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最新动态 | 流通研究 | 下载共享 | 咨询培训 | 专家专栏 | 读书 | 流通企业 | 论坛 | 博客 | 书城| 城乡商业 | 开店指导





English 繁體中文
关于我们
积分规则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在线留言 合作导航
|零售百强 |业态研究 |并购上市 |网点规划 |商业数据 |供求信息 |商铺招租 |展会发布 |专家在线 |会员服务
流通专家库零售专家 物流专家 营销专家 服务业专家 商业地产专家 餐饮酒店专家 批发市场专家 流通产业专家 流通政策专家
| 专家风采 | 专家动态 | 名家专栏 | 新秀专栏 | 专家观点 | 专家推荐 | 专家喜报 | 专家委员会 | 专家秘书处 | 商界精英 | 专栏申请 |
您现在的位置: 开商网 >> 中国流通专家网 >> 名家专栏 >> 北京 >> 张弘 >> 正文 用户登录 新用户注册
张弘: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张弘: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副标题:
作者:张弘 来源:商业时代 200604 人气: 时间:2006-12-11 13:32:10 进入论坛
     2005年4月,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流通工作会议,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流通领域最重要的会议,将推动全国流通现代化事业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十一五”流通产业发展规划的酝酿和形成进入了关键阶段;入世后过渡期,流通领域的走势和动向也在引起各界关注。在这种背景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探究和思考。其中,深入研究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问题,提出相关政策思路和对策建议,无疑具有综合性、基础性的重要意义。

        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体系

    要了解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的基本涵义,首先应界定流通的内涵。本文中,所谓流通,是指在实体经济范畴内,由商品流通直接引起或与商品流通直接有关、直接派生的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等经济活动的总和或总称。主要包括:农产品流通、工业消费品流通和工业投资品流通。这种界定是为了避免将流通理解得过于宽泛,甚至将全社会的资本周转和资金运动,乃至虚拟经济领域全数纳入商品流通范畴所导致的混乱。

    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评价的前提。选择何类指标、多少个指标构成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不仅要考虑数据来源的可能性和可靠性,而且还要有理论依据。

    本文认为,建立中国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思路应是:适应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发展观,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按照务实和相对灵活的原则,既要反映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又要反映整个商品流通领域的效率变化,以及批发、零售和物流各行业、各企业的发展变化状况,建立起既能进行国际比较,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流通状况跟踪监测体系。根据上述总体思路,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可以由以下指标组成:

    流通业贡献率

    流通业贡献率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包括流通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流通业的纳税额与总纳税额的比例、流通业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其中流通业增加值是指批发业、零售业和物流业的增加值。流通业贡献率是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所做贡献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业发展和实力的重要指标。因此,该指标的变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进程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宏观判据。

    流通效率

流通效率是指流通业的整体运行节奏,是判断流通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流通效率的提高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加快流通现代化进程的终极目的和轴心。流通效率是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流通速度、库存率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三个指标体现出来。

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流通资本实现一定数额商品的频率,反映的是要完成一定的商品价值所必需的流通资本循环次数。因此,流通速度也可以看作是流通资本的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
    流通速度=
    库存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全社会库存总额占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的比重,或全社会库存总额占GDP的比重。库存率与流通速度是可以互相印证的反比关系,共同表达着流通效率的高低。其公式为:
    库存率=×100%
    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用于物流的费用总支出与GDP的比率。这一比例的大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准。国际上一般把社会物流总成本划分为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我们也将沿用这一方法核算,以便进行国际比较。
    流通业集中度

    流通业集中度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流通业中少数较大的企业的销售额所占市场份额的大小。流通业集中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业竞争力和垄断力最通用的指标。其公式为:
    产业集中度=×100%
    从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历史时期的流通企业规模和规模结构都表现出从小到大、大规模企业的地位日渐提升的趋势。因此,随着流通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流通业集中度应该是随之不断提高,这既是流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又是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水平的标志。

