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物流的概念
(一)什么是物流
根据日本物流管理协会的资料记载,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经济已基本恢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水平。企业进行大规模设备投资和更新改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力大幅度上升。1955年成立了生产性本部,该团体为了改进流通领域的生产效率,确保经济的顺畅运行和发展,组织了一个由伊泽道雄为团长的大型考察团,于1956年秋季考察了美国的物流。当时日本还没有“物流”这个词,代表团的名称为“流通技术专业考察团”。该代表团在美国期间,美国著名教授肯巴斯先生讲到,美国30年来国民经济之所以顺利发展,原因之一就是既重视生产效率又重视流通效率。美国产业界真正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基本在1950年前后,在此之前一直只重视销售,仅把运输、保管、包装、装卸等物流活动作为销售的辅助性活动。日本流通技术考察团在美国还发现,原来日本被称为流通技术的运输、包装等活动,美国人称为Physical Distribution(PD)。日本考察团回国后便向政府提出了重视物流的建议,并在产业界掀起了PD启蒙运动。在日本能率协会内设立了PD研究会,邀请平原直先生(历任装卸研究所所长、日本装卸协会会长,被誉为日本“物流之父”)担任会长,每个月举办PD研讨会;在流通经济研究所,日本权威物流学者林周二教授等也组织起PD研究会,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启蒙教育活动。经过8年的努力,1964年日本政府终于开始对PD引起了关注。通产省几次邀请平原直先生去政府机关说明PD的重要性,为政府官员们讲课。同年7月,通产省决定讨论物流预算案时,担心新闻媒体在报道中讲PD日本人听不懂,于是邀请平原直先生同内山九万先生(日本通运株式会社专务董事)商议。内山专务认为PD中的“P”,即Physical在这里并不是“物质”的意思,而是“物理”的意思,Distribution是“流通”的意思,所以应把PD译为“物理性流通”,但又觉得作为一个名词,“物理性流通”字数过多、过长,只好缩为“物的流通”。于是“物的流通”这一新词在全日本媒体上发表了。
此后,“物的流通”在日本逐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产业构造委员会内设立了“物的流通分会”;1970年成立的日本最大的物流团体之一就叫“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同年成立的另一个日本类似的物流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议会每年举行的物流会议也都叫“全国物的流通会议”。
1970年以后很多人又觉得“物的流通”也有点长,于是就干脆简称为“物流”了。“物流”这个词在日本至今仍在使用。
(二)物流的定义
下面让我们看看关于物流的定义。不少学者为物流下过定义,作者认为,物流是为消除商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之间的场所间隔和时间间隔的物理性经流活动。具体地说,包括运输、保管、搬运、包装、流通加工、信息活动等。由此可知物流不只是物品的机械性流支,而是指经济活动中流通的物理性侧面。
在有关物流的定义方面,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物品不只是指生产的商品,还包含伴随着生产和销售出现的包装容器、包装材料等废弃物。 2.消费者也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消费者,它包括制造业者、批发商、零售业者等等需求者。 3.流通加工,由于它可以产生物品的形质(形体和性质)功效,也可以把它归入生产领域。但由于它既可归于生产又可归于物流,介乎两个活动领域之间属于中间领域,尽管流通加工创造了一部分形质功效,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物流系统的效率,因而应把流通加工看作是物流功能的扩大,把它归为物流是适宜的。 图1 物流中心的运作模式及构成
(三)物流的划分
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范畴不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
1.宏观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宏观物流还可以从空间范畴来理解,在很大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往往带有宏观性,在很小空间范畴的物流活动则往往带有微观性。 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宏观物流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之关系在社会中之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系统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2.微观物流
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属于微观物流。 在整个物流活动中,之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在一个小地域空间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也属于微观物流。
3.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
4.企业物流 从企业角度上研究与之有关的物流活动,是具体的、微观的物流活动的典型领域。
5.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是现代物流系统发展很快、规模很大的一个物流领域,国际物流是伴随和支撑国际间经济交往、贸易活动和其它国际交流所发生的物流活动。
