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讨论了当前物流产业发展规划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包括现代物流产业在我国崛起的必然性,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物流中心城市的特征和战略定位,物流园区的功能、选址与目标市场,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及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关键词] 物流产业,物流中心城市,物流园区,战略规划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被广泛认为是继劳动力、自然资源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是21世纪的黄金产业。国内出现了空前的物流热。本文针对物流产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包括物流产业崛起的必然性,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物流中心城市应具有的特征以及在全国物流战略框架中的定位,物流园区的作用、功能、选址和服务对象,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和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等,阐述了作者的研究结果。
一. 物流产业崛起的必然性
现代物流的基本涵义为“按用户(商品的购买者、需求方、下一道工序、货主等)的要求,将物的实体(商品、货物、原材料、零配件、半成品等等)从供给地向需要地转移的过程。”物流在实现从原材料获取、生产加工、产品销售、售后服务和废旧包装物回收的物的实体流通过程中,透过管理程序,有效整合运输、仓储、装卸、包装、分检加工、信息处理等相关活动,创造空间、时间效用,满足顾客及社会需求。物流将上述本来各自独立的但又有某种联系的相关活动集成为一体化的高效率的系统,是这些相关活动向现代化发展的产物。换句话说,现代物流产业和传统的交通运输、装卸搬运、仓储保管行业相比,本质区别在于其集成化、信息化、高效化和提供服务的高水平、多样化。全部转化为商品的工农业产品都需要通过物流来实现资源配置,物流涵盖了全部社会产品在社会上与企业中的运动过程,在经济总量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大陆的物流总成本约占GDP的16.9%。物流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是现代物流产业崛起的根本原因。
首先,经济发展需要发达的现代物流业支持。物流业的发展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物流业为工农业、商业等产业的发展提供物流支持,支撑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物流系统的作用是把企业采购物品运达企业指定地点并把销售的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减少商品在途时间、降低物流费用、保证商品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高效率的物流系统不仅是工商企业连续生产经营的保证,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的保证。物流成本是工商企业的主要成本,对于制造企业可达到生产成本的40%左右,企业通过降低成本新增利润的90%来源于改善物流管理。我国企业在寻求技术领先和产品差异越来越难的情况下,通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来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应对WTO的冲击尤其重要。降低物流成本不仅仅要求工商企业组织好自身的企业物流,也需要社会提供完善的物流公共基础设施和良好的物流服务环境,发达健全的物流服务产业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我国的物流成本有很大的降低空间。中国2001年GDP为95 933.3亿元,估计全社会物流成本为16 212.7亿元。如果中国的物流成本能够达到美国的水平,即占GDP的比重约为10%,一年可节约6 619.4亿元的成本。
其次,完善的物流服务是吸引投资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因为其低廉的劳动力和土地、稳定的政治局势、积极对外开放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的基础设施、潜力巨大的市场容量等因素,成为全球投资的焦点。人们预计中国将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发达国家的企业界已习惯了本国的高效和低价的现代物系统,同时为了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于自己有核心竞争优势的领域,一般不愿意投巨资来建立自己专用的物流系统,因此其在选取投资区域时,会考虑该地区的物流条件,希望把企业物流通过外包来解决。方便经济的物流服务是吸引外资的重要条件。在全球经济日趋一体化、中国加入WTO的今天,必须建成符合国际水准的物流体系。
第三,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传统运输仓储业。现代物流业包括物流活动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等,同时要求相关的信息管理与服务、金融、餐饮、旅店、人才培养、物流设备制造等产业协调发展,此外,发达的物流支持还是电子商务的基础。发展物流产业,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物流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就业机会。随着人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不断深入,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积极朝着现代物流企业的方向发展。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造成工商企业采购、制造、运输、仓储、配送、销售等环节彼此分割,一方面工商企业的原材料和产成品库存过大,占压资金较多,产品成本上升;另一方面运输、仓储等企业有效货源不足,设备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因此需要采用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大力推进现代物流发展,把彼此分割的环节有机连接起来,可以提高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尤其是提高国有物流企业的经济效益。
