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东温泉休闲旅游的背景
温泉休闲,在当前中国多元休闲产业业态中,已经成为休闲中的龙头,并带动区域休闲旅游全面发展。温泉休闲,已经从个别性的休闲项目,逐步转化为温泉沐浴、桑拿、按摩、 SPA 、药浴、健身、体检等结合的休闲产业链及康复疗养产业链的双产业交织结构形态。温泉旅游资源对于旅游开发的主体作用越来越大,成为能够带动区域泛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动力。特别是依托经济较为发达的大中型城市,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周边范围汇集较高品位观光、休闲旅游资源的温泉,都可成为泛旅游产业的整合源(会议会展、体育运动、农业观光、博彩、娱乐、购物等都属于泛旅游产业的范畴)。这就是温泉休闲的集聚效应。
温泉旅游源于社会需求的加速进而牵动了企业对利润的渴望,加上温泉开发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在“供需”双力牵动下,温泉开发已经由经济发达地区快速向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形成全国温泉开发和温泉休闲旅游的热潮。 处于“温泉热”的大背景下,广东凭借丰富的温泉资源和庞大的高消费人群,其温泉产业的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据有关部门统计,以休闲、度假、健康为主题的温泉旅游,已占据了广东休闲旅游市场的半壁江山。目前,广东省已开发利用的温泉达130多处,约占全国已开发温泉旅游区总数的1/3。事实上广东温泉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30年代。甚至可以说广东是近代温泉开发的发源地。珠海御温泉等企业的成功,形成市场示范效应,成为全国温泉休闲旅游区的模范。
表1 广东温泉发展大事记
二 广东温泉资源开发的概况
广东省是我国温泉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从温泉的数量上看,广东的温泉仅次于西藏、云南,居全国第三位。目前,全省已发现温泉311处,其中,温泉点294 处, 隐伏地热区17 处。全省温泉的化学成分以碳酸氢钠泉、氡主泉、硫磺温泉为主。自流量约57万m /d,钻孔可采水量约50万m /d,总水量约107万m /d。温泉水中75%以上的水温都超过40℃,以中高温温泉为主,比较适合开展疗养、保健型项目。
中国的现代温泉产业始于广东、发展于广东,并影响全国,目前广东已经从温泉旅游大省向温泉旅游强省迈进。据省旅游局的统计,2011年广东省旅游总收入已达1997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温泉旅游是新的增长支柱。广东目前已开发温泉近300家,大型上规模的有100多家,2011年消费人次达2000万,营业收入近200亿元,两者比2008年均翻了一番。“温泉经济”已经成为广东省旅游经济一个新的增长亮点。与温泉相关的旅游收入在广东旅游收入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惠州龙门、江门恩平和清远佛冈等温泉资源富集的地区,温泉旅游业已成为当地的支柱型产业。广东省在2011年9月25日正式发布的第一部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2010广东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研究报告》中,对全省67个县(市)的旅游要素竞争力、旅游市场竞争力、旅游管理竞争力、旅游发展竞争力进行演算,得出广东省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排名。从化、增城、梅县、开平、清新、仁化、龙门、佛冈、台山、德庆等位居“2010广东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前10位,这10个县市都有温泉,且温泉旅游基本都是它们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主打产品。
