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5大要素和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从不同侧面综合反映零售业竞争力水平和态势。通过这一指标体系对中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03年的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为了解各省市零售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零售业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零售业竞争力 综合评价体系 零售业
一、引言
自从国家提出西部开发的战略以来,对区域经济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揭示地区经济差异的原因。然而目前的研究似乎忽视了一个问题,即零售业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无影响?影响如何?事实上,作为商品流通最终环节的零售业,其运行和发展状况不仅直接影响流通职能的实现程度,而且最终决定着实际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和绩效。本文试图把地区经济与零售业竞争力结合起来,利用综合评价方法对地区零售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从而为了解各省市零售业发展的实际水平、提高零售业竞争力提供客观依据。
产业竞争力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产业竞争优势的比较,通常从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进行研究。前者指某一国家的特定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国际产业竞争力;后者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特定区域的特定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即区域产业竞争力。目前,与产业竞争力相关的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财富理论。财富理论由两个权威机构:世界经济论坛(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提出,强调产业竞争力核心的内容是创造增加值和国民财富。该理论从产业获利能力角度反映产业竞争力的强弱。
(2)竞争优势理论。哈佛大学教授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竞争力是该国(或该地区)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及支持性产业、企业战略、结构和竞争这四个基本决定因素和机会与政府两个辅助因素决定了竞争优势。该理论从要素(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以及环境等方面研究获取竞争力的途径。
(3)产业组织理论。金碚认为,产业竞争力实质上是一个产业组织问题,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
(4)成本理论。樊纲在《论竞争力》一文中指出,竞争力的概念最终可以理解为“成本”,即如何能以较低的成本提供同等质量的产品,或者以同样的成本提供质量更高的产品。该理论从比较成本的角度评价产业的竞争力。
上述理论观点表明,产业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动态性和层次性的概念,很难有一个通行的分析模式和评价体系。本文借鉴产业竞争力的一般分析框架,尝试性地提出一个零售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将其运用于中国30省、市、自治区零售产业的评价与分析。
二、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的设计
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关键在于科学地选取指标和构造指标体系,而建立指标体系最为重要的是解决指标体系的客观性、动态性和可操作性。依据现有可获得的统计数据,本文从5个方面选择了18个指标建立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基于可获得统计数据的中国30省市零售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对象 |
指标名称 |
指标反映的主要含义 |
规模 |
零售业从业人数(人) |
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 |
零售业销售额(亿元) |
反映产出总量水平 |
零售业企业资产(亿元) |
反映资本要素的投入 |
零售业销售额占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 |
反映零售业相对其他销售方式(批发等)的产出水平 |
效益 |
零售业销售利润率(%) |
反映获利能力 |
零售业人均销售额(万元) |
反映劳动力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 |
零售业人均资产(万元) |
反映劳动力要素的生产效率 |
零售业平均资产销售额(万元) |
反映资本要素的投入产出效益 |
成长性 |
零售业销售额增长率(%) |
反映零售业产出的增长 |
零售业企业资产增长率(%) |
反映零售业资本要素的增长 |
零售业利润增长率(%) |
反映零售业获利能力的增长 |
