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折扣”奥特莱斯的商业模式正在经历新的升级。京东地区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和建于京津两座城市中间的京津名品奥特莱斯本月相继亮相。两家奥莱“新军”打出差异化运营的王牌,希望避开与奥莱大佬们的正面交锋。在京城商界激烈竞争刺激下,“标配”奥莱已很难立足,差异化运营时代已经到来。
再掀奥莱开店潮
就在回龙观、房山地区多次传出新奥特莱斯商场进入筹备期时,京东以及京津沿线地区却杀出两匹黑马。
本月5日,位于机场第二高速金盏地区的斯普瑞斯奥特莱斯正式开业。本月初开业的商场,为整个商业项目的一期,共有约800个免费车位。此后,投资方还将给卖场补充大型超市等业态。
据斯普瑞斯奥特莱斯的一位负责人介绍,商场在月初正式开业前,已经试营业了近半年时间。在基本完成招商任务的同时,也在京城积累了一定知名度。
记者昨日走访看到,尽管不少大牌与燕莎、赛特奥特莱斯等商场有重合,但斯普瑞斯奥特莱斯店内也有包括初涉折扣业态的香港高端买手制百货店连卡佛等新面孔。
据一位知情人士透露,斯普瑞斯奥特莱斯的投资方是一家颇有实力的地产公司,尽管缺乏商业运营经验,但投资人却是一位国际大牌的爱好者。店内包括连卡佛在内的不少品牌,都是该店投资人亲自谈判引入的。
选择本月开业的大型奥特莱斯不只是斯普瑞斯奥特莱斯。与其相比,本月9日亮相的京津名品奥特莱斯尽管位于京津沿线,距离北京市区相对较远,但这家商场幕后的投资方却大有来头。
由意大利知名房地产商和欧洲高端零售巨头RDM集团,联手与美国威特公司在中国投资10亿元建立的首家奥特莱斯卖场——“佛罗伦萨小镇 京津名品奥特莱斯”,在京津之间的天津武清区正式开业。
据悉,京津名品奥特莱斯的体量约6万平方米。在奢侈品、国际名品、运动、休闲等多个主题购物区内,共有200余个高端品牌。其中,奢侈品牌Prada和Fendi将首次在中国市场开出奥特莱斯店铺。Giorgio Armani、Bulgari、Tod's、Versace、Zegna、Moncler、Missoni和Lancel等国外大牌已经亮相。
据该商场负责人介绍,商场所有商品的最高折扣为7折、最低达到3折,平均折扣力度在半价左右。该人士同时透露,未来5年,RDM将在中国兴建5家以“佛罗伦萨小镇”命名的名品奥特莱斯。
商业模式升级
尽管与燕莎、赛特奥特莱斯一样,斯普瑞斯和京津名品奥特莱斯都是以国际名品为主打,但与上一代奥特莱斯卖场相比,这些“新鲜血液”在实现“名品+折扣”的同时,经营特色更为鲜明。
其实,能够让香港时尚界领军零售品牌连卡佛开出折扣店,已经让斯普瑞斯奥特莱斯烙上了鲜明的时尚特色。除了连卡佛在售的时尚大牌外,斯普瑞斯奥特莱斯的潮牌阵容还包括ROXY等。
按照斯普瑞斯奥特莱斯的定位,其希望通过国际大牌和时尚潮牌,吸引20-40岁的消费者。据斯普瑞斯奥特莱斯方面透露,包括连卡佛在内的众多时尚潮牌,在商场的业绩排名中位居前列。
似乎是为了弥补距离北京相对较远的劣势,京津名品奥特莱斯的大牌阵容更为强大。
不过,据记者了解,京津名品奥特莱斯最大的经营特色,还是意式小镇风格的优美购物环境。记者看到,消费者在购物之外,可以登上意大利著名的贡多拉小舟,观看各国艺术家的表演,还可以亲身感受文艺复兴时代风格的小镇广场和庭院。
避开大佬锋芒
目前,除了燕莎、赛特奥特莱斯这两家京城主流折扣店外,已经实现连锁发展的上品折扣乃至活力东方奥特莱斯等,尽管与主流奥特莱斯卖场的销售业绩存在差距,但其店内也有不少低价格的名品。
在业内人士看来,一些距离燕莎、赛特奥特莱斯较远的顾客,在选购诸如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时,大多会就近购买。这些现实在令折扣行业竞争愈发激烈的同时,也让京城奥特莱斯领域趋于饱和,新入市的奥特莱斯新店,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分得一杯羹,避开与传统大佬们正面交锋,赢得宽松的运营环境,不得不在差异化运营层面下功夫。
商报记者 李铎/文 CFP 品牌官网/供图
京城奥特莱斯
发展历程
2000年
上品折扣
王府井店开业
卖场小 品牌少
2002年
燕莎奥特莱斯开业
卖场大 品牌多
2009年
赛特奥特莱斯开业
环境佳 大牌多
2011年
斯普瑞斯奥特莱斯、京津名品奥特莱斯开业
风格出现差异化
记者手记
同质化催生硬件比拼
从最早将折扣业态引入北京市场的小型卖场上品折扣,到大牌更多、卖场更大,但硬件相对简约的燕莎奥特莱斯,再到大牌云集、环境优越的京津奥特莱斯。尽管只有短短10年时间,但三段历史轨迹清晰地表明,北京的奥特莱斯业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赶超美国等发达国家百年奥特莱斯历史的态势。
事实上,国内商家在国外奥特莱斯卖场为了节约成本,普遍忽略的卖场硬件环节大做文章实属无奈。由于北京消费者对于名品的认知,大多仍聚焦于LV、Prada等耳熟能详的品牌上,国内商家在建立高端商场时对品牌的选择余地有限,致使奥特莱斯卖场的高端品牌同质化严重。
其实,不少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都是为了炫富。在这种情况下,即便商家花费大力气引入“小众化”国际大牌,但由于其在中国品牌的知名度不足,也很难被市场接受。
这种现实情况催生了商家的“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完善自己的品牌队伍;另一方面创造足以吸引消费者光顾的环境。但完善硬件环节势必会增加运营成本,只是不知道这些投入是否还是会让消费者埋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