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弘:信息化与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
副标题: |
作者:张弘 来源:中国经贸导刊 200605 人气: 时间:2006-12-11 13:38:02 进入论坛 |
|
|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化趋势的增强,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提高流通产业的整体效率,更好地发挥流通产业对社会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是中国流通产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中国流通产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电算化,以POS设备在流通企业的使用作为显著阶段性标志;二是系统网络化,以流通企业中重要业务部门,如财务部门、人事劳资部门进入电算化范围,并逐步形成信息联网应用为显著阶段性标志;三是应用全方位,以部门环节化、网络流程化为基础,流通企业重新界定系统的价值尺度后,信息化系统在流通企业业务层面中全面展开。
一、我国流通产业信息化水平剖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流通产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现代信息技术在流通领域的广泛应用,不仅促进了流通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提高了全社会的流通效率和经济效益,而且促使流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升,由原来的末端产业上升为先导行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总的来说我国流通产业信息化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相差甚远,还处于较低层次或模仿阶段,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
一是从商业中心城市看,还没能真正建立起商业增值网系统,缺乏与银行、税务、供应商及制造商在网上进行作业交换信息的技术条件。西方发达国家在实现国家信息化的过程中把流通产业的信息化放到了相当的高度,其成功做法之一就是在商业中心城市组建商业增值网,并把它作为企业的利润源泉。我们在这一方面明显落后,表现在:一是流通企业之间信息交流少,即使已建立了局域网络的企业之间信息交流也很少;二是硬件条件跟不上;三是商业公共数据网络的建设进展缓慢。由于存在以上问题,使我国大部分流通企业与银行、税务、供应商及制造商之间进行的网上信息交流很少。
二是对小型流通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从国外看,美、日及欧洲各国都把小型商业企业的信息化放在提升全国整体信息化水平的高度,不断推动小型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目前我国中小流通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但实施信息化的比例不到10%。
三是信息化与电子商务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各部门、各地区、各行业都存在“信息孤岛”,致使信息资源的社会交换、开发与利用水平很低,流通信息化没有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
四是在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中,存在“重建设轻维护”、“重硬件轻软件”、“重网络轻资源”、“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国内流通企业在信息系统中的投入只占其销售额的0.1-0.3左右,国外一般占到1.2-2%;国内流通企业在信息系统中投入的硬件与软件之比一般是5∶1,国外一般是1∶1或1∶1.2。这样的投资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信息系统建设、维护更新与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之间的协调发展,造成“有路没车”或“路多车少”的现象,不利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健康发展和企业真正通过信息化提高经营效率、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五是流通产业中从事信息工作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从国外流通信息化发展经验来看,与其相匹配的教育培训机制非常发达,形成了较为合理的行业人才教育培训体系。我国流通领域专业人才的数量缺口较大,特别是专门从事流通信息系统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高层次人才更是凤毛麟角。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平均素质较低,反映在企业经营理念、管理方法等方面仍比较落后,这是流通信息化建设中的最大瓶颈,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加快中国流通产业信息化建设的政策建议
流通产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流通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严重影响了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传统流通业迫切需要借助信息化来实现向现代流通业的历史性跨越。因此,建议: (一)建立“大网络”概念,加强统一规划,增加政府宏观调控
中国信息化建设应建立“大网络”的概念,贯彻联合共建、专通结合的原则,防止各搞一套。对现有“一家一户”封闭运行的所谓“信息中心”,应通过部门统一规划,采取联网的方式,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跨系统、跨地区的资源重组,按照效能、齐全、方便、快捷、低价的原则,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消除“信息孤岛”。地区规划应贯彻重点推进、协调发展的原则,可率先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和交通发达地区建立起以“第三方物流”为基础的信息网络,使全国各地工商企业都能方便快捷地同时上网,随时查询、随时输入供求信息,进行网上交易,尽可能多带动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信息化建设。同时,应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认证体系、信用体系的统一规划和建设。
(二)增加政府资金投入,加大政策支持与引导
政府应加强流通信息化建设的示范和引导,在商业信息化、流通标准化、现代物流建设中的共性技术等方面国家应给予科技经费支持。同时,国家应重点支持大型公益性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建立社会化信息资源服务平台,为中小流通企业服务。制定相应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商用数据库和电子信息服务网络建设,以提高流通基础信息的规范化程度和集约化水平。鼓励流通企业申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对列入计划的项目,各级政府的技术、创业资金要给予匹配资金支持。加大国债贴息贷款向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倾斜,支持流通企业技术进步。
(三)以流通产业制度创新推动信息化建设
通过流通企业的产权制度、经营制度、管理制度等的变革,推动流通产业的信息化建设。应当加强研究流通现代化的目标模式,研究信息化带动流通现代化的实现方式,研究发展信息化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方式,并把三个方面联系起来。
(四)加强流通基础理论研究,建立流通人才培养体系和强化培训机制
政府应当拓宽教育和培训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和大专院校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和在职培训工作,特别是要加快培养流通领域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人才。同时,可借鉴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做法,建立强化流通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机制,并将参加职业培训及获得资格证书作为职工上岗的基本条件。
(五)流通企业应树立信息主导和技术创新战略
流通企业首先应树立信息主导战略。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注重信息的获取、收集、反馈、处理和传递,注重数据分析与挖掘,注重信息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与作用。重视信息系统的建设、维护与发展,重视信息分析人员和技术人员。流通企业要利用信息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的决策与分析,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 其次,应树立技术创新战略。流通企业应转变观念,高度关注高科技的发展趋势。重视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在流通领域的应用与影响,建立适应技术创新的经营新机制,不断提高企业自身的高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逐步形成流通企业技术创新的特色,建立具有流通企业特征的商情信息资源体系、电子商务贸易和社会消费的服务体系。
|
点击更多【张弘】的文章 |
文章录入:jiuyu 责任编辑:wxj |
上一篇文章: 张弘: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下一篇文章: 张弘: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 |
【字体:小 大】【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
>>最新文章 |
>>热门标签 |
|
|
>>相关文章 |
>>查看更多 |
张弘:中美物流成本比较研究
张弘:信息化与中国流通产业的发展
张弘: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
张弘简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