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中小城市竞争性行业的国有商业企业经营现状,分析亏损及其原因,探索提高效益的出路,并作点理论探讨,我们调查了辽宁省葫芦岛市贸易局及其几大公司和零售系统。总的印象是:国有商业企业正在大冲击、大变动、大转折中衰败,企业连年亏损,现实可行的一条出路在于资产经营。
一、面临着最后的生存考验
(一)位于欠发达的中等工业城市,存在于高速发展的落后的流通环境中
葫芦岛市(即锦西)是一个沿渤海的较小的地级市,建市只有8年。人口265万,其中城镇人口40万,市区人口28万。所辖三区(连山、龙港、南票)和三县(兴城市、建昌、绥中)。它位于渤海湾西侧,是个军港,拥有特大、大型工业企业15个(造船、化工、化机、炼油、炼锌、水泥、绥中电厂、化肥等共计人员约12万),可算是一个工业城市。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126.2亿元,但人均总值只有4672元。全市1996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46亿元,比1991年的19.2亿元增长了1.39倍。尽管增速很快,但人均年商品零售额仅有1730元。其中非公有经济26.5亿元,占58%,国有经济9.1亿元,占20%,市贸易局系统约2.1亿元,占5%,批发总额约1亿元,在全市商品流通中已微不足道。城乡集市290处,交易额30.3亿,占社会零售总额2/3,是零售商品市场的主要渠道。
(二)市国有商业连亏8年、名存实亡
葫芦岛市贸易局系统分市区(县)二级,各辖几个批发公司和一批零售店。人员1.47万人,离退休人员3341人,占在职人员23%。县区系统在职人员中下岗人数约占2/3。全市贸易局系统1992年以来,商品销售连续5年下降,绝对额从6亿元降至3.2亿元。亏损额持续8年上升,从1990年亏1132万元到1996年亏2701万元,导致全市系统资不抵债约2000万元。
从行政层次的角度看,区好于县,市直好于区。三县中以兴城的经济实力最强,是县级改革试点单位。该市商业集团公司所属9大公司,72个独立核算单位(平均每个网点11人)。其中资产大于负债的单位(约占总数的一半)已全部售出。采取付给职工一次性安置费(每年400元×职工实际工龄)的办法,职工所得入股,去掉全民身份,实行股份合作制。另一半由于负债大于资产,因而无法出售。目前基本停业,名存实亡。该市商业集团公司已得不到财政拨款,又收不到管理费,今年工资时发时停,还背着200万元亏损的包袱。
龙港、南票、连山三个区的商业局,以连山区商业局区位最好(市中心区)、规模最大(万平方米以上大店3个)、职工最多(500人)、盈利最好(1996年帐面盈利200万,另有隐亏)。1997年市场竞争加剧,销售下降,旋即由盈变亏。9个大中型零售店,只有中央路商场稍有盈利。
市贸易局直属10个企业(6个批发公司、2个零售商场、2个加工厂),建市七年来,销售逐年下降,亏损持续上升。1996年销售额降到1亿元,亏损额增到1938万元。1997年前9个月已亏损1054万元,累计亏损总额已超过1.3亿元。贸易局系统销售额,多来自自筹流动资金、自负盈亏的民营经济,并未得到经营利润,企业只是收了点场所租赁费。这个庞大的系统已经是应破产而破不了产的企业群。
(三)国有商业恶化的原因
从实际情况看,企业亏因极为复杂,主因又不尽相同。归纳起来,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分析
首先,从业务角度,国有商业企业逐步退出商品运营。商业企业的基本职能是组织商品流转。退出商流,就不是商业,利润即无。退出经营是亏损首要的、致命的原因。之所以退出经营,是被逼无奈的选择,是竞争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市场上的表现,就是同质商品价格过高,而失去购买者。价格之所以高,原因在成本高和税费多。成本比个体私营商业高在:(1)人工费用大(冗员多、干劲小)。(2)历史包袱重(离退休人员开支、三角债和应补未补亏损的利息)。(3)进货成本高(个体私商的低成本:①到厂直接进货,②现金采购价低,③不要发货票,享受相应增殖税的折扣,④向厂家经办人送礼,可再给优惠。这4项相加,当地商家预计,进货价低20%)。再加上税费负担较重,导致高费用、高税费、高价格。若将商品投向市场,因价高必造成沉淀,最终造成亏损。经营上多做多赔、少做少赔、不做不赔的机制,迫使国有商业不得不退出经营。