    流通业人员素质指标

    流通业人员素质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大专以上学历者在流通业从业人员中的比重。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该国或该地区流通现代化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和竞争力的强弱。通过该指标的横向、纵向比较,可以衡量我国流通领域人才素质的现状、差距及今后人才培养、教育的重点与方向。其公式为:
    流通产业人员素质=×100%
    连锁经营发展类信息与指数

    流通方式现代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强弱的重要表现。连锁经营是现代化流通方式的具体体现。在具体指标计算中,可以按照某一年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口径统计,计算出该年度全社会消费品零售连锁率;也可以按照某一年度区域市场口径统计,计算出该年度我国各地区的连锁率(即各地区连锁企业销售额占当地零售额的比重)。其公式为:
    附图
    物流配送发展类信息指标

    物流配送的发展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物流发展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该国或地区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指标。

    专业化的物流配送主要表现为除商品生产方和供应方之外的第三方以专业化设施和手段所从事的专业运输、储存、管理等活动,即第三方物流。尽管目前我国官方统计中并没有“第三方物流”这个科目,没有一个权威的、统一的“第三方物流成交额”的数值进行国际比较,且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涵义与欧美等国的界定也不尽相同,但从欧美等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状况,仍能看出我国的巨大差距。

    电子商务发展类信息与指数

    电子商务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交易形式,是在全社会由工业化向信息化方向迈进的过程中流通领域产生的重要新生事物,其发展程度标志着流通领域的信息化程度,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流通现代化和竞争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该指标可以通过计算电子商务交易额、网上购物人数等指标得以体现。

    流通业态结构

    流通业态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下,流通企业从自身的优势出发,针对目标顾客的需求,通过特定经营形态,采取不同的交易方式,向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流通业态多种多样,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可以说新型流通业态层出不穷。该指标可以通过连锁百强的业态构成得以体现。

    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

    流通企业信息化是指根据信息化社会的总体特征和要求,流通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的动态过程。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流通企业信息化水平是一个综合指标,可以通过企业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研发强度(一定时期内流通企业信息化研发投入与其销售额的比率)、信息技术人员比例三个指标体现出来。其公式为:
    附图
    流通企业竞争力指标

    流通业竞争力反映的是流通业的经济效益及其运行态势。流通业的微观基础是流通企业,流通企业竞争力既是流通业竞争力的决定因素,也是流通业竞争力的直接体现。流通企业竞争力可以通过赢利能力和增长能力两个首要指标表现出来。

    赢利能力是指流通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反映流通业一定时期内的获利能力,包括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利润率和成本利润率。
    附图
    由于流通企业在性质上属于赢利组织,因而正当赢利能力最直接、最集中反映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命力。上述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企业管理水平、经营业绩和其它竞争力(诸如资本运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品牌竞争能力、服务诚信能力等等)的集中表现。一般来说,流通企业的赢利能力越强,其市场竞争力就越强。

    增长能力是指流通企业实现收入与资产逐年可持续增长的能力,是流通企业成长和发展的基础,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和总资产增长率两个指标。其公式为:
    附图
    盈利能力和增长能力是互相依存、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的关系。具有竞争力的流通企业应该表现出较高的可持续成长性,成长性好的流通企业在资产扩张能力方面也会比较强。同时,随着资产的扩张,成长性好的流通企业赢利水平也能够相应增加,并会支持企业的后续增长。

    在具体指标计算中,可以选择上市的流通企业为样本,也可以选择连锁百强中的典型企业为样本。

    竞争力系数

    竞争力系数是测算企业规模与企业业绩之间的关系的指标,衡量企业规模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其公式为:

    竞争力系数=企业资产占行业资产的比重/企业的市场份额

    其参照值为1,竞争力系数=1,表明企业的竞争力处于行业中的中等水平,竞争力系数>1,则表明企业的竞争力处于该行业的中游水平以上。

        发达国家流通现代化的特点和趋势

    进入21世纪以来,发达国家的流通现代化呈现出以下特点和发展趋势:

    流通业成为第三产业中吸纳就业人数最多的部门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提供的资料测算,2001年各国批发零售业与餐饮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美国为18.24%,日本为13.92%,法国和意大利分别为11.84%和15.54%,基本上都稳定在10%以上。

    从就业来看,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4》提供的资料,2002年各国批发零售业与餐饮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美国为20.59%,日本为22.97%,法国为17.82%,意大利为15.76%。流通业就业人数已经超过一、二产业,成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部门。

    社会流通效率提高,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

    根据《国际统计年鉴》的资料表明,1990年-1998年,美国、德国和日本制造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额的1.3%-1.5%。非制造业(含批发和零售业)库存总额平均只占销售总的1.14%-1.29%。这说明由于经济运行的节奏加快,上述国家同量流动资本处于沉淀状态的份额极小,周转速度普遍较快,从而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增值空间。

    从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看,美日等国家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不断在降低,成为其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源泉。美国的这一比重2000年为10.2%,2001年为9.5%,2002年为8.7%;日本的比重也基本维持在9%左右。

流通业集中度和流通企业组织化程度较高

    例如,2001年美国前100强零售企业占美国全部市场的34%,其中仅沃尔玛就占美国市场的6%。德国五大零售企业的零售额早在1998年就占到德国市场的63%。一般而言,市场结构中产业集中度高的领域,规模经济显著,利润率会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提高。

    普遍采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

    目前,连锁经营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现代流通业和服务业中最大、最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并已经从美国、欧洲、日本等国逐步扩展到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

    位列世界前20名的零售企业,全部是连锁企业。其中包括美国的沃尔玛,其连锁店铺超过4800家,世界最大的便利店7-11在全球拥有直营和特许连锁店21000多家。

    在物流配送方面,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第三方物流。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第三方物流的形成和发展对物流资源合理配置、物流成本下降、物流效率提高以及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发展较为成熟,仅就网上购物人数占网民人数的比重而言,2002年37个国家的网络购物者在网络使用者中所占的比例平均为15%,其中,美国最高,为32%。

    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发达国家流通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例如,沃尔玛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分销系统和存货管理,曾投入七亿美元建立了一个卫星交互式通讯系统,并在每一台货物运输车辆上都安装卫星移动计算机系统,可以实现世界范围内5000多家门店的单店管理,有110家配送中心,并且85%以上的商品自己配送。沃尔玛公司凭借先进的信息、补货系统,可将一件商品从出厂到摆上货架的时间平均控制在5-7天,而一般公司需要30天。信息技术是沃尔玛领先于其对手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影响和制约我国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水平的因素

    “十五”期间我国流通现代化已处于起步阶段,流通业竞争力水平有所提升,但总体而言我国流通业还处于传统的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发展阶段,技术含量低,资本扩张能力较差,因而流通现代化水平和总体竞争力水平还极为有限。主要表现在: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缓慢,库存比重过高,流通效率低下;流通业中传统流通方式、业态仍居主导地位,现代流通业所占份额尚小,第三方物流仅处于萌芽状态;流通总成本过高,流通企业小散差、竞争力不强,市场集中度和信息化程度都很低下;流通业在GDP、增加就业、提供利税、加快经济节奏、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的贡献率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流通企业竞争力不强,赢利能力薄弱,偏重于数量增长。

    “十五”期间我国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城市与城市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地区之间流通业的各项指标都差距极大,其中,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地区等地区的流通业发展较快,连锁百强企业也大多集中在上述地区;传统流通业和现代流通业并存,呈“二元结构”,从最先进到最原始的流通方式和业态应有尽有;第一、第二产业轻视流通、周转缓慢、库存积压,导致整体产业状况竞争力不强。

    应当说,“十五”期间影响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和流通业竞争力水平的因素为数众多。其中,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速以及市场开放程度的进一步提高等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流通业的发展,加快了流通现代化进程,提高了流通业竞争力。但毋庸讳言,“十五”期间仍存在下列因素影响和制约了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和流通业竞争力水平提升:

