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国南方传统的商业都市,闻名遐尔的历史名城。近年,广州商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令人瞩目。一言以蔽之,“零售业态丰富,集聚功能显要”,概括了广州商业循通商港埠的历史渊源,依海陆中枢的地理环境形成的我国南方商业中心,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繁华再续的兴盛。
今天,直面加入WTO的机遇与挑战,使我们更加注意使用“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观念来塑造广州商业的整体。倘若,将这样一个非常宏观的概念放在较为具体的城市系统和商业规划方面思索,从商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并使之得以不断优化及可持续发展,拟认为宜全面整合广州的流通业态资源,融合广州历史名城文化特色,高屋建瓴构筑系统概念的中心城市商业格局。
一 广州商贸流通业资源的概况
商业网点稠密散布,经营业态多元呈现。据2006年资料统计,广州地区共有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网点293065个。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网点274787个,餐饮业网点18278个。按年末人口(户籍统计)计算,每万人口拥有网点约386个,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362个,餐饮业24个。
到2006年底,全市共有零售业机构11518家、批发业机构22895家、餐饮业机构2202家。其中,限额以上零售和批发企业资产总计17947612万元,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6725911万元;星级住宿业和限额以上餐饮企业资产总计2495971万元,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705993万元;零售与餐饮业限额以上连锁总店119家,连锁门店6853家。
2006年全市贸易餐饮业从业人员约85.2万人,其中贸易业从业人员约69.4万人,餐饮业从业人员约15.8万人。
商品集散功能强劲,交易规模与日俱增。目前,广州市有商品交易市场1115个(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口径)。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市场有116个,比2001年增加了46%;成交总额为1452.14亿元,比2001年提高了1.88倍。中大布匹市场和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年成交额则分别达到200亿元和150亿元,成为广州乃至广东批发市场的龙头。
经济稳健增长,市场容量宽阔。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十五”时期,广州市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长13%,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005年达到371.26亿元。据广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2007年广州市实现生产总值7050.78亿元,增长14.5%,比全国快3.1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61.09亿元、2816.89亿元和4072.80亿元,分别增长5.0%、15.6%和14.1%。与此同时,全市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增速比上年高7.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5.96,比上年提高24点。预计2007年广州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4%,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8.8%和2.2%。1—4季度全市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45.7、149.6、150.9和149.1,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49.9、145.0、152.3和148.5,经济持续在高度景气区间运行。
广州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快速发展的经济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创造了多样化商机。
二 广州历史名城文化蕴涵历史商都的源流
(一)千年商都的历史底蕴
广州自秦汉以来就是我国有“金山珠海,天子南库”之誉的南方古都会。吴晋南朝“舟舶继路,商使交属”,已呈海外贸易繁华的雏形。唐宋元明时期,广州的国际通商贸易由民间自发成型到纳入政府管辖口岸。清代,广州成为“一口通商”,其“十三行”在鸦片战争之前独揽中国外贸85年。特色市场方面,始于宋代,闻名于明清具有700多年的历史状元坊,已是独有岭南特色工艺古董的发源地。近百年的一德路海味干货集市。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文德路几十家旧书摊和古玩店,由此形成书市并逐步形成广州的文化古玩市场,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古玩字画一条街;休闲消费方面,1918年左右建成开业的大新公司大厦(现南方大厦)和1919年创建的大三元酒家,1937年建成仿美国摩天式建筑的爱群大厦,是广州商业繁荣一条沉淀了历史的风景线;传统零售方面,以亚热带骑楼风格为特征的上下九路、人民南路(原太平南)商业带,和古城中轴线的北京路(原永汉路)商业带是广州最早出现的商业街。
(二)中枢地利的商业氛围
依山傍水的自然环境,内联华南众省各邑外达港澳欧亚诸洲的地利优势。从解放后一年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到改革开放占得先机,广州商业在计划经济时期统购统销和传统的百货,副食品杂货柜台零售模式中,经历过突破一家垄断采购批发、卖方市场单一业态的渐进,继而在国家国民经济稳步发展形成商品买方市场的环境里,实现了吸纳多样性经济成分投资,推进多元化业态经营,实行多模式市场辐射的脱胎换骨的嬗变。“八五”和“九五”期间,广州的大型休闲购物中心跳跃式地从西面的南方大厦,移至传统中轴线的广百大厦,又移到新城市中轴线的天河城。尽管这事实很容易给人一个传统商业区日渐式微的感觉。然而,从人民中路自长寿路、上下九、状元坊一线游人如鲫,摩肩接踵的兴旺;从一德路近千元1平方月租的海货批发市场;从江景悦目而成行开张的沿江酒吧和咖啡店,以及华林街的玉器、德星路的服装饰物配件、清平路的花鸟鱼虫、六二三路的药材、光复路的布匹、米市路的电子元件等等,近20个以路边店相接方式经营的专业批发带环绕周围。历史商业地域经营现代工业产品,与时俱进把握商机,令人不容忽视这一片极有广州传统商业文化特色的亮点。
