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发展背景
随着我国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各方面对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高。生产和生活所产生的废弃物大量增加,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已经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成为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一环。
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作为特种流通业的一部分,包括回收、交易、利用等一系列问题环节。这里,主要是回收与交易环节。在我国,再生资源流通行业正处在发育成长初期。长期以来,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整个行业呈现出无序、混乱的自发状态,不仅抑制了行业自身的发展提升,也有碍于生态人居环境的改善。在这种情况下,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再生资源流通网点,将它们纳入行业的规范管理轨道,就成为引导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高再生资源流通利用效率的关键前提。
佛山全市五个区,包括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总面积3848.49平方公里,人口719万 。佛山市是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核心,广佛都市圈的连接,使环境质量变化对周边的区域影响十分敏感。再加上佛山经济长期以工业为主,服装、家具、家电、建材等制造业相当发达,由此产生的工业废弃物规模巨大,若处理不善,势必既影响到佛山乃至珠三角的环境质量,也影响到资源利用和城市建设。
随着2007年前后珠江三角洲整体进入工业化后期以及传统优势产业整体处于升级转型过程中,环境承载容量的极限约束压力以及对环境质量提升的内在需求,《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对珠三角和佛山的重新定位,都迫切要求佛山市对现有的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发展环境进行重新认识,重视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发展及网点布局选址对周边区域的影响,承担起广佛都市圈和城市群环境质量有效改善的责任,并通过对再生资源流通行业的合理规划和引导有力地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从再生资源流通利用管理的角度为广佛同城化创造有利条件、为珠三角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再生资源,是指在社会生产和生活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已经失去或部分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经过回收、加工处理,能够使其重新获得使用价值的各种废弃物。再生资源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 业态方面:包括再生资源绿色回收亭(点)、流动回收车、绿色回收站、分拣交易中心、回收利用基地等。 业种方面:重点包括废旧金属、报废电子产品、报废机电设备及其零部件、废造纸原料(如废纸、废棉等)、废丝、废轻化工原料(如橡胶、塑料、农药包装物、动物杂骨、毛发等)、废玻璃等生产性再生资源的回收,以及家电、废旧日用品等生活性再生资源的回收,但不包括废旧汽车、医疗废物、危险化学物品等特种物品的回收。
二 佛山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现状及问题
(一) 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现状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与发展目前仍然处于发育成长初期,体系建设尚未起步。就全市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与发展水平、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而言,可以从回收企业数量、经营面积、交易额、行业结构、区域分布、龙头企业等角度进行分析和了解。
1.回收企业总数较多,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至2010年止,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企业总数达3058家。据估算,全省再生资源流通利用企业约15000家,因此,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加工企业总量占全省同类企业的比重接近20%。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从业人员总数近10万人。参见表1。这些回收企业平均规模不大,较为分散,分布不均,呈现出产业发展初级阶段的特征。
表1: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基本情况统计表 2.回收对象丰富,市场潜力巨大
一般而言,再生资源流通的对象和来源可以分为生活类和生产类 。从调查情况看,佛山市日产生活类垃圾6829吨 ,年产生量251万吨;日产一般工业垃圾9200吨,年产生量336万吨。参见表2。
表2:佛山市再生资源来源及利用率 从表2中可知,工业垃圾中除了部分家具、建材、服装等产业的工业垃圾利用率较低外,绝大部分都得到了有效的回收利用。余下的部分,随着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的不断完善,回收利用率会不断提高。