    流通业的发展缺乏统一的战略规划、布局

    “十五”期间,国家及各省市相关机构对于本部门、本地区流通业的发展制定了各种各样的政策,但有关流通产业发展的整体布局规划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且缺乏一定的权威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流通业的发展和规划布局有一定的随意性和可变性。同时,我国流通业体制虽然经过了几次大的改革,但其计划经济体制的色彩仍然较浓烈,由于行业协会、集团公司仍然具有“主管部门”的职能,除粮棉、石油、烟草等某些特殊商品外,其他众多商品流通依然一个行业一套系统、一个规划。特别是流通现代化建设中的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的发展,由于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其规划布局更加混乱。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出于本地区和本部门局部利益的考虑,利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限制商品自由流通,保护本地市场和企业,地方、部门保护和市场分割依然存在,各行政区之间、城乡之间的贸易壁垒非常严重,阻碍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建立。这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了我国流通业的发展,制约了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

    流通业的立法滞后

    世界发达国家十分重视流通业的发展,并制定了专门法律法规进行扶持。如日本制定了《中小零售商业振兴法》和《大店法》等法律法规,以保护和促进流通业发展;韩国制定了《流通产业发展法》、《中小企业结构调整与搞活零售市场的特别措施法》等法规,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支持流通业发展的财政税收制度。
    “十五”期间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处于起步阶段,由于缺乏对流通业重要性和战略意义的充分理解和认识,缺乏对流通业国内外竞争激烈程度的认真思考和应有重视,造成了我国流通业立法滞后的现实。由于很多方面没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如没有《流通产业发展法》、《流通竞争法》、《电子商务法》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已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则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使其可操作性大大降低,不利于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效力。

    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我国流通业基础设施条件与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要求相比、与发达国家相比为滞后,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相应的资金投入使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严重落后;二是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滞后,国家缺乏流通产业信息化的总体规划、建设和相关标准,至今没有一套适应市场变化的、定期发布的流通产业核心指标体系和信息平台,不能客观、及时反映当前流通业的运行状况。很多信息产业机构没有认真按照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行事,出现不同的信息系统和信息中心采用了不同的硬件及软件标准,规范性较差;三是我国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仍然很小,现代化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较少,各种物流设施和装备的技术水平、标准化程度较低,缺乏高效率、合理布局的物流配送设施对流通产业各行业、各业态、各企业的支持,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流通业缺乏高素质的人才

    流通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水平及技术熟练程度不高,某些行业专业人才匮乏,如物流业、电子商务业、会展业等的人才非常缺乏,供不应求。整体而言,精通流通业务、懂得现代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缺乏,流通理论研究和流通技术应用的专家队伍薄弱,制约了流通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影响了流通现代化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

    流通企业规范化管理程度低

    我国大部分流通企业集中采购、集中配送比重不高,大多数连锁企业还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规范化运作的经营管理体制,管理的科技含量较低,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信息化投入低,国内流通企业的管理人员分析和运用数据的能力较差等。这些都成为制约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因素。

    缺乏合理的壁垒机制

    现阶段中国流通业的市场壁垒主要表现为过低的壁垒和过高的壁垒并存,缺乏形成合理壁垒的机制。
    一方面,流通业的进入壁垒偏低。进入壁垒由规模经济壁垒、产品差异壁垒、相对费用壁垒这三种经济性壁垒构成。由于流通业的特殊性和经济性,流通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在买方市场条件下,流通业由于社会产品的相对丰富,产品差异小,新企业进入流通业的产品壁垒是较低的。新企业开办时购进设备、引进技术、寻求供应商、培训人员等费用均不高。正是流通业的这些特点决定了流通产业的经济性壁垒普遍较低。

