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新世纪,对中国商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首先应抓其行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要抓住其战略性行业。根据国外商业发展和我国流通产业现状,现代批发业和物流业在当今商品流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因此,应该主要通过对批发商业这一战略行业的再造和物流配送业的建设来带动整个商业产业的行业结构调整。
一、批发商业的结构再造
(一)批发商业结构再造的目的和内容
在一个稳定的经济结构中,批发商业的存在表明了交易费用的节约。商品经济规模越大,越需要批发商业。这一点已被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证明。而中国的国内市场多年来却是“两头活跃”,即生产者自销和零售商自采,批发商业处于萎缩状态。这是经济运行的一种反常现象。因此,应立足于我国批发业素质不高的现实,在对“产—批—零”关系进行再造的同时,对现存的批发商业进行全方位的调整,其目的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形成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批零关系,建立开放型的多种形式并存、自主贸易为主与居间贸易为辅、专业批发为主与非专业批发为辅的批发体系,如表1:
表1 批发商业结构及其主辅关系 附图
(二)“产—批—零”关系再造
交易是交易双方“自愿让渡”的行为。而“自愿让渡”的前提是交易双方同时对交易中获得利益的肯定,其中花费较低的交易费用也是一种利益。在规范的市场经济中,“产—批—零”关系比“产—零”关系具有更低的交易费用。因此,对中国来说,“产—批—零”关系的再造就是要建立一种规范而和谐的利益关系,形成利益维系格局的帕累托最优,即既存在整体效率,也存在个体效率。在“产—批—零”关系的再造中,可分别建立生产厂家为主导、批发商为主导和零售商为主导的一体化形式(如图1)。在此基础上,“产—批—零”关系可由产权、契约和管理等紧密与疏松的不同形式来维系。
附图 图1 “产—批—零”关系的基本维系形式
1.产权维系。产权维系是指某家企业通过控股方式,拥有并统一管理若干工厂、批发机构、零售机构,实行“产—批—销”一体化的网络式经营方式。控股企业可以是生产厂家,也可以是批发商,或者是零售商(图中重线的方框)。例如,日本的综合商社就是集生产、贸易、金融、信息、投资、综合服务等一体的国际化、多元化、集团化的经济集合体,就是产权维系的网络;我国上海内外联公司通过参股控股拥有生产产品的实业公司、面向全国的批发公司、面向中高档消费者群的综合商厦和面向大众消费者的连锁超市等,其成员构成稳定的系统,各个成员借助不同的分工发挥各自的功能,形成集约化经营体系。
2.契约维系。契约维系是指相关的生产企业与流通企业通过合同契约形式,形成“产—批—零”的一体化流通网络的方式,同样具有以上三种主导形式(图中重线的方框)。契约维系因有合同的约束,“产—批—零”的关系能维持一定时期,因而较之产权维系疏松。例如,国外一些批发商和小零售商为应付大型零售集团威胁而形成的“自愿连锁组织”,就是靠协议和契约维系的“批—零”流通组织,有些还形成了较为稳定的“产—批—零”的经济联合体。在目前商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对一些组织化程度低和经营分散的中小商业企业来说,采取契约维系方式并形成“自愿连锁”的联合体将是一个有效的途径。
3.信誉维系。信誉维系是指某家企业(图中重线的方框)通过其规模大、声誉高和实力强的条件与其他自愿依附的企业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的方式。在形成新型的“产—批—零”关系中,尽管这种方式没有产权和契约和维系,但存在着信赖关系。例如,现代化的大型生产企业、大型批发企业、大型物流配送中心、大型零售企业等通过其实力成为其他企业“拥戴”的核心,形成较为稳定的交易关系。信誉维系还可通过产品品牌建立稳定的商品流通的网络。美国通用食品公司等大制造商,就是由于其产品品牌而获得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合作。
在商业产业的批发结构调整中,应以上述产权维系及批发商主导的形式为建立“产—批—零”关系的主要突破口,重点建设以大型批发商业为龙头的企业集团,通过“抓大放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些现代批发企业的“巨人”,参与国际竞争,并由此带动批发商业的全方位调整,其中包括中小型批发商业的结构调整。
(三)批发商业组织转换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批发商业的组织结构可以根据不同的自身条件自觉地进行多种适应性转换,即:第一,向多功能一体化转换。不但要有对内对外大进大出的贸易功能,而且还要有配送功能、仓储运输功能、融资功能和信息咨询服务功能等;第二,向有限或单一功能专业化转换。与多功能相反,一些实力较弱的批发企业可向有限或单一的方向发展。其特点是投资量较小,费用低,灵活便利。例如,现购自运批发(注:即现金交易且购货物自行运输的批发形式。)、直达运输批发、货车批发、货架批发、邮购批发等;第三,向总代理、总经销转换。对于某些品牌商品,为建立稳定的“产—批”和“批—零”关系,本着互利的原则,批发商可以采取参股、合作或合资方式由一般代理商或一般经销商向总代理、总经销形式转化;第四,向物流配送中心转换。一些有条件的批发企业可利用仓储运输、批发货场等逐步向集储藏、保管、分货、配送、运输等功能一体化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发展,为生产者提供扩散商品的服务,为零售商提供配送商品的服务;第五,向综合商社转换。可以以某个大型批发企业为龙头,通过兼并、控股、参股、联合及连锁方式,建立集生产加工、内外贸及金融一体化的综合商社,以其较强的集约方式和较高的结构效率来开拓国际和国内市场;第六,向跨国公司发展。随着进一步对外开放,一些大型批发商可以组成跨国公司或通过资产重组,一些批发商可以成为大企业的国际分销机构,向国外发展业务,逐步形成跨国集团的一部分。
(四)批发业业态转换
目前,西方国家批发业的经营逐渐连锁化(注:批发连锁即批发业内外入连锁机制,正在成为世界批发业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批发业向多业态发展,其变化的具体特征是:第一,批零一体化。例如,进入20世纪90年代,美国流通领域中逐渐由零售商对批发业发挥主导和牵制作用,一部分批发业成为零售业的采购商,因而出现批零一体化趋势;第二,批发代理化。即一部分批发商转为制造商的代理商;第三,批发联合化。为对抗强大的制造商批发机构,传统的批发商纷纷联合起来,组建“批发联合公司”。对中国的批发业来说,应由目前较为单一的业态结构转换为多业态结构。利用产权维系、契约维系和信誉维系方式,除改造传统的专业批发和已发展的批零一体化外,还要发展批发代理制和批发联合公司。批发业业态改造和发展的重点有三:1.批零一体。应由政府主导型的批零一体向控股公司型的批零一体转换;由零售连锁集团配送中心向零售延伸型批零一体转换。2.批发代理制。中国应大力发展通过代理协议形式的长期稳定的“产—批”关系,尤其对生产资料批发更是如此。3.自愿批发联合公司。我国的国情决定了必须发展中小批发商。由于其具较强的抗市场风险的特性,因此,应组建各类自愿批发联合公司,利用批发连锁等经营形式增强其经营能力。
