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改革开放20多年来,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高速工业化过程中,亦提升了高速城市化发展进程,城市商业化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资本、技术、社会资源向大型商业地产、零售业、百货业流动,并不断由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向周边二级、三级城市快速扩张。但是由于许多商业项目缺乏科学规划,分散布局,市场集聚不够,品牌塑造乏力,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资源配置、整合不均的巨大压力下,出现了大批商业项目并不景气的局面。因此,尽快完善珠江三角洲商业规划,加快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实行差异化经营、错位经营,减少盲目竞争,才是实现珠江三角洲商业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区域经济 资源整合 商业规划 经济发展
1 珠江三角洲商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与问题
随着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城市都需要完善各种功能配套,商业、旅游、休闲、文化、教育、体育、物流等产业不断兴起,甚至有盲目扩张之势,目前,清远、江门、肇庆等二线、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如火如荼,华润万佳、摩登百货、好又多等陆续进军中小城市,形成了大型商业MALL向城市圈边缘发展的态势。而广州、深圳、东莞、佛山等城市则在不断引进万佳、百佳、好又多等连锁商业零售店后,家乐福、沃尔玛、国际轻纺城、国际牛仔城、美博城、华南城、富民服装批发城等超大商业MALL 、物流配送中心等高端商业不断升级,形成了造MALL热,这些业态布局于城市群,规模大,成本低,辐射强。但是珠江三角洲在品牌打造上缺乏后续力,品牌分散,实力不强制约了珠江三角洲商业的地位与影响力。随着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换代变得更加紧迫,同样,商业也面临重新洗牌,过去那种盲目扩张,不经过科学规划和论证,就大量开辟批发城、商业城,大规模、大资本的商业运作给珠江三角洲商业发展带来了巨大风险与竞争压力。 对许多零售业、百货业来说,大举进入二、三线城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但又必须通过连锁化才能走出困境,实现低成本,网络化,成规模,并占据更多资源,开拓市场,获得利润。在二、三线城市,人口、经济发展、市场、消费能力都只是中等水平,需要企业拓展市场空间,形成稳定的商业增长极。中小城市满足不了生产集约化的要求,只有大城市才能产生现代产业发展所必须的集聚效应,带动整个产业链以至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并用快速交通线将大、中、小城市连接起来,形成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的产业链和城市带。而事实上,地区商业利益的存在,区域垄断,都使这种产业链出现断裂,或支离破碎,无法形成规模,而造成重复建设,结构趋同,必然把二、三线城市置于与一线城市的竞争之中,或二、三线城市主动挑战一线城市,造成商业运作上的比规模、拼资本的盲目攀比,而物流服务不配套,导致成本偏高的现象。结果造成了恶性竞争,价格战、冒牌战,缺乏售后服务,无品牌效应,最后导致了许多商业投资血本无归,甚至一些商业地产没开张就烂尾的现实惨剧。 在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出现后,尽管许多供应商为了尽快推销自己的产品,不断向零售商铺货、垫底,为零售商实现商业利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是由于零售商的场租、物业、物流、管理费用偏高,而零售利润偏低,加上股东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管理混乱,机制不灵活,员工积极性不高,还是导致了许多零售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最终走上破产的道路,甚至由于一家零售企业破产而引起一连串生产企业、供应商的多米诺骨牌式的连锁倒闭。如拥有三十多家分店的广州家谊超市股份有限公司扩张过快就是一个例证。 珠江三角洲商业人力资源浪费严重,员工素质偏低,员工流动频繁,薪酬结构不合理,竞争压力、工作压力大是当前珠江三角洲商业发展又一突出问题。无论大型的连锁超市还是中小型的专卖场,工作人员大都缺乏基本的上岗培训或培训不到位,没有统一、规范的商业操作,造成素质参差不齐。甚至部分企业为了尽快招聘员工上岗,根本不组织任何培训,而往往这些员工本身就缺乏文化基础知识,以致运作起来档次不高,服务不到位,投诉现象时有发生。另一方面,由于商业企业,特别是百货零售企业,工作时间偏长,工作压力大,工资、福利不高,激励机制、薪酬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大量员工频繁流动,或跳离商业企业而造成大量商业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也是珠江三角洲商业企业升级换代过程中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2 政府规划与调控商业的利与弊
