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州批发业发展历程
(一)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以前是是广州批发史的第一阶段,由于新中国的流通理论和商业体制基本上是以《苏维埃贸易经济》一书为理论基础建立起来的。 因此,流通无用论成为了当时的理论主流,从而造成当时广州市的批发业中传统的国营三级站的批发组织结构体系占绝对支配地位,基本上没有批发市场这种市场形态。
(二) 改革开放到20世纪80年代末
改革开放到80年代末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学术界思想得到解放,在流通领域也有了很多理论创新,流通从属论逐渐称为主流。广州的批发市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十分迅速。广东专业批发市场起步于80年代初,并在之后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因为专业市场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居民的消费水平,解决了一大批乡镇企业产品销售难问题,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1983年,广州市出现了8个小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1985年,广州出现了20个工业消费品批发市场。 在这一阶段,广州市的批发市场借助市场上消费品和工业品季度短缺的宏观形式迅速发展壮大。广州市目前几个大型批发市场的雏形形成于这一时期,如白马服装批发市场的前身:西湖路灯光夜市以及康乐街批发市场等。
(三) 20世纪90年代初到2000年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邓小平的南巡讲话确立了市场经济目标模式,流通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在这一时期理论界占主流地位的观点为流通先导论。理论指导实践。广州市批发市场发展明显加快,成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日益重要的生力军,并有不少大型批发市场辐射到国内外广大地区。专业批发市场在这一时期快速发展壮大成为了批发业的主流,并形成了一批工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批发市场由于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效应和集散辐射功能,对广州的商贸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四) 2001年至今
新世纪随着我国流通业的迅速发展,流通基础产业论正在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广州市的批发业也进入一个震荡调整期,在这个时期不断有老市场被激烈的竞争淘汰,但也有新的批发市场不断涌现。2003年广州市政府公布了《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其中专题三专门对广州市的大中型批发市场进行了发展规划。2006年商务部启动“双百市场工程”,广州市政府也根据上级通知对广州市的批发市场进行了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造升级,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批发市场,升级了大部分的农贸市场。
二 广州批发业发展现状
(一) 总体概况
经过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市政府的针对广州市批发市场的“内层圈限制,中层圈重点发展,外层圈引导发展”政策已初见成效。通过对零星布局的单体批发市场和批发市场群进行布局的优化调整,以及应用以下四种方式对批发市场进行升级改造:第一种方式是对具备条件的批发市场群改造、扩建成为批发市场园区;第二种方式是对批发市场群进行优化整合,整体提升;第三种方式是使批发市场群功能转换,转型经营;第四种方式是引导那些存在现状占地与城市规划矛盾突出,不具备原地改造升级空间的批发市场群,逐步迁移到批发市场园区开展经营。广州市已形成广州大道南批发市场园区、白云增槎路批发市场园区、芳村花地-龙溪批发市场园区、黄埔茅岗批发市场园区、增城新塘批发市场园区、花都狮岭批发市场园区、白云江高批发市场园区、白云太和批发市场园区、黄埔鱼珠批发市场园区、番禺沙溪批发市场园区、花都毕村批发市场园区、开发区批发市场园区等12个大型批发园区(见表1)。形成了广州大道南批发市场群、增槎路批发市场群、新港西路批发市场群、黄沙-南岸批发市场群、流花服装批发市场群、站西路鞋业批发市场群、机场路-黄石路批发市场群、梓元岗皮具批发市场群、沙河批发市场群、海印电器批发市场群、天河IT批发市场群等11个大型批发市场群(见表2)。 (详细内容见书)
(二)数量及分布
广州批发市场发展迅速,从2000年到现在一直保持着高速的增长(见表3),到2006年为止,全市共有交易市场1115个。其中,消费品市场数量的年平均增幅接近10%;综合市场数量有下降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综合市场相对专业市场来说定位不明确,竞争力不够导致数量下降;作为批发市场主力的专业批发市场取得了飞速发展,其在地域上的分布图见图1 。与2002年相比,内圈层批发市场数量所占的比重有所下降,中圈层比重保持不变,而外圈层比重则有所上升。这主要是由于市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对广州市的批发市场进行了整合、改造与升级所造成的,符合《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2)》的规划要求。