第四,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改善城市道路与公路、水路的交通状况,更好地运用运力运能的有效途径。由于传统的点对点式的低效率的物流模式,车船的空载率一直很高(公路货运空驶率在30%以上),人为地造成交通拥挤和能源浪费。如果能够加强管理,提高运输工具的工作效率,可以大大减少不合理的运输量,有效改善交通拥挤的状况,减少交通污染;或者利用现有的运输能力,实现更大的运量,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此外,物流知识的普及、跨国公司的带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经济全球化的压力、政府的支持、地方政府改进城市功能的愿望、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技术的发展等,成为物流产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近年来国内形成了空前的物流热。
二. 我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宏观上,国内物流环境处于迅速改善之中,现代意义上的物流行业逐步形成。近二十年里全社会交通、通讯等物流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很大,具备了比较好的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如前所述,在国内空前物流热的推动下,许多大中城市(如上海、深圳、武汉、天津、广州、杭州、无锡)纷纷提出建设物流中心城市的设想和规划,把新兴的现代物流产业作为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推动物流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物流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已经引起专家学者的关注,如各地区在物流产业规划建设上自成完整体系,重复建设,存量资源浪费;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对物流的认识很不平衡;现代物流要求的集成化系统运作与传统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条块分割的矛盾;物流标准化工作滞后;物流人才需求与培养机制的矛盾;等等。
从物流的执行主体上看,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同时存在,第三方物流正在兴起。从事物流服务的执行主体有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企业自营的物流部门、外资合资物流企业、民营物流企业、中国邮政系统及其它小型城市速递公司。传统的运输仓储企业积极拓展业务内容,引入先进的物流理念,积极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变。根据中国仓储协会的调查,被调查企业中57%的生产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大部分企业的自理物流将转交第三方物流运作。
工商企业面临的物流问题比较多。物流问题主要表现在:运输体系不佳,车辆未能充分利用;产品流通路经长,通路限制多;信息管理系统普及率不高;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方式;物流作业专业化水平低;保险索赔系统不完备。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物流成本过高、交货期无法控制、物流品质无法得到保证。根据仓储协会所做的2000年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生产企业原材料供应物流费用占采购成本的平均比例为5.4%,产品销售物流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为7.74%,工商企业对物流运作不满的原因依次为:作业速度慢(19%)、没有网络化服务(17%)、运作成本高(13%)、物流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低(13%)、服务内容残缺(12%)、不能满足需求的波动(12%)、作业差错率高(8%)等。
在全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大背景下,物流产业也将呈继续增长态势。总体上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观要求物流业必须按一定比例增长。对企业而言,供应链管理方式出现了的新变化,传统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弊端逐渐被人们认识,新的趋势是企业集中力量于自己有专长的领域培养自己特有的核心竞争力,把零部件加工、服务(包括物流)等通过外包解决,客观上造成对物流巨大的市场需求。作为物流产业市场主体的传统运输仓储企业和新成立的物流企业积极拓展物流业市场空间、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国家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外部推力。国外物流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也将继续对国内产生积极影响。
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流规模目前还有困难。从量的角度来看物流产业,主要包括物流活动中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搬运和流通加工的作业量,但是我们国家一直没有系统的专门的社会物流规模统计。由于货物运输是物流过程中真正实现商品位移的中心环节,一些同行用货运量来反映物流规模,同时根据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按比例计算出物流产业总值。
三. 物流中心城市和物流园区