其次,从体制角度看,其弊端和不完善之处最终表现在财务报表上就是亏损。当前政企不分和经理(兼董事长)负责等体制的弊端,不是表现在商品运营方面,而是主要表现在企业的人事、劳动和重大(建大楼)决策方面。该市的国有商业公司和商店,属市、县(区)贸易局(集团公司)主管。企业经理的任免,市(区)贸易局、市(区)委组织部、市委、市(区)政府首长都能行使权利和施加影响。由于干部轮换制在国企中的影响;由于首长对企业经营和人事情况不明;由于企业报告、报表失真;由于裙带风、送礼风等影响,在经理任免调动过程中难免失误,带来严重的后果。经理收经营回扣、受职工礼金、以权谋私者有之;故去一个经理,损失几十万承包利润的企业有之;轮换一个经理,审计出几百万元问题(亏损)的企业有之。党风不正、用人不当、缺乏有效监督,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导致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次,根本原因是国有经济不适应竞争性商业行业的竞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落后,商业不发达是其根本特征。而中等城市商业的社会化、组织化、现代化程度比大城市又低些,所使用的装备和工具,多为算盘,一手钱、一手货,以手工操作、独立分散劳动为主,劳动效率低下(年人均销售仅2万元)。员工教育、技术水平低,从业的首要目的是谋生。这样的流通力状况,适宜于组织规模小、自主灵活经营、老板主宰管理、与员工利益密切相关的所有制组织形式,如个体、私营、合伙、合作、股份制组织形式。而现行的一大二公的卖方市场中形成的官商作风依存的国有商业,违背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规律。该市行家认为这是国商企业效益恶化的根本原因。
(四)国有企业效益下滑的轨迹
从葫芦岛市实际看,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9-1990年),销售、利润由升转降。由于销售利润与报酬挂钩,职工奖金收入减少,劲头受影响。此时抓住机遇,收缩批发,转向零售,实行国有民营,转向设施出租,办市场者,销售、利润下降的速度缓些、幅度小些。
第二阶段(1991年),企业由盈变亏,财政停止补贴。1990年国有商业企业的亏损,当地财政补贴一半,次年就停了。由于亏损无人承担而沉淀于企业,成为挂帐包袱,利息开始滚动。而企业首脑的大哥大、汽车照买,吃喝玩乐照报销。商业信誉进一步下降,员工情绪低落。县城的国有商业很快垮掉。同时,大部分市区企业微亏。
第三阶段(1992-1993年),银行停止贷款,正常进货受阻。靠厂家赊销货源,维持部分业务。进入销售下降,费用增加,亏损加大的境地。此时,如不是败家子掌权,无重大基建决策失误,进行卖、租改革,通过职工集资走民营道路,企业尚可有救。
第四阶段(1994年)厂家停止供货、商店处理库存。靠销库存发工资(有的以商品顶替)。历来遗留的大库存,无奈只能大削价处理,潜亏变为明亏。有的资不抵债,员工收入锐减,国有民营只能救活职工,而难以救活企业。现市区的许多大百货店也将步入此阶段。
第五阶段(1995年至今)商店无货可售,多数职工下岗。此阶段多数企业停业,部分企业利用现有土地房屋以出租门面,倒卖商品房,出售商店(旅店)的收入,保住国有企业的牌子、章子和部分人员,杀出了一条生路。死守旧业者,等待着破产或自灭。
其发展过程可以作这样的结论:从国有国营到国有民营再到民有民营,这是竞争性行业的国有商业运行的轨迹。
二、转向资产经营是眼下国有商业安置职工和扭亏的主要途径
如前所述,葫芦岛市的国有企业群体已退出经营,员工流失和闲置,唯一可以利用的资源只有房产。该市贸易局和企业勇于探索,深挖生路,借机积极进行资产运营,走出了一条出租设施,办商业城的新路。
他们的思路是盘活国有资产,深化以租赁为主的产权改革,实行国有资产保值目标经营责任制。从根本上用转民营来抑制亏损。三个县贸易局放手民营,以卖为主;市级企业转向资产经营,以租为主。要点有三:
