了一个模糊的答案:“10家左右吧!”
10家左右。中英街香港一侧共有73家店铺,其中大部分已经被内地商人占据。
留守的香港商人散落在内地商人的汪洋大海中,真伪难辨。据小李说,真正的香港商人一般比较老实诚信,很少被游客投诉;他们有的住在新界沙头角,有的住在深圳沙头角镇内;他们很务实,少说多做,不太喜欢接受记者采访。
在小李的陪同下,记者走进中英街香港一侧一家名叫“新大福”的商店,找到一名姓林的香港老板。林老板今年40多岁,穿一件宽大的衬衫,跷着腿坐在玻璃柜台后。由于在中英街呆了十几年,他与这里的执法人员都很熟,看到管理人员走进店里,便很自然地给他们泡上参茶,攀谈起来。
在留守中英街的香港人当中,林老板可谓是“老资历”了。他不是新界人,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听说中英街生意好做,就来到了这家“新大福”商店,当一名打工的店员,从卖出的商品中拿提成。
“新大福”原来是一家金店。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中英街,简直是“黄金一条街”。那时候国内城市鲜见黄金饰品店,价格也很昂贵。许多嗅觉灵敏的香港商人蜂拥而至,将世界新潮金银手饰引进到中英街。在最高峰时中英街竟有大大小小的金店47家。这些香港金店与国际同步,价格低廉、款式新颖,许多人慕名而来,一次买下十几个金戒指是司空见惯的事,卖出的黄金以吨为单位计算。林老板指着外面那条窄窄的小路说:“那时候一进到中英街,就只能顺着人潮走。”
随着内地经济发展,来中英街购物的人流逐渐回落,生意渐渐不好做了,有时候店员比顾客还多。有的香港老板合约满后就不再续租,有的则偷偷聘用内地人员来当店员,这样不但可以节省一笔不小的人力成本,据说内地雇员推销手法更“灵活”。还有部分香港人在得到店铺的经营权后,高价转租给一些内地商人,自己则做起了持牌人,对店铺的经营完全不闻不问。这一度造成了港方店铺的失控。部分内地商人在香港人的商店里卖假货、进行商业诈骗,业主对这种状况也默许,他们只管收租。 从金铺到药柜
1997年,“新大福”原来的老板移民到加拿大,林老板就把店面转租了下来,自己做起了老板。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的黄金价格逐步与世界同步,黄金饰品的样式也越来越多,黄金生意不好做了。林老板便把金店改成了药店,专门经营香港的药品。中英街的香港金店也渐渐消失了——有的像“新大福”这样转行了,更多则是转租给内地商人。
现在这家“新大福”一分为四。一半租给两个内地商人经营服装,剩下的一半也分为两个柜台,一个柜台由林老板自己经营,卖的是跌打药、咳嗽水之类的香港中成药,另外一个柜台则是经营中药材的,老板是一个香港女人。
从一家经营黄金首饰的大店铺,“缩水”为一个卖咳嗽药水的小柜台,林老板在追溯往昔的辉煌时有点感怀,还有点愤愤难平。他在中英街最辉煌的时候来到这里,然后见证了中英街逐渐由盛转衰的过程。
“揾食艰难啊!”他长叹一声。他拿出一瓶标价10元港币的药水:“这个进价要9块,卖一瓶只赚1块!”又拿出一瓶港币19元的咳嗽药水:“这个只赚3块!”月租?“2万多元。”
林老板的柜台逐渐缩水,只剩下角落里的一个小柜台,“新大福”的一半已经转租给内地商人。他说,现在许多香港人看到情势不妙,纷纷从中英街退隐了。留守的黄老板也是挣扎在亏本的边缘,如果今年辛苦经营下来的结果仍然是亏本,那他明年也将“退隐江湖”。只不过在中英街上摸爬滚打十多年、还把家安在了沙头角镇的他,要走的时候恐怕感情上很难割舍。
说起中英街上香港商人的退隐,有关人士指出这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部分承租了香港店铺的内地商人运用各种欺诈手段牟取暴利,使他们能够给香港业主开出更高的租金,而大多数香港人守法诚信经营,利润相对较薄,不能承受高额租金,一些香港业主明知内地商人利用店铺做不正当的生意,仍然愿意租给他们,因为可以收到更多租金。 香港商铺亟需升级
另一方面,面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巨变,香港商人没有找准自身的市场定位,最终被市场淘汰。
记者问林老板,既然药品生意难做,利润又少,为什么不卖一些利润多的商品?林老板摇摇头:“做生意,做熟不做生啊!我以前在药店打过工,卖药品还可以,现在那些五花八门的数码产品,我根本不了解,怎么做?”
