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及发展趋势 |
副标题: |
作者:黄海 来源:2007年9期《现代商业》 人气: 时间:2009-1-15 15:58:38 进入论坛 |
|
|
一、2006年中国零售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1.零售业增速明显,流通规模进一步扩大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6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3.7%,创 1997年以来最高增长率。全国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3元,人均每天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5.9元,比上年提高1.8元。
2.零售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持续提高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36.5%,剔除价格变动后的实际增长率达到12.6%,高于 GDP增长速度1.9个百分点。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新增加就业人口约320万人,在全国新增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重继续处于领先位置,成为社会就业的第一大部门。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上缴增值税、营业税和所得税共4200多亿元,比上年增加17%。
3.居民消费结构继续升级
2006年城乡居民生活丰富多彩,个人发展、享受及娱乐性消费品市场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向舒适享受型过渡。住房、汽车、珠宝等高价值消费品的销售增幅较大。据商务部监测,2006年12月,重点流通企业销售增幅位列前五位的分别是金银珠宝、汽车、日用品、家具和家用电器,增幅分别为30.6%、 28.3%、22.8%、22.5%和20.3%。
4.零售企业效益普遍改善
2006年,零售业的企业景气指数、销售景气指数、盈利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继续高于国民经济全行业和制造业。连锁经营 100强企业总销售规模比上年增长 25%,企业效益普遍改善。百货类上市公司平均毛利率达到16.5%,平均销售净利率达到2.2%,平均净资产收益率5.4%。超市和大型超市为主要业态的店铺数量和销售规模保持同步增长,增幅均为19%。
5.各种零售业态共同发展
消费的多元化和层级性促使我国商业业态加速整合、重构,形成多业态并存的市场格局。目前我国商业领域共有20多种业态,既有历史悠久的百货店、专业店,也有新兴的网上虚拟商店;既有大型的复合业态式的购物中心,也有小型的专卖店、便利店。
百货业走出几年前的低谷,前景看好,这与其创新经营模式,走连锁之路有密切关系。以北京王府井、西单商场、华联股份为代表的一批百货公司,由区域型的单店经营模式,逐步向全国型的百货连锁模式发展,走出了一条异地百货连锁的路子。
品牌折扣店颇受青睐。上海和北京的“奥特莱斯”经营成功,吸引了大批追求品牌消费、讲究实惠的消费者。城市廉价超市也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城市低收入群体为目标顾客的一元店、二元店、十元店等廉价超市,薄利多销、经营灵活。
6.城乡零售业统筹发展
“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实施,推动了农村流通产业的加快发展。2006年,城市消费品零售额 24867亿元,增长12.6%,城市和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相差1.7个百分点,差幅比上年缩小0.4个百分点。
7.连锁经营发展跃上新台阶
2006年,连锁经营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几乎涵盖所有的业态。据商务部和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2006年“中国连锁经营100强”的销售规模8552亿元,比上年增长 25%,大大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7%的增幅;门店总数、营业总面积和员工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57%、16%和31%。100强的总销售规模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从10.5%提高到11.2%,连锁企业统一配送率已达50%。
8.流通领域并购频繁
2006年是外资零售企业在华发展异常活跃的一年。在快速开店的同时,外资企业普遍采取了并购的扩张方式。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百思买控股江苏五星电器,家得宝并购家世界家居,特易购增资并控乐购,百盛收购输出管理百货店等。这些并购大多数具有明显的发展战略意图。
二、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问题
我国零售业快速发展,总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深刻。在2007年以至更长时期内,零售业发展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国内消费需求增长滞后于投资和出口增长
持续扩大的需求是流通产业发展的基础。在拉动需求的三驾马车中,我国国内消费的增长幅度远远低于投资和出口的增长幅度。 2005、2006年,我国进出口额分别增长23.2%和2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和24%,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为 12.9%和13.7%,呈现“两快一慢”的局面。重复投资造成的生产能力过剩及损失浪费,出口快速增长形成的巨额贸易顺差,正是这种需求增长结构导致的结果,同时也使国内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流通产业的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2.流通领域信用缺失现象依然严重
当前流通领域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大量假冒伪劣和侵犯知识产权的产品,侵害了消费者和权利人的利益。二是企业间占压资金、拖欠货款、设置“合同陷阱”、不履行约定义务的现象相当普遍。三是一些企业做假账、账外设账,偷税漏税。有的跨国流通企业利用价格转移制造亏损假象,规避纳税义务。四是促销中的价格欺诈和购销中的商业贿赂比较严重。零售商虚构进价然后打折,几乎成了行业中的“潜规则”。类同与引诱性搭售的购物返券,各类虚假的“有奖销售”,夸大功能的虚假广告等,正在演变成不良的商业惯例。争议多年的零售商和供应商之间的矛盾,在多数城市至今未获解决。
3.流通环节多和流通成本高问题仍然突出
以果菜为例,2005年以来,各地交通、公安、商务等部门建成了全国“五纵二横”鲜活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网络,但在实际中作用甚微。据2007年的一项调查,从广东湛江到北京的果菜“绿色通道”,每辆车总共需缴费4600元;从山东寿光到哈尔滨,合计缴费1800元,均超过运输成本40%。2007年初,暖冬使山东寿光蔬菜产量增加,但乱收过路费却使运输户赔钱,运输户减少收运,菜农大批蔬菜卖不出去,导致销区菜价暴涨。
4.零售管理人才不足现象日益凸显
近年来购物中心、大卖场、专业店、便利店等新型零售业态迅猛发展,一些大的连锁企业大规模扩张,但都遇到了店长、部门经理、采购人员、财务人员紧缺的情形。农村流通人才更是严重不足,既缺乏高层次的流通企业管理人才,也缺乏从事购销业务的一线经营人才,更缺乏懂贸易、会外语、熟悉农产品进出口业务的专业人才,以及为农村流通服务的法律人才、咨询人才、信息人才等。
三、2007年中国零售业发展趋势
随着对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与作用认识的提高,2007年零售业发展的政策环境更加宽松,法制环境逐步完善。中国零售业将继续又好又快发展。
1.零售业加快与国际接轨
