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商业企业资源计划、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及客户关系管理等高科技软件产品的推应和应用,零售业的信息化获到巨大发展,现代零售业的科技特征越来越明显,科技是现代零售业竞争力提升的推动力量。科技推动下的现代零售业呈现以下三大发展趋势:一是零售企业的创新和拓展;二是信息流对供应链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三是零售业新型业态和经营方式的出现。
关键词:零售业;现代零售业; 竞争力; 科技
一、现代零售业的科技历程
早期零售业的组织形态单一,多为个人小店,店主包揽采购、定价、存储、销售、盘点、结算等一切业务,以手工劳动和书面文字作业为基础,信息含量很低。业务流程“点与点”串行,效率低下。现代零售业的组织规模不断扩大,连锁化、集团化的发展客观上要求科学管理,强化科技的应用。串行与并行相结合的新式业务流程取代了“点与点”串行的旧式业务流程。新式业务流程的特点,一是空间上并行,二是时间上继起。为了确保业务流程各环节的安全衔接和商业数据的准确流通,零售业就必须引入计算机信息系统,充分发挥其准确、快捷、信息量大、共享性好、易于控制等优点,优化业务流程。
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早期,由于技术开发人员对零售业了解不够深入,加之零售业本身的一些理念制约,软件开发商只能根据企业主要业务进行自动化开发,应用系统仅仅停留在各个业务点上,只能满足业务最基础的需求,即实现数据计算、查询、排序、打印等功能。随着科技的进步,零售业的计算机应用已经从单一的点操作,逐步发展为以点到线、点线结合的现代业务流程体系,逐渐体现出零售业的信息化特征。
现代零售业的信息化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商品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消费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和多变化,零售市场竞争加剧。各零售商仍不失时机地利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整合零售企业的经营与管理,以达到提高零售业竞争力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POS机、条码技术、基于POS的MI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集成产品在零售业逐步被应用。日本7—11连锁集团、日本伊腾洋华堂等全面导入POS,日本商品条码化率基本上达到了100%。美国零售商们意识到商品条码数据采集系统和EDI联系起来,可以向供应商传送各零售点出货数据,既经济又高效,推出了快速反应系统(QR),多数零售企业开始使用电子订货(EOS)系统和电子结算(EFT)系统。
20世纪90年代,以光纤通讯、局域网、广域网、因特网为载体的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世界发达国家的大中型零售企业都建有MIS,商业网点计算机普及率达80%以上。德国麦德龙、荷兰万客隆、法国家乐福、英国马莎等国际著名的连锁零售集团十分重视计算机联网管理,遍布世界各地的供应商、配送机构和连锁店都与总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中心联网,并即时与总部进行信息交换,总部对各门店的销售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和监控。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传统的主要面向制造业的ERP(企业资源计划)、SCM(供应链管理)、CRM(客户关系管理)等新的管理思想和功能的导入,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企业信息化出现了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以IBM第三代POS及RS6000小型机被引入大型零售企业为标志,由制造业生产管理产生的ERP等软件系统思想和技术在零售领域的开发和应用成为可能。
中国零售领域的技术创新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80年代有较快发展,90年代进入普及应用阶段。从1974年起,中国流通领域开始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其主要标志是利用电子结算替代手工结算。80年代初,北京商业机械研究所引进了日本欧姆龙公司的OMRON528收款机,最早在东风市场(现东安市场的前身)进行运用试点。此后,商业系统中批发、零售、储运,以及旅馆业等都尝试运用计算机对企业进行管理。从80年代中期开始,POS机、条形码技术、色码技术、基于PC的MIS、财务管理软件、系统集成产品广泛进入零售业。
进入90年代,零售业开始应用数据库及计算机网络和电子商务技术。90年代中后期,为适应超级市场、连锁经营的快速发展,推广应用了条形码技术、多种银行卡互通互联技术,探索了决策支持、现代物流配送技术、地理信息技术和网上购物等技术的应用。90年代末,以光纤通讯、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为载体的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得到极大发展。1998年,富基旋风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中国第一个商业自动化ERPV3.0系统,标志着中国零售业管理软件开发走出简单MIS阶段,进入了与国际零售业先进水平接轨的高端ERP发展阶段。随着商业ERP、商业智能BI、供应链管理SCM与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高端产品在零售企业中的推广应用,中国零售业的信息化管理范围获到了巨大的发展。