珠江三角洲自古以来都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区域,良好的信息、区位和商业基础应是珠江三角洲发展商业的有利条件,而且由于珠江三角洲传统上都是以市场导向的经济模式,政府的作用显得比较有限。但是如果政府完全放手不管,不对整个区域做好商业规划,或做商业规划不符合市场,不符合地方历史传统,强加于企业之上,不但不利于市场的发育和完善,还会造成由于政府不熟悉商业运作而过多干预商业运行的事情,从而制约经济发展,甚至滋生腐败。因此政府要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强化科学管理意识,尊重市场规律,尊重地方历史和传统,充分发挥市场的指导作用,才能促进商业的有序发展。 真正的成熟商圈非常讲究整体商业规划,注重商业经营中的专业化和个性化。重复的投资和商业布局必将阻碍商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因此以政府为主导的商业网点规划势在必行。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商业的经验比较成熟,有章可循,且比较稳定,有连续性。按照西方国家管理城市商业的经验,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国际化城市都有相关的商业规划指标,如专卖店、商场、大型超市的数量都要与人口、区位、交通、收入水平相配套。①而中国目前处在经济发展的转型期,产业结构不合理,盲目投资,无计划、无规划发展商业,甚至凭感觉和胆量,主观臆想制定商业指标或完全被投资商、开发商牵着政府的鼻子走,这都是在经济转型时期,政府管理不成熟的表现,也是导致商业无序发展,恶性竞争的主要因素。目前在珠江三角洲的深圳、广州等CBD区域,一条街10几分钟路程却汇聚了10几家甚至几十家大型商场,重复投资和布点加剧了商场、商铺之间的恶性竞争,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对这种商业行为,政府必须加紧进行统一规范和科学引导。 在一定程度上,珠江三角洲商业基础设施和商业环境还不很完善,因此,政府要致力于完善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为商业产业集群发展营造优越的综合环境。要善于针对资源寻求型、市场寻求型、效率寻求型、战略资本寻求型和不同规模类型的商业企业提供理想的差异性环境。商业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推动,但是地方政府部门也应认识到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性,准确定位,避免“缺位”和“越位”,奉行支持、引导但不干预企业的理念。避免或减少行政干预,主要依靠市场力量,依靠产业集群的内在运行规律,积极引导,对危及产业集群自身良性发展的行为加以规范,弥补市场缺陷。政府只有科学规范,有效调控,协调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才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找到为商业企业服务或指导这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才能防止重复投资、同质化经营带来的资源浪费。因此,为了克服珠江三角洲商业项目一哄而上的现象出现,政府就是要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统一规划,做好商业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谋划好本地商业项目,尽量减少市场无序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特别要改变各地诸侯割据,各自为战,缺乏整体合作的局面,以实现资源共享,达到共赢的目的。
3 珠江三角洲商业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及模式选择
