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产品流通不畅。如何加快农产品流通,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一步创新农民增收的思维定式,着力解决农民营销主体队伍不强、流通不畅、市场不活的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产品流通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通过发展现代物流,解决农产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农产品物流效率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产品流通;现代物流;信息化;
Modern Logistics Action on the Rural Economics Development
Lin Ming Grade 2004 AMoy remove, MBA, University of Northern Virginia, USA Abstract: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result in the slower developing speed of the rural economics of China is the hackneyed jam-u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boos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agriculture by expediting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is urgency. Among all the measures, reforming old formulary logics of farmer, staffing their marketing team, find out the main obstacle causing the jam-u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is most important. Based on the analyzing the main problem exist in the act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a series of countermeasure for promot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circulation, which include how to develop the modern logistic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the route for removing the obstacle existed in it wa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Key Words increase farmer’s income, agricultural products circulation, modern Logistics, modernization of information exchange system
在我国现阶段,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致富,很大程度上就是解决农产品物流方面的问题。同时不难看出,这些问题靠农民自身是很难解决的,要靠政府和社会力量综合规划、协调行动才能逐步解决。我们研究农业不能是孤立的,必须从整体上按照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来考虑问题。目前我国农业经济还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痛苦的转型时期,还没有真正走出农业发展的困境。在我国农村有限的土地资源里,承载着9.07亿农民,人均耕地0.1公顷,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2%,农村剩余劳动力1.54亿,有14个省、区人均耕地面积低于0.067公顷,有666个县低于联合国确立的0.053公顷的警界线,463个县低于人均0.033公顷的危险线。在这些省份,土地连生存保障功能都不能满足了。这样“僧多粥少”的资源禀赋条件,导致农户小规模的经营方式长期凝固化,生产规模上不去,生产成本降不下来,一家一户几亩地,从育种到耕种、施肥、灌溉、植保、收割、仓储全部包下的“全能农业”,典型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力,不改变小农经济是不能解决“三农”问题。现阶段我国农业在告别了农产品供给短缺时代,步入了买方市场阶段后,进一步发展的重点应从生产领域转向流通领域。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我国农业的竞争力还面临着国内农产品市场进一步开放的严峻挑战,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地为农产品开拓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价值,已成为提高农产品商品率,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问题。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1、农产品物流的特征 “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完整的概念是:“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却、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农产品物流是指农产品物质实体及相关信息从生产者向消费者移动、从而实现农产品价值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它由农产品生产、收购、运输、储存、包装、配送、加工、分销、信息活动等一系列环节构成。 与工业产品相比,农产品具有独特的自然属性和供求特性。从而使农产品物流表现出明显的不同于工业品的特征: 1.1、农产品物流数量大、品种多、物流内容较单纯。中国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30039.2千公顷。平原、盆地约占31%,高原和丘陵约占69%。疆域由南到北相距5500多公里,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和寒带等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其中绝大部分处于温带,适宜农、林、牧、渔等各业生产的发展。中国生物资源种类繁多,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都有种植,是稻、粟、稷、荞麦、大豆、茶、桑、苎麻、青麻、梨、桃、柑桔、荔枝、龙眼、山楂、猕猴桃等的起源地之一,名贵品种多样。中国拥有经济价值较高的杉、松、柳、杨等树种,其中水杉、银杉、水松、杜仲等名贵树种为中国特有。