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流通专家库零售专家 物流专家 营销专家 服务业专家 商业地产专家 餐饮酒店专家 批发市场专家 流通产业专家 流通政策专家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新秀专栏 | 专家观点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专家秘书处 | 商界精英 | 专栏申请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专家网 >> 名家专栏 >> 北京 >> 高涤陈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高涤陈:东西方商业文化差异与贸易         ★★★
高涤陈:东西方商业文化差异与贸易
副标题:
作者:高涤陈 来源:1999年08期《财贸经济》 人气: 时间:2009-1-14 9:03:56 进入论坛

    一、文化与商业文化

    世界各国对文化内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一般把文化界定为: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这种界定不失为精确,但它并不易真正理解和把握;我们不妨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积累或沉淀,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长期发生重大影响和起着强大作用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具体地体现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定地域内人类群体的思想方法、生活方式、社会习俗上,也体现在它们的社会制度、政治与经济制度上。因而我们也可以把文化看作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类群体保持思想、行动上一致的一种整体力量,它排斥与这种力量相反的任何东西。

    商业文化是社会文化整体的一个分支,又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意义的文化体系。所谓商业文化就是:以商品为载体,以商人的经营活动为动力和纽带,反映、传播、创造、弘扬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称。商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整体的一个部分,它既能积极地反映和传播社会文化,又能同时创造出具有商业特色、商业内容的新文化,从而既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内容,又强化了社会文化在人类社会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推动力量。

    对于商业文化,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作具体分析:(1 )商品是文化的载体。一个商品问世,它身上不仅具有某种使用价值,还体现着生产者拥有的技术水平和工艺高度,它的造型、色泽、艺术图案等外在表现形态还反映着生产者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和人们的思想意识与社会习俗。总之,商品体本身体现着一个地域、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既有的社会文化内容。因而,商品的交换过程同时也就是文化的交流过程。(2 )商人的经营理念是商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来源于社会的伦理道德传统和商业经营活动的实践过程。一切商业活动都以取利为基本目标,但是,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商人的取利都要受到反映社会公共利益的社会公德所制约。在中国历史上长期争议不休的义与利的问题就是商业谋利与社会公共利益矛盾的表现。所以,商人的经营理念总是在商业赢利同社会公共利益取得平衡,并在反映公共利益的社会伦理道德约束下形成的。(3 )商业的经营方式是商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商业企业既然以获利为立足点,那么有利于扩大销售又符合社会伦理道德的经营方式就是它的最佳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商业经营方式从杂货店到百货公司,再到超级市场以及当代五彩缤纷多种多样豪华大商场的历史演进过程表明,商业企业经营方式既能传播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时也是商人参与、创造商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4)商业企业的技术设施是商业文化的物质表现形式。 商店的规模、造型、门市装潢、牌匾的艺术形式都表现着一个商店经营特色和店风店貌;现代化的商业技术设施,既为顾客提供方便,也大大提高了商业企业文明经商的水平。(5 )商业企业的营销手段也是商业文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从历史上看,商业营销手段的文明程度是同社会文化进步并肩发展的。用损人利己手段进行竞争并获取利润,是商业不发达、商业文化水平低下的产物。(6)商业企业的服务观念、 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也都蕴含着商业文化的内容。商业企业从向顾客包里要钱到奉顾客为上帝,从一手钱一手货到售前提供讯息、售中介绍商品性能和使用方法、售后送货、退货、延长保修期等等,都是商业服务观念的升华和服务方式的质的变化。它们都反映着商业文化水平的提高和阶段性的发展。

    上述商业企业经营活动所体现的商业文化内容的各个方面,既反映出商业企业家自身的文化素质和企业的商业文化水平,也无一不反映着那里的社会文化传统以及现实的社会文化态势及其发展趋势。

    商业文化既然是在社会经济基础和人们的商业活动中产生,它必然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发展而发展;它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度和作用力也会随之强化。这种不断强化的力量是通过商业文化的功能表现出来的。商业文化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功能有其独特之处:

    第一,商业文化具有强化竞争力的功能。商业文化产生于商品经济,能强化商品经济固有的竞争力,并推动它向更高层次发展。所有商人,他们的活动都是以取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为目标。为此,他们必须多方面掌握货源、扩大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不断增强自己在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于是就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商业精神:不断开拓、进取、创新、承担风险的精神。这种精神既是商人们创造的商业文化的重内内容,也是强化市场竞争力,使市场竞争沿着推动社会经济生活进步方向发展的巨大力量。同时,商业文化强化竞争力的功能还表现在商业企业自身的经营活动方面。