目前广东旅游同全国及世界旅游一样,都在由观光向观光与休闲度假相结合转型,广东的温泉产业也进入了一个发展黄金期,掀起了新一轮的温泉度假高潮。广东温泉发展在很多方面都领先全国,尤其是丰富的文化特色,极大提升了广东省旅游目的地形象。如今的温泉旅游已不只是简单地停留在浅层次的泡汤,而是已发展成富于感情沟通、具有文化体验、体现民间文化魅力的时尚休闲产品。因而温泉旅游文化特色成为决定温泉旅游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文化旅游企业应该结合当地的历史典故、风土人情、气候条件、自然环境、地形地貌等元素,将产品、市场、服务和管理与主题文化融会贯通,形成主题特色温泉。如广东新兴温泉主打养生、禅意,并获得了世界温泉及气候养生联合会授予的 “世界禅意养生温泉”牌匾。将禅意与养生结合,为温泉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新兴是中国禅宗六祖惠能的出生地、圆寂地和“中国唯一佛经”《法宝坛经》的成书地,拥有国恩寺、藏佛坑、金台寺、六祖故居、香灯岗、别母石等诸多圣地圣迹,素有“岭南第一圣域”之称。将温泉产品融入人们的幸福生活中,让人们通过享受温泉,感受幸福指数的提升。
三 广东温泉资源开发的特点分析
1.广东温泉资源丰富,分布广泛
广东各地级市中,仅东莞尚未发现温泉资源(分布情况见表2)。
2.温泉度假村区域发展不平衡,温泉企业实力悬殊,过度开发与开发不足并存
珠三角地区的温泉度假村,尤其是广州从化、江门、珠海、惠州、中山以及珠三角近郊区域内的清远南部,温泉资源较多,且规模大,档次价格也高,知名度高,市场反应较为理想,投资回报较高,以致这部分区域的温泉资源过度开发,同质化开发现象严重,竞争相当激烈。而偏远地区如韶关、普宁、海丰,虽然已发现大量的温泉资源,但由于比较偏僻,离珠三角市场较远而得不到有效开发,因此温泉度假村数量不仅少,规模也小,有些甚至无人问津。 《2008广东温泉旅游业综合实力研究报告》课题组对广东温泉旅游企业的综合实力进行了综合分析和排名,得出广东温泉旅游企业综合实力十强,分别是珠海海泉湾度假村、阳江温泉度假村、恩平锦江温泉、新会古兜温泉、惠州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惠州海滨温泉、清远森波拉火山温泉、台山康桥温泉、云浮金水台温泉、德庆盘龙峡温矿泉。处于珠三角地区的就有7家温泉,都名列前8名。珠三角以外的三家温泉分别名列第2、9、10名。而在2012年1月结束的“温泉之家广东网友最喜欢的温泉”大型温泉评选中,广东温泉前20强为新丰云天海温泉度假村、清远英德奇洞温泉度假村、清远森波拉温泉度假村、阳江市阳江温泉度假村、清远聚龙湾温泉度假村、南昆山温泉大观园、恩平山泉湾温泉度假村、增城金叶子温泉度假村、恩平帝都温泉度假村、河源御临温泉度假村、龙门金童子温泉度假村、清远颐和温泉度假村、惠州龙门铁泉•黄金汤、中山天和温泉度假村、河源热龙温泉度假村、揭阳市普宁盘龙湾温泉度假村、恩平锦江温泉度假村、清远篁胜国际温泉酒店度假村、惠州洲际酒店•惠林汤泉、惠州龙门地派温泉度假村。地域分布虽有新的变化,但基本状况没有大的改变,珠三角地区的温泉依然是人们的首选。
表2是广东省内所有已发现的温泉资源,包括营业中、开发中和已发现仍未开发的温泉。
表2 广东温泉资源分布表
3.从温泉开发模式上说,地理区位所造成的影响要远大于温泉资源本身
地理区位对温泉度假村的客源情况、目标客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开发模式决定着度假村的主题、特色、文化。
表3 不同地理区位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比较
4.温泉资源开发模式多样化
温泉资源开发模式经历了从温泉的原始利用阶段、以医疗为主导的SPA发展阶段到多功能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形成阶段的演变。由单一的温泉治疗转向“1+1”或“1+N”模式,即温泉+ 生态游、温泉+ 农家游、温泉观光游、温泉民俗游和温泉+ 体育游+ 农业游等模式。
旅游者也从起初的面向上流社会和特殊的群体到现在面向大众化的转变。表现在温泉旅游设施和项目上,从简易化、单一化向高层次、多样化发展;在环境的营造上,从忽视环境的营造到追求高质量、高品位,从室内封闭的沐浴环境转向建设露天温泉池;在旅游的功能上,从单纯的温泉治疗,到温泉治疗与休闲娱乐并重,再到多种娱乐功能综合发展。温泉旅游开发面向大众,向集合多种娱乐项目的的大型综合性温泉旅游度假区发展,以高投资、高消费为特点的新兴温泉相继出现。
表4 广东不同阶段温泉旅游资源开发利用比较
5.新开发的温泉度假村规模越来越大,档次越来越高
至目前,统计在册能够提供温泉旅游的度假村/酒店超过100家,有100人以上入住能力的超过50家,每年都有2-3家规模较大的温泉度假村开业,如近年开业的珠海海泉湾、开平赤水香江、台山康桥、河源龙源、紫金御临门、新兴金水台等,基本属于5星级标准,床位多在300张以上。新丰云天海温泉原始森林度假村于2010年初正式对外营业,占地面积4000多亩,是按五星级标准投资建造,集豪华客房、中西餐厅、大型露天温泉、康体娱乐、大中小型会议室为一体的度假型温泉酒店。清远聚龙湾天然温泉度假村投资10亿,占地面积27万多平方米,拥有准五星级标准的的各式高标准商务客房700余间,带私家温泉池的休闲别墅及乡村木屋别墅100余栋。