从生活垃圾的回收量看,根据全市回收网点的调研资料看,2010年佛山市回收的主要对象数量为:废纸17.413万吨;废塑料32.867万吨;废金属0.715万吨;废玻璃6.359万吨,织物、木料等其他废弃物约5万吨,合计62.354万吨 。而从表2可知,实际上,2010年佛山全年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为146万吨,其中,从生活垃圾中回收成再生资源的比率不到58%,42%的生活垃圾被填埋和焚烧。从新加坡等发达国家的经验看,生活垃圾中再生资源的回收比率在60%以上,可见,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的潜力还十分巨大。
3.回收产业规模较大,内部结构欠合理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利用产业总体规模较大,据初步估计,佛山本地再生资源流通企业总体规模每年约50亿元,而加工利用总量超过200亿元。
但从再生资源流通体系结构看,则内部发展相对不均衡,结构欠合理,主要表现是:本地回收环节较为薄弱,进口利用环节较强。在回收环节,广州、东莞等都有自己相对完善的体系,广州和清远都列入了国家的试点城市,相反,佛山的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自发无序状态。在利用环节,依托进口的再生资源,交易和加工总量则相对较强。据初步统计,仅南海区再生资源交易与利用总额即超过150亿元;人口总数不多的禅城,其产量规模亦在20亿元以上。但在单个领域,佛山也并不具有优势,如废旧铜(清远)、废旧纸(东莞)的加工利用,佛山均不大,仅在废旧金属(钢铁、铝等)、废旧建材等方面的交易总量和产值规模较为领先。
4.回收企业发展初具规模,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佛山市每个区都有一至二个再生资源流通利用的特色企业,带动区域内的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向前发展。参见表2。
表3:各区再生资源流通利用行业的特色企业及经营特色
然而,这些企业规模并不大,大多缺少自己的回收体系,是依托进口再生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营方式较为传统,在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条件下,企业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企业的转型升级任务较为艰巨。
5.回收加工点分布高度集中,区域发展不均衡
从表1可知,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点,主要集中广佛高速沿线。在各区范围内,又主要集中一二个镇街。例如,南海主要集中在大沥、桂城、丹灶等地;顺德主要集中在杏坛、容桂;禅城主要集中在南庄、石湾;三水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乐平镇等。相反,三水、高明等区的大部分区域,再生资源流通点分布相当稀薄,有些镇、街及村社,甚至连一个像样的回收站点都没有。
(二)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和行业发展的角度看,主要存在回收网点缺失、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资源利用率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行业的健康发展。
1.回收网点缺失,回收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社区固定回收网点缺失。全市居民生活和企事业单位行政办公过程中产生的废旧物资主要通过流动回收人员上门收购的方式来实现回收。现有的居民小区或楼盘还没有规范建立固定的再生资源流通点,废旧物资交售不便成为居民的普遍困扰。另一方面,现有不规范的回收体系分割严重。回收-交易、回收-处理-交易、交易-处理-深加工等各环节大多处于割裂状态,这样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使得可再生资源不能充分、有效地得到利用,增加了交易环节和交易成本,同时逃避了政府的监管,损失了税收。
2.市场过度分散,占用土地资源过多
目前,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利用企业的平均规模较小,过度分散,连锁化程度较低。从表1中可知,全境3000多家有牌证的再生资源流通利用企业,如果加上1100多家无证的企业,占用土地面积过大,估算超过15000亩,严重消耗了城市土地资源。据了解,非法经营企业所占土地主要是城市边缘地带乡镇或村租借给有关承办人,或租赁企业废置厂房。有关部门和单位利益至上,也给市场管理和控制带来较大难度。
3.回收企业备案率低,监管缺位严重
佛山全市范围内的再生资源合法经营网点与非法营业场所同时存在,甚至在有些区域内,不规范经营的网点数量大大超过规范经营的网点数。这些欠规范网点几乎都不用缴税,不仅导致税收流失,而且产生不公平竞争等问题。更主要的是,现有回收企业备案率低,不利于监管。根据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规定,从事再生资源流通经营活动,应当在取得营业执照后30日内,按属地管理原则,向登记注册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同级商务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机构备案。备案事项发生变更时,再生资源流通经营者应当自变更之日起30日内(属于工商登记事项的自工商登记变更之日起30日内)向商务主管部门办理变更手续。然而,从佛山市目前再生资源流通企业的备案情况看,实际上备案的企业不到50%。
4.网点分布无序,加剧环境污染
以个体回收站和回收企业为主的各类回收网点散乱分布在城镇各街道、居民区,甚至还有很多网点散居在村民家中,不仅不利于提高再生资源流通利用的效率,更对人居环境产生了恶劣的影响。更严重的是“拾荒帮”流动性大,人员良莠不齐,在废旧物资收购、运输、加工各环节存在大量弄虚作假、掺水掺假、二次污染现象。拾荒群体进驻的许多地方成为大型垃圾场,水源被严重污染,给环境和卫生防疫工作带来很大压力。
