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努比、米菲兔、奥特曼、蜡笔小新、天线宝宝……正在上海举行的国内唯一的国际授权商品博览会透出信号:大批海外授权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掘金,更多的品牌则蓄势以待。
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授权市场。而在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中,搭乘国际品牌的快车、贴上众人熟知的标识,能否真正成为国内企业的突围之路?
海外授权品牌蜂拥中国市场
“这是国际授权业协会首次参与在中国举办授权展。”国际授权业协会中国区代表饶娟对记者说。此前,这家协会参与了纽约、伦敦、东京三大世界著名授权展。
品牌授权被戏称为“一本万利”的营销模式,授权商将自己所拥有的商标、品牌、形象等授予他人使用,从而获得相应的许可使用费。如拥有米奇、小熊维尼等卡通形象的迪士尼公司,推出飞天小女警、超人形象的华纳公司等都是著名的品牌授权商。
19日至22日举行的上海国际授权商品博览会上,国际授权业协会的数十家知名会员企业齐齐亮相。3000多平方米的展厅内,迪士尼、华纳兄弟旗下的卡通明星,以及天线宝宝、蜡笔小新、机器猫、米菲兔等不仅占据显著位置,而且还现场舞蹈、卖力表演。
“除了直接参展,我们还有数百家会员企业派出亚太地区负责人等高管人员,组团到展会现场进行观摩。可以肯定,明年会有更多的海外授权品牌出现在展会上,寻找国内合作伙伴。”
饶娟表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增长潜力的授权市场。2004年,中国的零售业增长13.3%,超过GDP的增幅,国内消费者对品牌商品的需求正不断提高。从全球范围看,授权商品零售额已超过2000亿美元,而中国内地市场仅占0.5%。据测算,我国儿童商品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人民币,假设一半与卡通品牌及其衍生品有关,就能提供1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商机,还是危机?
记者发现,与热热闹闹的海外授权品牌展台,以及络绎不绝、寻求承接授权业务的企业相比,参展的本土授权品牌不仅屈指可数,而且知名度不高。
“我们也想多邀请一些国内品牌参加,但可以选择的对象实在不多!”一位工作人员无奈地说,“相比之下,希望成为被授权方的企业数量不少。”
业界认为,品牌授权能够实现“三赢”:授权商用品牌来增加“曝光率”、市场份额和收入,提高品牌认知度;被授权商通过加盟品牌,能够提升销售业绩;消费者则可用合理的价格买到高质量的品牌产品。
但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作为被授权商,在获得知名品牌授权、贴上消费者熟知的标识后,其销售额可增长20%至30%;而对于授权商来说,授权业务则是一项产生净收益的业务,按照国外周边比1:9的运营规律来计算,授权业务带来的周边收入可以9倍于其原有价值。
“显然,品牌是越用越值钱的!”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陈信康教授直言,根据品牌资产运作规律,使用范围的扩大、使用时间的延长以及使用频率的增加,都会不断扩大品牌自身的影响,提升品牌的市场价值。
从这一点分析,如果国内厂商仅仅满足于取得国际品牌授权、增加销售,长远看无法培育出自主品牌;如果企业不走出品牌授权的短视误区、安于为他人做嫁衣,最终只能“辛辛苦苦擦亮别人的招牌”。
本土品牌如何掌握“发球权”
巨大的消费市场、低廉的制造成本,是吸引众多海外授权品牌纷纷涌入的关键因素。然而在这个“最具增长潜力的市场”中,应该有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成为主角。
天线宝宝中国独家代理商、影响行销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若莹认为,自主品牌的质量不够高,或是单纯模仿国外,已经成为阻碍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最大问题。同时,国内企业的营销运作能力差,专业度不够,缺乏长远规划与合理的市场定位,“投入市场后急于回收成本也已成为通病”。
据她介绍,2002年2月《天线宝宝》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开始打造知名度;6月份举行相关品牌发布会,引进国外已成功生产的商品;直到10月份才开始启动国内的授权业务。“我们要的是一个成熟的市场,注重的是长期利益。”
“中国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品牌大国。”国际授权业协会总裁查尔斯·瑞托表示,国内企业培育自主品牌、成为成功的品牌授权商,首先要在创意上下功夫,创造出一个大家喜欢的品牌;其次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最后在授权的过程中,授权商还必须注重管理,不断对品牌进行维护。
“创品牌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光靠砸广告。”饶鹃说,“中国企业要舍得投入,更要提高品牌营销技能、学会花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