零售业销售额占地区消费品零售额的比重增长率(%) |
反映零售业相对其他销售方式(批发等)的产出增长 |
贡献率 |
零售业地区税收贡献率(%) |
反映零售业对地区税收的贡献 |
零售业地区就业贡献率(%) |
反映零售业对地区就业的贡献 |
零售业地区经济贡献率(%) |
反映零售业对地区GDP的贡献 |
市场环境 |
市场化程度 |
反映零售业的市场交易环境 |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亿元) |
反映零售业的潜在市场规模 |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元) |
反映零售业的市场规模 |
由于零售业竞争力各项指标数据的量纲不同,因此,要对这些指标综合集成,所有指标原始数据都必须进行标准化处理。本文对于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采取标准差法,计算公式为:
根据国际研究经验,在组成一个指数的变量较多而且覆盖比较全面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加权平均和采用算术平均所得到的结果没有显著的差别。
三、区域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结果与分析
运用上述18项评价指标构成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本文以2003年数据为基础对中国30省、市、自治区的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见表2)。
在规模竞争力方面,上海、北京、江苏、广东较强,内蒙古、青海、贵州、海南最差,这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似;在效益竞争力方面,浙江的效益竞争力优势明显,这可能与浙江的经济体制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有关;在成长竞争力方面,作为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重庆的零售业成长最快,北京、湖北、河北、云南、上海、黑龙江的零售业成长较慢,这说明北京、上海的零售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在贡献竞争力方面,上海、重庆、北京的零售业对当地经济的发展贡献较大,海南、贵州、云南的零售业对当地经济发展贡献较弱;广东、浙江、上海、北京零售业的市场环境较好,甘肃、贵州、青海、宁夏的零售业市场环境较差。总体而言,我国各省市零售业竞争力具有两大明显的特点:(1)各省市零售业竞争力综合水平具有非均衡性。值得注意的是,零售业竞争力的非均衡性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相似。(2)各省市零售业竞争力综合水平具有显著的区域性。东部沿海省市零售业竞争力较强,西部地区竞争力较弱,中部地区竞争力居中。
为进一步零售业子要素竞争力对综合竞争力的影响与贡献程度,我们测算了子要素竞争力的得分和综合竞争力得分的相关系数以及各子要素之间的相关系数,结果(见表3)表明:
(1)零售市场环境、规模竞争力与效益竞争力的得分与综合竞争力得分呈较高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602、0.8191、0.7041。由此可见,市场环境的发展与零售业的发展的确存在着必然的联系。一方面,市场环境(市场化程度)的发展加剧了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脱节,从而强化了零售业在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中介协调作用。奥沙利文(2000)认为在市场营销中也同样存在着集聚化经济效应,“如果一个零售商的销售额会随着其他零售商的靠近而上升,那么就出现了购物的外在性。市场营销中的这种聚集化经济效应造成了零售商的聚集行为。”另一方面,市场环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发展又为零售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零售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表2 各地区零售业竞争力得分排名表
得分排名
地区 |
综合 |
规模竞争力 |
效益竞争力 |
成长竞争力 |
市场环境 |
贡献竞争力 |
得分 |
排名 |
得分 |
排名 |
得分 |
排名 |
得分 |
排名 |
得分 |
排名 |
得分 |
排名 |
北 京 |
17.5201 |
1 |
8.5040 |
2 |
3.1173 |
2 |
-1.6303 |
25 |
4.2626 |
4 |
3.2665 |
3 |
广 东 |
16.5416 |
2 |
5.7731 |
4 |
2.1165 |
5 |
2.0791 |
6 |
7.8879 |
1 |
-1.3151 |
23 |
上 海 |
14.8849 |
3 |
8.7776 |
1 |
2.0855 |
6 |
-5.3811 |
29 |
4.6097 |
3 |
4.7931 |
1 |
浙 江 |
14.8546 |
4 |
2.7320 |
6 |
5.6287 |
1 |
2.7577 |
4 |
4.7549 |
2 |
-1.0187 |
21 |
重 庆 |
13.5863 |
5 |
-0.6435 |
12 |
2.1680 |
4 |
7.9228 |
1 |
0.0875 |
11 |
4.0515 |
2 |
江 苏 |
11.1471 |
6 |
6.9928 |
3 |
-0.0284 |
13 |
0.0439 |
13 |
2.9158 |
5 |
1.2230 |
7 |
福 建 |
10.6827 |
7 |
-0.8401 |
14 |
1.8979 |
7 |
7.6794 |
2 |
1.9842 |
6 |
-0.0387 |
