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的问题 面对现在国内再度兴起的“步行街热”,无论大小规模的城市都正在或打算兴建商业步行街,其中虽然有不少成功的例子,如上海南京西路步行街的建设,确实大大地改善了购物环境,繁荣了城市经济;但也有的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更别说带来经济效益。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存在许多盲目性,跟风建设,相互攀比,缺乏对商业街建设相关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内外条件的调研论证。总结下来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交通组织、商业结构、环境设施及城市特色等几个方面。
1.1交通组织问题
1.1.1交通疏导问题步行街是建立在取消汽车在商业街内通行的基础上的,这样必定增加商业街周边道路的负担,如何疏导外围交通、解决客流的可达性及停车场的问题是步行商业街交通组织的主要问题。商业街的步行化使得其周边的道路不得不分担它原来过往的车辆,从而车流量增加;同时步行街吸引大量人流,各路交通都向步行街所在的路段集中,如果步行街入口处没有足够的缓冲空间或交通分流措施,在人、车流高峰将会造成拥挤不堪的混乱局面。
1.1.2公共交通的便捷性问题步行街的开通,使得商业步行街的人流大增,给公共交通的负担也随之加重。如郑州百年德化商业步行街改造后,客流量一度达到日均8万人次,然而步行街两端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公交线路通过,运输量满足不了要求,常常人满为患。
1.1.3停车问题停车问题一直是许多城市商业步行街存在的问题。它包括汽车和自行车的停放。在步行街的设计中,停车场的设计往往考虑不周。特别是中小城市的步行街,对摩托车、自行车的停放问题考虑不够,顾客抱怨自行车停放问题,以至于有些自行车都停靠在人行道上。
1.2商业结构问题商业结构不合理,是现阶段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中存在的共同问题,主要体现在商业结构单一,零售业比重过高,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等不足上面,这样不利于商业中心综合效益的发挥,也无法适应现代人多层次、多元化的生活消费。以德化步行街为例,商业结构仍以服装销售为主达46%,餐饮、娱乐、服务的经营比例较低,顾客的购物功能占绝对主导地位。这样商业结构的不合理造成了步行街的活力不足,顾客看多买少的局面。
1.3城市风貌特色问题现代商业步行街不但是人们购物休闲的场所,同时还是展现城市风貌的窗口,这也是不少政府将商业步行街当作形象工程来抓的原因。不同的城市商业街应该要有不同的特色。如巴黎的香榭丽舍大街,东京的银座等等,或古典或现代,但都蕴含了所在城市的历史文化并体现着特有的时代精神。然而在中国这个有着几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丧失个性成为当今我国商业步行街建设中的通病:从复古式商业街风行一时,到“欧陆风情”受到青睐,建筑风格似乎永远跟风而动,忽视了城市自己的特点和传统历史文化的继承。尤其在许多小城市的商业步行街,本应该设计的精致小巧,地方风格浓郁,结果却往往令人失望:立面设计大都千篇一律,几乎都是线角、山花、没有体现该城市的个性。
1.4购物环境设施的问题购物环境的营造是展示商业步行街魅力的主要途径,它充分体现了对人的关怀。虽然“以人为本”的思想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在商业步行街的设计中也有一些环境设施的改造,但人们的反馈和调查仍然存在着环境设施不完善的问题。尽管步行街在街道上布置了一些坐椅、小桌等休息设施,但数量仍显不足。人们在经历了长时间的步行后,没有足够的休息空间,疲惫之下,只好选择离开。这样大大降低了步行街空间环境的吸引力。 以上所总结的是我国城市商业步行街普遍存在的问题,它们的存在制约了商业步行街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影响步行街整体效益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出现大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合理的建筑策划(条件调查和概念构想)工作造成的,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要引起决策者和设计者的重视。 2、商业步行街的规划设计应注意的要素 2.1步行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步行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 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步行街的设计重点还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2.2步行街的色彩设计应该把握风格的多元化不同风格的建筑单元拼在一起使人联想起小镇风情。即便是同样设计的不同单元,也通过材质、颜色的变化,加强外观差异化。步行街的魅力就在于繁杂多样立面形态的共生。这也是步行街与大型百货商厦的区别。自然形成的传统步行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杂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的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步行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设计师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2.3步行街面材的设计应该把握软化与精化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建筑的外观设计仅仅是一个基础平台。店家最起码需要安装招牌,有些连锁店还需要改为特定的颜色、样式。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2.4步行街的设计应该把握非建筑元素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建筑元素的运用,比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等、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商业街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若想使这一界面更“友善”,就需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总之,商业街的设计不应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所给人的心理感受。而为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与空间效果,设计师必须考虑人的尺度,从装修装饰与景观设计的深度来要求商业街外观的设计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向辉,邢燕.中小城市商业步行街设计研究[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3,3 [2]何向东.城市生态景观小区探讨[J].湖南房地产,2004,6 [3]王薇.城市步行街环境规划设计初探[J].工业建筑,2004,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