全国草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40%,大部分可以用来放牧。家养畜禽有牛、马、驴、骡、猪、羊、狗、鸡、鸭,其中,伊犁马、秦川牛、关中驴、滩羊、梅山猪、北京鸭等举世闻名。中国有海岸线18000多公里,江河湖泊等淡水水域面积达1600多万公顷。中国水产资源丰富,其中海洋水资源有鱼类、头足类、甲壳类、贝类、藻类等,大黄鱼、小黄鱼、带鱼、墨鱼、鲳鱼、对虾等都是名贵品种。淡水水产量属世界最多的国家之一,主要经济鱼类品种有青、草、鲢、鳙、鲤、鲫、鳊鱼等50多种,东方对虾、中华绒螯蟹、鲥鱼、鳗鲡等驰名中外。中国的盆景、石雕、竹编、刺绣等农副产品也是种类繁多,蜚声中外。随着各种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除了部分直接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外,大部分作为原料提供给食品、轻纺、化工等工业。(1)粮食作物物流。我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4.5亿吨,其中有10%以上要转化为商品粮,加上进口,每年进入流通领域的粮食约7000万吨。(2)经济作物物流。经济作物的商品率大大高于粮食作物,2003年,糖料9670万吨、棉花487万吨、油料2805万吨、蔬菜53960万吨、烤烟201万吨、茶叶78万吨、水果14470万吨。(3)畜牧产品物流。主要包括肉类流、蛋类流、奶类流。 2002年我国肉类产量为6586.5万吨,蛋类产量为2462.7万吨,奶类产量为1400.4万吨。(4)水产品物流。2002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为4564.5万吨。水产品对物流的技术性要求高:淡水水产品要求灵活性较强的短程物流,海洋水产品则常需要加工。(5)林产品物流。林产品是重要工业原料,其物流主要体现在林产品运输、装卸和搬运上。(6)其他农产品物流。因此农产品物流具有量大、内容较单纯的特点。 1.2、季节性。(1)农产品生产和运销的季节性。农产品生产受自然条件制约性大,具有不稳定性,使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季节性特点。首先不同地区气候、土壤、降水等存在差异,有各自适宜种植品种,农产品因产量和质量差异,形成季节性物流。其次同一地区由于季节转换,因农产品品种变化而形成季节性物流。(2)农业生产资料物流的季节性。农产品生产的季节性使得农用生产资料运输也具有时间性和不均衡性。如农户习惯于在来年春耕前一段时间采购种子、农药和化肥等,而不会在往年的秋冬天购进,因为这些产品有一个贮藏和时效问题。 1.3.农产品物流的方向主要是从农村到城市。农产品的生产基地在农村,而广大的农产品消费者却生活在远离乡村的城市之中,要实现农产品商品化,也就是达到城市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的满足,就需要使农产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农产品物流正是在这一前提下,将农产品准确、快捷地传送到消费者手中,完成其向商品转化即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过程。 1.4.物流范围广、具有分散性。我国由于地域辽阔、跨气候带多,农产品生产具有地域性差异,使得农产品物流范围宽广。而且农产品大多由个体农户生产,每户承包土地不多,耕种或养殖物流量小。加上消费农产品的地点也分散,经常需要经过多个储存点的多次装卸作业,使农产品物流具有明显的分散性。 1.5.农产品物流对技术要求高、专业性强、难度大。“新鲜”是鲜销农产品的生命和价值所在,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的含水量高,所以保鲜期短,极易腐烂变质,这大大提高了仓储、包装、运输等环节的技术要求。要求有配套硬件设施,包括专门设立的仓库、输送设备、专用码头、专用运施工具、装卸设备等在农产品物流各个环节来确保其品质、质量达到规定要求。持别是出口农产品对物流过程要求更严格。
2、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问题
我国农产品物流存在诸多矛盾:生产的地城性与消费普遍性的矛盾、数量上供应与需求的矛盾、生产的季节性与消费的全年性的矛盾、农产品自然属性与消费的及时性及绿色要求的矛盾、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矛盾以及一国生产与全球消费的矛盾,等等。这些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和矛盾,是由农产品生产和消费的特性决定的,是长期存在的。 2.1.农产品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流通渠道狭窄。农民理应是市场的主体。然而,现实中农民却很难真正承担起市场主体的角色。中国农业生产方式是以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基础,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农民的思想观念、经营素质、经济实力也远未达到市场经济所需的“成熟市场主体”的水平。所以,他们很难与销售地区建立相对固定的渠道,从而取得相对稳定的市场销售份额;在获得准确的市场信息,采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标准并获得相应的指导等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难题,出现了一种市场信息和技术指导的信息阻断现象。“货往哪里卖,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而这些问题都与农产品的流通紧密相关。不断增产的农产品只有通过市场才能卖得出去,农民收入和农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只能从市场中来,农村剩余劳动力只能靠市场进行合理配置来实现有序转移。由此可见,通过流通体制创新,促进现代物流向农村延伸,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是突破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瓶颈的有效措施。但由于原国有农产品经营企业转制困难,不能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普遍缺乏具有独立产权代表农民利益的经济组织,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分散细小的生产经营方式限制了农民的交易方式,农民呈无组织状态进入市场,面对社会上各利益集团的侵蚀和不正当竞争,缺乏应有的竞争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2.2.农产品市场体系培育滞后,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产品的流通必须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而目前这些市场调节功能还不完善,市场发育程度低,农产品市场规模小而分散;市场重建轻管,有的重复建设,有的有场无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主体不稳定,数量少,市场机制发挥作用不充分;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不健全,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齐备,农户手中的农产品尤其是鲜活性很强的农产品,不易及时脱手,导致腐败变质;市场交易方式落后;规范的市场运行机制没有形成,农民无法利用市场机制来配置社会资源,调整生产和产品结构。