5.行业秩序混乱,社会治安问题不少
全市回收加工企业的超范围经营、非法收购现象严重,且屡禁不止。盗抢污水井盖、光线电缆等国家物资和居民财产现象也时有发生。此外,众多回收加工网点设施简陋,在环保控制、规范作业、安全生产等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三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体系构成
再生资源流通体系,是指根据城乡发展规划,合理布局,规范建设的“以绿色回收站点为基础,以分拣交易中心为载体,以节约资源和加工利用为核心”的回收、交易、存贮和处理的网络体系,它是一个由“绿色回收亭(点)、绿色回收站——分拣交易中心——回收利用基地”三个不同的环节和链条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链条”中,不同的站点、中心、基地等“单元”,统称为“再生资源流通网点”。 再生资源流通体系构成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一)绿色回收网络(生活性再生资源)
在居民区建立以绿色回收亭(点)、流动回收车为基层收购点,以绿色回收站为初级分拣、集中转运中心,主要回收生活性再生资源(主要包括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旧金属、塑料、纸张、棉麻、毛、骨、玻璃、橡胶等废旧物资等)回收网络体系。这要求对目前“散兵游勇”式的走街串巷回收方式进行引导和规范,在社区、镇街等区域设立“七统一,一规范”,即统一规划、统一标识、统一着装、统一价格、统一衡器、统一车辆、统一管理、经营规范的再生资源流通站点。 (二)非居民区再生资源流通网络 对企事业单位即非居民区再生资源的回收,采取回收企业定时、定点上门回收的方式,由统一标识、封闭式分类回收车运输至分拣交易中心。从事运输回收的人员需经过岗位培训,统一着装,规范作业。
(三)生产性再生资源流通网络 (四)分拣交易中心 (五)再生资源流通利用基地或园区 四 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及对策体系
通过实施规划和有效推进,力争到2020年完成“构建一个体系,加快四项发展,提升六种能力”的主要任务,全面建成规范合理的再生资源流通体系。
(一)构建一个体系
根据佛山市再生资源产出状况和人口资源情况,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全市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包括电子商务和电话网络系统的社区再生资源基础回收网络系统建设;二是再生资源流通分拣交易中心建设;三是再生资源流通利用基地或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
通过规划建设,基本形成以绿色回收站点为基础,以环保流动回收车为连接,分拣交易中心为载体、以回收利用基地为核心的再生资源产业发展格局,打造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科学的再生资源流通利用网络体系,实现再生资源产业化经营、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
各区要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局部、再全局”的方针,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步实施,规范管理,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形成回收、分拣、加工利用为一体的再生资源体系。
(二)加快四项发展
一是加快绿色社区回收站点建设。力争2012年全市所有镇街有1个示范性社区回收站点,2015年全市中心城区的社区内有较为规范的绿色回收站点,至2020年全市全面建成点面覆盖的社区基础回收网络体系。各区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依法治理”的原则,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统一标准、统一服装,加快整体推进本辖区再生资源流通以站带点的网点规范化建设。由区经促局主导,各有关部门和各街道办事处积极配合,按照全市关于再生资源流通站点统一规范要求,完成辖区内社区再生资源流通点的建设任务,使社区回收网点基本达到合理设置、规范建设、规范经营、规范管理,解决流动收购人员无序经营、随地摆卖、无序管理及其带来的治安、环境、卫生、消防安全等问题,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人居环境。
二是加快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便捷环保”的原则,针对资源产生量、流向聚集方向,有步骤、有重点、有目标地推进不同类型的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的建设,增强对资源的集聚力。
三是加快建设再生资源流通利用基地。鼓励这些集产、学、研、技、企各种资源且产业链齐全、规模化突出的示范性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通过引进和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技术升级,大力发展再生资源的深加工,建立上下游企业相互衔接,共生代谢,环境友好的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实现从单一购销向回收、加工、综合处理多层次综合性开发的根本转变。
四是加快培育再生资源行业龙头企业。尽快培育各级各类能够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的再生资源流通主体。鼓励龙头企业对本地区废旧物资回收公司和回收网点进行整合重组,集中有效资源,各区至少要积极培育一至二家管理手段先进、符合环保要求和产业化发展方向的再生资源流通龙头企业。争取三至五年内,加快培育发展年销售额超1亿以上的回收龙头企业10家;至2020年,力争发展超10亿元的再生资源流通龙头企业2-3家。