    第二,商业文化还具有增强商业联合力的功能。商业的联合力量总是与竞争并存,并相辅相成,尽管人们常常只注意市场竞争力而忽视联合力的客观存在。商业的联合力主要表现在布满人类生活各个角落的商业网点和商业网点之间的商品购销关系。无论市场竞争如何复杂、激烈,也无论商人们在交易过程中如何斤斤计较、讨价还价、争执不休,但他们最终都将达成协议,实现成交。很明显,所有商品从离开生产领域到进入消费领域的全部过程是由全社会商人们的整体力量即商业联合力来完成的。可见,商业的联合力是一个勿庸置疑的客观存在。

    商业文化不仅从不同方面反映商业的联合力,而且它还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上推动和增强商业的联合力。商业活动中必须不断地达成协议、完成交易的客观要求,必然会造就和形成互相协同配合和合作的精神,这种精神推动着商人相互之间、商人同生产者、商人同消费者之间尽可能地保持较为稳定和持久的买卖关系,这必然会增强商人们把商品运送给消费者的整体力量;为协调市场交易活动,商人们总会按行业联合成一定的行业组织形式,确定行业的行规,规范他们的交易行为,从而使市场交易规范化。商人们的协同、配合、合作精神是完成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通过程的一种巨大的力量,这种力量本质上是人类群体不断进步的内在动力和人类基本劳动方式——群体性协同劳动、联合劳动相一致的。以协同、配合、合作为基础所形成的企业精神,一旦被上升为企业的经营理念并灌输给全体员工,它就会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使企业在扩大经营、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加效益上取得显著的成果。商业企业内部的凝聚力是商业整体力量——商业联合力的基础;凝聚力越大,商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整体力量即联合力也就越强。

    市场竞争力和商业联合力造就了具有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特点的商业文化,这种商业文化又以其自身的力量强化着市场竞争力和商业的联合力。商业文化中的开拓、进取、创新精神,以及保持信誉、承担风险、协同合作、公平交易、平等竞争等经营观念都是社会道德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中一部分与约定俗成的社会公德相结合形成市场交易的社会性思想约束,一部分则上升为商业行为准则,乃至法律法规型的市场经济活动的强制性约束。

    第三,商业文化具有传播与融合不同文化的功能。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在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文化,它的传播及其同别类文化相融合,很大程度上是由商人的贸易活动来完成的。一种商品一旦经过商人之手,从产地运送到消费地,对于输入地域来说,它就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使用价值或消费对象,它还带来产地的生产技术、工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艺术表现形式,以及不同的语言、信仰和风土人情,也就是带来了消费地人们前所未见、前所未知的新的文化内容。世界上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正是在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中,不断吸收别人的优秀文化内涵,使其与自己文化传统相融合,并不断淘汰本文化中的糟粕成份而向前发展的。这说明社会文化包括商业文化交流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一种实实在在的强大力量。

    第四,商业文化具有增殖的功能。一种文化一般都有它自己的价值体系。商业文化的价值体系的核心和集中体现就是商人的经营理念。一个以诚、信为本,优质劳动(包括优质商品和全方位服务)去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日积月累,久而久之就必然形成自己的商誉。商业名店的商誉绝不是广告宣传所能造成的,它是一个商业企业长期高出一般劳动的优质劳动的沉淀和积累。名牌企业商誉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因而,商誉才能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并不断增殖。可见,商业企业的商誉是商业文化增殖功能的生动体现。

    商业文化的各种功能有的是凭直观可以感受的,有的则是不易体察的,但是不管人们是否感知它、理解它,它们总是作为贸易活动中一种客观存在而发挥它们的巨大作用。

   二、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与贸易

   (一)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决定了东西方商业文化的差异。由于社会文化不同,反映和传播社会文化并在社会文化基地上发展起来的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商业文化自然也就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东方与西方是世界文化的两大主流,二者之间的差异十分明显。它反映在人们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生活方式、消费模式、社会习俗、审美观念、艺术形式、教育体系、社会组织形式和结构以及产品的生产方式和工艺过程等诸多方面。这在每个人从事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科学技术的和文学艺术的各种交往中都会清楚地感到它们。这些差异自然也要反映在商品及商人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营销手段和具体交易行为之中。

    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是社会文化的集中体现。以中华民族为源头、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其社会伦理道德观念是以仁义理智信为主要内容的中庸之道。它讲和谐、协调、礼让、容忍,讲群体,“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讲度,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既不能“不及”,也不可“过之”。这种占支配地位的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准则反映在商人的经营上就是“经商取利不忘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仁中取利真君子,义内求财大丈夫”;这种“以义取利”的商业经营理念在商业实际营销过程中不仅注重联合、协调、协作,而且还被具体化为“秤平斗满”、“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公平交易”、“和气生财”、“买卖不成仁义在”等经商的格言。中国商业文化体现在商业经营方略上则是,以诚和信作为营销方略之本,在商业营销策略上则注重市场商机和讲求谋略。