在区域比较中,可以明显看出东部沿海省份农产品物流市场发育程度高、流通体制完善,中部地区正在迎头赶上,而西部地区发育滞后,具有区域发展不平稳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普遍缺少安全检验检测设备,农药残留和有毒有害成份超标等问题严重。 2.3.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落后,流通成本高,流通效率低下。由于我国道路设施较差,设卡收费问题严重,致使农产品运输成本较高,物流是个多环节系统,体现系统性和协同性,各环节协调不起来,就会造成物流不畅、成本过高。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各环节的协调上就存在较大欠缺,致使跨地区农产品销售价格仍然居高不下,难以体现农产品物流的优越性。我国农产品流通大部分要经过产地收购、产地批发、运输、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流通环节多,必然增加成本,加大损耗。据统汁、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在5%以下。 2.4.流通过程中供应链各主体之间信息流通不畅。由于历史的以及现代发展的种种原因,比如农业不被重视,农村人口人员素质较低,电脑应用较少,对信息化的意识不强等,我国国内农产品物流的总体信息化程度堪忧。 2.4.1.对农民的信息服务不到位。虽然当前涉农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络,但主要问题是网络在乡、村出现断层,再加上农村的信息队伍并未真正建立起来,不能有效的进行农产品市场交易信息采集、加工、整理和发布工作,发布的产品市场信息时效性差,信息质量低,无法真正起到市场信息的指导服务功能,使农民获取信息难度加大,成本加高,效果降低。而且,大多数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掌握信息、市场经济意识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行情,对信息的分析及选择能力较差,因而生产决策和农产品流通的盲目性较大, “什么价高,大家就种什么,种什么,什么就难卖”的现象还是经常出现。 2.4.2.农产品流通信息共享度低,信息流通不畅,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大。 国内农产品市场上几乎没有一个经过统一规划设计的信息系统,只有提供少部分功能的类似于财务管理软件或者库存管理的软件,在企业内部各企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距较大。很多企业还没有意识到信息化对于自身发展的影响,更不用说利用先进利用的信息技术为自己服务。个别企业拥有自己的生产系统或信息发布网站;缺乏信息平台,供应链上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信息平台以供各企业进行信息交流,造成多边共赢的企业之间相互之间缺乏必要的了解,阻碍了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另外,国内缺乏成熟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也是阻碍我国农产品物流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2.5.物流专业人员缺乏,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主要是为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节约农产品流通费用,提高农产品流动动作效率,降低不必要的损耗,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一些市场风险。而要解决这些问题还要对农产品物流进行合理规划、设计、管理和有效控制以及成本核算,这些工作的实现最终还是有专业的物流人员运用自身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物流实践经验来完成。而我国目前物流业发展较为落后,农产品物流更是沉睡初醒之中,专业人员还未成长起来,严重阻碍了农产品物流业发展。
3、加快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3.1.重视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环境的培育 一个市场走向成熟的前提条件有:商业信誉保障;商品分等级规格化标准化;充分的市场信息;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以降低交易的风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需要从政府到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来实现。 3.1.1.法律制度上。我国的法律法规制度还不是很完善,对商业中的欺诈行为缺乏有力的惩戒作用,没有相应的惩罚体系和诚信体系,造成消费者在市场中消费时的不信任性,降低了交易的效益。因此应不断完善法律法规。 3.1.2.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产品物流的科研和宣传力度,使各农业组织部门以及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更加深入地认识到农产品物流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意义。国外许多发达国家,在先进的科学物流理论的指导和丰富的物流实践经验前提下,物流得到较快的发展。而当前我国关于物流,尤其是农产品物流方面的学术或理论方面的研究较为缺乏,尚未作深入的探索,难以为物流具体实践作出理论指导。因而政府部门应在此方面采取一定的鼓励措施,设立一定的研究基金或划拨适量经费,组织一些专业人员对各地区农产品生产、需求、销售等环节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以便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组建相应的物流组织体系。 3.1.3.改善流通环境。加大治理“三乱”力度,建设高效率绿色通道。简化对出口农产品的检验检疫程序,降低收费标难。有计划地组织、举办农产品展销会、商贸会、洽谈会,发展农业会展经济。 3.2.重视农产品物流市场运行规则的培育。“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物流业作为一个新兴的服务产业.要保证其健康发展,就必须制定出相应的服务规范,以对物流服务质量有一个客观的评价标准,从而对物流市场形成制度约束,使物流市场规范发展。 3.2.1.尽快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服务业的标准制定也在稳步推进,考虑到农产品物流市场的自身特点,应制定适宜农产品物流的标准体系。 3.2.2.大力推进农业的标准化生产。