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朴钟一起程远行。
这是东家林尚沃突然的命令。
到遥远的汉阳去办事儿,一件与生意毫不相干的事。东家让他去果川的奉恩寺。果川离汉阳不远,仅有一步之遥。
奉恩寺是位于修道山的一座寺庙。燕山君4年,贞显王后为了成宗的宣陵而将陵东的见性寺进行了大规模扩建,并改称奉恩寺。从此,这座寺庙成了禅宗的首寺。
后来,这座寺庙在壬辰倭乱和丙子胡乱中被战火毁掉,但到正祖年间,它又被重新修建,成为当时最有名的寺刹。
特别是高僧普雨任住持以后,该寺成了中兴佛教的中心。朴钟一受林尚沃之命前往这座寺庙,是因为秋史金正喜在此居住。当时,金正喜结束了坎坷的历程,寓居于此。
林尚沃让朴钟一做的事情很简单,让他去见在奉恩寺居住的秋史金正喜,向他问好,然后悄悄地送一幅字给他。林尚沃送给金正喜的字就是那天晚上林尚沃写给朴钟一看的那两行字:“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
对朴钟一来说,千里迢迢跑到汉阳,只是为了送两行字,这确实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朴钟一离开义州,花了15天到了果川的奉恩寺。
朴钟一一到奉恩寺,就去拜见金正喜。
朴钟一跪在台阶下行完大礼之后,抬头对金正喜说:“义州林尚沃大人向您问安。”
“噢,是吗?”金正喜非常高兴地问,“林大人一向可好?”
林尚沃从心里仰慕金正喜,金正喜对林尚沃也是礼敬有加:“林大人最近好吗?”
朴钟一让下人向金正喜献上带来的珍贵的野参。因为与金正喜相交已久,每次见面的时候,林尚沃总是献上最上等的野参。
“每次都送这样贵重的礼物,”金正喜一边收下林尚沃送来的野参,一边说,“请代我转达由衷的谢意。”
“还有别的东西要呈给大人,”朴钟一小心翼翼地从怀里掏出保管得非常好的纸,“林大人吩咐,这次来拜访您,一定把这个东西给您过目。”
“拿过来给我看看。”
朴钟一用双手把纸呈给金正喜。金正喜默默地展开来看,并开始读纸上面所写的字。
金正喜读完后说:“请将写字前后的事情说给我听听。”
“一天,母鸡正带着小鸡在院子里啄食吃,突然一只鸢飞下来用利爪将那只鸡捉走了。林大人看到这个情景之后,当天夜里就写下了这些字。”
“后来呢?”
“第二天,林大人将所有的商人都叫了来,免除了他们的债务,连账本都烧掉了。不仅如此,林大人还将家中金银分给那些商人让他们带回去。”
“好!”金正喜猛地一拍膝盖,高声赞道,“这个躬耕菜田的老人终于在菜田里刨出金佛像来了!”
朴钟一不能理解金正喜为什么如此赞叹。但是,金正喜的赞叹并不令人费解。林尚沃号“稼圃”,所谓“稼圃”就是“在菜田里种菜的人”的意思,所以,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就是喻指林尚沃。说林尚沃在菜地里刨出金佛像,就是暗示林尚沃得道成佛了。
“法举扬”。
佛家有一种通过向他人示以本人的悟境而观照他人悟境的做法,叫做“举扬”。无论是以十字浓缩本人悟境的林尚沃,还是甫阅十字即洞穿林尚沃悟境的金正喜,都是超越了凡人境界的贤人。如果说他们之间有什么差别的话,只能说林尚沃是通过商来悟道成佛的,而金正喜
是通过书来成佛的。
金正喜接到了林尚沃让朴钟一带来的佛偈后,当场挥毫泼墨。
写着林尚沃的十字偈语,金正喜更加深刻地体味林尚沃所到达的超脱境界。
这个时候,金正喜每天都埋头临摹达摩像,这是因为一年前他的老友白坡大师圆寂了。金正喜一生之中与两名僧人相交甚厚,一个是以茶道见称的草衣,另一个就是白坡。
白坡是全罗道茂长人,12岁出家为僧。早年以讲经布道而闻名,40岁后“认识到佛法的真谛不在文字,而在悟道,自己以前不过是一直在说一些大违佛法的话”,就这样开始忏悔,经过五年面壁修行,终于返璞归真,成为当代第一禅师。
特别是,白坡整理禅门要义,创立了白坡派。
此外,白坡还是一位集律、华严和禅之精髓于一身的巨匠。与之过从甚密的金正喜称赞他为“海东达摩”。
金正喜称白坡为“海东达摩”是有缘由的。
在见到白坡前,金正喜就非常喜欢画从印度东渡来到中国,成为中国禅宗始祖的菩提达摩的像。每当金正喜画达摩像的时候,许多人总是问他:
“您怎么画白坡的像呢?”