二、科技是现代零售业竞争力提升的推动力量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零售业之间的竞争,已成为高知识、高技术、先进管理理论支持下的一种竞争。科技进步是兴商富商的源泉,是拉动商业流通领域经济增长的动力。它不仅体现了一种新的零售技术与顾客服务技术在零售业务中的运作,同时也促进了经营理念与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当前,发达国家的一些跨国零售集团正在不断将资金投入到科技创新中,不断扩大科技在流通中的贡献,通过科技进步与创新来提高零售业的整体效益,使商业报酬呈现规模增长。日本7—11公司从第一家店开张后30年的今天,它在日本的店铺数已发展到9600多家,每年有31亿人次光顾。7—11在全球19个国家和地区大约有2.4万家店铺,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便利店连锁系统。在日本零售企业中,7—11综合经营收益连续多年独占鳌头。他们利润源泉的秘密在哪里?7—11的牛岛章在谈到企业的利润源泉时,首先谈到了7—11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从1978年至1999年,7—11经过了五代的综合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形成了两部分的信息网络系统:一部分是为加盟店运营和供货商交货及配送而建立的含卫星通信、ISDN、POS收银机、ST(终端扫描仪)、SC(店铺计算机)、GOT(图像订购中端)等为技术内容的基于业务信息网络系统;另一部分是为支援总部后台办公业务投资600亿日元而建立的含专用线路、卫星中心、多媒体信息接收器等为内容的总部信息系统。7—11基本完成了以尖端设备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建设。
同样,美国的沃尔玛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加强了信息化的投资,因而获得了持续增长的基础。沃尔玛领先于竞争对手,先行对零售信息系统进行了非常积极的投资:最早使用计算机跟踪存货(1969年)、最早使用条形码(1980年)、最早采用EDI(1985年)、最早使用无线扫描枪(1988年)。现在,沃尔玛连锁店与美国4000多家大、中、小制造商之间建立了快速反应系统和信息系统,日信息交流上万次,繁忙时可达10万次。厂家通过这套系统可以进入沃尔玛的电脑配套系统和数据库,直接从POS系统得到其供应系统的流通动态——销售统计、存货、预测、付款等,并以此作为安排生产、供货、送货的依据。商家也可以了解厂家的信息,使决策科学化,这些投资都使得沃尔玛商品流程中心耽搁迟滞与断档脱销不断减少,显著降低了流通成本,大幅提高资本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沃尔玛的进货费用仅为3%,而行业平均水平为4.5%,沃尔玛的补货时间为2天,而行业平均水平为5天。沃尔玛是成功运用信息技术全面提升整个商品产供销流程,增强竞争力的典范。
IT手段和强大的流程管理等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做到大量复制单店的成功商业模式,快速发展零售企业连锁化、规模化。迄今,我国共有各业种、各业态连锁零售企业2500多家,连锁店铺4万多间,2002年销售额超过4560亿元,占全国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5%左右。其中分店最多的企业店铺数超过1500间。有70%以上的连锁企业建立了系统开发的前台POS和后台MIS、ERP管理系统,30%左右率先进入了商业自动化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信息化技术相结合的数字化管理系统集成的阶段。国内零售业82%以上都应用了第三代POS—MIS系统。
信息化的发展给我国零售业带来的绩效是巨大的,反映在每年增加商品销售规模达20%以上,即760亿元人民币以上。减少采购、配送、通讯、理货的人工直接费用达40%,提高管理绩效、减少库存积压、提高商品资金周转率等节约的间接费用达50%。按这个发展水平计算,信息化对我国零售业的直接收益贡献率达40%以上,零售企业因采用信息技术而节约成本、增加销售而产生的直接利润每年30亿元人民币以上。这些收益来源于管理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成本节约,这是科技型零售业与传统零售业的根本区别。
三、科技推动下的现代零售业发展趋势
1、零售企业的创新和拓展
21世纪初,信息技术的影响已经渗透到零售企业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信息技术不仅广泛运用于物流和营运管理,而且推动了零售企业本身的创新和新领域的拓展。创新和拓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从EPOS到电子标签
在许多零售企业,信息技术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EPOS(Electronic Point Of Sale,电子销售节点系统)对条形码的扫描。EPOS系统运行的先决条件是国际通用条形码标准的建立以及制造商在快速消费品标签上普遍采用条形码。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零售食品店中,3/4的商品由EPOS进行扫描(Leeflang And Van Raaij,1995 )。英国的食品销售条形码扫描比例已经提高到91.4%(Nielsen,2001)。无电子扫描的商店已经成为历史。条形码是对零售商品种类进行分类标识,它不涉及商品单品的关键信息。随着科技进步,人们正探索新技术,以更低价格推广新型标识——电子标签。作为能对产品单品进行唯一标识的电子标签编码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对全球产品与服务及位置进行编码和标识,它还广泛应用在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管理的各个环节,让供应链上的每个参与者都能对产品信息进行唯一的识别。英国最大的百货公司之一,马莎百货已推出了在食品供应链上应用电子标签,使用了350万枚电子标签在食品托盘上。沃尔玛已经计划要求它的年销售额最大的前100家供货商,必须在2005年,开始在货物的托盘和货箱上使用电子标签。电子标签标准将最终影响着全球销售的产品在生产——物流配送——仓储——零售——消费者——废置整个生命周期内的活动。电子标签时代的新零售企业即将来临。