要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的种子种苗、化肥、农药、饲料等生产资料的选择上和产中的栽培、饲养等技术规程的操作上以及产后的加工、包装、产品质量的检验和农药残留的监测上,把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品牌化。 3.3.加大对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投入。发达国家投向农产品流通环节的资金远大于生产环节.从事流通的人员也远多于生产人员 如美国生产环节与产后的投入比例为3:7.从事农业生产和流通的人员比例是1:5。农产品物流业是固定资产投入较大的产业,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备、便利与否,因而首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才是发展物流业的基本要求。从当前状况来看,一是农村道路建设,要从村村通公路到粮棉库、仓库、保鲜库、冷藏库建设。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的连锁超市及配送等新型的经营业态。发展农产品加工配送中心,特别是针对连锁超市所需配送食品的加工配送。生鲜商品的自身特点要求快速进入消费环节,中间的流通环节越少,生鲜商品的价值越能得以体现。但目前我国农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都是分散的,生鲜商品在流通中必须进行一次或多次运销。在我国,大部分农产品至少要经过产地批发、销地批发、零售等环节,而发达国家的生鲜产品或者农产品销售主要靠连锁超市和食品商店,如美国和德国的农产品的95%是通过这类终端销售的,日本的店头销售比例也达到70%。因此要大力发展农产品的连锁超市及配送新型的经营业态。三是建立农产品冷藏供应链。为了防止农产品变质,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流通在途中损失,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建立农产品“冷链化”物流:产后预冷—冷库粗加工—冷藏车运输—物流基地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将易腐烂的农产品(比如生鲜食品)从产地收购、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者的各个环节都处于适当的低温环境之中,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在途损耗率。当然,为了进一步降低农产品流通的在途损失,还必须加速冷库的技术改造.提高冷库利用率等。 3.4.积极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流通是从供到产或从产到供或从供到销的一个环节。物流企业和组织是发展农产品物流业的关键环节,应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多元化的办法,打破所有制、地域、行业界限,尽快培育一批农产品物流组织。进一步发展多种类型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提高农产品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产品流通主体结构是农产品流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农产品流通主体改革和培育多元化的农产品流通主体,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的关键。农产品流通主体的选择和发展,要从保护农民的利益,解决大市场与小生产的矛盾和促进农产品流通的规范化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力求体现中国的特色。 3.4.1、多年来,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有一部分业务实际上就是从事农产品物流。但是,如同物流不能等同于通常所说的流通一样,农产品物流不能等同于农产品流通。积极推进供销社改革,发挥其在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使之成为适应农产品流通发展的新型销营主体。一是鼓励基层供销社领办合作经济组织通过资产入股、人员进社等形式,与农民共同创办专业合作社。二是改造现有企业,实行产权多元化,使之成为服务“三农”的龙头企业。三是改组改造联合社,将各级联合社改组改造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联合组织,真正成为广大农民的市场代言人。四是改造供销社网络,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大力发展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经销手段,增强基层社的服务功能,构建起具有供销社特色的新的经营网络。 3.4.2、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发展的总体思路应该是组织类型多样化和组织成分多元化。中介组织在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培育市场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我国情况看,各地应从实际出发,扶持、鼓励和发展各种形式的农民购销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开展农产品加工、销售服务。各地基层社应努力开拓城乡市场,强化为农民的服务功能,利用现有城镇网点设施,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产品流通领域的优势,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和主导产品,把产、加、销联成一体,带领农民走向市场。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按功能可以分为三种:1.服务性流通中介组织。主要有专业技术服务型、信息咨询服务型、生产经营服务型等组织形式。服务性流通中介组织不直接参与农产品买卖,只是通过提供信息和技术,推动和协助农业生产者参与农产品流通。这种类型的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适应在科技水平较低、生产规模较小、信息比较闭塞的地区发展。 2.销售型流通中介组织。主要有销售合作社、产地代理批发商、经纪商、农民长途贩运等组织形式。销售型流通中介组织适合于在生产规模较大、农产品商品率较高地区发展。借鉴国外经验,应该提倡成立农民销售合作组织,使其成为农民进入市场的主要方式。 3.一体化型流通中介组织。这样的组织形式适合在专业化水平较高、技术水平和机械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发展。各级政府应该为发展一体化农产品流通中介组织,加强政策引导、扶持和协调。由于农产品各自的生化特征和用途不同以及各类农产品在国计民生中的地位不同,往往要求选择不同类型的农产品流通组织。 3.4.3.