1)盘活调整国有资产
1987-1996年底,市属蔬菜、五金、百货三家公司先后利用自身的营业设施或由经营者出资,建成了拥有6千摊位的三个商业城。1997年将再建一个2万平方米市场。使企业内、系统内的房地产、设施、人员尽可能运作起来。
2)对企业和门店的改革,卖、租、股并行,以租为主
各县冲破不能改变国有制的思想禁锢,以卖为主,以租为辅。市以租为主,卖为辅。
3)实行资产保值目标经营责任制
这是对经营承包制的一种改革。其内容是:经营者对所使用国有资产保值负责;独立经营,定额上交应摊费用;依法纳税,最终自负盈亏。具体地说:
A.局对公司或企业订立责任状。在期内确定盈亏额。对历史挂帐、潜亏一次核死,期内不准增加;按规定报报表,年终视完成任务情况奖惩。
B.企业对二级经营者(二级法人)订立合同。合同内容有三:①期内国有资产保值,②定额交纳一定折旧、水电、管理及离退休人员费用,③资金自筹,盈亏自负、偿贷清债,承担费用,依法纳税。企业统一管理国有资产。
C.经营单位(二级法人)专事营销。并自订内部的人事、劳动、分配制度。
4)公司转为物业经营
市蔬菜、百货、五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经营商业城(市场)和出租营业厅楼。企业功能由商品经营转向物业经营。招聘经营者成为主要任务,与其签定合同,公证后按季审计监督。如不能实现目标,便解除合同。
转为资产运营取得的明显效果:
首先,公司、企业、经营者三个层次环环建立责任制,以合同形式保证费用、盈亏目标落到实处。既有利于完成财务指标,又有利于确保国有资产保值,还摆脱了大锅饭弊病及潜亏隐患,并且扼制了亏损的增加。市蔬菜公司改革观念强,5年前就抓住机遇,出租营业厅和办蔬菜市场,成为全国较早不用政府补贴的市蔬菜公司。
其次,企业从事物业经营,获得了可观的、稳定的资产经营收入,维持了部分在职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支出。市蔬菜公司年资产经营收入约250万元,市东方商场一楼年资产经营收入300万元,市百货公司收入更高些。该公司利用自有土地房产,在市中心建造了“中百商业城”。现又从用户集资建了个新城,可吸纳3000多人就业,房地产又会增值,公司经理对此效益非常乐观。
再次,资产运营直接创造了就业机会。安置了大批企业、系统、社会的待业职工就业。已有3000多名员工依托商业城和出租柜台受聘成为独立经营者。他们由于具有一定的经商技能和经验,其经营状况好于农民出身的个体户,收入高于国营职工。早期下海者许多已积累三、五万元,少数成为拥有几十万元甚至百万元资产的大款。
三、调查后的思考
比之大城市,中小城市(含县城)的竞争性国有商业企业由于它们处在经济更为落后的城乡结合部,一大二公的弊端就更为明显,故亏损更为严重,时间来得更早。据笔者所知类似葫芦岛市的境况在全国124个地区、州、盟中带有一定的普遍性,涉及300多万国有职工和几千亿元国有资产及社会安定,关系极大,值得认真思考。
(一)准确把握现状和走势
穿过层层云雾,认清国有商业企业的真面目是准确选择扭亏思路的必要前提。如前所述,葫芦岛市的国有商业企业,或改变国有性质,或退出商业经营,实际已名存实亡。行业市场占有率,主渠道作用已无从谈起。葫芦岛市状态在全国是否带有普遍性?对此,一些商业主管部门的领导有不同看法。他们列举一些地区(如苏南)和市县的典型企业,批评悲观论者。诚然,全国中小城市确有一批国有商业销售效益双佳的企业,如苏南的一些城市、江苏的常熟、山东的诸城、河南的临颖等县的部分国有商业企业。这些典型,一般都具有以下环境和条件:位于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一般在沿海、又集中在三角洲和二个半岛上),是当地改革开放试点区,企业改革起步早、步子大,经理及班子精明廉洁,管理严格等等。他们从本企业实际出发,选择了多种途径:股份合作制,实行国有民营,一企二制,转向房地产开发等。共同经验可以归结为二转:即企业和门店通过国有民营,转为民营经济;而企业管理层(公司)转为资产经营的物业管理公司。本质上二条,一条是转制(所有制),一条是转业(非商业)。成功之处是彻底的改造。本人估计,在全国3万多个企业中,除去已变为非国有性质的部分,效益好的不过5%。
