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青石板铺就的汉正街,绵延了530年不朽的商业历史传奇。如今,街道宽了、马路平了,但水泥混凝土仿佛凝固了汉正街现代化的前进脚步。汉正街真的没落了? 汉正街,这个曾经“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天下第一街”,带着久远的商业历史传奇走到现在,让人的心情总是复杂的。然而作为大管家,汉正街工作委员会书记陈佑湘却有着另样的解读。
被误读的没落 现在一提到汉正街,人们说得最多的莫过于“曾经的辉煌”和“现代的没落”,进而总不免带着些许惋惜。 市场风云变幻,粗放的汉正街一度锋芒渐失。2000年的一项排名,使汉正街遭遇当头一棒:汉正街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的“老大”退至“老八”。关于汉正街没落的报道纷纷见诸报端,更是加深了人们的这一看法。 对此,陈佑湘却不这么认为。陈佑湘说:“关于汉正街的没落,完全是种误解。汉正街,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有着依然繁华的现在。” 陈佑湘解释说,这种误解确实源于一次排名,但不是有些媒体所说的在2000年,比这更早,应该是在1996年或是1997年,那时的原国内贸易部还在。在这次排名中,汉正街的确从全国十大批发市场的“老大”退至了“老八”的位置。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原本是件不大的事,没想时隔几年被媒体翻出来后,却成了汉正街没落的强有力证据了。 事实上,在1982年8月28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文章《汉正街小商品市场的经验值得重视》后,全国小商品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尤其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更是有点“泛滥成灾”的迹象。很多“后来者”都急于证实自己,甚至公开虚报销售额。而那时,恰逢武汉商业“打假”——挤商业销售水分,所以在那次销售排名中,汉正街从长年第一的宝座中走下了神坛。 另外,目前惯常的以销售额为排名依据的不合适做法也“成就”了汉正街的“没落”。陈佑湘表示,由于税收政策的缘故,像汉正街这样较早发展起来的商品批发市场,其税收都是递增的,而反观后来新发展起来的一些市场,它们不仅税收起点低,而且还享有很多政策上的优惠,这两方面因素都促成了公开销售额的不实。像汉正街近10年来,每年200亿元销售额就没变过,但实际上,据保守统计,2006年应该在400亿元至500亿元之间。而其他市场,可能公开数据是500亿元,但实际销售额还不到200亿元。 所以,对于商品批发市场如何排名才能做到更为科学、客观,陈佑湘认为也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的确,汉正街的“没落”在其对于整个武汉商业的贡献中也可得到反证。据公开数据显示,2006年武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1293亿元,而汉正街占了1/6,没落又从何而来? 陈佑湘告诉记者,由于武汉白天限制大货车进入城区,所以要看真实的汉正街,那就晚上10点以后再去,依然还是车水马龙。
被正视的差距 当然,繁华依旧的汉正街,并不能掩饰与一些“后起之秀”的差距,而且还不小。陈佑湘表示,像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无论是在一些经济指标上,还是在国际影响力上,现在的汉正街都要大大落后。 据介绍,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每年公开的销售总额都在汉正街的两倍左右,实际销售总额五六倍都不止。而在影响上,义乌市场已经成了中国乃至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其5万多个摊位经营着40多万种日用消费品,和全世界21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着经贸往来。去年,由商务部负责立项,授权浙江义乌市政府编制的“义乌·中国小商品指数”正式向全球发布,也使义务市场成了国际小商品销售的“风向标”。而汉正街,时隔多年依然还只是武汉汉正街。 不仅如此,在某些方面,汉正街甚至还落后于绍兴纺织城、虎门服装城了。陈佑湘说,客观来讲,如果非要来排个名次,汉正街的综合实力应在前五位。
据了解,汉正街是目前全国为数不多的城市中心商品批发市场,而至今仍采用“现场、现货、现金”的“三现”交易,也使得海量货物在街内流转。而武汉市不允许大货车白天进入汉正街,街内及周边道路时有堵塞,物流严重不畅。
