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南开大学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刘秉镰教授
2006年4月17日,环渤海地区经济联合市长联席会第十二次会议在津成功举办。此次会议通过了《推进环渤海区域合作的天津倡议》,指出“合作、共赢、振兴,成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旋律,是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必然选择。”有专家认为,在滨海新区战略机遇下,推动环渤海区域经济合作进一步深化,打造环渤海物流圈是一个重要切入点。
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主任刘秉镰教授介绍说,作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物流业已成为区域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都将物流业作为支柱产业。刘秉镰教授指出,要想成为物流中心城市,必须认清自己的情况,充分利用自身优势。
记者:众所周知,物流业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环渤海区域经济将阔步发展,如何才能有效整合区域内的物流资源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呢?
刘秉镰:目前,环渤海地区物流业发展迅速,各有特点。如青岛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港口已建成“万国码头”;大连提出了建设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河北省也加大了在港口、公路等方面的投资力度。我认为,区域内资源整合的重点在于与周边地区开展多层次的物流合作。
就天津来说,物流战略首先是强化自我。也就是完善天津物流市场环境、提高服务水平、提高物流系统运行效率,降低运行成本,特别是要建立物流信用体系,同时还包括建立若干物流服务企业品牌。在这一基础上展开与紧密层、半紧密层和松散层合作伙伴地区的物流合作往来。京、冀是天津的直接腹地,可以作为天津开展区域物流合作的紧密层合作伙伴。应在建立快速通道、信息传输及服务等方面,消除现有影响三地物畅其流的障碍;河南、山西、内蒙古以及西北各省区是天津和青岛的共同腹地,可以作为半紧密合作层伙伴,是天津加强进行物流营销活动的重要地区;山东及东北地区是我国资源输出的重要地区,但他们分别是大连和青岛的直接腹地,只能作为天津的松散合作层伙伴。在这些地区天津应尽力寻找能与青岛、大连互补合作的领域,共同推进环渤海地区的物流一体化,争取促成战略意义上的合作。
记者:要保证物流业的健康发展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建设?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带来的机遇,能否助推天津成为环渤海区域内的物流中心城市?
刘秉镰:天津服务业具有较高的发展水平,物流业作为其中的代表已初具规模,并有着较好的基础和研发能力。随着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布局,也为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空间,天津下一步的发展应该转换视角,放眼环渤海、东北亚,在完善物流系统内部的同时,加快天津物流系统的营销和对外的扩散。
硬件环境是今后仍需优化的方面,但这并不是物流业发展最主要的着力点。以伦敦港来说,虽然吞吐量不足1亿吨,但却是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原因在于它提供了一系列高层次的航运相关服务,例如船舶登记、船只买卖及租赁、航运服务融资等;香港的物流活动费用比内地高,但香港仍然是国际航运中心,就是因为其服务水平和国际化程度比内地更高。因此,天津物流业要对经济发挥持久贡献,关键在于完善自己的服务环境并推出成系统的服务产品,成为物流产品市场中心和交易中心,而不只是运输中心。
从长远看天津应该承担起物流中心城市应尽的职责,在吸引投资的同时不断完善服务。可以说,这是天津物流业最为迫切的任务,也是形成天津物流持久竞争力的本源。
记者:随着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逐步深入,是否会为物流企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
刘秉镰:滨海新区优势之一是滩涂比较多,存在较大的集中开发空间。能不能把相关政策用好用足,借势把自己壮大起来,把天津滨海新区2000多平方公里的空间迅速变成一个产业聚集区和一个现代化的滨海新城,同时也作为京津两地合作的结合点,这是物流业迎来发展机遇的关键。
滨海新区不仅要发展产业,而且还要发展服务业,提高城市化水平,创建一个适宜人居的有滨海特点的新城区。一个区域要发展壮大必须要能够吸纳外部要素进入,也就是存在聚集效益。提升区域的聚集效益就是要把包括物流在内的各项服务做好,创造一个好的市场环境,包括良好的物流信用体系、市场竞争环境,国际化的服务标准、政府监管体制,在名牌企业的拉动下形成产业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