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对物流产业的范围进行了界定和物流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义,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评估物流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用该指标体系具体核算了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流通产业竞争力,最后对核算的结果进行了初步分析。
关键词:物流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核算
物流产业在世界范围内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和重视,但目前对其研究还远远不够全面和深入;尤其在我国,对物流产业的研究刚刚起步,“物流”一词在1978年才由日本传入我国,至今才二十多年,物流产业的大量问题有待研究。另外,我国加入WTO已经几年,市场开放程度不断加大,实力强劲的国外物流企业陆续进入我国,物流产业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了解我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以及提升竞争实力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目前,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很少,只有石忆邵、黄繁华、李志玲和扬亚平等人分别对流通产业竞争力进行了一定的研究,王勇和张联军等人对港口竞争力和供应链竞争力进行了研究,但他们的研究内容不仅有待进一步深入,而且其研究范围与物流产业相去甚远,供应链竞争力甚至只是一个技术指标,无法客观反映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所以本文专门把物流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建立一套评价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指标体系,为客观、全面评价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提供理论框架和核算方法。
一、物流产业及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界定
物流产业虽然已成为重要的产业之一,但在国内外对物流产业的概念却还没有一个大家一致认可的定义。一些学者和机构对物流产业给出了各自的观点,如:“物流产业是物流资源产业化而形成的一种复合型或聚合型产业。物流资源包括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平台等”(中华零售网,2003)。“物流业是一个全新概念,可以这样讲,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中,除生产过程以外的其他过程都可以包涵在物流过程中,物流业包括运输业、仓储业、装卸业、包装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邮政业等等,是服务业中的一个新兴产业”(丁俊发,2004)。“物流产业是指专门从事将商品或服务由起始地到消费地发生空间位移,对其进行高效率与高效益流动及储存为经营(活动)内容的营利性事业组织的集群。……它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国内贸易业、对外贸易业、饮食业、物资供销业及仓储业等”(李学工,2003)。纵观以上定义,对物流产业的阐述和范围界定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认为,物流产业是指从事物流活动的营利性组织的集合,包括运输业、仓储业、包装业、装卸搬运业、加工配送业、物流信息业等。本文对物流产业的研究范围只限于以上各行业。
要对物流产业竞争力做一个比较准确的定义必须先搞清竞争力的内涵,对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许多专家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对产业竞争力进行了定义,一般认为“产业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一特定产业具有的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产业竞争力的实质是产业的比较生产力”(朱春奎,2003)。竞争力根据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进一步细分,按区域大小可分为国家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按产业不同可分为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当然各自的定义存在一定差异。物流产业竞争力是一个按产业划分的概念,其研究范围仅限于物流产业,但它也可以根据区域大小分为不同层次,如国家物流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物流产业竞争力,可见,它又涉及区域竞争力,“区域竞争力是指区域内各主体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争夺资源或占领市场的能力”(魏后凯吴利学,2002)。综合相关的研究成果,本文对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定义为:物流产业竞争力是指区域(国家或地区)内物流产业在市场竞争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具有争夺资源、开拓市场、占据市场并获得利润的能力。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与指标分析
