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商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速度
在今年,国内的商品市场仍然会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我国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品市场一直保持着很好的发展势头,在“九五”期间,我国的商品市场年平均增长额为10.6%。之所以能够保持较高的增长,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在商品结构上还是满足基本生活用品的需求。由于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生活水平还相对落后,我国的商品结构仍然以个人基本消费品为主,只不过由过去的吃、穿、用,变成现在的用、穿、吃,而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其消费结构中,个人消费品所占的比重已经很小,服务和高档消费品占了主要部分,当这些国家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商品消费就会出现大幅度的下滑。我国仍然以个人消费品为主的消费结构决定了今年的商品不会出现大起大落。
宏观政策上,国务院仍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今年,国务院将对公务员继续实行加薪,过去的事实证明,这种措施对于商品市场有很好的促进作用。1999年1-9月份全国的零售商品的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当10月份,全国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后,全国零售商品的增长速度一下子提高了80%,而且这种状态一直延续到2000年5月份。
今年的公务员加薪虽然幅度没有1999年大,但是由于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总共有8000万人,对于推动商品市场的发展应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另外,今年国家将对全国的市场秩序进行整顿,从以往的经验来看,也将对商品市场起到推动作用。
价格因素,今年商品的物价指数有望止跌回升。在最近的几年,我国的物价指数一直呈负增长,但物价在稳步回升,截止到2000年12月份,物价指数为99.6%,根据国家统计局的预计,今年我国的物价指数将有望达到1%-2%的增长。
在大形势比较好的驱动下,今年头两个月的商品零售额较前两年仍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999年前两个月的日平均销售额为80亿,2000年为96亿,今年达到110亿。预计今年的商品销售增长速度在上半年至少会在10%以上,全年也会保持在9%以上。
个别问题要谨慎对待
尽管今年的大形势很好,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谨慎对待。
城乡商品销售差距继续拉大。1999年,全国商品销售中,城市所占比重为60.3%,农村(包括县和县以下)占39.7%,在2000年这一现象继续扩大,城市比重为62.2%,农村下降为38.7%;在今年的头两个月,城市一月份所占比重为62.1%,二月份为62.8%,呈继续上升的趋势,要强调的是,城市购物比较均衡,而农村购物一般集中在年节,往年春节前后,农村在商品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会有所上升,但是今年却低于去年平均水平。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收入较低,农村的购买力不足。农村在商品零售总额中所占的比例过低,不利于商品市场健康发展,毕竟中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2/3以上。
价格问题。在前面提到了物价指数今年有望止跌回升,但是在今年的头两个月,物价指数不仅没有出现上升的趋势,反而略有下降。一月份的物价指数为99.5%,比2000年12月的99.6%低0.1个百分点,应该说还比较正常,但二月份的物价指数为98.3%,下降了1.3个百分点,降幅比较大,出乎政府的预计,说明政府在宏观调控上还需要加强。
物价持续处于负增长的状态将对零售的利润造成负面影响,使利润率下降,但依照国家统计局的预计今年居民消费价格将增长1%-2%。
商品供过于求的现象仍很严重。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的统计报告,在全国600种主要商品中除毛皮等特殊商品以外,其他商品仍会存在严重的供过于求。报告指出今年上半年,商品的供应情况仍很严峻,绝大多数商品供过于求的情况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不会改变。
商品供过于求不仅会加剧竞争,造成大幅降价的局面,而且往往会导致地方保护主义和假冒伪劣产品出现,这些都可能影响商品销售的形势。
虽然问题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但是综观全局,5-10年内我国的商品销售形势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基本上呈快速增长的趋势。
连锁企业发展迅速
进入90年代以来,中国原来主要的商品零售模式——百货商店普遍开始走下坡路,增长速度开始放缓,市场份额也随之下降;集贸市场的问题也比较多,成分复杂,管理混乱,偷税漏税的现象比较严重;此时新兴的连锁企业却异军突起,迅速发展,而且比较健康。
我国商品零售市场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比较分散。据最新的统计报告,我国在2000年共有商品批发零售企业1937万家,其中个体户占1817万,仅有120万家达到企业标准,而在限额(批发企业年营业额在2000万以上,零售企业在500万以上、餐饮企业在200万以上)以上的企业只有3万家。在这3万家企业中,连锁企业占到了21.8%,从规模经营上讲,连锁企业的发展态势还是比较好的。
另外,连锁企业的经营业绩也比较突出。在限额以上的企业中,连锁企业的利润占利润总额的22.8%,经营费用占27.2%,负债占13.8%,期末资产占13.5%,均好于其他商品销售业态。可以说,连锁企业在目前的商品销售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在“十五”规划中已经明确提出将大力发展服务业、配送业和连锁经营,并且将面向生产的连锁经营列入“十五”重点规划项目中。为此李岚清副总理提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以超市为主体,向便利店、大卖场、专卖店发展,从直营向特许经营发展,从商品发展到服务业的连锁经营。”
连锁业所面临的竞争会十分激烈
连锁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自1988年开始,至今也不过10年多,应该说还是比较幼小的,在全国的商品销售总额中,只占6%的份额,随着中国加入WTO已成定局,中国的连锁企业所要面临的竞争将是非常激烈的。
关于商品销售的大政策不会改变。加入WTO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与中国商品销售直接相关的特许经营将在入世后3年内全面开放。这里有一个例外,就是对于30个以上店铺的汽车、石油、化肥等特殊行业,需要中方控股。
由于距离人世的时间已经不是很远,而且对外开放商品市场的期限也只有3年,所以国务院对于商品销售的大政策准备不做过多的调整,但是在一些小的方面可能会有所改变,如零售业将继续扩大,外资零售行业的经营范围可能由原来的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扩展到省辖市,而且对于西部各省的政策将更加优惠。
审批制度不会改变。在入世后到特许经营全面开放这段时间里,对于外资零售企业的审批制度不会改变,仍然是由国家经贸委审批,目前进入中国的外资零售企业全部是连锁企业,而且规模普遍比中资企业要大得多,像美国的沃尔玛现在居世界500强之首,法国的家乐福,其在中国的销售额在国内名列前茅。
关于控股的问题(便利店除外)仍然是如果外方从中国大量进口中国商品,可以允许外资独资或控股,目前的沃尔玛、家乐福等外资企业就是因为此种原因独资经营的。
由于目前的政策和形势越来越对外资有利,所以国外的大型连锁企业、特许经营企业和零售企业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大型超市巨人麦德龙和沃尔玛关于扩大规模的申请现在已经基本审批完毕;在建材与家装方面,英国和德国的两家大型连锁企业已经在上海开店;日本的零售企业Seven Eleven准备在中国开设500家便利店。
应该说外资的实力远大于国内的企业,形势比较严峻,可喜的是国务院准备在“十五”期间培育50个左右的大集团,其规模可以达到在海外上市,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也要培育几个大集团,争取进入国务院计划的50家企业之中,希望在充分利用本地优势的有利条件下,可以与外国巨头放手一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