    中国是一个经历封建制度长期统治的国家,历代封建王朝都程度不同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加上传统文化中把商人的谋利视为低级的、卑劣的行为;商人不仅被列入“贱民”之类,而且还以“无商不奸”来形容商人的品行。这种轻商思想意识长期存在,以致延续到新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之中,直至改革开放后才有了转机,80年代末开始了商业文化的探讨,近些年已开始使用商业产业和流通产业的概念。因此,中国商人创造的商业文化,既是来源于传统的社会文化,又是在传统文化中的轻商思想意识压抑下步履蹒跚地向前发展的。但是,商业文化力量毕竟是强大的。在它的强大作用下,中国近代出现了一批闻名中外的老字号——名店,经营纺织品的“瑞蚨祥”、鞋帽业的“盛锡福”鞋店、“同仁堂”中药店、饮食业的“全聚德”烤鸭店等等。它们都是以诚信为本、货真价实,以优质劳动为顾客服务,经过一代又一代全体员工努力而取得影响深远的良好商誉,改革开放以来它们这种无形资产还在不断加大、增殖;并且又有一批新的企业正在加入这个行列。

    西欧诸国15世纪末、16世纪初以文艺复兴为起点,反映商品经济要求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西方社会文化,是以人文主义为中心内容的。无论是早期的《十日谈》,或稍后的《巨人传》、《王子复仇记》、《威尼斯商人》以及继起的一些文学巨著,都是主张以人为本,代表新兴的资产者和市民向神权文化的统治进行了猛烈地冲击。经过17世纪的反复,到18世纪中叶与工业革命相伴随再度兴起新的文艺复兴,它在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基础上发展为尊重个人的权利、个人自由,对于社会整体则倡导法制精神,三权分立,制约政府权力。西方的这种人文主义的社会文化是与资本主义经营制度的确立并行的,也是在商品经济成熟和巨大发展基础上完备起来的。商品等价交换的客观要求必然在人们意识中形成平等的观念;商品要求冲破各种障碍和疆界的限制自由流通的经济力量和商品所有者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利益,自主地处置商品,又必然会造就人们的自由意识,商品交换过程中协商议价、自愿成交所形成的民主精神,等等,这些由商品经济发展所造就的精神文化与人文主义的文化内容相结合,形成了适应和有利于商品经济乃至市场经济发展的西方社会文化。它反映在商业活动中就集中体现在:商人把赢利寓于尊重顾客、顾客至上之中,“顾客是上帝”,一切为顾客方便,就成为西方商业经营理念的核心内容。在经营方式上,为了顾客购物方便,早在19世纪初(在巴黎)就创建起第一家百货公司,它在店内按商品类别分别陈列,便于顾客购买,从而掀起商业经营方式的第一次革命;20世纪30年代又出现超级市场,以供顾客自主、自由地挑选商品;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把购物与游乐活动结合在一起的豪华大商店,方便顾客的昼夜店,电话、电视购物,送货上门以及多种形式的售后服务,都反映出西方商业文化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推进作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接触和吸收西方商业经营方式、管理方式,也使中国商业企业面貌一新。

    东西方商业文化各有长处和短处。当代世界商业发展表明,西方商业文化中突出个人利益、个人自由和个人作用的人文主义,有利于个人创造性的发挥,却不利于企业间联合与协作,不利于企业内部和谐一致的整体力量;而东方商业文化则与此不同,它会增加企业内部的凝集力,从而有利于抗拒风险和发挥群体效应。东方文化中的这一优势已经引起西方有识之士的关注和研讨。

    (二)文化差异与贸易

    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中,人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文化在经济交往,特别是贸易活动中的日益增强的巨大作用。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商品贸易,输出国的商品需要适合输入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这是从事国际贸易的人们早已熟知的问题。但在国际贸易的背后存在着贸易双方的文化冲撞和文化融合的矛盾,则需经过长期的贸易实践才能逐步地被人们认识和理解。

    商品贸易同时也就是文化的交流。任何民族、国家的人们对于舶来品既有好奇之心,同时又在自己文化传统支配下有着本能的抵制情绪。这就要求输出国商品所体现的文化内容和商人们的营销方式尽可能地适应输入国传统文化,对于输入国来说又需要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如果输出商品的文化内容适应性进展缓慢,经营者又根本没有适应的思想意识,而输入方人们好奇心减退,抵制力量增强,就会演变成贸易冲突。当然,国际间的贸易冲突主要是经济利益的冲突;但是,文化的冲撞不仅常常是贸易冲突的诱因,而且总是这种冲突的深层次的一个动因。在世界近代史上由于贸易冲突和文化冲撞而兵戎相见的事件不胜枚举。