6.度假村客源分化
从目前客源来看,温泉度假村主要满足会议、休闲及自驾游者三类客户。珠三角及其附近区域度假村主要以会议和休闲功能为主,品质和价格都较高,常年的开房率也较高。远离珠三角地区的度假村主要吸引休闲和自驾游者,绝大多数平日开房率相当低,黄金周井喷,季节性影响极为明显。通过旅行社的营销仍然占据了半壁江山,但也出现了连锁、快速消费的度假村。
另外,某些具有高消费能力的城市市内缺乏温泉资源,如东莞市内无温泉、深圳只有石岩湖温泉,这也为周边城市的温泉度假村带来机遇,可以针对东莞、深圳市场量身定做营销策划。
四 惠州海滨温泉的发展研究
(一)惠州温泉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二)惠州海滨温泉的发展概况
(三)发展现状分析
采用SWOT分析对惠州海滨温泉度假区当前营销状况进行分析。
1.内部环境分析
(1)优势(strength) ①滨海与温泉双重奏,成就广东唯一的临海温泉。 滨海度假资源、高山滑雪度假资源、高山避暑度假资源、温泉康疗度假资源被誉为当代四大度假旅游资源,海滨温泉齐聚了滨海和温泉两大优势,是广东唯一的临海温泉,形成了自身得天独厚的特色。 ②规模优势:豪华宏大,功能齐全。 按国家“AAAA”级景区、五星级酒店标准建造。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健身休闲、温泉疗养、中外贵宾接待为一体的综合型大型度假区。各类服务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③资源优势——优质的温泉资源: 泉水源自深海底层的地热之水,泉水清澈、透明、爽滑。地热矿泉日涌水量超过4000立方米,储水量达10000立方米,水温近70摄氏度,富含偏硅酸、氯化钠、硫等几十种对人体健康有益微量矿物质元素,是“三料合一”的珍稀海洋“极品”温泉,具有极高的医疗保健价值,对美容、美肤有特别的疗效,对神经痛、风湿、关节炎、心脑血管病等具有良好的辅助疗养效果。 ④设备先进,多为日本引进设施。
表5 海滨温泉与日本三大城市型温泉设施对比概况
(2)劣势(weakness)
①缺乏温泉地文化建设。 景区海洋文化以主题,选题好,但建设流于表面,肤浅。仅仅限于视觉体验,没有挖掘出温泉水所衍生的文化。没有文化的温泉发展不能长远。 海滨温泉的口号是“打造中国唯一的海洋文化风情旅游度假区”,主题为海洋文化。选择海洋文化为主题,既能充分利用海滨优势,又能区别其他同类温泉景区。但景区只有几个巨型的海洋生物造型(如螃蟹、海豚、海龟等)的建筑能明显体现海洋文化。单靠这些表面,只能给予游客泡沫似的新鲜感,很难凝聚成长期的吸引力,易于陷入服务同质化的不利境地。温泉总经理黄永才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他表示,“将以特色的‘海、山泉、温泉’水与人类最亲和及最具活力的一面引入设计理念,集东、西文化与海、沐文化建筑以及休闲理念的精华,造中国特色海洋文化温泉及世界潮流完美结合的产物。” ②管理观念陈旧,部分管理脱节,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③没有形成合理而高效的分工,效率不高。 ④市场触觉不强,没有细分市场,对游客状况缺乏清晰的认识。 ⑤服务质量不高。服务员素质参差不齐,态度不佳。缺乏正规化规范化的服务。
2.外部环境分析
(1)机会(opportunity)
①地理区位优势
②填补市场空白:“中国女鞋生产基地” 吉隆镇客商来往频繁,但镇内没有供客商休闲,集旅游度假、商务会议、餐饮住宿为一体的综合度假区。 ③联合巽寮金海湾,战略合作。 ④政府大力支持:无论是平海镇镇政府、惠东县县政府(打造“旅游强县”),还是惠州市市政府(打造顶级温泉度假之都),都推出大力发展旅游业的战略,给予海滨温泉旅游度假区大力支持。 ⑤惠州旅游热
(2)威胁 ①金融海啸。 ②人民币升值,港元澳门元贬值会削减港澳游客的数量。 ③竞争对手众多。 ④卖方密度强:全国目前发现4000多处的温泉资源。广东已经开业的温泉项目100多 家,仅在惠州市境内,已成规模的就有10家。 ⑤产品差异小:附近温泉资源类型基本相同,开发设计容易雷同化,容易陷入服务同 质化。 3.竞争者分析 惠州地区的温泉企业多达10家(惠州市区有2家,龙门有6家,惠东2家),竞争相当激烈,对开业只有几年的海滨温泉来说,构成最大威胁的竞争对手是历史悠久的惠州汤泉。表6是二者的对比:
表6 海滨温泉与惠州汤泉优劣势对比
4.对策分析模型-- SWOT矩阵
(四)海滨温泉对策与建议