全国中小城市的竞争性国有商业企业的走势,可能将趋向恶化,走转制(转股份合作制、转个体经营)、破产、撤并之路,到2000年,纯国有商业企业将从竞争性商业行业退出。对此,当地的内行,有见地者已成共识,只是不愿也不敢公开说。值得注意的是主管商业部门行政层次越高越乐观。其实这部分国有经济的收缩,既是市场规律所要求,也是我国政府的政策导向。当然,对外宣传要适时适度,既不要片面宣传好典型,给人以幻想,滋长盲目乐观情绪;也不要忽视现实的积极因素,悲观失望,坐以待毙。要瞄准大好市场,主动地进退,平稳地过渡,推动我国商业的发展。
(二)从实际出发,确立考核国有商业企业效益的新标准
亏损是企业的灾难和癌症。在体制转换和资不抵债的关键时刻,扭亏是企业生存、发展、转制的必要前提。因此,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层层抓扭亏是极为必要的。但决不能以报表完成的扭亏指标作为衡量部门和企业的主要指标。尤其在报表失真的情况下,满足于报表或以失真数据指导工作,迟早要吃大亏的。葫芦岛市贸易局1997年亏损指标为2161万,比上年减亏20%。对此,市局认为有把握能够完成,省厅领导也很乐观。我认为,即使超额完成扭亏指标,也要看到亏损的严重性。其一,即使完成扭亏指标,仍然是巨额亏损,历年累计亏损将增加到1.5亿元。其二,减亏是在非常的条件下实现的。①停发了上万人的工资福利;②免(未)交一大笔应上缴的税费(仅一个公司就有300多万);③实际存在巨大潜亏(仅一个区就有上千万)。其三,上年报表的部分亏损将消失。一批亏损企业的亏损,随着企业的售出而消失;有些企业,二级法人隐报或无人报亏损(有的不报财务报表,当然也有应报未报的利润,但比之漏报的亏损额小得多)。其四,一些人为的因素,如设两本帐,应折旧不折旧,该摊销的不摊销等。
由此,必须重新确立考核政府经济部门和国有商业企业的标准和指标。我认为,应对各个国有流通部门和企业的走向、职能、面临的任务予以清晰的定位。逐个企业具体地提出改革目标、经营战略、主要任务、过渡形式。可供选择的考核指标有:国有资产价值及变动、主要经营收支及盈亏、在册人员的就业和报酬福利情况、企业门店转制概况等。盈亏指标必须列入,似不放到首位为好,服从于国有企业的首要任务。但数字必须真实可靠,严惩弄虚作假者。
(三)扭亏增盈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
既然亏因是多元的复杂的,那么扭亏也就应增收节支,多管齐下,多层并进。
1.传统的有效的一般做法要继承发扬。扩大经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减少损失是商业扭亏的具体的有效途径,任何时候不能放松。但现实遇到的扩大销售受阻,提高毛利不能,高成本呈刚性,干部歪风滋长等新问题,增亏易,扭亏难。尽管如此,增收节支的潜力是巨大的。要树立信心,通过开拓、管理、俭省等手段,夺取效益。
2.企业经理要牵住牛鼻子。当前企业处于动荡剧变的时刻,经理不能陷于事务,更不能借机以权谋私。要以甘心奉献,廉洁自率,勇于负责的精神,既要检芝麻,更要抱西瓜。抓住深化改革,调整经营结构,安排职工就业,把握重大决策。比如,趁资产大于负债之机,抓紧进行股份合作制、合资改革;比如,坚决停建那些前途无效的在建、改建项目;及早处理那些耗费大、公用性小的大哥大、高级轿车等。抓住大额的增收节支项目,就能取得大的成效,给企业带来收益,给职工带来实惠。
3.商业主管部门要挺身而出,与各部门协调,帮助国有企业解决困难。当前主要是:配备好企业领导班子,协调国有资产的处置、分配,减免国有企业税费负担,配合银行解决急需又应该解决的临时贷款,停(减)派大中专、职高毕业生和专业军人,严格查处企业干部贪污失职问题,支持企业改革和平稳过渡。
4.根本措施是调整和完善所有制形式。根据“抓大放小”方针,对中小城市的竞争性国有企业,无大可抓,属于放小的问题,根据企业门店实际和职工自愿,宜集体则集体,宜个人则个人,宜合伙则合伙,允许采取多种过渡形式。这可以从根本上堵住亏损之源,使国有经济从整体上扭亏增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