这个时候,金正喜总会回答:“没有,我从来没有见过白坡。我画的是达摩。”
但人们并不相信。无奈,金正喜就到灵龟山龟岩寺亲自拜见白坡。金正喜一见到白坡,就明白了人们为什么会那样说。白坡就像是从自己凭想像所画的达摩像里走到现实中的人。
从此,金正喜就极口称赞白坡是“海东达摩”,两人开始了不平常的交往。正是从白坡住在全罗北道顺昌的灵龟山龟岩寺的那个时候开始,金正喜受托为白坡画像,在画完了极像达摩像的白坡像之后,又为那幅画作序。在题为《记白坡像兼序》的序文中,金正喜写道:
“年前为达摩像,见者咸以为白坡像,其缘奇也。疑为达摩圆寂,精神西归而报身东现。向者,山谷老人以李百施所作陶渊明像与己肖,而秦淮海所画陶渊像益酷肖自己,遂以陶渊明像为己像。达摩白坡自非一人,实为一体。入灵龟山,为白坡像,弟子焚香,为题曰:‘远见达摩,近见白坡。非一实一,入不二门。清水今日,明月前身。’”
在收了林尚沃送来的山参,读了林尚沃写的字后,金正喜觉得林尚沃也达到了“入不二门”的境界。
林尚沃看到鸢把一只鸡攫走,顿悟不二法门,真正感悟了万物无别的境界,并把自己的所有财物都分给了别人。正如金正喜称颂白坡的“清水今日,明月前身”,林尚沃已达,“心如明月珠”的境界。
金正喜非常清楚,尽管含而不露,林尚沃正不断为自己施行无相布施。
十余年前,金正喜在《岁寒图》跋文中写了自己为李商迪画《岁寒图》的原因:“去年甫送《晚学集》、《大云山访问稿》,而今又赠《皇清经世文编》。此皆人间罕见之作,且千里迢迢、耗时数载从远方所购,诚系来之不易而非唾手可得之物也。”
通过这篇跋文,金正喜对弟子李商迪辛苦几年的时间为自己到千里之外的北京去买贵重的书表示感谢,但也隐约猜出买这么贵的书需要花大笔的钱,而这钱都是林尚沃资助的。因为李商迪只不过是一名译官,购买长达120卷的昂贵的《皇清经世文编》的费用,光凭李商迪一个人是筹措不来的。
特别是,林尚沃明知为犯罪遭流放的重罪人斥巨资购物本身也构成重罪,依旧不动声色地为李商迪提供巨资,暗中资助金正喜。对此,金正喜心知肚明。
所以,金正喜打算,就像给前往济州岛的李商迪作《岁寒图》一样,虽然林尚沃是通过朴钟一而非亲自来,但还是要送一件礼物给他。
朴钟一交待过林尚沃的礼物和林尚沃要金正喜过目的文字后就想起程返回,但金正喜把他留了下来,原因正在于此。
那时,金正喜已是年近七十的老人,加上前后两次经受十余年的流放生涯,早已身心俱疲。金正喜一生中曾用过秋史、阮堂、诗庵、天竺古先生等百余个名号,但晚年在奉恩寺住的一段时间里特别爱用“老果”为号,由此可见,金正喜那时已经通过文字把自己比喻成“老果”了。
林尚沃是自己尊敬的老友,为他画些什么写些什么才好呢?金正喜为此大费周章。
每天早晨,朴钟一都要去拜见金正喜,向他问安:“您昨天晚上睡得好吗?”
每次,屋里都没有回音,而是传来阵阵咳嗽声。这个时候,朴钟一就这样问:
“大人,今天可以吗?今天我可以回去了吗?”
每当这时,屋里的金正在喜总会回答:“再等一天吧,明天大概就可以回去了。”
“明天就可以回去了”这样的话,金正喜已经重复一两天了。又过了几天,五六天都过去了,还是没有消息。朴钟一心里非常纳闷,金正喜到底为主人准备什么样的礼物,要花费这样长的时间?
10天过去了,朴钟一有些等不及,早晨一起床就到金正喜的住处去问安:“大人,昨夜安好吗?”
房里还是没有回音。
“大人,今天怎么样?今天可以回去了吗?”