根据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基本内涵,借鉴相关的研究成果,本着系统性、全面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本文从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基础水平、产业竞争潜力和产业经营效率四个方面来构建与分析物流产业的竞争力评价体系,力求真实、客观地反映国内各地区物流产业的竞争力水平。
(一)基础设施水平
基础设施水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物流产业,离开基础设施,物流产业基本上无法运转。物流运输主要包括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海洋运输和内河运输,所以物流产业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公路、铁路、港口和内河航道的建设,本文通过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单位面积铁路里程、港口吞吐量和单位面积内河长度四个指标来核算物流产业基础设施水平。计算公式为:
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公路里程/内陆面积
单位面积铁路里程和单位面积内河长度的计算方法与单位面积公路里程的计算相同。单位面积里程反映了公路等在某一区域内的密度,该指标值越大,密度越大,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越好,竞争力越强;港口吞吐量反映了港口的运输能力,体现海洋运输的竞争力。
(二)产业基础水平
产业基础水平是反映该产业目前的发展状况和整体水平,更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该指标是衡量产业竞争力最为重要的指标,产业基础水平主要由产业规模、产业结构优化度和产业竞争度决定。
1、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反映了该产业现阶段的总量大小和达到的水平层次,是产业基础的基础,是衡量产业基础水平的核心分项指标。产业规模竞争力可以从物流产业创造的价值和物流产业具有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根据物流产业的特点和考虑统计数据的可得性,在核算体系中采用运输规模和产值规模来衡量物流产业的产业规模竞争力。其中,运输规模用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总量来衡量,产值规模则采用物流产业当年国民生产总值来衡量。
2、产业结构优化度
产业结构的优化度,反映了区域经济内部产业资源的配置状况,更是体现了产业资源能否从低效益部门向高效益部门流动,产业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因此,产业结构状况对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是衡量产业竞争力的主要指标之一。以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中很少对产业结构进行定量分析,其实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和产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这两个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度,因为它们不仅体现了该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而且,随着该产业在第三产业和GDP中所占比重的提升,该产业结构本身和产业内部必定是个不断优化升级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过程(扬亚平,王先庆2005)。所以,采用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和产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来反映产业结构优化度,计算公式为:
产业产值占GDP比重=物流产业产值/GDP*100%
产业产值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物流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100%
3、产业竞争度
产业竞争度是指该产业竞争和垄断的程度,过度竞争或垄断对产业发展都不利,合理的竞争才有利于产业发展。市场集中度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市场集中度的度量通常有多种方法,常采用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CR4),前四位厂商的集中度系数是把前四位最大厂商的市场份额相加而得出,令他们的市场份额分别为S1、S2、S3、S4,则:
CR4= Si (i=1,2,3,4)
在此基础上,通过计算CR4偏离标准值的程度,即CR4偏离度来核算产业竞争度的竞争力,该指标值越小,说明产业组织越合理,竞争力越强,在实际应用中,为了和其他指标统一(指标值越大,竞争力越强),文中采用CR4偏离度的倒数,本文称之为CR4偏离度系数来衡量,计算公式为:
CR4偏离度系数=1/CR4偏离度= CR4标准值/( CR4-CR4标准值)*100%
(三)产业竞争潜力
产业竞争力不仅与现有的产业水平相关,也与产业竞争潜力密不可分,产业竞争潜力是产业不断成长和增强竞争力的基础,决定了可持续产业竞争力,反映该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竞争力,所以,产业竞争潜力是产业竞争力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产业竞争潜力主要体现在产业扩张的能力和产业发展速度,在核算体系中采用产业扩张速度和产业发展速度来反映产业竞争潜力,具体计算时分别采用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和产业产值增长率两个指标来核算,计算公式为:
新增固定资产比重=当年新增固定资产/ 全国新增固定资产总额*100%
产业产值增长率=(G2-G1)/G1*100%