13 |
山 东 |
8.3872 |
8 |
5.5664 |
5 |
-0.4200 |
16 |
1.1395 |
10 |
1.7309 |
7 |
0.3703 |
11 |
辽 宁 |
6.1441 |
9 |
1.2926 |
7 |
1.5815 |
8 |
1.4354 |
9 |
0.9583 |
8 |
0.8763 |
8 |
吉 林 |
0.3924 |
10 |
-1.8424 |
19 |
-0.4237 |
17 |
1.8834 |
7 |
-1.4403 |
19 |
2.2154 |
5 |
湖 北 |
-0.0662 |
11 |
-0.0923 |
9 |
1.3234 |
9 |
-2.9751 |
26 |
-0.5431 |
15 |
2.2209 |
4 |
江 西 |
-1.1703 |
12 |
-2.9058 |
26 |
0.3776 |
11 |
4.3053 |
3 |
-1.7070 |
24 |
-1.2402 |
22 |
四 川 |
-2.6623 |
13 |
-1.3087 |
16 |
-0.9935 |
23 |
0.4657 |
12 |
0.0044 |
12 |
-0.8302 |
19 |
天 津 |
-2.8277 |
14 |
-0.5569 |
10 |
-1.0780 |
25 |
-1.5916 |
24 |
0.8768 |
9 |
-0.4780 |
15 |
广 西 |
-3.0905 |
15 |
-1.7675 |
18 |
-0.5691 |
19 |
-1.3109 |
21 |
-0.9728 |
16 |
1.5297 |
6 |
湖 南 |
-3.1430 |
16 |
-1.3173 |
17 |
-0.5400 |
18 |
-0.6823 |
15 |
-0.5327 |
13 |
-0.0707 |
14 |
宁 夏 |
-3.7082 |
17 |
-1.8557 |
20 |
-1.0033 |
24 |
1.4919 |
8 |
-3.1217 |
30 |
0.7806 |
9 |
新 疆 |
-4.9253 |
18 |
-1.0639 |
15 |
0.9136 |
10 |
-0.7538 |
18 |
-2.3429 |
26 |
-1.6783 |
27 |
河 南 |
-5.4831 |
19 |
0.3010 |
8 |
-4.5163 |
30 |
0.0080 |
14 |
-0.5369 |
14 |
-0.7390 |
18 |
山 西 |
-5.5427 |
20 |
-0.5626 |
11 |
-3.1343 |
28 |
-0.8235 |
19 |
-1.5931 |
23 |
0.5708 |
10 |
安 徽 |
-5.8684 |
21 |
-2.1098 |
23 |
0.1609 |
12 |
-1.1052 |
20 |
-1.1575 |
17 |
-1.6568 |
26 |
海 南 |
-6.0620 |
22 |
-3.7353 |
30 |
2.4720 |
3 |
-1.3751 |
23 |
-1.4614 |
21 |
-1.9623 |
28 |
甘 肃 |
-6.2342 |
23 |
-2.5081 |
25 |
-0.3809 |
15 |
0.8610 |
11 |
-2.6290 |
27 |
-1.5771 |
24 |
陕 西 |
-6.7992 |
24 |
-2.0214 |
22 |
-0.8621 |
20 |
-0.7263 |
16 |
-1.5772 |
22 |
-1.6122 |
25 |
河 北 |
-7.9405 |
25 |
-0.7795 |
13 |
-3.1197 |
27 |
-4.0159 |
27 |
0.5121 |
10 |
-0.5376 |
16 |
内蒙古 |
-8.2062 |
26 |
-3.0888 |
27 |
-1.5912 |
26 |
-0.7312 |
17 |
-2.0971 |
25 |
-0.6979 |
17 |
青 海 |
-9.6324 |
27 |
-3.3173 |
28 |
-0.9198 |
22 |
-1.3441 |
22 |
-3.0451 |
29 |
-1.0060 |
20 |
贵 州 |
-9.7887 |
28 |
-3.5420 |
29 |
-3.1782 |
29 |
2.7042 |
5 |
-3.0015 |
28 |
-2.7712 |
29 |
黑龙江 |
-9.9505 |
29 |
-2.2063 |
24 |
-0.8864 |
21 |
-5.7394 |
30 |
-1.3690 |
18 |
0.2506 |
12 |
云 南 |
-11.0395 |
30 |
-1.8745 |
21 |
-0.1979 |
14 |
-4.5916 |
28 |
-1.4566 |
20 |
-2.9189 |
30 |
零售业长期被认为是规模经济不明显、进入壁垒低、竞争比较充分的原子型产业,但跨国零售企业大规模扩张的现实和最新的理论研究表明:相对于制造业,零售业的规模竞争力对其综合竞争力更为重要。Cioni和Milleri(1989)、Thurik和Koets(1984)的研究认为,零售企业和生产企业在规模经济性质上存在明显差异,零售企业除了可以通过采购成本的节约、固定成本的分摊、风险抵御能力的提高、单位面积交易量的增大等多方面降低其成本之外,还可以通过高度统一的连锁经营模式,低成本的“复制”扩张来实现较强的规模经济,Mcclelland(1962)等采用统计成本方法的实证研究支持零售企业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零售业的规模经济使得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呈较强的相关性,而规模竞争力与效益竞争力的相关系数为0.4155,表明我国零售企业虽存在一定程度的规模经济,但规模经济不甚显著。因此,我国零售企业在规模扩张的同时,要能够产生“剩余”,即产生1+1>2的效果,不能产生“剩余”的系统是不可能增值和发展的,互惠共生、共生进化是共生系统的本质,是自然界中一个主要的组织规则。
表3 零售业子要素与综合竞争力及各子要素的相关系数
|
综合竞争力 |
规模竞争力 |
效益竞争力 |
成长竞争力 |