    另一方面,地方行政性垄断、市场分割加剧,造成异地市场的高进入壁垒。流通制度变迁呈现出强烈的“路径依赖”性,由于初始的制度选择提供了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意识形态刚性强化了“流通制度锁定”。政府对社会稳定与政治稳定的偏好,赋予“菜篮子工程”、农贸市场、各种批发市场、大型流通集团等的政治功能与社会性质远远超过了经济功能,过多地赋予流通企业就业和社会保障功能,导致国营流通企业改革更多地考虑社会和政治稳定的目的,而不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地方政府往往采取税收、投资、银行信贷优惠等措施来支持处于竞争劣势和亏损的企业在竞争中存活下来。客观上的阻止退出行为造成了较高的产业退出壁垒。

        我国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战略思路与基本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将处于重要的转型发展时期,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将会明显加快,经济体制将进一步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增长方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十一五”期间各项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流通现代化发展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核心。总体而言,“十一五”期间流通产业整体前景向好,流通现代化水平和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流通规模伴随国民经济自然成长、就业机会继续增加的基础上,流通业需要从“小散差乱”的数量扩张阶段转向“四个提高”的新阶段(提高流通效益、提高流通效率、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流通业竞争力)。

    战略思路是:“十一五”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要着眼于宏观经济目标,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业,以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优化整合国民经济中各个领域的商品流程为核心,以全面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为重点,积极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高度重视现代流通业在“十一五”期间多方面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现代流通业在构建和谐社会当中的天然优势,为农产品、工业投资品和工业消费品低成本、竞争性、高效率地自由流动,创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商品市场体系和流通体系,全面提升流通业在加快经济节奏、优化经济结构、增进城乡消费方深层贡献率。

    基本目标是:从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发展观和就业的需要与可能来看,要改变流通业多年来迟滞落后的状况,似应在各项安排上,允许促使该行业增长与发展略高于该行业过去,也略高于未来同期的其他行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平均增幅。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GDP和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例如分别在7%和5%-8%,且没有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干扰,则到“十一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以10万亿元;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0%左右;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降至14%;流通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5%;流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大幅提高,利润率不断提高;争取有2—4家流通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初步实现流通领域管理、布局、技术、组织形式和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使流通业的竞争力水平进一步提升。
    为实现上述目标,应有步骤有计划地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要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流通产业

    中国原有的纵向化、条块分割、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是时时处处、有意无意专门与横向性市场流通体系“作对”、“为难”、“过不去”的体制,它使得原本可以更有效率的、更具竞争性的、内外贸一体化的商品流程和流通网络被切割得零零碎碎、混乱不堪,导致直接间接的经济损失难以计数。①
    “十一五”期间中国流通业已经不再是次要产业,而是切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天然基础。中国要将主要注意力从计划经济时代延续至今的制造业转向贸易、市场和流通业,寻求借助流通业解决原有问题的新途径;要改变凡事习惯于越过市场流通过程这一市场经济的天然基础,直接凭借政府力量配置资源、调整结构的传统做法。这是因为,从时间角度考察,流通产业通过其消除“耽搁迟滞和断档脱销”的天然职能,可以极大地优化实体经济的流程,从而决定国民经济的运行顺畅程度和节奏、速度;从空间角度考察,流通业通过其“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天然职能,可以极大地优化实体经济的结构,从而提高经济效率。这是从时间继起和空间并存两个视角所做出的最高概括,具有很强的政策含义,同时又是寻求流通业发展和创新的原创性的基本路径。②为此,在流通产业的企业层面、行业层面和宏观层面中,最要紧的是解决好宏观层面的问题。
    要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

由于上述流通业的天然职能,针对市场体系缺失、流通业落后的状况,中国不仅面临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转变”,而且迫切需要借助流通创新,塑造传导机制,提高流通效能,以加快经济节奏、加快商品流通和资本周转为核心,以全面改善第一、二、三产业商品流程和结构为主要内容,促进国民经济从静态化、慢节奏、高成本、低效率向动态化、快节奏、低成本、高效率的“第三个转变”。③

