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把我国国家标准中物流定义与世界上几种较有权威及出现频率较高的物流定义进行比较,发现其间的差异及我国物流定义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订物流定义的建议。
关键词:物流定义、增值服务、供应链、第三方物流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The Discrimination and Suggestion of the Logistics Definitions
Fan Hong (Management School of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Guangdong, 529020 , )
Abstract: Finding some differences and deficiency compared the authority and high frequency logistics definitions in the world with chinese logistics definition in National Standard, and then this paper brings up suggestion to revise the definition of logistics.
Key Words: Logistics Definition,Added service ,Supply Chain,Third-party Logistics
一、 中外物流定义比较及分析
物流定义至今仍在不断演变和完善中。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学术团体、不同学派,出自不同角度和观点所给出的物流定义均有所不同。 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LM--The Coune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一部分,是为了满足客户需求而对商品、服务及相关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及储存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 日本日通综合研究所1981年编写的《物流手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欧洲物流协会(ELA--- European Logistics Association)1994年公布的物流术语中,给出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在一个系统内对人员或商品的运输、安排及与此相关的支持活动的计划、执行与控制,以达到特定的目的。” 2001年4月,我国颁布国标《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比较以上物流定义,我们可以分析出他们之间的异同之处。 首先,上述几个定义的共同点是指出物流是一个关于物品的流动过程,该过程包括了空间位置和时间位置的移动和其基本功能: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 其次,上述几个定义有三方面的不同之处。第一,从对象来看,美国的物流定义所涉及的范围最大,它包括了物品、服务和信息三部分内容;欧洲物流协会的物流定义范围略小一点,包括人和物品;而日本和我国的物流定义中物流对象的范围最小,只涉及到物品。第二,从侧重点来看,美国和欧洲物流协会的物流定义都侧重物流的系统性和管理在物流中的作用,中国和日本的物流定义缺少这方面的规定。另外,美国和日本的物流定义都强调了物流的效益性。第三,从内涵和外延来看,中国、日本和欧洲物流协会的物流定义只涉及到企业间的合作范畴,而美国则以宽广的视野,系统的战略思维,要求企业在更广阔背景上来考虑自身的物流运作。即不仅要考虑自己的客户,还要考虑自己的供应商;不仅要考虑到客户的客户,还要考虑到供应商的供应商;不仅要致力于降低某项具体物流作业的成本,还要考虑使供应链运作的总成本最低。 可见,我国物流定义与美、欧、日等国家或地区的物流定义相比,在若干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特别是与美国的物流定义相比,尚有诸多不足之处。
二、 我国物流定义中的不足之处及原因
1. 物流定义中部分用词不够准确和清晰 我国物流定义表述中的“实际需要”和“有机结合”都是概念模糊,难以界定的词语。究竟什么是“实际需要” 和“有机结合”?在怎样的情况下才能算是“实际需要”,术语中没有清晰地界定出来。这类词语,尤其对那些没有物流知识和经验的人来说是很模糊,难以理解的。就“定义”本身来说,它要求语句表述清晰和准确,不能模糊。因此,为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有必要删除或者修改这类语意模糊的词语。 2. 物流定义中物流对象不够完整 我国物流定义所提到的物流对象只有物品,这不够完整。因为实际物流过程中,所流动的不仅有物品,还有相关的支持性服务和信息。如某洗衣机制造厂接到某商场的订单,需要从仓库运输20台洗衣机去商场。从表面看,该物流活动只是20台洗衣机这部分物品在流动,实际上,流动的还有对洗衣机的包装、搬运、装卸、运输等相关的支持性服务;而与流动物品相关的信息就是所运输洗衣机的型号、品牌、数量、交货地点、时间等等。这说明,物流过程中流动对象不仅是物品,还有与其相关的支持性服务和信息。由此,我们需要在物流定义中补充这一点。 3. 物流定义中忽视了物流是一种增值服务 为什么说物流是一种增值服务呢?这主要是物流功能在起作用。物品经过一系列的包装、装卸、搬运、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物流功能环节后,它的价值就会出现增值。因为任何劳动付出都是有价值的,只要物品经过人力、物力或财力的付出,使其发生时间和空间变化,就会产生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价值,它本身的价值就会增加。比如广东虾在本地销售要比在北京销售便宜的多,这就是因为广东虾被运到北京途中经历了保鲜、包装、装卸、运输等一系列物流功能环节,这些环节自然要发生费用,这些费用加到虾的价格当中,就使虾的价值增加,从而广东虾在北京销售的价格要比在广东销售高的多。因此,在物流定义中不能忽视物流是一种增值服务。 4. 物流定义中忽视了物流的目的 物流的目的就是要满足顾客的需求。因为现在是买方市场时代,企业间竞争非常激烈。