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内商铺空了半年租不出去,宽敞的百货商场成了“试衣间”,一些零售巨头开始关闭实体门店……近日,广州、深圳、北京等地商业地产已出现难题。“建了房子就收钱”的时代正在离去,商业地产的投资和交易开始降温,泡沫风险正在加大,拥抱互联网成为转型之路。
零售企业客流量明显下降
初夏炎热,市场遇冷。近半月来,广州已有两家本土百货公司分店面临关门困局。5月31日,新光百货的佛山南海店正式结业,该店从开业至今不足两年;而广州另一家本土百货公司也公开宣布,计划关闭位于新塘的一家经营状况未达预期的门店。
正如市民王荔的经验,在大型商场内,尽情试了多套衣服后,用手机拍下标识牌后飘然离去,随后在网上找到同样品牌和型号的衣服下了订单,价格比在商场便宜30%。
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2013年,中国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85万亿元,增长42.0%,约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
在网上销售的冲击下,大型零售企业客流呈现明显下降趋势。2014年一季度,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长0.1%,增速较上年同期放缓9.1个百分点,是自2009年以来同期最低。业内人士预计,今年大型零售企业销售仍将呈现低迷态势,增长速度继续放缓。
不仅是百货公司,一些行业商圈也感受到阵阵“寒意”。在有“南中国中关村”之称的岗顶IT商圈,南方数码都荟、太平洋数码、百脑汇等卖场的空置铺位随处可寻,不少店铺销售人员多于顾客。太平洋数码一家卖场的销售顾问王小燕说:“卖场的流动性越来越大,三天两头可以看到店面搬迁,对面那个铺位空了半年都没有租出去。”
位于深圳华强北商圈的明通数码港,多名IT销售顾问告诉记者,“看的多,买的少”,实体店几乎成了“体验店”。加上租金上涨等因素,很多店面难以为继。
商业地产空置攀升招商困难
在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的几年间,商业地产在快速跑马圈地。以广州为例,在中心城区商业地产趋于饱和的情况下,番禺、白云、萝岗等区域也在不断建商圈。在番禺万博中心商圈,除了已经开业的海印又一城、天河城奥特莱斯、奥园广场、汇珑新天地外,还聚集了番禺万达广场、敏捷广场、奥园中央广场、天河城、四海城等商业项目。
据戴德梁行统计,截至2013年末,广州市成熟商圈优质商场的存量面积为145.7万平方米。2014年全年将新增56万平方米,是近五年供应之最。如果以过去五年的平均消化速度:10—13万平方米/年,今年的新增供应预计要4—5年才能消化完毕。
然而,一味扩张并非好消息。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说:“零售等业态是传统商业地产重要的组成部分,互联网电商改变了人们的购物习惯和方式,导致零售商铺、购物中心的人流量大大减少,降低了商铺进入购物中心的意愿,导致商业地产出现招商难的新动向。”
跨界融合商业拥抱互联网
面对冲击,不少百货公司还是以最原始的暴力手段——“低价”来应对,促销大戏频繁上演,折扣力度也较大。谢仕平认为,百货公司此举虽然可拉动销售,然而对毛利率来说是致命打击。
一些商家则主动拥抱互联网,创新商业模式。一方面通过并购、关店、重组增强竞争力,如2013年王府井收购春天百货、北京百货零售商翠微整合当代商城和甘家口百货,百联集团重组旗下百联股份和友谊股份等。
另一方面通过O2O(线上到线下)转型,部分大型零售企业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会化新媒体进行多元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协同发展。如本土百货广州友谊提出的“全渠道”战略,公司打造手机APP“友谊微百货”, 协同实体门店、友谊网乐购、微信公众号共同构成全渠道零售平台。目前,友谊微百货已正式上线,市民亦开始尝鲜。
包括仲量联行和戴德梁行在内的一些商业地产研究机构均认为,我们并不缺内需,只是缺乏刺激内需的手段。对于城市中心成熟的商圈来说,商业地产的租金还在逐年增长。但郊区的经营风险已经出现,早点转型能够占领发展高地,简单的数量扩张只会促使泡沫破灭。商业地产的救赎需要主动起步,从零售业态向体验式商业转型迫在眉睫。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新业态冲击 商铺成试衣间体验店 [2014-6-4 11:42:12]
- 卖身一年 中关村广场重启无期 [2014-5-8 9:38:36]
- 基于消费者购买心理的大型超市卖场布局和商 [2014-3-27 16:51:53]
- 基于O2O模式影响下服装终端卖场管理研究 [2014-3-27 16:54:51]
- 加码体验 零售业刮起“体验经济风” [2013-12-10 9:15:40]
- 商场:频频试水业务新模式 [2013-10-29 10:42:08]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