其次,从信息卡到多样化的金融服务
1915年,美国的一些饭店和百货公司,为推销商品、扩大业务,开始发行信用卡。20世纪60年代,信用卡在购物、旅游等方面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各大中型零售企业都在使用信用卡进行销售。信用卡系统的最大好处是根据不同顾客建立了数据库,可以收集到顾客各种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零售营销战略。随着信用卡的不断普及,许多大中型零售企业发行自己的商店卡。商店卡作为信用卡的一种,一般只能用于某个特定的商店或商店群购物,以便更好地控制成本以及和顾客之间的关系。马莎百货通过商店卡成功地开展了金融服务,这些金融服务包括吸收存款、投资、保险和年金等一系列内容,为公司创造了巨额利润。零售企业利用自己特有的数据库、顾客沟通渠道、顾客关系、联合银行和保险公司,扩大自己的金融服务范畴,是新时期零售业发展的新方向。
2、信息流对供应链物流和资金流的整合
信息技术给零售业的最大贡献在于实现全球采购和物流配送的全程控制。物流成本控制是衡量零售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影响零售企业经营成果的重要因素。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新型的供应链循环、信息的共有化、快捷的信息反馈和高效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使商品库存量降低,资金周转速度加快,企业成本降低。数据显示,中国零售百强的零售商品分销成本占25%—27%,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5次,最高不过11次。而美国前16位零售企业的零售商品分销成本占7%—8%,企业流动资金平均周转速度为20—25次。目前,我国零售百强企业的年销售总额大约在3000亿元人民币,只要在分销物流成本上降低一个百分点,就会有30亿元的效益。这就要求大中型零售企业在IT应用上,超越基础门店系统建设,围绕集团的战略管理指标和运营绩效指标,协同工商关系,建立产业价值链上的数据共享、协同工作,建立高度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中心IDC,并面对多层管理组织、多业态、多数据源、跨区域、非对称信息完成网络、产品和应用的集成。通过数据挖掘、汇总、形成数据资源再利用和定单驱动的流程、绩效监控。以信息流整合供应链的物流和资金流,建立零售业的现代化运营,这是信息技术下零售业的必然选择。
3、零售业新型业态和经营方式的出现
零售业与厂商、批发、物流、配送、金融、信息通信、消费者等密切相关,构筑了从生产阶段到消费阶段的信息网络。以这种信息网络为基础,零售业出现了灵活运用多媒体的新业态和新经营。多媒体是由光纤、通信、卫星等连接形成的信息通信网络,是能够综合利用图像、声音、文字的信息形态。利用计算机,既可以从国内也可以从国外收集信息,进行信息交换。除了Internet、计算机通信外,多媒体还可以和双方向的有线电视、卫星放送连接在一起。零售业运用多媒体的新的经营形式主要有以下三种:(1)互动电视购物。通过双向有线电视在家中购物。(2)互联网电子商店。通过计算机网络(主要指互联网),接受店铺提供的商品信息,进行购物。(3)电子目录贩卖。通过视频即付(VOD)查询目录,然后进行订货的通信贩卖。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服务速度和质量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或互动电视购物的比例在上升。从表一可见,互联网或互动电视购物的目标顾客初期主要是未成家的青年,其收入较低,购买力有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新家庭和成熟家庭顾客上升比例加快,增长率为5.5%,其市场前景看好。
表一 互联网或互动电视购物(Itv)
项目 |
互联网(%) |
Itv(%) |
所有家庭
生命阶段:未成家
新家庭
成熟家庭
老年夫妇 |
14.3
31.2
15.8
17.1
7.2 |
3.2
1.9
5.5
5.5
2.1 |
(资料来源:Advertising Association (2001) based on AC Nielsen Homescan data)
总体上,大约17.3%的英国家庭曾经在网上购物,整个欧洲的比例为10.4%,美国是33.5%(IGD,2001)。互联网购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零售商将采取电子商店新零售战略。
参考文献:
[1] 宋则.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2] 李东贤.日本现代流通产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4] 王聪.提高商业流通业中的科技含量[J].商业时代,2004,(18):9.
[5] 李健.未来六成中国市场将拱手让给“沃尔玛们?”[N].光明日报,2004-6-14(B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