    “十一五”期间在推进流通现代化建设和提升流通业竞争力进程中,要突出强调“第三个转变”,强调首先从宏观层面解决问题,这是从中国的实际和面临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绝非画蛇添足,也不是“两个转变”的简单重复。时至今日,各行各业、各部门、各地区无不叫喊“资本不足”、“资金短缺”,但同时又放任经济节奏的缓慢、迟滞和结构扭曲,任凭已经投入的巨额资本沉淀、凝固或隐性闲置。现在看来,中国的主要问题不是表面上看到的“到处缺钱”,而是循环太慢,缺少“动感”,几个钱不顶一个钱。

    以全面提高流通企业竞争力为重点

    企业是有一系列生产要素有机组合而成的,企业要在市场上生存必须具有能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而企业要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能力。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流通企业作为市场资源整合和提升附加值的功能日益受到重视。流通企业是流通业的微观基础,是我国流通现代化的主体代表,流通企业竞争力既是流通业竞争力的首要决定因素,也是流通业竞争力的最直接体现,因此,“十一五”期间在流通现代化建设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过程中,应以提高流通企业的竞争力为重点,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流通企业竞争能力。
        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升流通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流通现代化是实现工业化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条件。从世界发达国家走过的历程看,在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都经历了一个流通现代化的阶段。如日本曾在20世纪60年代连续推出三个流通现代化的五年计划,意在配套和促进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应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近50年来流通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一定要借鉴,但不可以照抄照搬。我国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虚心学习发达国家流通现代化经验,另一方面要从中国基本国情出发,吸收和消化这些历史经验,制定适合国情的方针和政策,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和手段,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提升我国流通业的竞争力。

    为此,无论国民经济“十一五”规划还是流通产业“十一五”规划,都把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高流通业竞争力摆在重要地位;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也要同促进流通现代化和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举措紧密衔接,并积极研究解决贯彻落实过程中存在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

    有关促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已有很多,针对前面的分析,本文认为“十一五”期间迫切需要解决流通效率低下、流通业规模水平不高以及流通业从业人员素质较低等问题,因此,本文认为“十一五”期间应重点采取以下政策:

    完善流通业的统计和评价指标体系并定期分析、发布,加强监测。要围绕“第三个转变”,把提高流通效益、提高流通效率、提高流通现代化水平、提高流通业竞争力的进程精确化、数量化,以流通效率指标为核心,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定期分析、发布;要系统跟踪分析这些指标的变化,并将分析结果纳入国民经济运行质量评价体系;要提出并细化加快周转的分阶段目标,为工商企业加快周转提供督促指导和政策援助;评价企业经营是否改善,要突出其资本周转速度、库存状态、利润率是否有所改进;要恢复和细化全社会工商企业(而不仅仅是国有企业)动态性统计指标。

    积极培育有竞争实力的现代大流通企业集团,同时促进中小流通企业的创新与繁荣,提高流通业规模化水平。加快我国流通现代化进程,增强其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是提高流通业的规模化、组织化程度。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国内流通企业之间的并购力度,实现优胜劣汰,优化流通资源配置,在流通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中产生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流通企业集团,提升流通业竞争力;另一方面要加快中小流通企业的连锁化发展,将众多的中小型流通企业组织联合起来,提高产业规模化经营的水平和程度,在政策上给予一定扶持,最终形成大中小流通企业发展并举的流通格局。
扶优扶强,积极培育有竞争力的大流通企业;在零售环节,以连锁经营为突破口,构筑大型零售企业;在批发环节,以物流配送为突破口,构筑大型批发企业;无论是零售环节还是批发环节,为了实现流通企业的大型化、流通产业的集中化发展,都可以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重组等方式,鼓励企业在更大规模、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的整合,优势互补,做大做强。

    根据流通产业的特点,在政策上依法保护民营中小企业具有特殊意义。我国近年来80%以上的新增就业是由民营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创造出来的。可以说,中小流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影响对国有企业冗员的吸纳能力,影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否顺利转移,最终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社会稳定。中小流通企业的现代化是流通现代化的重要环节,流通现代化并不是要消灭中小企业,而是为了让中小企业能有机地融入到高效运转的流通系统中。