对于条件成熟的企业,积极支持其资本上市。5年内,实现再生资源流通利用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零的突破,推动1至2家企业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市;8年内,争取1家再生资源流通利用基地或综合利用企业上市,从而形成再生资源领域的上市体系。
(三)提升六种能力
为了推进佛山再生资源流通体系建设,重点提升七大能力。
一是提升回收覆盖能力。引导回收企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整合个体回收人员,按照“因地制宜,便民利民,就近回收,规范管理”的思路,加快整合、规范、新建一批再生资源社区(村)回收经营网点,广泛推动各种社会力量的联合,把社会人员网点和流动收购人员纳入经营管理范围,扩大再生资源经营服务覆盖面和网络回收能力。
二是提升回收控制能力。根据地方实际和再生资源品种特性,积极采用多样化的收购方式,研究探索灵活的回收办法,完善“以旧换新”回收机制,提升回收控制能力。
三是提升分拣加工和交易能力。采用现代化机械设备,提升再生资源分拣加工能力,形成符合环保要求的专业化分拣加工中心;并完善其仓储、初加工、交易、信息发布等功能,逐步将功能单一的分拣中心升级为集交易、加工、集散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分拣交易中心,实现再生资源产需高效衔接。通过再生资源交易所,实现 “五大”功能,一是实现再生资源现货贸易与流通,二是供应链融资功能,三是信息传导功能,四是商品投资和保值功能,五是商品价格发现功能。
四是提升信息处理能力。加强信息统计工作,研究建立再生资源流通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统计指标体系,积极引导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回收方式,以信息化促进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发展。
五是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加强对再生资源流通行业的监督管理,规范企业行为和行业经营秩序。要多部门联合,对再生资源流通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肃查处,采取相应防范措施,促进回收行业有序发展。
六是提升综合利用能力。资源稀缺决定着再生资源的宝贵。再生资源号称为“城市矿山”,需要珍惜并综合利用。为此,应鼓励垃圾的资源化,扩大垃圾转化为资源的能力,同时将回收起来的再生资源高效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
书名:珠三角流通业发展报告(20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Annual Report on Pearl River Delta Circulation 丛书名: 珠三角流通蓝皮书 平装: 46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9736722, 7509736722 条形码: 9787509736722 商品尺寸: 23.4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662 g 品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SIN: B009A0TKTS
目录 解密:珠三角现代流通业的神奇与博大(代序言)——王先庆/001 Ⅰ 总报告 1 珠三角现代流通业发育成长及转型升级研究——王先庆/001 Ⅱ 行业研究 2 珠三角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李英 王晓春 李昆鹏/044 3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陈海权 吴金椿 韦琦 宋浩/123 4 珠三角商业街发展研究报告1978~2012——王先庆 刘晓斌 罗志杰 张丽娜 段伟为/155 5 珠三角酒店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戴诗华 宋浩 蔡海珊 皮思佳/204 6 珠三角社区商业发展研究报告——彭雷清 周颖 李泉泉 叶双/220 7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发展报告——王先庆 徐印州 段东霞 姚洪玲 武亮/240 8 珠三角温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罗晓林 温斌 宋浩 钟琛 刘淑昭/251 9 珠三角茶叶批发市场调研报告——徐印州 王朝晖 张新华 段东霞 陈诚/270 10 珠三角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报告——王先庆 刘中伟 韦慧娟 潘亚威/276 Ⅲ 区域流通研究 11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流通业比较研究——王先庆 房永辉 姚洪玲 卢战春/294 12 供应链金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实践及战略思考——林至颖/315 13 珠三角百货业发展难的原因——高艺林/330 14 香港企业开拓内销市场面临的挑战——马家华/338 15 广州、深圳、佛山三地购物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黄华军 邓松恩 吴婕秋/351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业三十年变革、变迁及发展——肖怡/376 17 广州火车站(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改善研究——李志坚 王利娟/387 Ⅳ 重点企业研究 18 海印集团的资本扩张与“海印模式”研究——李明建/403 19 广州摩登百货的经营创新与竞争优势——罗一星/450
购买优惠通道: http://shop72997791.taobao.com/?spm=a1z10.1.w8101470284.1.SaFOu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