6.区域物流
相对于国际物流而言,一个国家范围内的物流,一个城市的物流,一个经济区域的物流都处于同一法律、规章、制度之下,都受相同文化及社会因素影响,都处于基本相同的科技水平和装备水平之中。
7.一般物流
一般物流是指物流活动的共同点和一般性,物流活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涉及全社会、各企业,因此,物流系统的建立,物流活动的开展必须有普遍的适用性。
8.特殊物流
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在遵循一般物流规律基础上,带有特殊制约因素、特殊应用领域、特殊管理方式、特殊劳动对象、特殊机械装备特点的物流,皆属于特殊物流范围。 图2 货物在物流中心的运输过程
(四)现代物流
现代物流不仅单纯的考虑从生产者到消费者的货物配送问题,而且还考虑从供应商到生产者对原材料的采购,以及生产者本身在产品制造过程中的运输、保管和信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综合性地提高经济效益和效率的问题。因此,现代物流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把制造、运输、销售等市场情况统一起来考虑的一种战略措施。这与传统物流把它仅看作是“后勤保障系统”和“销售活动中起桥梁作用”的概念相比,在深度和广度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含义。
在当今的电子商务时代,全球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现代物流服务的核心目标是在物流全过程中以最小的综合成本来满足顾客的需求。
现代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现代物流是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才流的统一;电子商务物流是信息化、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结合;物流设施、商品包装的标准化,物流的社会化、共同化也都是电子商务下物流模式的新特点。
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使物流行业重新崛起,目前美国的物流业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已远远超过了仓储、分拨和运送等服务。物流公司提供的仓储、分拨设施、维修服务、电子跟踪和其他具有附加值的服务日益增加。物流服务商正在变为客户服务中心、加工和维修中心、信息处理中心和金融中心,根据顾客需要而增加新的服务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观念。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己初露端倪,这说明我国物流活动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加强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二是专业化物流企业开始涌现,多样化物流服务有一定程度的发展。走出以企业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模式,发展第三方物流,己是中国物流业发展当务之急。
(五)电子商务物流
电子商务物流又称网上物流,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旨在创造性的推动物流行业发展的新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物流公司能够被更大范围内的货主客户主动找到,能够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拓展业务;贸易公司和工厂能够更加快捷的找到性价比最适合的物流公司;网上物流致力把世界范围内最大数量的有物流需求的货主企业和提供物流服务的物流公司都吸引到一起,提供中立、诚信、自由的网上物流交易市场,帮助物流供需双方高效达成交易。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客户通过网上物流交易市场找到了客户,找到了合作伙伴,找到了海外代理。网上物流提供的最大价值,就是更多的机会。
(六)物流的系统及要素
物流系统概念:物流系统是由物流各要素所组成的,要素之间存在有机联系并具有使物流总体合理化功能的综合体。物流系统是社会经济大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或组成部分。物流系统和一般系统一样,具有输入、转换及输出三大功能,通过输入和输出使系统与社会环境进行交换,使系统和环境相依而存,而转换则是这个系统带有特点的系统功能。
物流系统特点: 物流系统本来说是客观存在,但一直未为人们所认识,从而未能能动地利用系统的优势。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跨度系统,这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跨度大,二是时间跨度大。 物流系统稳定性较差而动态性较强。物流系统属于中间层次系统范围,本身具有可分性,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系统。物流系统的复杂性使系统结构要素间有非常强的“背反”现象,常称之为“交替损益”或“效益背反”现象, 处理时稍有不慎就会出现系统总体恶化的结果。
物流系统五大目标:物流系统目标,也即建立的物流系统所要求具备的能力,一般有五个方面:服务目标;快速、及时目标;节约目标;规模优化目标;库存调节目标。
二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历程
产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存在具有连续性,通常要经历从萌芽、发生、发展到衰退的过程。按照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结合珠三角地区物流业的发展情况,可以把珠三角物流业的成长阶段划分为传统物流时期、起步时期和快速发展时期。