一是确定度假者市场为目标市场,巩固度假者市场。该度假区属于近郊型、度假型温泉地,娱乐设施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而且娱乐具有可使旅游者在一定时期内重复来访的作用,因此应趁二期开发之际,丰富夜生活内容与娱乐设施,如建高尔夫球场、室内运动设施(保龄球、健身)、垂钓、狩猎、荡舟等。
二是大力开拓商务旅游市场。鉴于该度假区的地理区位优势,尤其是客商往来频繁的吉隆镇,附近没有大型休闲度假场所,必须抓住时机,填补市场空白,大力开拓商务旅游市场。而目前商务旅游仅仅占7%,市场潜力很大。
三是突出温泉美容活肤的功效,积极开拓女性市场。
四是突出温泉养生的疗效,积极开拓中老年人市场。中老年人,掌握了社会上大部分的资产,因此不能忽略中老年人这个消费层。22%的游客认为温泉独有的养生、美容、健康等功效对他们最具吸引力。因此这部分市场依然有较大潜力。
根据“需求热点制造理论”(需求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生生被造出来的,被造出来后,人们感到新奇,从而一试再试,最后竟形成了人的消费习惯)一方面应该积极向他们灌输温泉养生的思想,如开展温泉健康讲座,从价格,品牌,健康,养生等方面激励他们多尝试,同时提高服务质量,生生地制造出“泡温泉”的需求热点。
五是出售平日观光门票,积极开拓平民大众市场。这有3大好处:在平日,富人客流量不多,出售观光门票(仅观光不能泡温泉,只在周一至周五出售,周末和节假日不予出售),可尽量不影响温泉五星级的尊贵地位;在景点开发成本已投入的情况下出售观光门票可以更充分利用景点资源,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表现;观光门票能基本满足平民百姓的需求,提高温泉的知名度,形成口碑宣传,无形中节省了一大笔广告费。
2.加强温泉文化建设:温泉地文化。
一是深度挖掘海洋文化,加强主题特色。惠州是海洋大市,惠东是海洋大县,平海居民世代与海洋为伴。充满与海洋相关的传说,故事,历史,民俗风情。积极丰富景区的海洋文化内容,可考虑在温泉地开发和游客活动上下手。如建立海洋文化展览馆,开展“亲近海岛”等活动。
二是市旅游局提出“千里客家文化长廊”的构想,惠州惠东都有悠久的客家文化、民俗文化。可在民俗风情、客家文化上下功夫。
三是就地挖掘已有的文化整理出来并通过建立温泉地的文化解说系统呈现给游客。收集温泉地的传说、故事、民俗,设置介绍景区的看板,建立介绍当地历史、地势、民俗的乡土资料馆,以提供游客事前学习和了解的机会。
四是将有关温泉地文化进行聚集建设。如引进日本等温泉大国的温泉文化。此外,养生是道家的第三福地。引入道家养生文化,结合现代人注重健康与养生的情况,着力营造温泉的文化氛围,创造一个古今结合的独特文化品牌,不失为一条良好的发展出路。
五是在温泉文化上增加游客体验,增加温泉旅游的特色,保持新鲜感。如在浴服道具是做文章,增设温泉洗浴的“更宽衣”界面。
3.建立人性化的服务体系,保持高水准的服务。
4.调整机构,建立有效的内部管理体系。
5.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温泉为不可再生资源,因此温泉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引人关注。参考专家研究,结合实地调查,得出2个设想。
一是以双核模式为开发模式,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开发理念,走高品质的休闲旅游开发路线。双核模式:一个核是温泉地开发建设以洗浴设施为核心,强调温泉文化,为的是区别于其他类型的旅游资源开发;另一个核实以娱乐功能为主,强调地域性,根据自身所拥有的实际环境,将温泉发展与其他旅游资源结合起来,为的是区别同类温泉资源(汤泉)的开发,如海滨温泉将温泉概念与大海、沙滩、海浪相结合来打造自己的特色。二者结合又可以理解为温泉地文化建设。农家乐既有娱乐功能又有地域性特征,为理想的开发项目。
二是发展“恒温休闲经济”――四季旅游休闲整合的产业模式。四季休闲,是温泉产业最为可持续发展的结构要素。由此,引发了四季休闲产业全新的集结与整合,形成了新的产业模式与业态发展。恒温休闲经济,将成为未来最具潜力的发展方向。鉴于此,温泉可形成恒温游泳、恒温海水游泳、恒温盐浴(死海)等其他休闲产品与产业模式。