正是因为对新兴时尚产品不了解,现在留守中英街的老一代香港老板只能保守地经营一些日用产品。现在硕果仅存的10余家香港人店铺,主要经营的是服装、药品、化妆品等日用品。他们经营的日用品也的确都是香港货,价格较国内便宜。但这些产品一方面利润较低,另一方面对外地游客仍然缺乏吸引力。
记者注意到几名北方口音的游客在中英街里逛了一圈后,什么都没有买,准备空手出关。记者上前询问,得知他们是从河北远道而来的。其中一位张先生表示,中英街是外地游客来到深圳必游的景点,因为“不到中英街,就等于没到过深圳”。本来他们也想买点东西回去,但是逛了一圈,发现没什么可买的。IT产品不敢买,因为担心受骗上当;而那些药品、日用品,尽管价格便宜,却没什么特色,大老远的带瓶洗发水回去未免有点滑稽。
一方面真正的香港店铺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剩余的香港店铺也缺乏浓厚的香港特色。中英街香港一侧亟需升级换代。新一代香港商铺的进驻,给中英街注入了一些新鲜血液。“摩登数码”商店是中英街港方一侧现在唯一一家真正由香港人经营的数码产品商店,卖的都是香港当季最时尚的数码产品,价格也较国内便宜,因此吸引了许多年轻人来此淘宝。
这家“摩登数码”专店的老板姓陈,他在中英街上还有一家服装店和一家化妆品店。陈老板原来也是开金店的,现在则与时俱进,走时尚路线,颇受欢迎。他的店内还贴着深圳和香港的消委会电话,童叟无欺。陈老板说:“现在中英街不守法经营的人很多,我们这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都被搞得很不开心,能坚持下来也真是不容易。” 警方严管迫使经营者洗牌
记者走进“新大福”时,店里很冷清,在店里坐了很久都没有一个客人光顾。那两个经营服装摊位的内地商人始终不知所踪。林老板说这阵子香港警方查得很严,如果内地商人在香港店铺里被抓到,就会被当成打“黑工”的带回香港警署录口供。前两天已经有好几个大陆商人被带走了,店面也关了。所以现在在中英街香港一侧经营店面的内地人都非常小心,远远地看到香港警察往这边走过来,就赶快跑到中英街深圳一侧。
两个穿戴整齐的香港警察背着手悠悠闲闲地从商店门口走过,几个站在深圳一侧的人警惕地目送他们走远。小李告诉记者,这些大部分是在香港商店里打打“黑工”的内地商人。有几个胆大的一看到香港警察走远,就跑回香港那一侧的店铺里,有的则仍然留在原地观望。记者向一个正在往店里张望的中年妇女走去,想向她了解一些情况,但她马上警觉地走开了。
在中英街上走了一圈,发现许多门店都大门紧闭,据说前两天香港警察又来查了一次,抓走了一些打“黑工”,还查抄了假冒伪劣商品,所以商店也被关了,业主在紧闭的店门上贴出招租的广告。
据了解,今年以来,应深圳方的要求,港方对中英街香港一侧加强了管理,今年一共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联合执法行动。先派便衣警察摸底,弄清哪些商店存在打“黑工”现象,然后突然组织行动,香港海关关员沿界碑站成一排,防止内地商人跑到深圳一侧,然后派警察到店里抓人。几次下来,好几家内地人的非法商店被迫关门。有关人士指出,港方加强执法力度,挤压了非法跨界经营的空间,客观上有可能促使港方商店洗牌,并使其朝着正规经营的方向发展。 深圳一侧拟禁止经营数码产品
中英街深圳一侧去年4月份开始修整,今年“五一”节前街景改造工程已经基本完成。粉饰一新的骑楼重现了岭南风貌,而港方一侧则仍是破旧的砖房、窄小的店面,形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
在深圳一侧装修一新的店面内,经营的仍然是金银首饰、数码产品,经营者也还是原来的老面孔。近年来,中英街内一直存在着严重的商业欺诈现象,其中数码产品的欺诈现象最为严重。最常见的欺诈手段就是用低价吸引消费者购买,在消费者付了钱之后,店主又谎称机器制式不合,不能在大陆使用,要求消费者另外加钱换购另外一部机器。如果消费者不从,他们还会以武力相威胁。
深圳市盐田区中英街管理办公室廖伟强指出,数码产品、黄金饰品利润高,于是成了商业欺诈的重灾区。客观上也造成了深圳一侧商铺前“千店一面”,缺乏特色。由于商业欺诈调查取证非常困难,尽管现在采用了许多手段打击商业欺诈,但收效并不大。今年,中英街管理办公室成立了中英街巡逻队,队员们来回在街上巡逻,用喇叭广播,告诫游客提防低价陷阱。据了解,有关部门拟在中英街深圳一侧禁止经营数码产品。 拯救“一街两制”特色
去年中英街入选深圳八景,对它的概括就是“一街两制”,而如今这一特色几乎消失了。许多来到中英街的游客,往往要向管理人员打听一下,才能确定哪边是深圳、哪边是香港。
盐田区政协委员、中英街历史博物馆馆长孙霄今年在政协议案中建议,干脆把深圳一侧和港方一侧的经营范围分开。港方商铺可升级为时尚、高档商品一条街,主要经营时尚、药品、电子类产品,突出“洋味”,以吸引内地游客;而深方商铺则主要经营旅游文化产品,甚至可以从内地网罗手工艺品制作者到中英街开展经营,突出“土味”,以吸引香港游客。
盐田区政协委员、深圳沙头角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古玲在盐田区两会期间也提出了重新规划中英街商贸格局的议案。她认为,中英街在国内久负盛名,但现在的商业格局却跟其盛名十分不符。中英街应该提高经营档次,改变现在一味经营中低档商品的格局,升级为经营高档、知名产品,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店主有足够的利润空间支付昂贵的租金,而不是采用欺诈手段谋取暴利。
中英街街景改造工程完成后,深圳有关部门在软件上也加强了管理。廖伟强主人介绍说,盐田区专门拨出经费加快旅检现场改造工程建设,优化查验程序设置。改造后的旅检现场,严格按照目前口岸“边防检查—检验检疫—海关”模式进行设置,边防武警负责分流的控制和监管,防止“水客”从镇外流入区内,入口处实行进出境人员、车辆分道,旅客、居民区别进出,防止“水客”大规模从车道冲关。发证机关拟将一次性通行证从目前的“五人一证”改为“一人一证”,出关时边防队员将回收一次性通行证。今年以来,以往久治不愈的“水客”冲关问题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