图1 广州市专业市场圈层分布图(详细内容见书)
(三)交易额
广州市批发市场的交易额增长很快,年增长率超过10%,特别是2000以来,交易额的年均增长率超过15%(见图2)其中2006年的增长率达到了47.7%,达到了创纪录的1452.14亿元。(详细内容见书)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1115个,全年成交额达1452.14亿元,增长47.7%。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有116个,成交额达1295.39亿元,占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的89.2%,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的市场有2个,分别是中大布匹批发市场2006年成交额200多亿元和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150亿元(交易额超亿元市场数量变化见图3)。(详细内容见书)
全市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居前三位的商品类别分别是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和汽车类,成交额分别增长22.9%、84.5%和90.5%。 与2002年相比广州市的批发市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见图4)虽然市场总数减少了,但大中型批发市场数量增加了,总体质量提高了,而且出现了“中大布匹”和“江南果蔬”这样的营业额上百亿的批发市场巨无霸。
图4 2002年与2006年广州市批发市场相关数据对比图(详细内容见书)
广州批发市场的迅速发展,不但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广州在华南地区乃至中国商贸流通业中心的地位。同时,还带动和促进了广州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广州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强了广州中心城市的功能。
(四)批发网点数和就业人数
“十五”期间,广州市批发业就业人数波动较大,具体数值及比率见图3-5。其中,2003年受非典影响全市批发业受影响较大,因此就业人数与批发网点数都是近6年来的最低。2005年广州市批发业就业人数共有约29万人,批发业网点有72746个,平均每个网点约4人,平均每个网点交易额135.1万元,平均每人创造年交易额33.9万元。2001年平均每个网点约7.5人,平均每个网点交易额152.3万元,平均每人创造交易额20.2万元。2005年虽然网点数、就业数都创了历史新高,人均年交易额上涨了约67.8%,但每个网点的营业额却下降了11.3%。虽然目前批发业由于应用了先进的管理技术提高了管理效率使得每个网点的就业人数下降了以及人均年交易额上升了,但下降的网点年均交易额却说明批发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了。相比较2004年的统计数字,2005年人均年交易额上涨了11.9%而网点年均交易额上涨了15.6%,说明2005年的行业情况要比2004年好。
表4 “十五”期间广州市批发业情况一览表(详细内容见书)
(五)“龙头”市场介绍
1. 中大布匹批发市场
1988年初,海印桥桥底毛线自由市场迁到中山大学南门对面,百多间缺乏消防和安全生产设施的简陋制衣厂与民居混合在一起,中大布匹市场逐步形成。1996年5月,由于消防隐患问题日趋严重,海珠区政府开始对中大布匹市场进行整治,将原来地摊、铁网铺初步改成砖结构简易商铺。2002年左右,因为浙江的纺织品服装出口猛然提速,比2001年增长近20%,而通过民间自发成长,以临建为主的中大布市渐现疲态。2003年广州中大布匹市场共有14场,4000多个档口。中大市场主要经营国内外的布料、毛线、成衣服装辅料,是高、中、低档次俱全,面料具有时尚性的专业性批发零售市场。2004年3月,广州市商业局和广州市城市规划局联合发布了《广州市商业网点发展规划》(2003-2010),中大纺织商圈成为广州商业10年规划中改造建设的重头戏,海珠区政府更编制了《中大布匹市场环境整治规划》。2005年5月18日,广州国际轻纺城开业,并由此拉开了广州市中大布市这个全国第二大布匹交易市场群的第三次升级改造的序幕。截至2006年12月,中大布匹商圈涵盖了40多个与纺织产业相关的商场,商户超过1万家,每年的成交额达250亿元,成为全国第二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全国最大的纺织品辅料市场、广州最大的批发市场。目前广州市及海珠区政府正在努力尝试对中大布匹批发市场进行转型改造,借助同在海珠区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以及影响日益增大的“广交会”的东风,积极发展展贸型经济。
2. 江南果蔬批发市场