(一)传统物流时期(1950-1977)
这一时期,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企业完全没有自主权、生产、仓储、销售各环节分立,广东物流业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严格约束,仅仅停留在制造业内部,以及传统的仓储、运输、储运部门,社会化、市场化的第三方物流尚未产生,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极其有限。
这一时期,无论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都根据物资流动的需要建设仓库,购置车辆,设立储运科、运输队和仓库等。交通运输业极不发达,物流业的货物运输只要依靠铁路,部分依靠公路汽车运输,广大农村地区还是用蓄力车运送货物。这一阶段的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商品的储存和运输,物流环节相互分割,系统性差,整体效益地下。
(二)起步时期(1978-200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珠三角物流业开始步入起步阶段。受体制转轨的推动,物流服务的潜在需求逐渐向现实需求转化,现代物流概念开始引入,流通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运输、仓储和企业物流工作逐步向市场体制转向,区域间合作型储运有所发展,部分储运企业开始直接与生产企业展开业务,一些主管部门组织物流配送中心的试点,引导传统储运、批发企业向现代物流配送企业发展。
这一时期,流通部门的专业性也在不断提高,兼营的物流企业不断增加,生产部门也开始重视物流合理化的研究,不仅国有物流企业得以加强,集体和个人的物流企业或储运专业户也开始涌现,出现国有,集体、个人 一起上,大中小并举,大肆兴办物流企业的新局面。交通运输业也加快建设步伐,增建铁路、公路、港口、码头、部分区段实现了电气化、高速化、增加了车辆、改进了设备,开展了联合运输、散装运输和集装箱运输等先进的运输方式,这些都为广东物流业的发展和物流合理化创造了重要条件。
这一阶段,物流业开始注重经济效益,物流活动已不仅仅局限于被动的仓储和运输,而开始系统化运作,既考虑包括包装、装卸、流通加工、运输在内的物流系统的整体效益, 并按照系统化的细想,推出了仓库一次性作业,集装单元化技术、自动化仓库、各种运输方式的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新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全过程进行优化,以降低物流总费用。物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第三方物流逐渐成为理论界的热点问题,而第三方物流也开始成型。基本上珠三角大部分的著名物流企业都是产生于这一时期,例如宝供物流、南方物流、鱼珠物流等,形成了珠三角自己的本土物流品牌。
(三)快速发展时期(2000-至今)
21世纪初,珠三角物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的带动下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物流业在整个产业体系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对产业结构优化以及企业经营,社会经济运行质量提升等的作用日益显著,作为标志性的第三方物流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物流标准化、信息化进程加快,物流区域合作力度进一步加强,物流创新逐步涌现,第三方物流的综合、一体化服务能力增强。现代物流已经引起国民经济各行业的重视,行业物流市场发展迅猛,钢铁物流、医药物流、汽车物流等行业的物流体系逐步形成,现代化物流向着专业化的方向进一步迈进。
这一时期,在外资物流企业的带动下,随着现代物流市场的快速增长,珠三角物流市场结构已经开始向着逐步优化的方向迈进。大量外资物流企业的进入,众多大型民营物流企业的成立,国有物流企业的重组,使物流市场开始出现“三国鼎立”的态势。作为物流功能的综合体现、物流现代化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的物流中心,取得了较大发展,出现了一批规模较大、较规范的物流中心,并在信息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三 珠三角物流发展的优势
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群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水平。目前珠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国内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有以下优势:
(一)珠三角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出口加工地区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作为中国内地率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创造了大量的物流需求.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国际化为主要路径的珠江三角洲,在与跨国公司的竞争合作中,产业结构从加工型到制造型,现已进入世界前 20 名的制造业加工区。国际间的制成品贸易大部分是通过集装箱运输完成,珠三角很自然地成为中国集装箱进出口的主要地区。2010年深圳、广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地区港口的年吞吐量达到9.8亿TEU大关,约占全国总量的一半。据预测,到2012年,珠三角生成的外贸集装箱进出口量和内地各省经珠三角地区口岸进出口的外贸集装箱总量将突破11亿TEU。可见,珠三角地区的集装箱生成量及其运输市场规模都相当巨大。
