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展经济的涵义
会展,即会议业和展览业的总称。所谓会展经济,笔者认为,是以会展业为支撑点,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会、博览会及国际会议,传递信息,提供服务,创造商机,并利用其产业连带效应带动相关产业,如运输业、电信业、广告业、印刷业、餐饮业、饭店业、旅游业、咨询业、礼仪服务业等发展的一种经济。
会展经济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自18世纪中叶首届世界博览会在英国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得到迅速发展,并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被世界各国所重视。目前,在发达国家,会展业已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例如德国的汉诺威、慕尼黑、杜塞尔多夫、法兰克福,英国的伦敦,美国的芝加哥,法国的巴黎,意大利的米兰以及新加坡等都是著名的“会展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会展经济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在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及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引起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加强会展经济的研究,推动我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对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会展经济的功能
2.1 效益功能
会展业同其它行业相比,具有直接性、自由性、集中性和经济性的特点,它能为参展商和贸易商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提供一个便利、直接、可靠的沟通环境,从而有利于交易的达成,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美国《贸易展览》周刊的统计数字表明,美国一年举办的200多个商业会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芝加哥一年一度的“RSNA芝加哥”展览为其带来高达5亿美元的收入;被誉为“国际会议”之都的巴黎,每年承办的国际会议多达300多个,仅会议一项所创造的收入就达7亿美元;香港的会展业每年为其带来大约330亿港元的出口定单和相关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近10年来,我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50多亿美元,贸易120多亿人民币。
2.2 桥梁功能
通过会展,一方面可以聚集商品和服务信息,为参展商和贸易商建立新的客户关系、寻找贸易伙伴、获取经贸信息提供便利。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调查,展览会是优于专业杂志、直接邮寄、推销员推销、公关、报纸、电视等手段的最有效的营销中介。通过一般渠道找到一个客户需要成本219英镑,而通过展览会,成本仅为35英镑。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了解有关产品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学习、引进和吸收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知识和管理经验,加强我国与其他国家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加速技术的传递和流动,提高企业技术水平,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
2.3 窗口功能
举办会展,可以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形象,扩大城市的影响。1998年全球最佳会议城市排行榜上的前5个城市分别是巴塞罗那、悉尼、伦敦、哥本哈根和香港。这些城市向世界充分展示了国际会展之都的风采。另一方面,又可以通过海内外客商耳濡目染而形成的良好口碑,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推动城市的繁荣。同时,会展业的发达,还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
2.4 展台功能
举办会展,可以汇集国内外同类产品同台鉴别,为企业提供一个平等竞争的机会。企业可以利用会展向广大客商宣传本企业的服务理念、产品品牌,增强国内外客商对企业的了解,扩大企业影响;另一方面,可以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扩大贸易洽谈,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例如,1999年11月在我国举办的北京摩托车展览会,汇集了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日本、意大利、德国、英国和韩国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30家摩托车厂商和150多家零部件及相关产品厂商。这次会展为我国摩托车企业扩大品牌影响、帮助企业了解产品的发展状况及加强企业间的横向联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2.5 连带功能
会展业具有很强的连带功能,它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权威资料表明,国际会展业利润率超过25%,是高效益、无污染而且对相关产业带动能力极强的产业,具有1:10的效应。这主要表现在:①会展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观展人员,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3倍;②会展业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决定了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承展地必须为远道而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形成商品展览、研讨会议、新闻通讯、宾馆业等“一条龙”的服务组织,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咨询业、保洁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快速发展;③会展能够推动举办地加强交通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等基础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竞争实力。
3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3.1 现状