如果企业不能满足顾客需求,顾客就会选择其竞争对手,企业就会失去顾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顾客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顾客资源的缺失,会使企业无法生存。所以,企业为了生存就一定要满足顾客需求。企业是物流的主体,自然,物流定义中就应该有满足顾客需求这一目的内容。 5. 物流定义淡化了供应链概念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计算机系统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型网链结构。物流包含在供应链中,并且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物流定义只强调了“物品的实体流动”,却没有提到供应链概念,这就显得不够完善和准确。因为物流和供应链是结合在一起的,物流和供应链之间能够相互作用和影响,物流水平的提高,会使供应链运作水平得到提高,而提高供应链运作水平也会促进物流水平的提高。如果要想更好地提高物流质量并降低物流成本,就不能只从物流本身去考虑,而要从供应链的高度进行整体分析和把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整体最优和合理化。物流业发达的美国对供应链非常重视,他们把供应链概念引进物流定义当中不是没有道理的。与美国相比,我国物流业发展还比较落后,所以,我们更应该重视这一点,而不应该忽视它。 6.物流定义中忽视了第三方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由供应方与需求方以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我国引入第三方物流是近几年的事情,第三方物流以其独特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和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之间的价格战也愈演愈烈,为了保持较高利润,如何降低成本成为当务之急。第三方物流以合同制方式提供系统、全套的物流服务,可大大减少商品库存并降低运输费用,成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虽然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由于其正好满足了企业降低成本的要求而发展迅速,市场潜力非常大。据有关部门统计,2004年我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8.3万亿元,同比增长29.2%,全国第三方物流市场2000—2005年,估计年增长率可达到25%左右。可见,第三方物流已在物流业中站有一席之地,并有可能在未来取代传统的物流模式。科学的物流定义要与时俱进,要根据社会发展现况总结并提炼出来。因此,有必要把第三方物流概念引入物流定义当中,以此来丰富物流定义的内涵。 我国物流定义与发达国家物流定义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有若干不足是有客观原因的。首先,物流,特别是第三方物流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在发达国家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同时,其物流定义在不断完善和探究过程中已经极具代表性和权威性,而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刚刚建立,还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定义正处于探索和研究完善过程中;其次,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性差异明显,不同地区对物流服务实际需求存在差异并在观念上也有分歧;第三,我国许多企业和行业“整体化物流”观念还未形成,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还未完善,致使企业内部或行业间还没有深刻意识到协调和整体带来的效益。企业和行业“整体”意识相对薄弱,行业间协调合作不够以及上述其他客观情况必然会影响物流定义的内容,致使我国现有物流定义与欧美发达国家物流定义存在一定差异,具有一定局限性和某些不足。 三、 总结和建议
由上述可知,我国物流定义与发达国家物流定义之间存在一定差异并有若干不足,这反映了我国理论界和实践界对物流内涵和外延的认识水平和程度,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程度和物流业的实际情况。 确定物流定义要用系统思维方法,以反映现代物流最新发展成果,并能有效指导我国现代物流的实践为原则。首先要弄清基本概念和思想精髓,对构成物流系统的每个基本要素,如订货处理、顾客服务、包装、搬运、运输、库存、配送等,进行清晰说明并有机统一起来;其次还要注意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连贯性,同时还需考虑多种外部影响因素;最后还要揭示出物流的内涵从而凸显物流的本质属性,具有一定的科学预见性和高度客观性。据此,本文建议修订我国国标《物流术语》(GB/T18354--2001)中的物流定义并尝试给出如下新定义:物流是供应链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满足顾客需求,由供应方或需求方直接提供或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第三方间接提供物流服务,使物品以及相关的支持性服务和信息从供应地向接收地双向有序、高效流动,并实现增值;其过程包括包装、储存、装卸、搬运、运输、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环节或功能。
参考文献: [1]樊宏,吴海民,《新编物流管理》[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徐天亮,刘志学, 《中美“物流”定义的分析与比较》[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9:22-24。 [3]靳伟,《物流概念和物流定义》[J], 中国物流与采购, 2002,01:40-41。 [4]牟惟仲,《从物流定义谈物流企业的创新服务》[J], 中国储运, 2003,06:5-7。 [5]王健,《现代物流概念的比较研究》[J], 发展研究, 2005,01:60-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