    目前,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出台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服务企业的扶持措施,如韩国由国家财政专项拨款支持中小流通企业主改造更新商店、发展连锁经营和进行人才培训;法国政府通过从流通企业的税收中提取0.3%(年合计10—12亿欧元),设立了商业手工业服务业企业扶持税,用于中小流通企业的技术改造、搬迁和安置失业、退休人员等。我国有关部门也应当尽早动手,深入调查,依法制定切实可行的保护政策,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物流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进行扶持,可以建立专门的机构来帮助中小企业进入流通现代化的正常轨道。

    积极培育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推进流通现代化,提高流通业竞争力,关键在于要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支熟悉现代流通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具体落实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求具备熟悉现代流通规则、世贸组织规则、国际惯例等的基本素质;二是应具有对现代流通企业的管理能力,熟知现代流通方式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能够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同时能够充分发挥现代流通的优势;三是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处理能力;四是要具有创新能力。

    因此,要加强专业人员的培训和人才的引进。各地区要充分利用现有大专院校和行业协会,对现有商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不断提高流通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商业管理人员业务素质;鼓励大专院校、研究院所设置专业课程培训高级流通业管理人才,同时要有计划地引进高素质管理人才,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国内流通业的管理,提升流通企业管理水平;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建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要建立和完善流通领域的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以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大力推进流通企业技术创新。流通现代化是流通技术不断创新的过程,信息网络技术已成为推动流通业提升竞争力的最主要动力。信息网络技术在流通业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的营运系统和管理系统中,如电子收银系统(POS)、电子订货系统(BOS)、信息管理系统(MIS)及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等。在发达国家的流通领域这些信息技术已得到最为广泛的应用,从而加快了信息传递,增强了经营决策的科学性,使流通企业活动在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能更灵活地根据市场变化进行转换,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产生了可观的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

    信息技术在我国商业的应用尚处于初始阶段,因此,我国流通企业要进一步发展,要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就必须全面提高以商流、物流、信息流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技术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流通技术和管理,紧跟与追踪国际流通技术的发展动向,及时提升企业运用流通技术的层次,这是促进流通现代化和增强流通业竞争力的根本保证。因此,应采取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流通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积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流通技术,力争到“十一五”末,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多数大中型流通企业能够建立以顾客分析为核心、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系统及商业智能、决策分析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ERP);我国中西部地区多数流通企业能够建立POS系统、MIS系统和EOS系统等。

    强化流通企业利润最大化经营意识,增强其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流通现代化是流通效益与流通效率的高度统一化。近年来国内流通企业的利润意识日趋淡薄,关注更多的是企业销售额增长了多少,门店数量增加了多少,各种考核指标也是基本上围绕着销售额展开的,却有意无意地淡化利润指标,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和做法。正因为如此,导致我国流通企业多年来一直处于低水平的数量扩张状态,增产不增收。由于盲目追求销售额排名,使很多企业的经营素质与竞争力一直低位徘徊,这就像一个过度虚胖的人其体质必然下降一样。

    对于流通企业而言,判断其有无竞争力及竞争力强弱的指标有很多,但最终都会归结为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即赢利能力。流通企业的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意味着企业的可持续增长能力,意味着企业的可持续竞争力。流通现代化和流通业竞争力提升的主体是流通企业,流通企业只有以效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不断增强其可持续正当赢利能力,才能不断增强其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从而带动流通现代化的进程和流通业竞争力的提升。

    成立全国性的流通产业协会联盟,提高流通业的自组织程度。目前,与流通业相关的国家级行业协会主要有: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市场学会、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等,但他们就像铁路警察一样各管一段,缺乏一个统一的机构协调、管理全国流通业。根据我国国情,成立全国性的流通产业协会联盟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协会自身的素质,加强协会的组织建设,淡化“官办”、“二政府”色彩,整合原来由各个行政机关翻牌而来、名目繁多的流通行业协会、商会;二是能够积极协调流通业发展过程中与政府部门、企业间的各种关系与矛盾;三是民间协会要向民间开放,扩大成员来源和经费来源。如果说“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核心是“还权于企业”,那么成立协会联盟的核心就是“还权于民间”。这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额外要求,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只有人们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旧体制的社会组织结构中解脱出来,重新加以社会组合,市场运行和市场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