G1:上年物流产业产值 G2:当年物流产业产值
(四)产业经营效率
产业竞争力强最终表现为该产业具有较高的经营效率,进而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良好的经济效益是进一步增强产业竞争力的经济基础,可见,产业经营效率对经济效益和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产业经营效率主要表现在产业的生产效率和获得的经济利润,所以,核算体系从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两方面进行考察,生产效率用货物周转量来反映,经济效益用固定资产利润率来反映。计算公式为:
货物周转量=货物运输总量*相应的运输距离
固定资产利润率=利润总额/资产总额*100%
综上所述,物流产业竞争力主要由基础设施水平、产业基础水平、产业竞争潜力和产业经营效率四个方面的因素决定,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综合影响物流的产业竞争力,根据其影响力的大小差异,我们给出了各指标的相应权重,建立了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具体见表1。以上指标都是一些定量指标,除以上因素外,物流产业竞争力还受经济环境、政策环境和区位优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些因素难以进行定量分析,本评价体系暂不考虑。
表1: 物流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
一级指标 |
权重 |
二级指标 |
权重 |
三级指标 |
权重 |
|
0.1 |
公路运输 |
0.5 |
单位面积公路里程 |
1.0 |
|
基础设施水平 |
铁路运输 |
0.2 |
单位面积铁路里程 |
1.0 |
物 |
|
港口运输 |
0.2 |
吞吐量 |
1.0 |
流 |
|
|
内河运输 |
0.1 |
单位面积内河长度 |
1.0 |
产 |
产业基础水平 |
|
产业规模 |
0.5 |
运输规模 |
0.4 |
业 |
0.4 |
|
产值规模 |
0.6 |
竞 |
产业结构 |
0.3 |
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
0.5 |
争 |
|
优化度 |
产业产值占第三产业比重 |
0.5 |
力 |
产业竞争度 |
0.2 |
CR4偏离度系数 |
1.0 |
系 |
产业竞争潜力 |
0.3 |
产业扩张速度 |
0.4 |
新增固定资产比重 |
1.0 |
数 |
|
产业发展速度 |
0.6 |
产业产值增长率 |
1.0 |
产业经营效率 |
0.2 |
生产效率 |
0.4 |
货物周转量 |
1.0 |
经济效率 |
0.6 |
固定资产利润率 |
1.0 |
三、实证分析
这一部分将利用以上指标体系对为我国31个省、直辖市的物流产业竞争力系数进行核算和分析,描述我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的基本状况。
(一) 指标数据选取和核算
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没能与相应的机构取得联系,只能从统计年鉴中获取,因此,个别指标所需数据没能得到,在此做两点说明,首先,CR4偏离度系数在以下核算中暂不纳入计算,将其权重分别赋予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度,从而产业规模和产业结构优化度的权重分别为0.6和0.4;其次,固定资产利润率指标在核算中暂时用人均产值替代。
国民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产值、物流产业产值和固定资产及增加值均为当年价格水平;新增固定资产也为当年价格,包括更新改造新增固定资产和基本建设新增固定资产;从业人数为当年末物流产业从业人数;地区面积为内陆面积;公路、铁路和内河只考虑绝对长度,没有考虑级别和运输能力;货运量为地区各种运输方式年总运输量。
在核算中首先算出各个三级指标系数值,其核算原理为各三级指标系数值为区域各项三级指标数值与相应的全国平均值的比值,计算公式为:
三级指标系数值=三级指标数值/该指标全国平均值
并将计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各地区的该指标系数值系数加权平均值为标准,将以上计算所得的指标系数值除以加权平均值,即为最终该指标系数标准值),其值大于1,说明该指标优于全国水平,其值越大,竞争优势越明显;在此基础上,用三级指标系数标准值乘以其权重,获得各二级指标系数值,依次得到一级指标系数值和各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系数值。具体核算的结果见表2。根据产业竞争力系数,大致可将我国各地区的物流产业竞争力水平分为三个层次,如表3所示。
表2: 全国31个省、直辖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系数
地 区 |
产业基础水平系数 |
产业竞争潜力系数 |
基础设施水平系数 |
产业运行效率系数 |
产业竞争力系数 |
北京 |
0.7118 |
0.5344 |
2.000 |
0.4106 |
0.7274 |
天津 |
0.8925 |
0.6824 |
2.7971 |
2.6930 |
1.3801 |
河北 |
1.4969 |
0.9502 |
1.3746 |
1.7822 |
1.3779 |
山西 |
1.1766 |
1.3716 |
0.7266 |
0.7052 |
1.0960 |
内蒙古 |
1.0158 |
1.3166 |
0.4395 |
0.7818 |
1.0058 |
辽宁 |
1.3394 |
1.1598 |
1.6792 |
1.2590 |
1.3035 |
吉林 |
0.6363 |
0.7062 |
0.4987 |
0.3572 |
0.5879 |
黑龙江 |
0.9682 |
0.5084 |
0.7659 |
0.5910 |
0.7347 |
上海 |
1.0420 |
0.8760 |
3.3356 |
3.4478 |
1.7028 |
江苏 |
1.7178 |
1.5206 |
1.8937 |
1.0836 |
1.7017 |
浙江 |
1.6254 |
1.8972 |
1.1017 |
1.3646 |
1.6026 |
安徽 |
0.8685 |
1.0768 |