就在这时,房门大开。过去10天,朴钟一来问安房门从来没有开过,而这次房门却“哗”地打开了。“当然。”金正喜回答说,“今天你可以回去了。”
金正喜手里拿着件东西,说着,他把那东西递给朴钟一:“请把这个转交林大人,转交的时候请转达林大人:在天竺居住的老人给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送去一枚老果,让他好好品尝。”金正喜让人带给林尚沃的就是这样的一句话,然后就关上了房门。朴钟一道了辞,房里再无反应,连咳嗽的声音也没有了。
朴钟一看着金正喜送的礼物,是一件用厚纸包着的东西,外面写着“亲展”两个字,意思就是让收东西的人亲自打开。送给主人的东西自然是不能打开来看的,再说那里面的内容也不是让朴钟一看的,因此朴钟一更加感到好奇。
套子里装的到底是什么?到底什么东西这么重要,让他在奉恩寺呆一两天不行,非要呆上足足10天?
10天后,朴钟一回到义州去见林尚沃。林尚沃正像金正喜所说的那样,流着汗在地里拾掇蔬菜。
离开义州的时候还是春天,到从汉阳回来,不知不觉已是初夏时节了。
“平安回来了?”林尚沃一边洗手一边迎接朴钟一,然后两人相对坐下,“那么,见到秋史大人了?”
“我按照您的吩咐去奉恩寺拜见大人后,就回来了。”
朴钟一开始把这段时间的事情原原本本向林尚沃禀告。
“秋史大人怎么讲?”听了朴钟一的话,林尚沃双目闪光。
“读了文章后,大人这样问我:‘请把写这句子前后的经过说给我听。’”
“你又是怎么回答的?”
“然后我就直接把从您那儿听来的话讲给他听了。听了这些话,秋史大人又问:‘后来呢?’我回答说:‘第二天,主人就把商人们都叫了来,免除了他们的债务,并把账本也用火烧掉了。不仅如此,主人还给商人们每人一份金子让他们带回去。’”
“那么,大人怎么说的呢?”林尚沃依旧双目精光闪烁。
“秋史大人猛地拍膝赞了声‘好’!”
“就这些?”
“还有,之后,秋史大人自言自语说了句莫名其妙的话。”
“自言自语?”
“秋史大人是这样说的:‘这个躬耕菜田的老人终于在菜田里刨出金佛像来了!’”
听了朴钟一的话,林尚沃突然放声大笑起来。那是一种足以让朴钟一大吃一惊的开怀大笑。
林尚沃一边大笑,一边拍着自己的膝盖说:
“没错,没错,正是那样。”
朴钟一不知道林尚沃为什么笑。
为什么秋史大人一句“这个躬耕菜田的老人终于在菜田里刨出金佛像来了!”的话会让主人感到那么高兴,那么好笑呢?朴钟一正色地向林尚沃问道:“什么让您如此高兴?”
林尚沃答道:“看你这人!我老了,秋史大人也已是古稀老人,然而大人还能有这样明亮的眼光,怎能不让人高兴呢?”
大笑了一通后,林尚沃接着问:“后来又怎样了?”
“又等了几天,大人说让我给您带话,并让我把这个东西交给您。”
“什么东西?”
朴钟一把从金正喜那儿带回来的东西双手呈给林尚沃。林尚沃从朴钟一手里接来,打开一看,白纸上写着让朴钟一转送的“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字,正是林尚沃所熟悉的秋史的笔迹!
果然是天下名笔!
右上角写着“为林尚沃”,还有金正喜的落款,证明系出自他本人之手。林尚沃心里一直仰慕金正喜,并且一直与他保持着密切的交往,但这还是第一次得到金正喜这种有明确落款的作品。尤其是,这幅字还特别声明是“为林尚沃题字”呐!
“果然神来之笔!”林尚沃盯那幅字叹道,“这哪里是人之书艺,分明是神仙的笔法!”
林尚沃自言自语,一遍又一遍地感叹不已。
“还没完呢,”朴钟一接着说,“我去辞行的时候,秋史大人说‘再呆一夜吧,大约明天早晨就可以回去了’,所以只得在奉恩寺又呆了一夜。”
朴钟一接着说道:“秋史大人‘再呆一宿再回去’的话,第二天、第三天还是没有变。两天、三天、五天地又过了几天,还是没有消息。最后到了第十天,我去给秋史大人问安的时候,房门大开,秋史大人出来说‘今天你可以回去了’,然后就给了我这件东西。”
朴钟一把自己小心翼翼地保管的那个装在套子里的东西双手呈给林尚沃,说道:“秋史大人让我把这转交给您。”
林尚沃接过。
套子上写着“亲展”,是金正喜那熟悉的笔迹。
林尚沃小心地打开套子,并问朴钟一:“那么,再没有别的话了?”
朴钟一像突然记起了什么,说道:“秋史大人把这个东西交给我的时候,让我转达一句话。”
“什么话?”