(二)珠三角具有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和辽阔的经济腹地
珠三角已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广深、广佛、佛开、深汕、江鹤、江中、江珠等高速公路将珠三角连为一体;铁路建成了衡广复线和广湛、广梅汕、广深、京九线,形成了纵贯南北、横连东西的三纵一横省内网和三条出省通道,交通十分便捷。同时,珠三角一带的河流把华南地区重要的大港深圳港、广州港及其它数十个内河小港连成一片,为珠三角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水上运输通道;通过西江还可将水上运输延伸至川、云、黔、桂等省。广州、深圳、珠海三大国际机场已开通了100多条国际国内航线,香港机场接手珠海机场运作,使得航空港更显优势,珠三角形成了辽阔的经济腹地。
(三)具备现代物流理念的企业迅速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电子商务迅速起步,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依托原有的设施、客户、业务基础和经营网络正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部分大型生产企业集团组建专门物流部门。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经营规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也迅速兴起,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无线通讯及联网技术在物流和供应链管理上得到应用;物流配送中心也有一定发展,国有、民营、外资等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共同发展。
(四)明确的物流业发展政策和规划,成为珠三角物流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形成分工明确的物流网络
(六)物流专业教育框架初步形成
四 珠三角物流发展现状
珠三角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中山、佛山、江门、惠州市区等,总面积为4.16万平方公里。从整体上看,珠三角依然是全国范围内最具出口导向的经济体。世界出口货物总量的50%集中在东南亚及华南地区,而其中五成集中在珠三角地区。
进入21世纪,珠江三角洲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引导我国现代化服务业集群在深圳、广州等中心城市,引领我国经济迈向更高层次的水平。目前珠三角物流业的发展现状:拥有全国最大的港口群,是我国进出口贸易的重要基地和集散地,大量货物通过港澳完成进出口业务,进出口的物流运输基本上是以集装箱方式由陆路转海路完成。国内货物的集散量占货运总量的大多数,其中高时效、中高附加值的轻工业产品占主要地位。国内物流的主要运输方式目前是以公路运输为主,而铁路运输占有一定比重。在航空货物、邮政包裹以及快递的物流业务上,货值较高,运达时间短,形成快递网络。纵观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物流业渐趋多元化,形成以公路、港口运输为主,铁路、航空为辅的物流运输体系。
2009年珠三角地区物流业实现增加值1722.23亿元,2010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为5933.88亿吨公里。其中,铁路329.49亿吨公里;公路1753.4亿吨公里;水运3642.22亿吨公里;民航32.98亿吨公里;管道175.79亿吨公里。
2010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3300万吨,比上年增长20.0%;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900万吨,增长15.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500万标准箱,增长22.3%。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8.6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4834公里,比上年末增长19.8%。
珠三角地区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日趋完善,目前已初步形成以广州为中心、沟通省内外、境内外的公、铁、水、空等各种运输方式相结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运输体系。
表 2009年全国主要经济区物流增加值、货运量及周转量
表1 2010全国主要经济区物流增加值、货运量及周转量
表2 2010年珠三角地区主要城市货运量统计表
(一)公路方面
近年来,随着珠江三角洲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公路货运行业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08珠三角地区公路货运量达到126068万吨占全年货运总量的72%。由此可以看出,在广东省政府、省交通厅及相关管理部门的努力下,珠三角地区公路货运市场的发展日益兴旺。
珠三角是全国高速公路覆盖最为密集的地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792公里,公路密度为71.45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已形成以广州为核心,广深、广汕、广珠、广湛、广韶等主干公路向四周网络辐射的发达的公路系统,中国“五纵五横”交通大动脉有三纵(京广、京九、京珠)经过珠三角地区,公路铁路密度居全国之最。珠三角还是我国机场密度程度最高、国际机场最多的区域,4万平方公里内集中了香港、澳门、深圳、珠海、广州五大国际机场,其中新广州白云机场是我国三大枢纽机场之一。
