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竞争力发展来看,目前我国的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3位,贸易总量升至第2位,彩电、洗衣机、冰箱、服装鞋帽等多达百余类的产品居世界产量第1位,但能“叫得响”的中国品牌却为何远远没有那么多?
蒋青云认为,做品牌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从没有品牌到有品牌,解决品牌识别或身份问题;二是解决品牌资产的建设和积累问题;三是如何成为市场的强势品牌,来创造更多的价值的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企业来说,还只是处在第一个阶段。”
“今天的中国企业,不少是输在品牌上,即公司很大,但是品牌很小。”蒋青云说,如中国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按规模排名,全球第一,但是它的品牌还是比较小的,跟大名鼎鼎的花旗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专家认为,中国品牌长此以往的弱势状态,将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短板”。福建省晋江市素有“中国品牌之都”的美誉,同时也是全国最大的制鞋基地之一,每年全国制造的70亿双鞋子中有10亿双来自这里,占世界鞋业总产量的10%以上。虽然晋江鞋与美国耐克鞋的制造成本只差几美分,但两者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却相差10倍,甚至更大。“其原因就是晋江鞋的品牌价值还远不能与耐克鞋相提并论,这种现状将使中国鞋业难以摆脱处于国际产业链底层端的困境。”有关人士分析。
“中国品牌现在不仅难以拓展国际中高端市场,反过来,在国内消费市场,顶级名牌也几乎都被国际品牌所垄断。”专家说。以可口可乐为例,上世纪80年代,可口可乐重返中国消费市场,因其填补相关市场空白而取得巨大成功。在巨大商机的诱惑下,上百个国产可乐品牌纷纷诞生。然而短短几年过后,国产可乐品牌逐一消亡,原有的可乐企业大多数被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收购为加工车间。去年,可口可乐扩展到果汁领域,企图利用汇源垄断中国果汁饮料品牌。
专家们把振兴中国品牌的希望更多寄托在中国的民营企业身上。上海交通大学品牌广告研究副教授阎峰结合自己在欧洲等国家的观察经验认为,中国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知名度和赞誉度的品牌已在逐渐出现,比如华为等。“它们大多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产品企业,而不是简单的、一般消费领域的制造业。”蒋青云也认为:“华为、联想等在许多指标上已经符合英特品牌的标准,只是在综合评价上还略有欠缺,相信以后有很大机会。反观有些垄断企业,虽然名头很大,但在营销和品牌建设上乏善可陈,难以称得上强势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