“说住在天竺的老人给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送来一枚老果,让老人好好品尝。”
林尚沃听到朴钟一转述的话,刹那间洞穿了金正喜的心意。
“在菜田时种菜的老人”正是“稼圃”,也就是林尚沃本人。“在天竺住的老人”则是终生信仰佛教的金正喜自己。金正喜生前取佛祖涅NB021时所在的天竺作为自己的号,称“天竺古先生”。而“老的果实”则是喻指金正喜晚年寓居奉恩寺时所用的号“老果”。
“金正喜给林尚沃送来一枚老果并且要林尚沃好好品尝。”
老果,林尚沃边解套子边想,原来这套子里装的是一枚老果。
“老果”送来的一枚“老果”就装在套子里。
林尚沃掏出套子里的东西展开来看。朴钟一也同样非常好奇,屏住呼吸看着上面的内容。
林尚沃边展边看。那是一帧画卷。画轴是从右往左展开的,所以自然地字也从右向左慢慢展现。开始展现的字是这样的:
“商业之道”
看到这字,林尚沃马上又拍膝大笑起来:“没错,没错,正是这样。”
商业之道。
林尚沃一生从商,而金正喜送给林尚沃最后的礼物,是一包老果。
林尚沃将那幅画卷继续展开,接着出现的是“稼圃是赏”。
所谓“是赏”就是对艺术作品仔细地吟味、理解、享受,颇有鉴赏的意味,与金正喜送给林
尚沃的“送一枚老果,好好品尝”这话的意思是一脉相通的。
最后是金正喜的落款:“老果”。
林尚沃的手停了一下,又轻轻地继续将那卷轴展开,他的手微微地颤抖着。一幅画缓缓展于眼前。
一幅风景画。
远有低山,近有田园。田园上有一方菜地,一个老人正在那里拾掇着蔬菜。菜田的旁边,有一条小溪在流淌。画幅里正在拾掇蔬菜的老人的形象指的正是林尚沃,而老人的形象也极尽简化,乍看像山、溪、岩石等风景的一部分。画卷全部展开,最后的部分是金正喜为林尚沃所作的题跋。那是金正喜为了详细解释画题“商业之道”所作的说明。
林尚沃开始轻轻地读那篇文章。文章是为称赞一生经商的林尚沃而作,通篇流露着金正喜对正确地感悟了商业之道并终成商佛的林尚沃的赞赏。林尚沃轻轻地吟咏着那篇文章,不禁感叹:
“真是‘只可有一,不可有二’啊!”
林尚沃这句赞叹,出自金正喜在《不作兰图》中的题跋。
金正喜的作品真是达到了书画合一的极致。看罢,林尚沃又去看跋文末尾的“老果老人书”字样。
看到这几个字,林尚沃马上想到朴钟一刚才所说“住在天竺的老人给在菜田里种菜的老人送来一枚老果,让老人好好品尝”的话,忽然又拍膝叫道:“老果果然熟了!”听到这话,朴钟一满腹疑惑地问:“什么老果?哪里有老果熟了?”林尚沃笑道:“你也想吃老果吗?想吃的话,随便摘吧。”
朴钟一不明就里,犹自追问:“什么意思?我怎么一点儿也听不懂呢?哪里有老果,想吃就随便摘呢?”
林尚沃又笑着说:“秋史大人是经受了坎坷曲折的历程而活下来的。经历了在济州岛的10年、在北青郡一个村子里两年的流放生涯之后,金正喜已进入老年了,受着病苦的煎熬,过着不幸的生活。然而,面对着狂风暴雨岁寒的洗礼,金正喜大人像青松一样挺拔,顽强地走过来了,最终结出浓香扑鼻的果实,这不正是‘老果’的成熟吗?”
林尚沃指着画轴最后的“老果老人书”说道:“我想送美味的果实给朴公吃,想吃多少就摘多少,其意义就在于此。”
至此,朴钟一才明白了东家的真意,醒悟“老果”就是喻指金正喜费尽心思花了10天的时间画出的作品《商业之道》。
老果。
正如金正喜所语,“老果”送来一包“老果”,而其中最后的果实正是为林尚沃而作的《商业之道》。这是金正喜最后的遗作,也是至今尚未公开的最佳作品,《商业之道》就是这样问世的。
林尚沃从鸢将啄食的鸡攫走的情景中悟到了自己命运行将结束,回归于无,并最终悟出“财上平如水,人中直似衡”的道理。而金正喜在看到那句佛偈的瞬间,马上得知“这个躬耕菜田的老人终于在菜田里刨出金佛像来了”,就使出浑身的力气结出了平生最后一次一枚“老果”。无论是送来果实的金正喜,还是悟出果实已十分成熟的林尚沃,都超越了俗人和凡人的境界,达到了超人的境地。
即将面对死亡的两个老人,在一生中最后一次证实了彼此的友情。这正是老果与商道结出的果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