据史料记载,我国历史上成为地区或中心商业都会的城市许多都是人们依傍江河聚居兴城。而广州商业能延续千年不衰,风起云涌愈加兴旺,究其原因,应该承认广州优越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浇灌生成独特的人文理念,使人们的商业触角十分敏锐。同样,探索广州商业延续发展的历史文化,或许也应该看到广州商业自古以来海纳百川的包容度。广州商业既散发着异地难寻的深厚的岭南色彩,又不经意表露出北风南下和大洋舶来的韵味。其运动和发展的张力与活力植根于斯,原动于斯。
广州商业是历史潮流涌动广州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珠江三角洲中枢的地理位置上的广州商业,应视同一块瑰丽的衣料,唯可刻意构思精心剪裁。
三 系统概念商业格局的构筑
系统,通常指的是相通或相类似事物按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以经济学的观点分析商品流通(商业活动),应该理解马克思关于“产品不同于单纯的自然对象,它在消费中才证实自己是产品,才成为产品”的论点(《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94页)。有专家认为,现代生产力概念是人与自然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能力,其界定为绿色生产,绿色流通和绿色消费的统一。因此而论,遵循“生产-流通-再生产”这一万古不变的铁律,在商品经济时代,当顺应社会经济增长由生产约束转为市场约束,由生产支配消费转为消费决定生产的根本变化。
从历史角度观察广州的发展,不难看出显现由地理环境得以兴商,又由兴商得以扬名的脉络。藉自然环境造就商业优势的城市,古今中外不胜枚举。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再生产引导力的广州商贸流通业,对其发展与未来的思考,在此试从系统概念探析构筑中心城市商业格局。
(一)多元层次概念
广州商业现成的流通资源丰富,营商环境优良。目前,广州的零售业态就有传统的沿路带状商业群、百货商店和杂货店,近年新兴的连锁商店(包括超级市场、折扣仓储式商店、特许经营专卖店、24小时便利店)、组合式多元业态购物中心等。商业布局规划宜从全市整体购物环境与局部区域便利消费结合,应体现人流聚集的休闲购物中心与分散社区的日常消费便利的互补,整体与局部的连贯统一。
美国学者Dougias W Mellott认为“凡一个商业区或一个单独的零售商在一个地理区能招揽顾客的范围,就被认为是它的贸易区域”。他引用里兰(美国市场学者)在调查城市总人口和到大型购物中心的行车里程基础上,用数学公式计算两购物中心之间“转折点”的位置,提出“零售引力定律”的例子。得出研究结果是,“通常,消费者为了能从商店购到他所希求的特种商品或选购商品,在路上花去20分钟,他们似乎认为是合适的,但需要方便商品时,他们喜欢到离家更近的商店去买”(《市场学》)。如果把特种商品和选购商品(多为耐用消费品或高档商品)的零售看作消费者特定目标市场,把日常生活商品的零售看作普通消费市场,显而易见,两者都不可或缺。
最近,国内的商业经济专家余厚康提出“合理分布流通生产力”的观点,认为“要在地区之间和商业部分行业之间合理分布流通生产力。同时要在一定地区内,形成业态的合理结构和分布”。因此,拟认为对广州商贸流通业态资源的整合应体现多元层次。
1. 科学论证,精确规划“一站式消费”的大型和超大型组合式业态的购物中心。
这是精品、极品。如当今名誉省内外的“正佳+天河城”的组合,将形成超过40万平方米经营面积,时尚新颖的建筑加上交通通达便利,辐射力甚强的现代Shopping Mall。这一类商城要严格控制数量。滥建只会过度竞争而失去特色,并且削弱自身规模优势。
2. 大力推进,积极发展区域型流通的连锁经营商店(包括独立直营、自由联合、特许经营、加盟经营等形式开办的超级市场,折扣仓储式商场,专卖店,便利店)。
这是以服务局部地区消费者为主要对象的商铺。应根据区域人口的数量、密度、增长情况、收入水平和购买习惯,即考虑商店的供应辐射能力,以及利用各类交通客运站吸引人流消费来规划设置。 3. 调整结构,错位经营促进传统百货店的拓展新目标市场。
传统百货店的特点,是使消费者在复杂型与和谐型购买行为中注重商品的特色、在购买过程中得到精神满足和心理享受。其定位宜在经营结构、购物环境、服务等方面做了适应性改造,以优雅的购物环境,富有特色的商品,多样式的服务,综合性的娱乐设施,营造融购物与休闲、娱乐为一体的和谐氛围。服务方面的创新要突破围绕产品提供服务的传统框架,实现了向为顾客创造和提供新价值的多业态服务方向转化,形成了为消费者充分享受生活品味的复合型消费场所。
4. 特色化塑造带状商业群。沿路设店是最古老的传统商业流通模式。
在一片打造新潮“商业圈”的呼声中,不应忽视这张浸润商业历史墨迹的古画。当地居民的便利消费和外来游客的观光采风都会给带状商业群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对老城区的专业商品街(批发市场),宜经科学论证,进行全盘策划改造,建立集商品展示,交易(批零兼营)与检测验证,信息发布和查询,物流配送一体的,形成行业专业标准的,跨地区贸易辐射的商贸群体。现代商业街也是从沿街路面店演变发展的,其建设需要精心规划,优化改造,调整结构,健全功能,灌注文化,提高品味,致力营造与中心城市和区域文化环境、商业布局、旅游景观相匹配的,成为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辉映的现代化大都会标志性街区。并促进其内涵和外延随时代变迁与时俱进不断扩展,使之达到展示零售商业经营管理、经营形态、经营技术、经营方式等汇聚成片的时尚商业博览街。
中心城市商业格局的构成,应有地区性都会级的核心重点项目,同时要配置各个区域性商业中心。居民区和游览客源聚集地的生活便利店及特色店(街)应予包装,突出营造亲和性氛围,适应即兴性消费。整体形成功能齐备层次分明,多元业态互补,更好地适应满足不同的消费者在不同时间和不同需求情况的需要。
本文为文章节选,详细内容请见书《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
|
|
图书作者:王先庆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8 |
版次:2008年 8月第 1版 |
I S B N:978-7-5097-0243-7/F·0090 |
页数:536 |
开 本:16 |
印张:33.5 |
附赠光盘:否 |
字数:559千字 |
浏览人数: 107 |
装帧:平装 |
阅读人群:高校产业经济和流通物流等相关专业师生、地方发改委等地方政府决策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