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州便利店历史
(一) 便利店发展背景 便利店简称CVS (convenience store),便利店是以满足顾客便利性需要为主要目的的一种零售业态。其特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1. 选址在居民区、主干线公路边以及车站、医院、娱乐场所、机关、团体、企事业所在地,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
2. 以开架自选向消费者提供即食食品、饮料、小百货等商品为主,满足顾客即时消费、应急性需要;
3. 每天营业时间在16小时以上 。
作为一种零售业态,便利店最初起源于美国,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在超级市场趋于大型化与郊区化,给购物者带来在距离、时间、商品、服务等诸多方面的不便利;超级市场卖场面积巨大,商品品项繁多,购物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挑选商品,且还需忍受排队等候结帐之苦;超级市场远离购物者的居住区,到超级市场购物需驾车前往。以上种种都使得那些想购买少量商品或满足即刻所需的购物者深感不便。由此,促就了便利店的出现。1946年,美国德克萨斯州的南方公司(Southland Corporation)首创便利店原型,1948年将店名定为7-11,创立了世界上第一家便利店。上世纪60年代,便利店进入日本、台湾等地,步入快速增长时期,到80年代其经营发展逐渐成熟 。
(二) 广州便利店发展背景
便利店这种经营模式在中国大陆出现较晚,出现最早的当以1987年广州南方大厦开办 “24小时连锁便利店”为标志,这是广州也是中国大陆便利店经营的第一次尝试。
由于在80年代末,市场经济的发展刚刚起步,供应约束尚未根本改观,市场仍处于做什么就赚什么阶段,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消费需求不是很旺盛,消费认知也不是很明朗。而便利店的发展主要受现实购买力限制以及普通消费者对便利店认知度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看不清便利店的发展前景,便利店的发展也趋于缓慢。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广州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人们逐渐习惯夜生活,特别是受境外生活方式的影响,便利店的在广州的发展前景被商家普遍看好。这一时期便利店才真正在广州起步发展,其标志是1996年外资企业7-ELEVEN便利店进入广州。随着消费者购买能力日益提高,零售市场的竞争也逐渐升温。1998年台湾AM-PM便利店进军羊城。但这时扩张速度并不快,到2001年年底,台湾AM-PM在广州只有5家门店,进入广州5年多的7-ELEVEN便利店的门店也才81家。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零售业逐步开放,广州对零售企业的进入逐渐放宽,广州便利店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步入快速发展阶段。
2002年,外地便利店争相进入广州市场,世界第二大便利店企业——香港OK便利店、上海联华快客、上海可的、台湾C-STORE、台湾727纷纷抢占市场,本土企业美宜家、中旗便利店也在广州插上自己的旗帜。至此,广州便利店原来仅有一两家竞争的格局完全被打破,并逐渐形成了港资、沪派、台湾品牌和本土四大门派对撼的局面。
同一年,迫于竞争压力和经营效益的考虑,台湾AM-PM把手上的5家门店全部转让给7-11,率先退出广州市场,紧随其后台湾727也撤离广州。同时由于受便利店的规模效应和发展周期的限制,许多企业在2003年至2006年广州便利店市场整合之际,纷纷退出市场。沪派的可的、快客先后在2006年10月和2007年3月把门店转让给7-11。在广州便利店竞争激烈时,台湾的全新便利店于2007年年初到广州抢占市场份额,广州便利店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台港穗“三足鼎立”的局面(见表1)。
表1 商家进入或退出广州具体时间 商家名 进入时间 退出时间 OK便利店 2002年末 经营至今 香港7-11 1996年 经营至今 上海联华快客 2002年 2007年3月 上海可的 2003年1月 2006年10月 C-STORE 2002年 经营至今 中旗便利店 2003年3月 经营至今 美宜佳 2003年6月 经营至今 全家便利店 2007年年初 经营至今 Am-pm 1998年 2002年3月 台湾727 2002年年初 2004年