0.9899 |
0.8918 |
0.9479 |
福建 |
1.2546 |
0.6734 |
0.8700 |
1.4996 |
1.0910 |
江西 |
0.8972 |
0.9284 |
0.8733 |
0.7474 |
0.8743 |
山东 |
1.6497 |
1.3164 |
2.0331 |
2.1728 |
1.6928 |
河南 |
1.3804 |
1.4844 |
0.8093 |
1.1506 |
1.3087 |
湖北 |
0.8787 |
0.9782 |
0.9826 |
0.7286 |
0.8891 |
湖南 |
1.0560 |
1.3404 |
0.8829 |
0.7522 |
1.0834 |
广东 |
2.2311 |
1.3488 |
1.9172 |
1.9046 |
1.8699 |
广西 |
0.9518 |
0.9990 |
1.0402 |
0.7306 |
0.9307 |
海南 |
0.5375 |
0.5174 |
0.5423 |
0.5400 |
0.5325 |
重庆 |
0.6026 |
0.7840 |
0.2566 |
0.3914 |
0.5803 |
四川 |
1.0424 |
1.1196 |
0.6511 |
0.7534 |
0.9687 |
贵州 |
0.5549 |
0.9004 |
0.5368 |
0.4682 |
0.6396 |
云南 |
0.8334 |
1.5210 |
0.6667 |
0.5478 |
0.9660 |
西藏 |
0.4949 |
1.4492 |
0.0450 |
0.7596 |
0.7893 |
陕西 |
0.8880 |
0.6412 |
0.558 |
0.6162 |
0.7267 |
甘肃 |
0.4847 |
0.8650 |
0.2370 |
0.4392 |
0.5650 |
青海 |
0.4811 |
1.0576 |
0.0651 |
0.7652 |
0.6694 |
宁夏 |
0.4519 |
0.1987 |
0.3943 |
0.4536 |
0.3707 |
新疆 |
0.6040 |
0.2952 |
0.0914 |
0.5502 |
0.4494 |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3、2004计算所得
表3: 全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层次分布表
竞争力层次 |
地 区 |
第一层次
竞争力系数>1.5 |
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
|
第二层次
1.5>竞争力系数>0.9 |
天津、河北、河南、辽宁、山西、福建、湖南、内蒙古、
四川、云南、安徽、广西 |
第三层次
竞争力系数<0.9 |
北京、湖北、江西、陕西、吉林、黑龙江、海南、重庆、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宁夏 |
(二) 核算结果分析
纵观竞争力系数核算结果和全国各地区物流产业竞争力层次分布表可以发现,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如下特征:
1、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地区差异非常明显。广东的竞争力最强,竞争力系数高达1.8699,最弱的为宁夏,其竞争力系数只有0.3707,不到广东的两成,差距非常大;竞争力最强的前五位的竞争力系数平均为1.7140,最差的五省省市的竞争力系数平均值仅为0.4496,最强的竞争力系数平均值是最弱的近4倍,可见,我国物流产业竞争力参差不齐,地区差异非常明显。
2、物流产业竞争力的强弱与区位优势紧密相关。竞争力最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都是沿海地区,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拥有陆、水、空各种运输能力,为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而竞争力较弱的,如:贵州、甘肃、青海、西藏、新疆、宁夏等,都为内陆偏远地区,地理位置差,自然环境恶劣,严重制约了物流产业的发展。
3、物流产业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状况呈现正相关关系。我国物流产业的竞争力基本上呈现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分布格局,与经济发展,特别工业发展状况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竞争力最强的五省市都是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其工业经济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相反,竞争力弱的地区,其经济和工业都相对落后。可见,物流产业与经济发展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物流产业竞争力强,物流效率高、物流成本低,既能保证物流顺畅,又可以提高经济效益,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同时,经济快速发展,物流需求不断扩大,以此带动物流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志玲,《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初探》,《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2期。
[2] 扬亚平和王先庆,《区域流通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设计及测算初探》,
《商业经济文荟》,2005年第1期。
[3] 金碚等,《竞争力经济学》,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
[4] 靳伟,《最新物流讲座》,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5] 吴清一,《现代物流概论》,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