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涤陈 男,1931年11月8日生,汉族, 辽宁省康平县人,1948年参加工作,1949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康平县第九区政府助 理员;康平县土产公司、百货公司副经理;县人民政府计委副主任、商业科科长。1955年 至195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习。 1959年8月至1978年在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曾任商业研究组学术秘书。1963 年评定为助理研究员。1978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经济研究所商业外贸研究室主任,财贸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1978年起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财贸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1982年兼任商业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北京市政府经济顾问、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供销合作经济学会 和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黑龙江商学院、天津商学院、重庆商学院、北京财贸学院、安徽财贸学院、江西财贸学院、中南财经大学、山西财经学院、河南财经学院、北京财贸干部管理学院等 10所院校兼职教授。1992年荣获国务院颁发的"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事业做出突出贡献"证书。
自1959年起,高涤陈教授一直从事商业经济学和流通理论的科研工作。60年代初,曾任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主编《社会主义经济 论》流通篇的重要助手,80年代初,孙冶方教授续其未之作,他再次参与其事,并完成了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流通概论》一文。
改革开放以来,高涤陈教授先后考查了日本、西德、英国、澳大利亚、瑞典等国的流通、服务产业,在总结中国建国以来商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自己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经济理论,提出了一系列中国商业体制改革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
1.1979年较早地提出了竞争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定现象,而是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凡是有商品经济形式的社会里,在经济中都必然会存在竞争,竞争规律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动力之一。 (《经济研究》1979年6月份;论商品竞争"一文)
2.1979年提出商品流通领域的主要经济规律是价值规律/自愿让渡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和货币流通规律,提出了流通规模 概念并论证了流通规模不断相对扩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光明日报》1979年8月12日和1980年2月9日)
3.1980年春率先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流通经济论》第16页),从理论上论证了人 类在发展经济的几千年历程中所造就的商品变换,是社会经济灵活有效地运转形式,它不是人们可以随意取消的。历史已经证明:"如同人们不能随意提高生产力,不能任意选择社会生产方式一样,人们也不能任意选择社会经济的运转形式",社会主义经济只能继续采取商品货币经济形式来运转,别无它途。 (《流通经济论》第94 页)
4.1981年11在国内首次提出"流通生产力"概念,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流通生产力的内容;所谓社会生产力应该包括生产领域的和流通领域的生产力。否则,即是不完整的,确立流通生产力概念有助于克服我国商业长期落后,流通力严重不足,妨碍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问题。(《财贸经济》和《经济动态》1981年第5期、 第2期)
5.1982年提出并论证了流通领域(包括商业与服务)劳动是生产性劳动。从理论上论证了必须从社会劳动的自然性方面和社会性 方面相结合中,去认识劳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区别,突破了以 往由于片面地把经典作家就资本主义社会商业劳动的一个方面即社会性方面的论述当成普遍性的结论,因而,长期把商业劳动划入非生产劳动之列的传统理论。(《中国经济问题》1982年5期)
6.1983年在国内首次论证了国际贸易中的比较成本原则是价值规律在国际市场上发生作用的特殊表现形式。在国际市场上,中 国商品的个别价值已为该国社会所承认,即一国商品的价值在国内已经形成。所以,它到国际市场能够表现为多大的国际价值量,必然关系着一国的经济利益的得失,故一切国家其政府必然要直接干预国际贸易。(《世界经济》1983年第6期)
7.1990年首次提出服务经济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服务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和交往联系。这种交往关系是服务业活动方式所特有的社 会关系的表现形式。(《服务经济学)第10页,河南人民出版社,1990 年12月版)
8.80年代初还提出并论证了在商品经济形式下,从社会经济运行的动态上考察,不仅生产决定流通,流通也同样可以决定生产,它决定和制约着生产的规模、结构与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突破了生产决定流通,重生产、轻流通的传统理论和实践。(《社会主义流通 过程研究》一书)
9.对于商业和流通体制改革提出了必须遵循的若干原则,提高经济效益原则,并论证了商业企业经济效益的特殊性,商品购销关系相对稳定的原则,强化商业网络体系力量的原则,符合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趋近的原则;保持和强化国有商业在国内市场上的支配作用,企业机制改革和创建有利于商业运行市场环境双向推进的原则,遵循两种客观规律即不仅遵循经济规律,还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客观要求的原则。
高涤陈教授为我国商经领域著名学者,曾承担并完成了国家"六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流通过程研究》和"七 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商业改革与发展(完成成果:《商业运行概论》)等重大课题。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论文近300篇,其 中,《论流通领域的经济规律》和《关于流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 曾分别获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品流通论坛》期刊优秀论文一等奖,1985年出版的《商品流通若干理论问题》一书获辽宁人民出版社优 秀图书二等奖。年过6旬的高涤陈教授仍活跃在学术研究领域,正在进行中国社会科学院1995年招标重点课题《大宗农产品流通体制和宏观政策》的研究。
高涤陈教授自1978年起指导硕士生,研究方向是商业经济学和流通理论。作为一名治学态度严谨、以独创见解闻名于商业经济界, 特别是日本流通理论研究界享有较高声誉的学者。他对学生的要求是,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专业知识,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 法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但决不盲从。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理论,并在其基础上发展成为有现实意义的理论。
1978年至1985年他培养的五批12名硕士生均以优良成绩获得学位。1985年起,他作为中国第一位商业经济学博士导师,培养了全国首批商业经济学博士,至1997年共培养14名商业经济学博士,尚有2位博士生将于1998年毕业。他培养的学生有的成为科研 骨干,有的在行政管理岗位上担任重要工作。比如,第一批博士孙祥剑现任沈阳市副市长,1986年毕业的硕士罗哲夫现任中国农业发 展银行信贷部部长,博士生王诚庆、白景明分别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和财政部经济研究所负责研究室的领导工作。
高涤陈教授从事科研工作已近40年,现在,已77岁的他仍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并以严谨 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得到同行和学生们的尊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