从世界范围来看,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为零售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近两年全球零售业发展呈现两大特点:一是发展稳中加快,流通规模随国际分工深化继续扩大。主要发达国家的零售业销售额均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二是零售业“跨国界、无边界”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世界各国、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社会、文化的多样性,使各国的消费需求、市场结构以及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而促进零售业进一步跨国界、跨区域发展。
随着WTO后过渡期基本结束,我国零售业将呈现出国际化、社会化、信息化等时代特征。2007年,我国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减顺差”,进一步扩大进口规模,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将更加明显;零售企业将更加积极地在全球范围内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一些大型零售企业将把目标市场由国内延伸到国外,加快“走出去”步伐。
2.零售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更加重要
现代流通对优化经济流程,促进经济快节奏、低成本和高效率运转,扩大消费和就业,增进社会福利等影响力不断加大。预计2007年我国零售业将承接前几年的走势,继续加快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将提升到14%左右,规模达到8.7万亿元。同时,流通产业将加快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步伐,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农商、工商合作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流通产业在建设和谐社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安全消费、健康消费等方面,将承担更大、更艰巨的社会责任。
3.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的零售体系趋于完善
挖掘市场潜力,扩大消费需求,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零售业政策的出发点。 2007年,商务部将推动有条件的大城市以国际都市为目标,营造国际水平的购物环境;支持中心城市努力建成区域性消费品集散中心。通过加快完善城市商业功能,搞好城市中心商业区和社区商业的合理布局,形成覆盖面广、布局合理、物流通畅的消费品流通体系,既满足居民的日常需要,又促进城市的繁荣。
4.外资加快进入,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2006年度全球500强中,沃尔玛、家乐福等零售企业的年营业收入都超过430亿美元,都采用连锁经营作为发展模式。我国流通产业目前无论规模还是集中程度都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但这也正是发展空间所在。2006年外资在我国流通领域大幅增资并购,对流通产业整合起到了一定作用,我国的流通产业已经进入了调整、重组、发展的新时期。预计200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流通产业的投资主体将更加多元化;外资以独资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的步伐加快,并积极向二、三线城市扩张;应对外资零售业的挑战,国内零售业整合趋势进一步加强,不同所有制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呈常态化;专业型零售店强劲快速发展;主要流通企业的规模继续扩大,将出现若干家初具规模的大型零售集团。
5.市场秩序进一步改善,和谐商业建设初见成效
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商业和谐,将继续成为加快零售业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近年来,零售商广泛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对繁荣市场、拉动消费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其中也存在一些不规范行为。2006年商务部等五部门共同发布了《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其后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组织全国金鼎百货店发布了《诚信促销宣言》,最近商务部等五部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的意见》,对全面清理整顿不规范促销行为作了部署。北京市商务局等颁布了实施细则,明令禁止以返券返卡、虚假优惠折价等方式开展促销活动。这些行动表明,2007年商业促销行为将进入全面规范化管理阶段。
6.农村消费和农村市场进入加速发展期
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购买力将进一步增强,消费需求进一步扩大。此外,近年来农村消费品市场体系建设已经初见成效,“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极大改善了农村消费环境,便利了农民消费,目前正处于巩固深化阶段,农村消费品市场即将进入快速发展期。
在解决农民买难的同时,农民卖难也是农村市场体系建设解决的重点问题。商务部将通过加强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建设,为农产品购销架起信息桥梁,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借力“双百市场工程”,加快培育一批鲜活农产品流通企业和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农商合作,产销对接,由流通企业对农产品种植、运输、销售各个阶段实行全程监管,实现可追溯管理,将成为农产品流通的新趋势。
7.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进一步推广应用
2007年商务部将着力提高流通产业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继续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方式,推动交易方式、服务功能、管理制度、经营技术的创新,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流通效率。
8.逐步实施零售业节能降耗工作
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我国流通产业将更加关注节能降耗、资源合理利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2006年商务部开展了“节能降耗工程”, 26个城市开展了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伴随《商务部关于开展商务领域节能降耗工作的指导意见》、《再生资源回收管理办法》的施行,以及再生资源回收行业税收政策的完善等,2007年我国绿色流通工作将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
点击更多【黄海】的文章 |
文章录入:黄丽丽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黄海:解读《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
下一篇文章: 黄海:发展现代流通应对入世挑战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黄海:关于重构批发体系的思考
黄海:商业地产“大跃进”面临政策调控
黄海:国家机构改革利好中国流通经济
黄海:商业改革开放30年
黄海:结构调整中国百货店的复兴之路
黄海:中国零售业走向何处
黄海:发展现代流通应对入世挑战
黄海:中国零售业发展中应该重点关注的几个
黄海:解读《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十一五”规
黄海: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农村流
黄海:谈“促进农村流通,增加农民收入”
黄海简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