截至2010年底,广东省公路总里程达19014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839公里,一级公路10126公里,二级公路19082公里,公路密度达64.68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与广东省陆路相邻省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建设;基本实现全部国道建成一、二级公路和实现所有县(市)通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山区县到镇基本通三级公路。
收费站:近几年,珠三角地区开展清理整顿路桥收费站工作,至2008年底,公路收费站撤并了147个,减少近1/3,剩298个,基本解决了站点过密的问题。高速公路实现了分区域联网收费。全面开通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绿色通道”。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通过国家验收。
根据《关于印发广东省新十项工程项目的通知》,安排交通运输体系工程共71项,总投资6472亿元。未来4年,广东将投资3600亿元建设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其中:高速公路2200亿元,国省道300亿,农村公路100亿元,,港口建设900亿元、航道建设35亿元,站场枢纽35亿元。到2012年,出省高速公路通道总数将达到17条,实现与陆路相邻省区均有两条以上高速公路相通的目标。
张槎路、文华南路、同济东路、紫洞大道、南庄三桥、龙津路、东二路等一批重点市政道路项目将纳入实施计划。此外,樵乐路改造工程、佛陈大桥扩建工程和南庄至九江公路等已确定为市第二批重点建设项口。
表3 珠三角地区各市公路基本情况 (2010年)
(二)铁路方面
至2010年底,珠三角共有铁路机车448台,铁路营业里程2297公里。2010年铁路货运量12170万吨,铁路货物周转量329.49亿吨/公里。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强劲,GDP增长率均在l0%以上。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铁路营业里程建设基本停滞不前。珠三角地区铁路承担的货运量基本维持在1.3亿t左右,在2008年虽有较大增加,但仍未突破2亿吨。2008年,铁路货运量仅占全社会货运量的10%,此比例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13.9%。
根据铁路“十一五”规划,珠三角铁路出省通道由目前的京广、京九、黎湛、粤海和梅坎铁路5条增加到12条,珠三角内有广深铁路、京九铁路广东段、广梅汕铁路以及平南铁路、平盐铁路等,区内铁路运营里程514公里,其中干线里程466公里。形成以广州为中心,以“三纵二横”为主干线,连接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与港澳相衔接,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相协调的铁路运输系统。珠三角铁路运营里程将达到4500公里;并随着京广客运专线等客运通道的建设,将使原京广等干线的货运能力大幅度增加。珠三角铁路货运将会迎来诸多的发展机会,也必将促进广东省物流产业结构的优化以及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三)水路方面
珠三角港口发展势头迅猛,继深圳港之后,2008年11月13日,广州港第1000万个集装箱起吊,广州港正式成为继上海、深圳港之后国内第三个突破千万箱的集装箱大港,其世界排名3年连进9位,闯进了世界十大集装箱港口行列。 珠三角有着良好的水运条件,具有天然的良港和密集的国际航线,众多的优良港址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枢纽,其他中小港口相配合的珠江口大型综合港口群,集中了香港、深圳、广州、珠海、澳门五大港口和众多的中小港口群。 2010年,珠三角港口货物吞吐量97779万吨。
目前珠三角地区有水路运输船舶9736艘,其中机动船9700艘,净载重吨位511.2万吨,驳船36艘,净载重吨位5.1万吨。
航道:至2008年底,珠三角地区通航河流超过1000条,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超过13000公里,等级航道通航里程3665.2公里,四级及以上高等级航道881公里,河航道共有水利闸坝1041座、船闸160.6座。 港口:总计3082个,内河港口泊位1198个,沿海港口泊位188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245个。
表4 珠三角主要港口吞吐量(2000-2010)
表5 珠三角各市港口货物吞吐量(2000-2010年) (单位:万吨)
(四)空运方面
珠三角是国内最大单一航空枢纽。摩根大通的调查报告表明,中国全部国内离港航班中有约17%自珠江三角洲起飞,架次达159,占整个国内航班的近13%。如果按班次计算,珠江三角洲的载运能力占全国载运能力的17.4%,北京则仅随其后为10.5%,上海名列第三,占8.6%。
珠三角是国内机场最密集的地区,民用的目前有5个,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海三灶机场、佛山机场、惠州机场。 图3 1980年以来民航吞吐量分析
表6 2006年-2010年珠三角地区运输工具和线路拥有量
(五)物流园区(基地、中心)发展状况
物流园区是现代物流网络的重要节点,是现代物流业发展及城市功能集约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其建设有利于实现物流行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1998年建设的深圳平湖物流基地,是国内第一个物流园区。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目前广东省已建成的上规模的物流园区22个,占全国的14.47%,居全国第1位,下面就各市主要物流园区做简单介绍:
广州发展现代物流园区重点概括地说主要是“3+5园区”:就是按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城市的要求,重点建设黄埔物流园区、南沙物流园区、广州空港物流园区3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规划建设芳村、白云、增城、番禺、花都(军田)5个区域性综合型物流园区(见表二)。按照“市场网络体系化、市场布局合理化、市场动作信息化、市场交易现代化”的发展思路,选择布局较合理、辐射面广、功能较完善的交通枢纽货运站和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为现代化中高级批发市场、物流配送中心,形成专业性中高级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一体化的物流网络。
三大国际性枢纽型物流园区的基本建设内容都包括海运、装卸、仓储、加工、包装、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库、物流企业群、配送中心,海关、银行等,但服务功能将呈差异化发展趋势:
表7 五大区域性物流园区规划比较
表8 深圳六大物流园区的定位
表9 珠三角其他城市主要物流园 (六)物流信息化发展迅速
1.网络应用快速普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止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总人数达到3.84亿,居世界第一位,成为全球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以手机为接入方式的无线窄带正在快速发展,使用手机上网已经占到总体网民的近60.8%。从长远看,手机与互联网会继续趋于融合。网络应用的普及为现代物流的信息化奠定了基础。
2.国际物流会展不断加强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不断开展大型的物流展会,着力打造国际物流展会品牌。
广州是珠江三角洲的金融和贸易中心,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广州成为通往东南亚及全世界的理想之地。中国(广州)国际物流展览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2届,是亚太地区物流界一年一度物流盛会,更是两岸三地物流业的晴雨表。在中国及日本、韩国、等周边市场已成功定位。许多公司都把该展览列为该公司每年固定参与的例会。 展览会的高规格、高水平决定这里是交流信息、传授知识和积累经验的最佳平台,为展商和观众提供良好契机。同时那些决定未来行业发展方向的技术和迈入新兴市场的策略都在展会上精彩呈现,极大促进了珠三角及其周边地区物流业大发展。
在珠三角几大城市激烈竞争航运中心背景下,2008年11月深圳举办首届中国国际物博会,进一步促进深圳物流业的发展。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单位参展,而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与地区和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专业观众超过6.5万人次。物博会涵盖了物流服务的各个节点,在亚洲物流展史上首次云集欧洲三大港:荷兰鹿特丹港、德国汉堡港、比利时安特卫普港。
3.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渐入佳境
2010年,公共信息平台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后,逐步走向成熟,珠三角各市区都建立了完善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物流企业可通过网站、短信、声讯三种接入方式发布及获取各类物流信息,达到减少信息化运作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
4.网络运营商推出行业服务
网络运营商为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纷纷将服务和竞争的触角伸向物流信息化应用市场。中国联通推出了专业服务品牌—“物流新时空”,为快递公司、快运公司、第三方物流公司、企业自有物流公司和城际运输公司等各类物流企业提供话音、业务流程管理、数据传输、移动定位、移动办公等综合电信服务。中国移动推出了物流行业移动信息化解决方案。其中中国移动物流车辆管理调度系统可对移动车辆进行统一集中管理和实时监控调度指挥。中国网通以SCM供应链管理系统为核心,结合OA协同办公系统、BPM工作流管理系统、EIP企业门户网站等产品,定制整合成物流行业解决方案。中国电信推出“一站式”服务,旨在通过构建包括语音通信平台、数据通信平台在内的物流企业网络综合平台,帮助物流企业实现高效、安全的内联和外联网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物流。
(七)物流企业发展现状
物流作为目前世界各国理论界、实业界关注的热点,正逐步纳入各国政府的未来发展规划之中,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当今之际,经济全球化、一体化进程加快和科学技术飞跃发展,物流也进入了大发展时代,物流企业正向全球化、规模化发展。
珠三角地区是我国最早发展现代物流的地区,强大的工业制造业基础和巨大的消费品转流任务、发达的交通基础为物流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1.总体情况
2.主要物流企业介绍
五、珠三角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迅速,但社会化、专业化、系统化、标准化程度还比较低,与现代物流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珠三角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规划不合理
物流产业对于深圳重要,对于广州也同样重要。据两地交通局最近数据显示,深圳物流产业增加值占深圳GDP的10%,广州物流产业增加值占广州GDP的14%。于是,作为珠三角内地两个重量级,其GDP总量分别位列于全国第4位和第3位的城市经济发展规划中,分别都将物流园区的建设列为本地发展的重头戏。