物流中心城市和物流园区在物流产业中具有关键作用。全国许多大中城市都有其物流中心建设的宏伟目标。上海要建设成亚太地区的物流中心、武汉要成为华中地区国家级的物流中心、广州要成为华南地区的物流中心、宁波要建设全国性并辐射国际的物流中心等等。现代物流被认为是一个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又是构成城市综合竞争能力的重要方面,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在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的地位。
物流中心城市是全国物流网络上的重要节点,物流规模较大,是物资的转运中心、存储中心、分检包装加工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及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现代化的物流中心城市应具有以下特征:
有综合物流中心基地,物流基础设施完善,利用率高;
作为物流业市场主体的专业物流企业兴起,物流企业不仅提供标准的两地间的运输服务和仓储保管,而是提供广泛的物流服务项目,提供物流增值服务及客户需要的特殊服务,注重服务质量,工商企业对第三方物流依赖很大;
物流服务对整个地区、全国、甚至全球的辐射影响大;
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支持,物流中心、物流企业、客户之间有完备的通讯基础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有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利用渠道,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道路信息、运输工具信息、物流价格信息、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信息等;
物流管理现代化,确保物流管理的时间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目标,物流系统高效、快速、及时;
物流过程中运输、仓储、包装、装卸、信息管理等环节的专业设备现代化;
与物流业相配套的金融、保险、旅店、餐饮、通讯、法律咨询等服务业配套发展,物流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健全,物流业发展的综合社会环境良好。
为了提高全国物流系统的效率,全国物流系统的战略框架应该是根据地理区域的划分建立分级的依托大中型城市的国家级物流中心和省级中心、地区级中心,把随机的点对点的物流模式改变为通过中心枢纽向外辐射的新型高效有序的物流模式。大中城市一般具有一定的产业规模、较好的交通运输基础条件、可观的本地市场容量和较大的传统物流规模,在加上地理位置等区位特征,可能成为国家级或地区级的物流中心,作为全国物流网络上的节点,具有物流转运中心和存储中心、物流信息中心及物流综合配套服务基地的功能,为优化全国的物流系统做出贡献,同时强大的物流业实力把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不同级别的物流中心的主要差别在于其物流中转功能,高级别的物流中心主要承担物流集散中转的作用,低级别的中心的主要作用是为本地经济提供物流支撑。在一定地理区域内的同类型的物流中心必然在物流中转功能方面形成激烈地竞争,实力强的能够吸引更多的物流客户和物流供给,实现规模效益,有效降低成本,提供更优质的物流服务;而实力较差的物流中心在竞争中逐渐萎缩。这就客观上要求必须谨慎选择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定得过低会制约物流中心的发展,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会造成巨大的浪费。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就是要明确自身在全国物流框架中的地位,综合分析城市现有的物流规模(主要是中转物流规模)、经济规模以及城市经济在全国和本地区的经济地位、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地理位置与区位特点、交通运输基础条件、经济与物流产业发展趋势、与周边城市物流业之间可能的竞争与合作等因素,确定是以服务本市或本地区为主的,还是以服务全国并具有一定国际辐射能力的物流基地。
物流中心城市的建设,应该有系统的从全国到省、地区的分级规划,各个城市明确自身在全国物流战略框架中的定位,城市物流功能协调配合而不是简单同化和重复,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尤其是较发达城市相对集中的地区,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京津地区,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
物流园区是指在物流作业集中的地区,在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地,将多种物流设施和不同类型的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物流园区集成社会物流资源实现集约化高效经营,促进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协调动作,将分散的社会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能力用最有效手段结合起来,是提高所在地区物流产业综合效益的核心企业。物流园区是重要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发展物流产业的关键。对物流园区的规划建设还是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国内对物流园区内涵的理解与国外不尽相同。
根据发达国家和国内城市规划建设物流园区的经验,为了减少车辆空驶、解决交通混杂、控制环境污染、克服城市功能紊乱等的需要,把主要的物流功能从市中心分离出去,在近郊建立大型现代化综合物流园区。一般地说,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上应具备以下条件:离高速公路出入口、铁路车站、港口码头、机场快速干道出入口的距离比较近;在中心城市之外;具有较大的开发面积,地价比较低;靠近物流客户重心;与城市整体规划协调。物流园区的战略定位与所在物流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一致。