二、物流配送业的建设
(一)物流业与配送业及它们与相关行业的联系
尽管学界同仁对“物流”这一概念各有己见,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认为物流是物质资料的实体流转(即实体运动),也就是说,物流是“物”和“流”两个要素的有机结合。物流业是指以物流经济活动提供服务产品的行业集合。物流行业结构论认为,物流业是由四个子行业(即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通运业(注:通运业是指从事托运和担当货运委托人的行业。该行业的经营者从事委托、承办、代办等业务以实现货主的运输要求。)和配送业)组成的(郭冬乐、宋则,2000)。关于“配送”这一概念也有不同的解释,但不少学者认为,它是“配”与“送”的有机结合,是按用户要求,进行配货和送货的经济活动。它是高级形态的、现代化的货物运送或送货活动。配送业是“以配送为主体的行业,这个行业(在配送中——作者注)要从事大量的商流活动,是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行业”(张声书、佐伯弘志〔日〕,1998)。物流配送业之所以是中国商业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的战略性行业,是因为这类行业是现代化大流通中新生产力的代表,它作为流通的中端行业与其他相关行业的经济联系如下图(图2)。由图不难看出,物流配送业在商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战略意义(图中黑线表示与物流配送业的直接联系)。
附图 图2 物流配送业与相关行业运行图
(二)建设物流配送业的基本取向
1.发展路径。目前,我国物流业结构的现状是物流组织规模偏小,横向分散,且各成体系,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大流通的需要。因此,物流业转换的目标是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图2的模式),它是商业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但由于建设物流配送中心投资大,组织运行成本高,况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还未真正形成,因此,目前不适宜大量地组建物流配送中心,而应从国情和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分步走,在大力发展物流配送业的基础上,经济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可通过改造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其具体途径如图3所示:
图3 物流配送业的发展 附图 2.社会化改造方式。第一,将传统的储运业逐步改造为储运型物流配送中心。发挥储运业拥有仓库、港口、货场、铁路专线、轮船、车辆等资源优势的作用,并将其功能一体化,形成较大规模的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第二,利用批发业与其他行业关联的走势,将有条件的大型批发企业改建为批发型的物流配送中心。以大型批发商为主,通过加盟方式,建立“零售商店的商店”,向其会员店以及非会员店的单体超市、独立零售商店开展社会化配送服务业务。第三,通过物流配送业务的委托方式形成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这种方式是将商品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由众多的生产厂家或以批发企业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进行。其具体的改造方式是:改变原来由分散的物流配送组织分别向分散在某区域的连锁店铺或单体店供货方式,先将许多厂家的商品委托集中到隶属某个企业的准社会化物流配送中心,并在该中心,商品按服务对象店进行分拣和配货,然后统一发送。当业务规模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再发展为独立的社会化的物流配送中心。
(三)基本配送模式选择
配送是综合性的物流活动,其发展可选择以下五种基本模式(表2),并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交叉选择。
表2 配送模式与基本含义及解释
模式 基本含义 其他解释
商流物流一体 商品配送活动①与 销售配送
销售活动合为一体
商流物流分离 不购销商品,只从事 代理配送或交货代理
商品配送服务活动 配送
独立配送 某配送企业为自己 综合配送或专业配送
的网络体系独自开
展配送活动
共同配送 多个配送企业协作, 集中协作配送
共同对某一地区用
户配送
集团配送 商贸企业集团对大 规模和系统配送②
中型生产企业定点
定时定量配送
|
注:①配送活动是指运输、存储、保管、分拣、加工、运送等系列化服务。②作者的解释。
对于生产资料配送,在我国配送业尚未发展的地区应先发展商流与物流一体的专业配送模式。随着交通、通讯、邮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及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发展商流与物流分离的交货代理配送。对于配送业初步发展的地区或城市,或具有较强关联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群,可以适当发展交货代理配送或集团配送。对于消费品配送,可根据不同情况发展销售配送、交货代理配送、综合配送和专业配送及集中协作配送。总之,在配送模式的选择上,应根据不同的经营主体的不同条件,本着效率原则进行最佳组合。
【参考文献】 ①肖怡:“建国以来流通领域变革的成因与深化思路”,〔J〕《商业经济文荟》,1999年第5期。 ②宋则:“新时期批发市场建设的战略要点是培育现代批发商”,〔J〕《南京经济学院学报》,1999年第6期。 ③张声书、佐伯弘志〔日〕:《中国现代物流研究》,〔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年第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