(1)发展迅速。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会展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年均20%的速度递增,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并开始走向世界。据统计,全国现有展览场馆147个,1999年举办的会展总数为1326个,比1998年增长近5%,会展涉及到服装、电子、轻工、建材、房地产、教育、汽车等行业。迄今我国已在世界各国和地区举办过700多个展览会,组织外商来华参展的各种展览会近400场。在展馆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的同时,与之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已初具规模,为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为例,它有报告厅、会议室、技术座谈间、中西餐厅、停车场、海关监管仓库等,还有海关、运输、施工、旅游、饭店、动植物检疫所、物品租赁和商务中心等服务场所。
(2)市场大。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商企业利用会展这一形式来宣传自己,寻求合作,创造商机,拓展市场;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整体经济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到我国举办各种各样的会展,我国已成为亚洲乃至世界重要的会展中心。以国际会议为例,目前,欧美国家已从占国际会议市场80%的份额下降到60%,很大一块市场被亚洲国家抢走,其中我国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财富》中文版为了解外商心目中投资和经营最为满意的城市,对中国29个省市2000名外资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了调查,答案显示,61%的外商将把中国业务总部设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这说明世界各国已将我国作为举办国际会议的理想场所;再者,据专家预算,我国会展业的带动效应目前只有1:5左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发展潜力巨大。这一切表明,我国的会展经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3)成效明显。我国的会展经济虽然起步晚,但发展快,成效大,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增加了经济收入;加强了技术交流,为我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设备;增加了社会就业;促进了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友谊;涌现了一批会展城市,推动了城市的繁荣;加强了经贸合作,扩大了对外贸易;推动了服务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3.2 问题
(1)展馆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和合理布局,展馆规模偏小,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我国专业展览会的规模大多在2万平方米以下,规模超过5万平方米的展会每年不足10个。如北京国际机床展,展览面积达6万平方米,虽为“全国之最”,但规模不足西方发达国家同类展会的1/5。上海90年代以来先后兴建了国际展览中心、世贸商城、农展中心、光大会展中心等新馆,但展览面积都在2、3万平方米左右,且布局分散,加上原有的上海展览中心,全市的展览面积不到10万平方米。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会展业将步入成熟期,届时,不少国际专业展都将超过10万平方米甚至达到15万平方米的规模,展览面积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2)会展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和行业自律,规范化程度及管理水平亟待提高。一方面办展审批渠道多,政出多门,导致重复办展、多家办展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服装行业,每年全国性的展览会有上百个,有轻工系统的,有商业系统的,有协会办的,让工商企业无所适从。由于主题雷同,资源分散,导致会展质量下降,规模萎缩;另一方面,会展主办者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收费标准上“内外有别”,对海外展商收费偏高,通常是国内参展商的数倍,没有给予同等国民待遇,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同时,有些会展主办者利用会展管理中的漏洞,进行骗展,既侵害了参展商的利益权限,又严重损害了办展地区的内外形象。
(3)会展特色不明,竞争力不强。会展业市场的生命在于会展内容明确,特色鲜明,然而我国目前举办的会展大都缺乏明确的定位,不少会展没有重点主题,很少组织信息咨询、行业交流、市场资讯等活动,严重影响到会展市场竞争能力的提高。
(4)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会展业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理念,宽阔的思路,敏锐的洞察力,超前的预见性以及熟练的外语,但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十分稀缺。目前会展业的从业人员来自各行各业,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从而严重制约着我国会展业务的开展及会展的组织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
4 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的对策
4.1 转变观点,提高认识
会展是企业从事营销活动的最佳手段之一,它能帮助买卖双方通过产品、技术展示,达到推销、采购和开拓业务联系的目的。会展业除给展出行业带来经济效益外,还能给举办地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在欧美发达国家,会展业已成为地方政府参与投资和建设并分享收益的、规范有序发展的无烟工业。因此,转变观点,增强对会展业重要性的认识是推动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前提条件。就政府而言,应把会展业纳入国民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积极鼓励与扶植会展业的发展;就会展主办者而言,应利用电视、广播、报刊、街头广告等媒体进行宣传,发布相关信息,提高会展业的知名度,同时通过举办会展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加强对会展业的研究,积极推广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会展业的认识;就企业而言,要积极参与,充分利用会展业桥梁和纽带的功能,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加强技术交流,收集市场行情,寻求经贸合作及拓展国内外市场。