物流园区的建设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其投资额少则几个亿,多则几十甚至超过百亿,如果不对物流园区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就盲目投资建设,其风险将是十分巨大的。广州市和深圳市分别在2006年通过了由专家评审的物流规划,无论是投资额度,还是规划面积,都可谓大手笔。
分析深穗两地的物流规划,广州市的“3+5”物流规划、深圳市的六大物流园区建设,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除了市政府的物流统一规划外,各地区、部门又有自己的小规划。如广州,广州市交通委员会以广州公路主枢纽白云货运站为依托,规划了广州北部物流中心。而所在地白云区编制物流规划时,并没有考虑这个点,相反在附近规划了太和物流园区。同样,在广州市芳村区与佛山南海区的交界处,广州规划了芳村物流园区,而南海则规划了更大的南海物流园区,两者距离不足20公里。从大区域来看,这种布局显然是不合理的。
而就深穗两地而言,缺少统一协调机制,更缺少高层次物流规划的指导,致使地区间各唱各调,规划存在冲突与重复,有资源浪费现象嫌疑。
对广州来说,要解决物流园区规划的矛盾,使各部门、各地区的物流园区规划协调统一,就必须作广州市市域范围这一层次的物流园区规划。而要解决广州、深圳两城物流园区规划之间的矛盾,就必须做珠三角,甚至是广东全省范围这一更高层次的物流园区统筹规划。通过高层次的物流园区统筹规划,实现区域内物流园区的协调发展。
(二)物流业粗放型经营的格局没有根本改变
当前,珠三角物流业依然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还不很理想。国际上通常把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作为衡量物流效率和效益的重要指标。发达国家经过推行现代物流,这项指标已经控制在10%左右;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近年来一直在稳步下降,但仍远高于发达国家,2007年为18.4%,物流业粗放经营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物流业发展水平不高,第三方物流比重不高。
(三)物流供需不平衡的矛盾依然存在
一方面,企业物流运作模式受“大而全”“小而全”思想影响,习惯于自成体系,自我服务,多数企业的原材料采购、送货、仓储保管、产品销售等物流活动仍由企业内部组织自行完成,大量潜在的物流需求还不能转化为有效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物流企业规模小,实力弱,功能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率难以满足社会化物流的需要。在众多所谓的物流企业中,有的仅仅只有一个空壳仓库,有的仅有几辆车,根本谈不上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大多数物流公司服务形式单一,仍局限于简单的运输送货、仓库保管;而流通加工、物品配送乃至物流方案设计、全过程供应链管理等可提供物流附加值的服务尚未全面展开。
(四)物流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仍然突出
近年来,广东省物流基础设施发展很快,但同物流需求的增长仍然不相适应,存在物流供给明显不足的“硬缺口”现象。目前,广东省铁路营业里程仅占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的2.56%,公路通车里程仅占全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的6.2%,与广东省GDP占全国的1/9强的比重不相称;主要铁路干线以及出省铁路通道能力不足,部分物流量大的高速公路、国道通行能力紧张,与周边省区相通的运输通道数量偏少;大型深水专用码头泊位不足,专业化程度低;内河航道等级低,可通航500吨级以上的航道里程为1036公里,仅占广东省航道里程的8.7%;船舶平均吨位规模小,内河运输船舶多为100—300吨级,集装箱等专业化运输所占比重小。
此外,广东省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设备标准不统一,如海运与集装箱标准不同,限制了多式联运的实现;物流设备标准不配套,包装标准与设施标准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致使物品在运输、装卸、仓储环节中难以实现一体化、全过程的流动。
(五)物流发展的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1.体制方面的障碍
2.政策环境的影响
3.市场竞争的“失信”和“失范”
(六)现代物流人才匮乏,物流培训与认证不规范
六、2012年珠三角物流业发展趋势
2009年1月8号出台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对以广东9城为主体的珠三角地区未来发展进行部署,它将是指导珠三角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也是编制该地区相关规划的依据。到2012年,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区域一体化格局初步形成,粤港澳经济进一步融合发展。到2020年,珠三角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基本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粤港澳三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全球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之一。