综合性的物流园区,服务对象大致有以下几大类:提供车船运输的运输公司、个体专业户;提供仓储的仓储公司;提供多种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位于本地区的工商企业,这些企业通过物流园区实现其原料采购和产品销售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等物流功能;公司地址在全国各地甚至全球,销售市场在本地区,可能在本市建立产品配送中心的企业;在物流园区经营,提供餐饮、住宿、金融、保险、通讯、卫生保健、法律咨询等综合物流后勤服务的经营者;同物流园区合资、合作开发经营物流项目的工商企业、投资者、房地产商;本地零星货物运输客户等。随着现代物流知识的普及、物流园区影响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不断拓展,物流园区的服务客户需要不断认识和发掘。一般地说综合性物流园区具有规模化的运输功能、储存功能、装卸搬运功能、包装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处理功能以及物流咨询功能、需求预测功能、物流培训功能、结算功能、电子商务和其它后勤服务功能。
四. 物流产业规划建设的主要任务
1.构筑现代化综合运输网络
运输是物流最核心的功能要素,物流高效化很大程度上依赖运输的高效化,发达的综合运输网络是物流系统的基础。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形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相互衔接,高效率、立体化、多功能、互补的运输体系。
2.建设物流园区和配送中心
在市区边缘交通方便位置建立多功能、高层次、具有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的物流园区。
3.形成物流信息平台
现代物流系统的运行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协调动作,通畅完善的信息流是物流高效运作与管理的基础,是将分散的物流需求与物流服务能力结合起来的最有效手段,是现代物流的基本保障。基于互联网络的信息通讯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物流运作的方式,蓬勃发展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业互相促进,数字化物流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讯基础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系统支持的物流信息平台,将物流园区、物流企业、客户有机联结,开辟完整的信息采集、存储、发布、利用渠道,提供实时的货物信息、道路信息、运输工具信息、物流价格信息、经济地理信息、相关政策法规管理信息等,实现物流的透明化管理。
4.培育现代物流企业群体
现代物流服务业的主体由具有不同核心业务能力的企业组成,如具有综合物流管理能力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商、具有综合运输组织管理能力的多式联运服务商、提供多样化服务的货运代理、提供准时快速服务的配送服务商等。积极鼓励原有的航运、汽车运输、航空、仓储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帮助企业实现规模效益,降低成本,引导不同类型物流企业开展有效地合作与竞争,促使物流企业的运作进入良性循环。
5.完善配套服务行业
如前所述,物流系统的运行是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人流的协调动作,现代物流要求相关的通信、金融、保险、旅店、餐饮、法律服务等协调发展。缺乏社会的多方面配合,物流产业难以一枝独秀。
6.创造物流系统健康运行的社会环境
在进行物流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政府主管部门宜及时着手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作为现代物流运行的法律保障,全面规划物流业发展的人才环境、社会法制与治安环境等,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减少摩擦,形成合力,加快物流产业建设步伐。
五.物流产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
发展现代物流业实质上是一场流通体制变革,变革过去流通体制的横向分散、纵向集中、条块分割、互为壁垒、重叠建设、增加内耗的状况,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势重组,所有这些没有政府作为推进者是不可能实施的。单纯作为一个产业而言,物流业需要的投资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直接经济回报慢,需要政府在资金筹集与投入、征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府既是公共基础设施的提供者,还是物流运作秩序的维护者,应积极发挥其宏观调控功能,综合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行政管理手段和法律法规手段,保证市场竞争的有效性和公平性,帮助物流企业按照现代企业的运行方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维护物流客户的利益,保证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在变革旧的流通体制的同时,加强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方式之间的联系,整合分布在交通运输、商贸、仓储、物资、粮食、供销社和其它行业内的全社会的物流资源,形成统一的物流行业管理模式与运作方式。
参考文献:
[1] 中国仓储协会秘书处.中国物流市场供需调查报告[J].现代物流,2001(3):33-36 [2] 钟荣钦.善用物流策略提升台商在大陆的竞争优势[J].现代物流.2001(2):49-52 [3] 宋朝斌.创建物流中心政府应有积极作为[J].中国物资流通,1999(8):33-34 [4] 李云清,孙有望,季令.城市现代物流建设的相关问题[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0(增刊):56-60 [5] Sunil Chopra, Peter Meind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trategy, Planning, and Operation[M]. Prentice Hall, 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