4.2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会展业的发展规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会展场馆过多过少均不利于会展业的发展。各地在发展会展业的过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在市场调查和预测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场馆的布局,不要一哄而起,搞形式主义,以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一般来说,建立会展市场应考虑以下因素:①社会经济发达,生态环境保护良好;②交通运输设施先进齐全,通讯便利;③人力资源丰富,管理服务水平高,能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④科学技术水平高,在同行业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会展市场应建立在经济发达,交通、信息、人才、科技及服务等方面拥有综合优势的大中城市。
4.3 加强建设,优化环境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营运环境,即一流的硬件设施和优质的服务。加强硬件与软件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优化会展环境是大力发展我国会展业的迫切需要。从硬件方面看,一是要加快会展场馆的建设,使场馆设施上规模、上水平;二是要加强与会展场馆相配套的交通、信息、储运、餐饮、旅游及环境保护工作;从软件方面看,要重点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水平。从某种程度上讲,能否提供一流的服务,直接关系到会展业的兴衰。为此,会展主办者应做到:①会展前要加强对参展效果的调研,及时发布来展、出展信息,引导企业的参展活动,避免企业盲目参、办展,为参展商及广告客户提供广告制作、说明书印制、展台搭建等服务工作;②会展期间要帮助客户组织信息交流会、贸易洽谈会及行业技术研讨会等,为买家和卖家创造商机;③会展后要进行现场调查,询问参展商对展会的看法、意见,并把展览会总结材料提供给参展商,征求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下一届继续参展的信心及希望解决的问题。
4.4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国外会展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制定和完善规章制度和管理条例、加强规范管理是会展业健康有序发展的重要保证。虽然我国已出台了《关于在境内举办涉外经济技术展览会的决定》和《展销管理办法》,对申办各种展会的管理作了一些规定,但这些措施已难以适应我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当前应重点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及法规,对会展市场进行有效的规范和监控,使会展业走上法制轨道;二是要尽快成立全国会展业管理协会,加强对会展业的统一管理。其职责:①制定全国会展业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并组织实施;②负责制定会展业的“游戏规则”,加强行业自律和协调;③负责对会展业的质量和展览公司的资质进行评估和认证;④负责出国展和来华展的协调管理,对主办、承办机构的办展活动加强管理和监督;⑤负责会展人才的培训、考核工作;⑥协调政府各部门与企业及展览公司间的关系。
4.5 坚持“四化”,争创名牌
会展业的兴旺与其它产业的发展一样,需要名牌。只有大力发展名牌会展,努力提高会展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才能不断增强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实力,才能同国外发达的会展业展开有效竞争。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坚持走“四化”的道路,即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及特色化。所谓国际化即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和管理办法。包括:①积极争取国外著名的展览公司来我国开展会展业务;②积极组织我国的展览公司到国外举办展览活动或为参展商参加国际展览提供便利;③通过合展、合资等形式积极组织国内外展览公司联合办展,提高办展水平。专业化即会展内容应专门化,不能把展览办成大杂烩。这样既可以吸引专业内厂商的注意力,又容易形成规模效益,增加主办者的经济利益。规模化即会展要上规模、上档次,要吸引海内外广大客商参展、观展,努力扩大交易规模。特色化即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定位,要结合本地区的资源优势及特点,确定办展内容,使会展富有特色,创名牌会展。
4.6 强化培训,提高素质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对会展组织者来说,既要掌握熟练的外语,又要掌握如公关、广告、策划、礼仪、谈判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上展览成为会展业的新亮点,人们可以借助互联网展示产品,交流信息,洽谈贸易,开展电子商务。作为一种虚拟展览,网上展览在发达国家方兴未艾,我国也必须紧跟世界会展业发展的潮流,大力开展网上展览,而这一切都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造就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会展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可考虑:①在高等院校开设有关展示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会展人才;②组织专门培训,提高会展组织人员的外语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可以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专家、教授介绍会展组织、设计、建造及运输等方面的知识,提高会展人员的组织及管理水平;④建立会展业的职业资格等级制,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不同层次的会展人员的水平。
4.7 提供政策 重点扶植 新的增长点的培育需要国家的扶植,会展业的发展也不例外。我们应借鉴新加坡等国的成功做法,大力推进会展业的发展。新加坡把会展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植,动员国家各部门、各行业来推动这一事业,不仅兴建了规模庞大的展馆,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吸引会展主办者和参展者、贸易商,从而使新加坡成为亚太地区首屈一指的会展中心。目前,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武汉、哈尔滨、乌鲁木齐、成都等城市的会展业已初具规模,国家应在土地征用、资金筹措、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重点扶植,强化其城市的会展功能,培植世界级会展中心,推动我国会展经济顺利发展。
【参考文献】 [1] 晓辉.“会议经济”滚滚财源[J].中国商贸,2000,(4). [2] 张会详.为中国展览经济把把脉[J].价格与市场,2000,(4). [3] 叶国标.中国展览业敛翅高瞻欲腾飞[N].经济参考报,2000,(1). [4] 黎书.市场竞争为展览业带来更大机遇[N].国际商报,2000,(4). [5] 陈向军.加快我国会展业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思考[J].中外科技信息,20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