市场环境 |
贡献竞争力 |
综合竞争力 |
1.0000 |
|
|
|
|
|
规模竞争力 |
0.8191 |
1.0000 |
|
|
|
|
效益竞争力 |
0.7041 |
0.4155 |
1.0000 |
|
|
|
成长竞争力 |
0.3952 |
-0.0916 |
0.2359 |
1.0000 |
|
|
市场环境 |
0.8602 |
0.8497 |
0.5687 |
0.0797 |
1.0000 |
|
贡献竞争力 |
0.5924 |
0.5384 |
0.2813 |
0.0132 |
0.3482 |
1.0000 |
(2)成长竞争力的得分与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呈较弱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3952。从动态的角度而言,一些目前零售业综合竞争力落后的地区呈现出一种较快增长的态势,而目前一些领先的省市在发展态势上偏弱。成长竞争力与规模竞争力呈弱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916),也表明零售业规模竞争力较强的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零售市场已接近或达到饱和的程度。这些城市已产生的大型零售企业,其发展壮大的途径已不是在本地寻找新的开店场所,而是兼并收购当地同行企业或跨地区发展。由此,我们可以做出的经验性判断是,未来我国零售业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外资零售商和竞争力较强省市的零售企业投资的区域将由发达地区城市的“高端市场”向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扩张。
(3)零售业贡献竞争力的得分与综合竞争力的得分呈中度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924),这与零售业的基础性产业地位是一致的。理论界关于流通产业(包括零售、批发业等)地位颇有争议,有“先导产业论”、“战略产业论”、“基础产业论”等观点。本文认为,包括零数业在内的流通业“实质是一个基础性产业,具有衡量基础产业所具有的五个基本特点:社会化、关联度、贡献率、就业比、不可替代性”。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含义
本文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尝试性地提出了我国零售业竞争力综合评价的5大要素和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对中国30省、直辖市、自治区在2003年的零售业竞争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将本研究的主要发现概况如下:
(1)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零售业竞争力综合水平呈现发展非均衡性和显著的区域性特征。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零售业竞争力综合水平普遍要高于中部地区省份,而中部地区省份又普遍要好于西部地区省份,这与我国经济发展的梯度差异极为一致。
(2)零售业综合竞争力水平主要取决于零售市场环境、规模竞争力与效益竞争力,它们是影响综合竞争力的3个重要因素。要提升零售业的综合竞争力,提升上述3个主要方面的竞争力是应当首选的切入点。此外,要科学认识零售业规模扩张的内涵,真正实现规模优势。零售企业要在资金、管理、信息等方面发挥较大的整合优势,保持规模扩张与自身经营管理能力想匹配,即市场决定扩张规模,能力决定扩张速度,确保对扩张企业实施良好的经营和有效的管理。
(3)零售业落后地区的成长竞争力较强,零售业综合竞争力较强的上海、北京、江苏等省市零售市场已接近或达到饱和的程度,未来我国零售业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需要尽快改善零售业发展的软硬环境,包括推进市场化进程,大力投资道路交通、通信网络技术等基础设施,良好的市场环境将促进零售业的发展。此外,应当以零售业的发展带动城市化,再以城市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零售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尽快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区域差距。
参考文献:
[1] Cioni, F and Miller, M, From numbers of sales to market share: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market position (quantitative) of supermarket, seminar on Adding Value to Retail Offerings, Edinburgh, 1989
[2]陈卫平、赵彦云.中国区域农业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 管理世界,2005(2)
[3] McClelland, W., Economics of the supermarket, Economic Journal, 75, 1962, 154-170
[4]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
[5] Thurik, A and Koets, J, On the use of supermarket floor space and its efficiency, the Economics of Distribution, Milan, 19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