另外,汉正街现存100多家托运、物流站点,小、散、乱,也严重影响了货物的流转速度。所以无论从物流配送、还是电子商务等现代营销手段上来讲,汉正街也真的落后了。
据陈佑湘介绍,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实际上是在拷贝汉正街模式后成立起来的。在1994年,义务市场相关负责人还组团来武汉取经,但刚到汉正街附近就掉头走了,并表示,“现在的汉正街也没有什么了!”“这句话深深地刺激着我,直到现在。”陈佑湘说。
被“逼迫”的复兴 差距是现实的,贡献是可观的,所以复兴自然也是必然的。 2003年,由当时的武汉计委牵头,组织各相关部门对汉正街进行了全面调研论证,武汉市政府也在此基础上对汉正街进行了重新定位:商贸旅游区。接下来相关政府部门更是将之细化: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将汉正街打造成具备商贸流通、商务信息、购物休闲、文化旅游四大功能的商贸旅游区。 自此,关于汉正街的这一新定位,在武汉市包括商业、旅游、交通、文化等各职能部门的“十一五规划”中都有零星体现,但可惜的是,关于汉正街独立的、整体的规划却迟迟不能出台。武汉市一位资深商业人士表示,到目前为止,还只是当地政府的一厢情愿。 据介绍,早在2002年,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亲赴浙江,将浙江最大的企业钱江集团引入武汉,投资50亿元规划改造“天下第一街”。2005年5月,以龙腾置业为首的7家企业签订了汉正街联盟,决定共同改造汉正街,改造目前汉正街以小商品为主导、街区管理混乱的局面,重现汉正街的辉煌。 但作为此次改造的第一成果,“汉正街第一大道”的确刷新了汉正街残破的摊铺,改造了汉正街零乱的布局,同时也提升了汉正街的档次。其规划整齐、装修现代的新型商铺沿街排开,分别起名银座、金座、钻石座、翡翠座,并根据不同的功能确定为儿童、男装、女装、饰品等专门化的市场,也着实让人领略到了现代大都市的气息,但总觉得少了点汉正街的原有底蕴。 尤其是第一大道与纽约第五大道的“联姻”,更是招致了不少质疑。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汪利娜认为,美国纽约第五大道是一条品牌街,而汉正街是中国中低端消费产品的批发街,第一大道的规划是否科学,是否能更好地推动武汉物流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商业振兴计划的实现,她不是很乐观。因为汉正街的商业模式是独特的,是无法复制的。
对此,中国步行商业街工作委员会研究中心主任韩健徽也担心,由于资源的稀缺性,第一大道的美式做法,可能有损汉正街的历史形象,严重的可能会让汉正街在武汉不复存在。 看来,汉正街的复兴,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不是单纯的商业模式问题,关键是要怎样将其商业历史文化传承与现代思想完美结合起来。
被遗忘的使命 但不管怎样变,汉正街的历史功能和使命不能变。上述那位资深商业人士非常郑重地向记者表述道。 据介绍,汉正街有史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八成商户来自农民,八成商品销往农村”,所以在其历史功能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在这条街上,物流和价格极大地影响了城乡之间利益的分割。汉正街的历史作用之所以值得关注,可以说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沟通城乡关系和在城乡资源上的合理配置。 汉正街不应变成一个抛弃并远离了农业的商业集中地带。有关专家指出,对中部地区来说,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化和发展城市的问题,而是城乡协调发展的问题,城乡的关系协调与否决定了城市化、城镇化的速度。汉正街城乡协调的这个功能不应当被忽视,在它升级换代,高档化、国际化的同时,这一个功能恰好是汉正街区别于上海浦东和北京CBD的地方。希望汉正街的功能定位在高档化、呈国际化的同时,注重作为旅游区、沟通城乡交流、培育非公经济市场化力量的功能以获得自己的地位。 对此,武汉市商业局局长林肖滨也认为,武汉商业“十一五”规划,确定汉正街为“中部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开发要有明确指向。“武汉不缺精品街,要的是一个批发市场,并具备强大辐射力。”
诚然,为了做强做大,武汉几大商业集团需要重组;而对于有着500多年历史的老汉正街,要想焕发新颜,也要重组要素,实现“新交流、新流通、新业态”的浑然一体。
正如有媒体感叹:回头看武汉的商业发源地,经过500多年历史沉淀的汉正街,曾经承载着太多武汉人的商业梦想,但想在商业和文化的结合中实现复兴,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