    由商品贸易所推动的文化交流,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互相吸收,在共同发展中促进经济的成长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以商人运销商品为纽带的文化交流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接受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包括高效率的生产技艺、优质商品、有利于人们发展的生活方式及美好艺术形象等,是人类的共同意愿。这种共同性使通过商品贸易带来的文化不断地被交易双方所吸收;各民族、各国家社会文化、商业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断地互相融合。这一方面使传入的优秀文化逐渐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又在融合中创造出推动人类共同进步的新的文化内容。即使是在商品贸易过程中发生了利益冲突和严重的文化冲撞,其结果也同样会出现不同社会文化的精华部分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情形。

    与国际贸易相伴随的文化交流,既有不同文化相互冲撞的矛盾,又有互相吸收、相互融合的一致性。历史事实表明,不同社会文化的精华彼此吸收、相互融合总是国际经济交往的主流。经济交往及其同时发生的文化交流既是增强世界各国人们相互了解的基本方式,也是推动各民族、各国家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的巨大力量。奔忙于世界各地的国际贸易活动家们对经济技术交往的文化内容及其作用认识得越清晰、理解得越深刻,就越能运用商业文化在国际贸易中的功能,把自己的买卖做得更好,商业文化在贸易中的力量也就越强大。

   三、经济全球化与商业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它的主要标志是:由电子技术应用而崛起的信息网络,新科技武装起来的便利高速的交通运输,遍及全球的资本流动和金融信贷网络,通行国际贸易规则更加全面和完善,国际贸易种类从传统的食品、燃料、一般工业日用品到技术设施,再到服务产品、知识产品迅速增多,80年代以来服务产品和知识产品在世界贸易额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这一切使得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发展规模空前扩大。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的急剧增长正在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使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势头更加强劲。

    这种发展态势将把商业文化带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在现时所看到的主要表现有:

    商品贸易中的文化内容日益加强。随着各国、各民族经济收入的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商品、服务的文化内涵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商品生产者还是商人都将适应这种要求,使商品在造型、色泽、艺术形式、使用性能等方面尽可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各种各样的爱好。商品本身的文化内涵和商人经营活动的文明程度,不仅作为附加价值体现在商品体和企业经营成果之中,而且也将成为贸易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有人预言:未来的商品市场竞争主要是文化的竞争,这话并非言过其实。

    商业文化的传播性将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快速发展。随着商品贸易急剧增长,各国家、各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不仅在更大范围为人们所了解、所接受,而且还必然加速彼此间相互吸收的进程,使外来的文化精华向社会的深层次渗透。这实际上正是商业文化在推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向更高层次发展和人类共同进步中发挥它更加强大力量的过程。

    商业文化的融合与经济全球化互相推动。国际贸易商品量的增大和品类的扩展,包括先进的科学技术、经济管理方法、高科技产品、服务产品、知识产品贸易量的增多,伴随它们的将是资金、人才的大流动,并在现代信息大发展中把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卷入国际贸易的洪流。从而使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时期。随着不同文化彼此间向社会更深层次的渗透,不同文化的融合过程将大大加快:不同文化的人们之间互相接触得越频繁,相互了解得越多、越深,他们接受新文化的心态越好,接受能力也会越强;不同文化融合的阻力不断减弱,融合的速度加快,融合的广度会增大,融合的深度也会增深。这一切反过来又会更有力地推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由商业文化推动的不同文化的融合不仅是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股强大力量,而且也将会成为解决人类共同关心的“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的一架功率巨大的推动机。
点击更多高涤陈的文章 文章录入:黄丽丽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高涤陈:何为真正的市场经济?
  • 高涤陈:国有批发商业经营方式改革的新探索
  • 高涤陈:东西方商业文化差异与贸易
  • 高涤陈:经营方式的创新与深化商业改革
  • 高涤陈:商誉:商业文化功能的综合体现
  • 高涤陈:产销联合体与农产品流通组织形式的
  • 高涤陈简介
  • 普通文章何骏: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路径拓展
    普通文章孔庆峰:博弈论视角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普通文章袁平红:外资物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
    普通文章刘凤军: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
    普通文章宋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S&OP实施的关键
    普通文章于淑华: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上)
    普通文章汤向东: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服务与成
    普通文章陈启杰: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九重九轻”——剖析中
    推荐文章王先庆:物流成本畸高根在既得利益群体
    推荐文章王先庆:公路收费背后的乱与忧
    推荐文章[组图]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一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应邀作“普宁如何打造商贸
    推荐文章王先庆: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低碳物流的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 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助推商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参与主持的《品牌粤读》广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

    王先庆:发挥千年商

    聂正安简介

    宋向清:中部与东西

    徐振宇简介

    何明珂:物流系统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