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的流通业在许多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但相比于千年商都的优势而言,广州流通业滞后于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于周边城市的“双重滞后”也是客观事实。
1.广州本土零售业扩张乏力
广州本土商业企业规模偏小,与其本身的实力和基础条件严重不相称。实际上,是各界专家和企业界共同关注并一直在反映的敏感问题。 其实,这一问题早在2003年就引起了广州市人大代表的关注。2003年4月28日,吴榕凯、郑奕耀等11位代表提交了《发挥“千年商都”优势,做大做强广州商贸流通业》的议案。代表们认为,虽然广州商业贸易总量一直居全国前列,但2002年全国连锁超市100强,广州仅有广百、新大新两家。
事实上,无论是批发、零售、物流、酒店等各类流通企业,广州没有一家位居全国前5名的。尽管有“吃在广州”之说,但是餐饮企业前十名中却没有广东餐饮企业的身影。广东生产了全国最多的家用电器,包括电视机、微波炉、空调、电脑等,甚至是“全球的制造业基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广州目前却培养不出一家类似于国美、苏宁、大中等的大型家电零售企业。
在家电连锁领域。2003年12月,上海永乐兼并了“中永通泰”成员之一的广州东泽电器,后者曾是广州本土最大的家电连锁企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的广州家谊在快速成长的过程中,因资金链紧张而陷入困境。在2006年全国连锁百强名单中,广州本土只有广百股份和广州友谊上榜。从销售额上看,广百2005年的销售额99.35亿元,不到上海百联集团的1/7,北京国美的1/5,深圳华润万佳的1/3。
在超市领域,广州超市除宏城超市外,几乎集体沦陷。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外资企业在广州却呈现出“争奇斗艳”的局面。在以7576万元人民币购入余下39.76%的股份之后,曾列深圳前三之一的民润超市于2007年初正式成为英国安顺(Ashmore)基金控股92%的附属企业。民润此前收购的原广州家谊14家超市,也一并变身英资。广州家谊以及步其后尘的福特玛、港湾超市等,代表着广州本土零售业的一种生存状态。
在大卖场方面,广州几乎整整失去了这一轮零售业扩张的机遇,成为全国大城市中唯一没有一家本土大型连锁综合超市的城市。广州大卖场总数在70家左右,随着有点广州“血统”的好又多被沃尔玛收购,从此广州的大卖场90%为外商所有,余下10%几乎为上海等其他区域的连锁零售企业所拥有。
在便利店方面。虽然便利店业态在广州近30年了,但广州的便利店几乎被外资7-11、喜市多、OK等占据,来自上海的联华快客规模位列老大7-11之后。到了2007年,外资在便利店的份额继续扩大。继去年10月买下“可的”在穗的8家自营店后,广州7-11于3月份又宣布,将收购上海快客广州分公司100%股权。收购双方未透露交易金额,但表示完成后,所有快客店将更名为7-11店铺。
更为遗憾的是,在全国近100家零售类上市公司中,广州市长时期仅有友谊股份一家,而且这一家也是典型的“产品经济”思维,根本没有发挥出资本市场应有的融资功能和财富效应。在全国轰轰烈烈的流通企业大并购或上市浪潮中,广州流通企业几乎无声无息,广州市场仿如一块荒芜地。
2.广州流通业滞后于其经济发展
广州本土零售业的长期扩张乏力,其表象透露出的正是广州商业相对滞后的本质。
首先,流通业滞后于经济发展。2002年,广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为45%,到了2006年,这一比重却下降为35%,低于全国39.5%的比重。
其次,流通组织形式和方式落后。目前,广州连锁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虽然在30%左右,但这仅与上海市2002年的水平相近,与广州“华南地区商业中心城市”的地位显然不相称。
广州拥有全国最多的流动人口和全国最大的公路货物集散过境量,但却没有一个类似于上海的西北陆路物流园区,几乎任由分布在全市各地的货物或停车站候鸟式的自生自灭。虽然广州专业批发市场相对发达,然而遍布广州大街小巷、历史自发形成的批发商圈正面临着交易方式落后等问题。传统的批发交易,还是现货现金现场交易,一些安全事故是由于地处老城区,物流、仓储等配套不足而导致的。
再者,商业网点布局不合理。广州由于规划的导向、规范作用发挥不够理想,造成商贸发展的前瞻性不够强,布局不尽合理。尽管广州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实施《广州市商业网点管理条例》,广州市的网点规划并没有充分发挥实际的作用。为指导当地商业健康、有序发展,像北京、厦门等城市每年都发布商业发展白皮书,但广州市从未发布过类似报告,商业行业发展的基本数据只有通过统计部门获知。
3.广州现代流通业成长滞后于周边城市
从新兴现代流通业的培育与成长情况看,广州商贸流通业大大滞后于周边其他城市,尤其是深圳和东莞。
尽管由于经济总量、人口和历史基础等原因,广州市商贸流通业的总体规模居全省第一。但实际上,在新兴业态的培育和成长、大型商贸流通业的成长扩张、商贸流通业的规划布局等方面,深圳、东莞却走在前列。
在大型企业方面。2006年连锁百强中,深圳上榜的企业包括新一佳超市、人人乐商业集团等6家,远远超过广州。据深圳零售商业行业协会统计,深圳市目前有连锁企业300多家,大部分已开展全国连锁,连锁版图扩至20多个省、市、自治区,而广州本土商业企业很少有走出家门发展的。
东莞作为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不仅各类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购物中心和大型展会发展速度,而且它们在业态创新和成长速度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会展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就是东莞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服装之都东莞虎门每年的服装销售额在135亿元左右,一年一次的“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更是让虎门服装市场名声大振,大有赶超广州的架势。虎门的1万多家服装店铺中,大多数是虎门当地与其他珠三角地区服装工厂直接设在市场中的门市,服装厂家通过门市进行批发交易,同时又通过门市收集行业信息。近年来,虎门服装市场通过营造“商区联盟”新模式,更为虎门服装业注入了许多活力。
本文为文章节选,详细内容请见书《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