参考文献: 1.王继柯:《广东温泉资源开发现状、特征与趋势研究》,2008 年第11 期,《经济师》。 2.骆高远,陆林:《我国温泉旅游的回顾与展望》,2008年3月,《特区经济》。 3.王艳平:《温泉旅游研究导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 4.王华,吴立瀚:《广东省温泉旅游开发模式分析》,2005年3月《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5.张玲:《广东温泉旅游发展趋势研究》,2006年1期,《江苏商论》。 6.王艳平:《温泉旅游研究导论》,中国旅游出版社,2007年。 7.惠州市旅游局:《惠州旅游业三十年发展成果及未来展望》,2008-11-15。 8.于光远:《掌握旅游的基本特点.明确旅游业的基本任务》。 9.王晨光:《旅游营销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0.马惠娣:《未来10年中国休闲旅游业发展前景了望》,中国文化研究所休闲文化研究中心,2001年02期《齐鲁学刊》。 11.范智军《广东温泉旅游业发展研究》,2011年第1期《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12.林峰:“温泉休闲旅游发展高峰论坛”的演讲,http://www.lwcj.com/pages/news_detail36.asp。 13.薄宝华:主题演讲《温泉开发与休闲度假旅游》,http://www.51766.com/www/detailhtml/1100578060.html。
书名:珠三角流通业发展报告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Annual Report on Pearl River Delta Circulation 丛书名: 珠三角流通蓝皮书 平装: 46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9736722, 7509736722 条形码: 9787509736722 商品尺寸: 23.4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662 g 品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SIN: B009A0TKTS
目录
解密:珠三角现代流通业的神奇与博大(代序言)——王先庆/001 Ⅰ 总报告 1 珠三角现代流通业发育成长及转型升级研究——王先庆/001 Ⅱ 行业研究 2 珠三角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李英 王晓春 李昆鹏/044 3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陈海权 吴金椿 韦琦 宋浩/123 4 珠三角商业街发展研究报告1978~2012——王先庆 刘晓斌 罗志杰 张丽娜 段伟为/155 5 珠三角酒店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戴诗华 宋浩 蔡海珊 皮思佳/204 6 珠三角社区商业发展研究报告——彭雷清 周颖 李泉泉 叶双/220 7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发展报告——王先庆 徐印州 段东霞 姚洪玲 武亮/240 8 珠三角温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罗晓林 温斌 宋浩 钟琛 刘淑昭/251 9 珠三角茶叶批发市场调研报告——徐印州 王朝晖 张新华 段东霞 陈诚/270 10 珠三角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报告——王先庆 刘中伟 韦慧娟 潘亚威/276 Ⅲ 区域流通研究 11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流通业比较研究——王先庆 房永辉 姚洪玲 卢战春/294 12 供应链金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实践及战略思考——林至颖/315 13 珠三角百货业发展难的原因——高艺林/330 14 香港企业开拓内销市场面临的挑战——马家华/338 15 广州、深圳、佛山三地购物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黄华军 邓松恩 吴婕秋/351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业三十年变革、变迁及发展——肖怡/376 17 广州火车站(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改善研究——李志坚 王利娟/387 Ⅳ 重点企业研究 18 海印集团的资本扩张与“海印模式”研究——李明建/403 19 广州摩登百货的经营创新与竞争优势——罗一星/450
购买优惠通道: http://shop72997791.taobao.com/?spm=a1z10.1.w8101470284.1.SaFOu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