3.1 珠江三角洲商业资源整合与优化 伴随着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加速和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在今后的50年内,将有近5000万的农村人口陆续变为珠江三角洲城市居民,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将达到8个左右,人口密集都市带(圈)正在形成。都市带(圈)形成后将有自己相对完整的商业产业链和商业中心,不仅带动着周边地区的发展,而且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广泛的商贸往来。因此部分企业在加快扩张步伐,广布网点,扩大规模的同时,要不断注重积累规模化管理经验,并对各地商业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充分发挥资源的优势,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部分企业要通过资源整合转变经营风格,或引入创新业态,实现跨区域发展连锁企业。 珠江三角洲区域商业整合与优化的重点,不是代替地方政府做商业规划,而是将地方政府的商业规划纳入全省商业宏观调控的视野之中,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避免各自商业规划中以邻为壑的做法,建立起跨行政区的商业利益协调机制,以便在长期发展中做到“资源共享,利益均沾”。特别是要重点整合与优化交通网络、物流供应、商业布点、商业地产、商业文化及技术、管理、市场等资源,通过资源整合与优化解决那些已经形成了紧密经济联系的城市之间的矛盾,形成明确的地区商业发展战略,促进地区商业“增长极”的形成。只要省政府能够有效整合并优化珠江三角洲各城市的商业资源,而且珠江三角洲二、三线城市能够扬长避短、主动服务、甘当配角,在区域商业经济发展中找到自己正确的位置,珠江三角洲区域商业经济就能得到顺利、健康发展。 3.2 珠江三角洲商业一体化的模式选择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日益形成后,必须处理好城市分工与协作问题,城市之间要形成差异化经营、错位经营,避免同质化而导致恶性竞争。因此,必须在科学调研的基础上,集中整合区域内的资源,在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经济的前提下,由省政府有关部门结合地方的历史和传统统筹规划商业业态,把规模大、成本低的高端商业业态布局在城市群、城市圈边缘,以形成服务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产业布局,不断提升商业整体竞争力,以实现商业的一体化。其业态经营模式主要表现为: 新型百货。即介于现代百货与购物广场之间的一种销售方式。主要就是利用地段区位、明确定位、商品规模、消费便利、集客能力、购物氛围、统一管理、统一经营、统一规划等优势,同时兼具吸纳购物中心的经营规模、商业互补、休闲舒适、配套齐全的优点,顺应中国消费者消费习惯和潮流,全面满足城市现代消费者在商业品牌、人文个性和精神文化等方面日益增长和提高的多层次需求。如广州天河城、正佳广场、深圳茂业的经营模式就属于这一类。 Shoping Mall 。属于一种新型的商业业态,集合了百货商店、超市、大卖场、专卖店、大型专业店等各种零售业态,设有快餐店、小吃店和特色餐馆、儿童乐园、健身中心等各种休闲与娱乐设施。 主题商场。突出经营主题,对市场进行细分,将找到商业的切入点,体现个性化、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的市场营销,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顾客,从而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如深圳的“女人世界”就开创了“主题商场”模式在全国的风行,一些二线城市也纷纷加入到主题商场的行列中来。② 中小超市、士多、零售点。主要针对分散市场进行布点,相对来说市场行为明显,布局自由,以弥补大型百货商场、超市的不足,以经营方便顾客的日常快速消费品为主。 3.3 珠江三角洲新型商业发展格局 珠江三角洲整体商业的发展,必须形成“一个中心、二个副中心、三个商贸平台、四个商业节点”的整体商业发展格局。 “一个中心”即广州,广州凭借其华南中心城市、商贸物流中心、信息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的企业,户籍人口和流动人口达2000万,是珠江三角洲未来商业发展的主中心,应以此中心为核心,形成以深圳、珠海为副中心,以东莞、佛山、中山为商贸平台,以惠州、清远、肇庆、江门为商业节点的商业圈域,形成珠江三角洲乃至华南的综合性商业中心。 “二个副中心”即深圳、珠海,深圳应依托香港亚洲物流中心、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的强势地位,重点强调其高科技产品和现代化城市的优势,打造综合性商业副中心的地位;而珠海随着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应依托澳门的辐射和自身的后发优势,环境优势,打造购物、休闲、旅游一体化的商业副中心。 “三个商贸平台”即东莞、佛山(含顺德、南海)、中山,东莞凭借其强劲的商贸发展势头,优越的区位条件和逐步完善的商业、展览设施,应规划为具有特色的服装、电子商贸平台;佛山(含顺德、南海)商业历史悠久,有自己的商贸特色,且顺德、南海专业镇分工明确,商业贸易活跃,宜打造成为陶瓷、纺织、建材、花卉、日用百货的商贸平台;中山凭借其历史文化与专业镇特色突出的特点,宜打造成为五金、灯具、精细化工、电子设备的商贸平台。 “四个商业节点”即惠州、清远、肇庆、江门,四个城市应发挥各自地理优势,结合自身的特点,在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打造成为珠江三角洲核心商业区对粤东、粤北、粤西、粤西南辐射的商业节点。