一般认为,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的国内城市,便利店就会有生长的土壤,而2007年广州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0美元,市场的购买能力大大满足便利店的发展生存和发展条件,广州便利店因此进入高速发展期,便利店企业在相互竞争中不断整合,市场控制权日趋集中。
二 广州便利店发展现状
(一) 总体数量偏少
广州便利店的发展在全国来看还是起步较早的,发展环境比较优越,但是整体数量偏少。到2006年初上海就有4131家 ,2006年底,北京约有1600家 ,而广州正规的便利店门店总数才563家,数量上存在显著的差距(表2)。在三地的门店数比较中,广州便利店门店数占的比例才9%,而便利店发展迅速的上海则占据了66%。(见图1)
表2 北京,上海,广州便利店门店数一览表 地区 便利店门店数 北京 1600 上海 4131 广州 563
图1 北京,上海,广州便利店门店数所占比例比较图(详细内容见书)
据资料显示,香港平均约1万人拥有一家便利店,日本是3500人拥有一家,台湾是2000人拥有一家,上海3312人就拥有一家,而广州平均算下来17000多人才拥有一家,每个门店平均辐射人数过多,人均拥有量实在过少(如表3与图2所示)。广州人口1000万左右,按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测算,每5万到6万人拥有一家便利店,广州至少可开1000家便利店,而目前的市场规模远远未达到。便利店潜在的市场需求没有挖掘充分,对于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广州来说,这样的局面是不相适宜的。
表3 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与便利店比例 部分发达国家或地区人口与便利店比例 国家或地区名 人口与便利店比例 国家或地区名 人口与便利店比例 中国台湾 2000∶1 上海 3312 ∶1 日本 3500∶1 北京 9613∶1 中国香港 10000∶1 广州 17659∶1
图2 部分地区便利店人均拥有量(详细内容见书)
(二) 店铺数量增长加快
随着外资企业7-11便利店在1996年加入竞争的行列,广州便利店数量逐渐增多,但是拓展速度缓慢,到2002年7-11才81家门店。随着OK便利店、上海联华快客、上海可的、台湾C-STORE、台湾727的加入,开铺速度有所增长,但是2004年以后,商家竞争激烈,为了迅速抢占市场,加快了开铺速度,其中OK便利店计划在2004年内将店铺数由10家增至40家 ,美宜佳亦计划2004年在广州的门店将由3家增至40家,7-11便利店更是从2004年的107家起步,2006年年底181家,发展到2007年3月已经达到291家,年增长速度在40%以上(具体情况见图3至图7)(部分数据缺少,笔者作过处理)。入穗新手全家便利店在目前只有5家门店的情况下,计划在2007年年底前门店总数将开到20家 ,其他商家店铺数也忙着抢占店铺,使广州市场上便利店数量快速增加。
图3 OK便利店主要年份店铺数量变化图(详细内容见书)
图4 C—STORE主要年份店铺数量变化图(详细内容见书) 图5 中旗便利店数量变化图(详细内容见书)
图6 美宜佳店铺数量变化图(详细内容见书)
图7 C—STORE店铺数量变化图(详细内容见书)
(三) 分布位置集中
便利店同其它零售业态一样,选址非常重要。由于越秀区、海珠区、天河区在广州政治地位和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商家纷纷争先抢夺有利的地理位置。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商家都集聚在政治与经济发展中心开店,从而形成了比较集中的便利店分布局势。(如表4,表5和表6所示)分布位置的集中也是一把双刃剑,它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会产生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
表4 OK便利店店铺在广州各区分布情况 OK便利店店铺在广州各区分布情况(总共55家) 越秀区 海珠区 天河区 荔湾区 白云区 番禺区 20 14 11 4 3 3 注:截至2007年2月 资料来源:利亚零售有限公司.http://www.cr-asia.com/storelocation/c_gz.html