始建于1994年的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是农业部定点批发市场和省、市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蔬菜集散地。随着近年广州经济拓展和城市人口激增,原有的市场设施落后、建筑简易,场地和道路窄小已不适应果蔬流通“大吞大吐”的需求。2004年,广州市政府投资5亿元对其规模、场地、基础设施配套进行改造升级,使之成为现代化的辐射全国的高级批发市场。2006年11月扩建完成,交易场地从原来15万平方米扩至40万平方米,其中,蔬菜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水果经营面积18万平方米,日流通水果蔬菜总量从原来7000吨增至15000吨。2006年11月10—12日,江南果蔬批发市场成功的举办了“2006首届中国(广州)国际果蔬交易会”。该市场的综合实力被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评定为全国综合批发市场十强第二、蔬菜批发市场十强第一、水果批发市场十强第一。
江南果蔬批发市场共设有:干货区、水果交易区、水果商务区、水果冷库、综合交易区、鲜菜交易区、大型停车场、移动拍卖区、污水处理站、信息系统工程、综合商务楼等功能区。其中拍卖区有固定拍卖场和移动拍卖场,配套无线电子拍卖系统、电子网上结算系统及全方位电视监控系统。传统交易区为各具特色的钢结构交易棚经营国内外名、优、特、新的果菜,形成辐射全国、远销国内外果菜的集散中心。市场设有信息中心、结算中心、检测中心、配备现代化电子网络设备与检测仪器。江南果蔬批发市场作为功能全、规模大、档次高的果菜批发市场,已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水果、蔬菜批发中心和集散地,成为全国农产品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中心、检测中心,并向现代化物流中心发展。
3. 白马服装批发市场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开办于1993年, 由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投资建设,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市场位于紧邻广州火车站的站南路,现有建筑面积60000平方米,共10层,有4层商场,5层写字楼,1层地下停车场。市场配置中央空调、客货电梯、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宽带网等现代设施。商场装饰美观,通道宽敞,附设时装表演广场、储蓄所、商务中心、托运站、停车场、快餐店等配套服务设施。
广州白马服装市场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装修最好、配套最完善、管理最规范、交易量最大的中高档服装市场。在市场内经营的业户有2000多户,既有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福建乃至全国各地服装企业,也有香港、台湾的厂商。白马服装市场既是中、高档服装的现货批发、零售中心,也是服装品牌连锁加盟中心。批发零售、看样下单、专卖代理、连锁加盟等多种交易方式可供选择。女装、男装,套装、晚装、休闲装、唐装,衬衫、外套、大衣、内衣。。。品种齐全。服装市场自开业以来,市场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客商遍布黑龙江、新疆、内蒙、西藏等地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近年来辐射面更是越过国界漫向国际直达五大洲,日均客流量达数万人,年交易额均在20亿元以上,在广州地区超亿元市场评比中排名前列。
4. 黄沙水产品交易中心
广州黄沙水产品交易中心是广州市的重点建设项目,是全国在建的三个国家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之一,目前是华南地区乃至全国最大的水产品和活鲜批发市场。从2000年开始,广州黄沙水产品交易市场正式升级改造扩建,2005年6月,一期约4万平方米的五层裙楼工程建成,首层正式投入营运,将逐步按照国家级水产品中心批发市场的发展规划,推进中心批发市场总体工程的全面建设。升级扩建后的广州黄沙水产品交易中心,由两座15层主楼及一座5层裙楼组成,建筑面积达18万平方米。届时市场的年交易量将达到40万吨,交易额将超过100亿元。目前该市场占地近40000平方米,档口总数250多个,室外可同时停靠300多辆汽车,码头可同时停泊3000吨、300吨、100吨的船只数十艘,码头珠江河水面可作为水产品交易场所。每天成交量都在500吨以上,成交额逾1000万元,每天进场车辆达3000多辆次。2005年光黄沙水产品市场交易量就达到25万吨,交易额超过了72亿元,销售辐射到日本、挪威、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广州黄沙水产品市场交易价格成为业内重要的风向标,被业界称为“广州价格”。
5. 广州市各行业主要批发市场简介
本文为文章节选,详细内容请见书《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
|
|
图书作者:王先庆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8 |
版次:2008年 8月第 1版 |
I S B N:978-7-5097-0243-7/F·0090 |
页数:536 |
开 本:16 |
印张:33.5 |
附赠光盘:否 |
字数:559千字 |
浏览人数: 107 |
装帧:平装 |
阅读人群:高校产业经济和流通物流等相关专业师生、地方发改委等地方政府决策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