在该报告中明确提出优先发展服务业,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金融业、会展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建设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中心的南方物流信息交换中枢,进一步确立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国际电子商务中心地位。
大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网络完善、布局合理、运行高效、与港澳及环珠江三角洲地区紧密相连的一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使珠江三角洲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最开放、最便捷、最高效、最安全的客流和物流中心。尽快建成珠江三角洲城际轨道交通网络,完善区内铁路、高速公路和区域快速干线网络,增强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联系。重点建设环珠江三角洲地区高速公路、中山至深圳跨珠江口通道、港珠澳大桥、深港东部通道、广深港高速铁路、沿海铁路、贵州至广州铁路、南宁至广州铁路,以及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市轨道交通等重大项目。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及广州、深圳、珠海等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区域公交网络。提高珠江三角洲高等级内河航道网的现代化水平,有效整合珠江口港口资源,完善广州、深圳、珠海港的现代化功能,形成与香港港口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珠江三角洲港口群体。加快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扩建,巩固其中心辐射地位并提高国际竞争力,扩容改造深圳宝安机场,提升其服务水平,将其发展为大型骨干机场。加强珠江三角洲民航机场与港澳机场的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机场体系。到2012年,珠江三角洲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3000公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1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9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47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8000万人次;到2020年,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2200公里,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14亿吨,集装箱吞吐能力达7200万标箱,民航机场吞吐能力达1.5亿人次。
书名:珠三角流通业发展报告2012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第1版 (2012年8月1日) 外文书名: Annual Report on Pearl River Delta Circulation 丛书名: 珠三角流通蓝皮书 平装: 460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9787509736722, 7509736722 条形码: 9787509736722 商品尺寸: 23.4 x 16.4 x 2.2 cm 商品重量: 662 g 品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ASIN: B009A0TKTS
目录 解密:珠三角现代流通业的神奇与博大(代序言)——王先庆/001 Ⅰ 总报告 1 珠三角现代流通业发育成长及转型升级研究——王先庆/001 Ⅱ 行业研究 2 珠三角专业批发市场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李英 王晓春 李昆鹏/044 3 珠三角物流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陈海权 吴金椿 韦琦 宋浩/123 4 珠三角商业街发展研究报告1978~2012——王先庆 刘晓斌 罗志杰 张丽娜 段伟为/155 5 珠三角酒店业发展报告1978~2012——王先庆 戴诗华 宋浩 蔡海珊 皮思佳/204 6 珠三角社区商业发展研究报告——彭雷清 周颖 李泉泉 叶双/220 7 佛山市再生资源流通行业发展报告——王先庆 徐印州 段东霞 姚洪玲 武亮/240 8 珠三角温泉休闲旅游产业发展报告——罗晓林 温斌 宋浩 钟琛 刘淑昭/251 9 珠三角茶叶批发市场调研报告——徐印州 王朝晖 张新华 段东霞 陈诚/270 10 珠三角重点蔬菜批发市场发展报告——王先庆 刘中伟 韦慧娟 潘亚威/276 Ⅲ 区域流通研究 11 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流通业比较研究——王先庆 房永辉 姚洪玲 卢战春/294 12 供应链金融在泛珠三角区域的实践及战略思考——林至颖/315 13 珠三角百货业发展难的原因——高艺林/330 14 香港企业开拓内销市场面临的挑战——马家华/338 15 广州、深圳、佛山三地购物中心发展的比较研究——黄华军 邓松恩 吴婕秋/351 16 珠江三角洲地区业三十年变革、变迁及发展——肖怡/376 17 广州火车站(流花—矿泉)地区物流交通改善研究——李志坚 王利娟/387 Ⅳ 重点企业研究 18 海印集团的资本扩张与“海印模式”研究——李明建/403 19 广州摩登百货的经营创新与竞争优势——罗一星/450
购买优惠通道: http://shop72997791.taobao.com/?spm=a1z10.1.w8101470284.1.SaFOu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