表5 全家便利店在广州分布详细地址 全家便利店在广州分布详细地址 店名 地址 全家便利店(建和店) 广州市天河体育西路111-115号一楼A部 全家便利店(华普店) 广州市天河区华明路13号首层9号铺 全家便利店(体东店) 广州市天河体育东路29号首层自编之5-6 全家便利店(同人店) 广州市越秀区流花路111号之八(自编E\F\G铺) 全家便利店(晓港店) 广州市海珠区昌岗东路268号晓港雅筑国美店旁
表6 全家,7-11,C—STORE便利店在广州分布情况 广州各区 全家 7-11 C—STORE 天河区 3 11 21 海珠区 1 7 11 越秀区 1 20 7 荔湾区 0 11 3 白云区 0 2 4 番禺区 0 1 4
(四) 市场集中度高
广州便利店市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发展起步至今已经有快20年的历史,市场资源不断优化、整合,市场逐渐明朗,进入广州最早的外资便利店7-11的市场份额逐年上升,特别是在2007年3月收购百余个快客便利店之后, 其以近300家分店规模坐稳广州第一便利店品牌(如表7和图8所示)。自从上海快客便利店退出广州市场后,广州就呈港资、台资、本土三地企业竞争的局面,其中港资已经占领了61%的市场(如表8和图9所示),基本上控制了市场,预计这一比例会继续升高。
表7 广州便利店门店分布一览表 商家 7-11 OK便利店 中旗便利店 美宜家 全家便利店 C-STORE 便利店门店数 291 55 85 50 5 78
图8 广州便利店各门店所占比例图(详细内容见书)
表8 广州便利店市场港资,台资,本土企业数量分布 企业类型 港资 台资 本土 数量 346 83 135
图9 广州便利店市场港资、台资、本土企业数量所占比例图(详细内容见书)
(五) 本土企业市场拓展能力弱 在广州的便利店市场上,能够准确算得上本土企业的应该是中旗便利店,其隶属广州宝鑫集团。但是到目前为止,中旗便利店只是在广州开拓自己的市场,还没有尝试过跨土经营,市场拓展能力较弱,即便在本地,其大部分也是加盟店。而便利店发展较为迅速的上海,其便利店遍布长三角地区、占领北方市场,市场拓展能力强大,辐射范围较广,并且在拓展时采用的方式是发展直营店,可见其经济实力较强。截至2005年上海各便利店公司共开设了5400多家门店,其中直营店3514家,加盟店1118家,合资店785家。在这些便利店中,4131家地处上海市,1276家分布在外省市。无论是在经济实力上,还是在境外拓展上,广州都是落后于上海的,具体情况见表9和图10。而正是经济实力的落后导致了广州企业在境外拓展能力的不足。在现今的市场格局中,外资占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压制了本土企业的发展。
表9 上海便利店市内外分布 便利店分布地区 数量 上海市内 4131 上海市外 1276
图10 上海便利店拓展方式图(详细内容见书)
(六) 亏本经营现象严重
在西方被称为零售业“爆发户”、其市场前景被普遍看好的24小时连锁便利店这一新兴零售业态,在广州却遭遇漫长的亏损时期。
根据便利店的发展来看,便利店的门店数只有超过100家,商家才可能实现盈利。然而由于选址难、正规便利店的加盟门槛相对较高等原因,广州便利店店铺数量增加缓慢。作为目前国内分店数量最多的便利店品牌,快客共拥有便利店将近2000家,但其中超过70%的网点都集中在华东区域。 总体看来,现在广州各家连锁便利店的数量远远没有达到总体盈利的规模。
另外广州街边夫妻店、私人小士多对便利店也是巨大的冲击。据不完全统计,广州各种私人小士多数量达2万多家,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
亏损严重的am-pm和台湾727均已撤出广州市场,“可的”自首店开业到2004年4月,目前共有17家连锁店,全年总亏损约200万元。惟一号称没有亏损的是在广州市开得最长时间和最多店铺的7-11便利店。
本文为文章节选,详细内容请见书《广州流通发展报告(2007-2008)》。
|
|
图书作者:王先庆 主编 |
出版时间:2008-8 |
版次:2008年 8月第 1版 |
I S B N:978-7-5097-0243-7/F·0090 |
页数:536 |
开 本:16 |
印张:33.5 |
附赠光盘:否 |
字数:559千字 |
浏览人数: 107 |
装帧:平装 |
阅读人群:高校产业经济和流通物流等相关专业师生、地方发改委等地方政府决策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