要大力扶持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农产品行业协会: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经营者、企事业单位,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愿望,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自律性、非赢利性社会组织。其职能是:为行业服务,为企业或经营者服务,为政府服务。以美国全美棉花协会为例,它由352个会员组成,有关棉花产生、流通、消费、储运等7个方面的协会都是该组织的成员。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生产者或经营者自愿联合起来,以经营企业的方式,谋取群体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合作经济组织。为社员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能有效地解决了千家万户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在连结农户与企业、生产与市场之间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 3.4.4. 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农产品物流要得到大力发展,关键是提高服务水平。服务不能仅停留在运输、仓储等功能上,应加强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处理功能,条件具备的地方还应开拓具有较大增值性的功能,如结算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咨询功能、教育培训功能等。物流业作为服务性行业,关键要体现“服务”二字。而目前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的供给方(企业)多以价格作为竞争手段,增值性服务的手段几乎没有,这样不仅不能提高服务质量,反而由于过度竞争而降低了服务质量。通过发展第三方农产品物流服务,让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完成农产品在零售商和农产品生产企业之间的流通任务,是明智的选择,其效果是非常积极的:避免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串;根据零售商反馈的信息,对农户或农产品生产企业直接下定单,从而使得农业生产更有针对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单农业”;在生产商和需求方之间扮演服务集成商的角色,为他们提供“门对门”服务。对于农产品行业来说,好比是将农产品从农户或农产品生产企业直接放到零售商的货架上,甚至是消费者的菜篮子里,缩短农产品“田头——餐桌”整个流程所需的时间,提高流通的速度。不但有利于保持生鲜农产品的“生鲜”,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成本,还有利于扩大农产品的流通半径和流通量。 应鼓励农业加工企业、仓储业和运输公司等不同的独立组织进行联合,发展第三方物流,使得在农产品仓储业、加工业、运输公司、配送中心以及零售商等各部门之间,表面上是各个独立的组织实体,而实际上却是由他们联合而成的一个以信息技术作为他们的桥梁和纽带的虚拟大组织,在这个大组织中,各个成员都能够得到管理和信息的共享。而且由于各不同合作伙伴的合作目标是降低物流有关的成本并提高整个运营系统的效率,各成员之间可以集中精力开发其专门领域的潜力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又通过合作来降低整体的成本。因而,发展农产品第三方物流,不仅可以减少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而且可以达到各相关部门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解决了一直困扰着农业发展的农业资金长期短缺的问题。 3.5、加快农产品流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社会背景下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农业的考验和挑战是全方位的。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管理创新;无论是生产领域.还是流通领域;无论是战略管理,还是制度创新,应当都在其中;而且必须充分考虑信息科技对农业领域的巨大冲击。从实际来看,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主导思想和农产品流通管理思想与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还有不小距离。为了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应把信息化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应在现有的农村经济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络,构建信息流枢纽,加强市场信息硬件和软件基础设施建设,对农产品流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科学的收集、加工、分析、处理和发布,实现生产者、销售者计算机联网,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对物流各环节进行实时跟踪、有效控制与全程管理。并逐步搞好农产品信息处理与发布工作以及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同时将此项工作与电子商务、连锁超市、物流配送等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对生产、流通各个环节进行正确指导。采取适当方式大力解决农民和商户上网问题,这是信息化建设的另外一件重要的事情。 “三农”问题的解决,方法很多,途径很多,但我认为现代物流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现代物流以物流配送的规模大、速度快、辐射面广、效率高见长。建设现代农产品物流系统,加快农产品流通,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是实现农产品最终价值的关键,也是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措施。因此,我们应该用现代物流的理念,大力拓展为农服务的领域,让农产品在流动中最大限度保值增值,在传统的业务领域做出助农增收的全新贡献。
参考文献: [1]方昕.农产品物流为何“两头叫,中间笑”?[J]中国营销传播网,2002,(3). [2]丁俊发 .“三农”问题与现代物流[J] .三农问题研究 [3]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流通的若干政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1,(9) [4]厉以宁.大力发展农产品物流产业[J].农业经济导刊,2003,(6). [5] 周 纯.警惕农产品流通中农民收益受损[J] .经济纵横,200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