    流通业管理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流通行政管理体系与发展体系。按照“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管理职能,加快从“以行政手段抓增长”向“以制度建设促发展”的转变,从“以管理为主”向“以促进和服务为主”转变。打破内外贸分割、部门垄断、地区封锁、管办不分、分工重叠的格局,为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创造条件。完善政府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调控、进出口调控、战略储备与市场调节储备,建立国家经济安全监控和防范体系。

    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国内需求开发,提高流通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带动消费、扩大就业的先导性作用,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将经济发展的立足点放在扩大消费上,形成经济增长的良性机制。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运用市场机制,实施市场运作,优化整合流通资源。
    具体而言,政府方面要加快制定我国流通领域的法律法规,要从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出发,按照依法行政和实现对全社会流通统一管理的要求,加快制定规范商品流通活动、流通主体、市场行为、市场调控和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流通企业方面可以按照市场需求,通过运用业态的多样化来满足消费需求的多层次与多样化;通过自身对商品的研发向第一、第二产业以定单的方式进行定牌加工,既可以促进流通企业经营产品的差异化,拓展商品和服务范围,用市场信息引导生产企业开发新的商品,提高流通企业对供应链的控制力,又可以对第一、二产业进行渗透和融合,拉动这些产业的发展。

    注释:

    ①参见宋则  荆林波:《中国企业资本周转缓慢流通状况不佳值得高度警觉》,中国社科院《要报》2001年第11-12期。

    ②参见宋则  王京:《新时期要充分发挥流通业在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财贸经济2002年第11期。

    ③参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十五”期间中国流通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总报告《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流通现代化》,《经贸参考》2004年第3-4期。

【参考文献】:

    [1]吴仪.努力开创流通工作新局面———吴仪副总理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05.4.14

    [2]张志刚.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讨论稿)的说明,2005.4.14

    [3]商务部.全国流通工作会议参阅资料,2005.4.14

    [4]商务部.流通业改革发展纲要,2004.6.1

    [5]宋则,张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经贸参考,2003(11-12)

    [6]宋则.加快流通创新,促进流通现代化.财贸经济,2004(4)

    [7]宋则,张弘,李蕊.中国流通现代化核心评价指标研究.商业时代,2004(33-36)

    [8]宋则主编.中国流通创新前沿报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9]宋则.流通体制改革攻坚.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2005

点击更多张弘的文章 文章录入:jiuyu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文章 >>热门标签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
  • 张弘: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
  • 张弘:信息化与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 张弘: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 张弘简介
  • 普通文章孔庆峰:博弈论视角下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普通文章袁平红:外资物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现状
    普通文章刘凤军:品牌形象对顾客品牌态度的影响
    普通文章宋华:供应链管理环境下S&OP实施的关键
    普通文章于淑华:中国农产品流通发展报告(上)
    普通文章汤向东:连锁经营企业物流配送服务与成
    普通文章陈启杰:供应商选择研究述评
    普通文章陆林:国外会展旅游研究进展及启示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九重九轻”——剖析中
    推荐文章王先庆:物流成本畸高根在既得利益群体
    推荐文章王先庆:公路收费背后的乱与忧
    推荐文章[组图]徐印州:伦敦商业考察印象记(一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应邀作“普宁如何打造商贸
    推荐文章王先庆:哪些因素阻碍了中国低碳物流的
    推荐文章[图文]王先庆: 物流产业振兴规划助推商
    推荐文章[组图]王先庆参与主持的《品牌粤读》广

    陈淑祥:重庆现代服务

    王先庆:发挥千年商

    聂正安简介

    宋向清:中部与东西

    徐振宇简介

    何明珂:物流系统要
    (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
     姓 名: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政治、黄色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机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