4 珠江三角洲商业一体化的对策
4.1 加强商业发展与城市规划的衔接 如何在扩大商圈的基础上合理地利用商业空间就需要地方政府来统一规划和协调。特别是要防止在城市中心商业地区,利用商业扩张而导致商业MALL过度集聚,各商家比规模、拼价格的集聚不经济现象的出现。否则不仅影响整个珠江三角洲商业经济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商业投资者的投资兴趣,引起商业投资环境恶化而引发资金外流。如在广州北京路、上下九、天河城等购物区,车流量大、停车难、车位紧缺已经成为高档商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因此,城市规划应该成为各产业规划的基础,应该赋予城市规划以更高的法律地位,地方政府在产业布局中应严格按照城市发展总体战略进行长远规划,而不是把城市规划当作“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可有可无的一纸空文的东西。各地方城市规划应该考虑到商业发展在商业用地、停车、休闲、娱乐的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的建设,为商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航标”。 4.2 强调文化与商业特色并重 珠江三角洲商业规划对广州、佛山等老商业区和深圳、东莞、珠海、中山等新商业区要有不同的思路与方法,老商业区如广州沙面、上下九、人民路;佛山祖庙周边商业区应注重历史与商业并重的原则,注重其历史特色、商业文化的提升和发挥,着力集聚特色商业;对新开发的现代商业区,要加强商业设施、娱乐、休闲、停车场等的配套,重点打造品牌,突出新商业区和老商业区的区别,实行错位经营,特色互补,从而提升和优化商业环境。 珠江三角洲商业内涵的整体提升需要商业文化、商业氛围与城市文化的融合,特别是广州自古以来都是华南商业中心,商业文化别具一格,在考虑整体商业发展时,需要突出以广州为核心的岭南文化与商业特色的结合,促进商业企业认识到植根本地文化,融入当地经济活动的重要性,积极帮助当地的供应商和销售商提高竞争能力,各地政府要注意营造商业产业氛围,培育企业文化认同,使企业文化与区域文化相协调,使国内外商业企业对岭南文化都有一种归属感,从而增强商业企业的凝聚力,加快珠江三角洲商业企业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商业企业的区域竞争力,这将对商业企业的竞争优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4.3 提升实力,打造品牌 珠江三角洲商业企业需要不断形成区域商业产业集群,并为产业集群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妥善解决融资难、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积极促进区域商业的聚集,并适当引导其往外合理扩散。各商业企业要通过完善如市场调查、技术咨询、资产评估、会计、法律、职工培训等中介服务体系。加强诚信教育,强化诚信意识,防止假冒伪劣、欺诈、蒙骗等现象出现,从而培养商业企业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服务规范。在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时代,商业发展将进入科技推动型时期,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在区域商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各企业要利用区域分工,依托珠江三角洲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金优势和产业基础,加大资金、人才和技术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培育优势企业和优势品牌,促使影响区域竞争力的优秀企业脱颖而出,并持续健康成长。政府要鼓励商业企业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地区性网络,通过业务衔接、资源共享、经验交流等形式降低经营成本,提高整个商业企业的运作效率,从而实现区域商业经济的超常规发展,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商业优势品牌。
参考文献
① 马羽飞.王志纲纵论珠三角商业布局“要‘有形’、‘无形’两只手整合商业地产” .南方都市报,2005,9(13): C13 ② 计湘婷.业态齐全 递出深圳商业漂亮名片.南方都市报,2005,9(20): C09 ③ 广东商业协会. 商业经济文荟. 2004.1—6 ④ 张文忠.经济区位论[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0. ⑤ 胡序威.城市与区域研究[C].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23-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