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麦德龙中国区对外宣布,未来公司在华战略为分五大渠道发展,包括传统的大卖场、福利礼品、电商、食品配送和特许经营。这被外界解读为麦德龙在中国区加大尝试便利店模式,并计划未来在华以特许经营模式扩张便利店。此前几天的11月底,橘色、黄色相间的“easy家乐福”LOGO低调现身上海滩,标志着家乐福在中国首家便利店正式试水。另记者获悉,大润发目前也正酝酿进军便利店业态。
近期,零售圈内也相继爆出家乐福、麦德龙、大润发、华润万家等零售大商超在全国展开便利店之争的消息。业内人士表示,大卖场业态已满足不了超市连锁企业们的需求 “小而美”的便利店市场霍城零售巨大转型的又一方向。
零售巨头瞄准便利店
“五脏俱全”的便利店正成为眼下上班族最常光顾的地方之一,也被传统零售大卖场“盯上”,被寄转型的一大方向。
热乎乎的包子,鲜美的现磨豆浆,口味重的,还能来上一杯关东煮,外加洋气的胶囊咖啡……早餐,可以在便利店这样开始。中午饿了,各种盒饭、寿司、蔬菜沙拉、卤味,选完一热就能吃上,便利店一顿中饭20块钱左右就能解决。晚上下班了,发现手机欠费,快递也没取。没事,便利店这儿提供手机充值、公交卡充值、代缴水电费、机动车违章缴费,信用卡还款、银行转账、支付宝付款、代收发快递等服务。
与大型卖场相比,她显得更温馨;与社区小卖部相比,她干净整洁又新潮。虽然便利店面积从几十平方米到上百平方米不等,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11月底,橘色、黄色相间的“easy家乐福”LOGO低调现身上海滩,标志着家乐福在中国首家便利店正式试水。
“任何一种零售业态都不会消亡,法国最新统计显示,便利店的方式在欧洲效果最好,增长最快,三分之一的折扣店业态已转向便利店模式。”家乐福中国区总裁唐嘉年表示,我们正在中国区研究新业态,但具体的还不便透露。
12月1日,麦德龙中国区对外宣布调整在华战略,并计划未来在华以特许经营模式扩张便利店。当日,该公司布联手冷链物流行业两大巨头——漯河双汇物流投资有限公司和大昌行集团旗下的上海大昌行储运有限公司,实现冷链物流管理升级。
麦德龙中国总裁席龙(JeroendeGroot)告诉记者,此番做物流提升合作,就是为了配合未来在华扩张发展,并整合供应链,目前麦德龙在中国市场已开始尝试便利店业态经营,在麦德龙上海普陀店附近,正在一边自营运作一边探索模型,成熟后以特许经营模式进行全国扩张。
近日,杭州地铁2号线东南路段开通,随之开业的还有华润万家旗下的7家VanGo便利店。数据显示,目前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在杭门店数达47家。其中地面店21家,地铁店26家。据悉,年底还会有2家大型地面店开业,也就是说,到2014年年底,华润万家VanGo便利店在杭整体规模将达到56家。
另记者获悉,大润发目前也正酝酿进军便利店业态。而早在2009年,三家名叫“惠选”的沃尔玛小便利店就悄然现身深圳社区。据沃尔玛内部人员透露,早在2009年沃尔玛就提出了一项为期5年的发展计划,拓展其在中国新的折扣店业态“惠选”,并以此作为未来抢占市场的重要战略,并在深圳开始了与周边的7-11、美宜佳、百里臣等各大24小时便利店之间的无声战争。
转型必然选择 前景待观察
随着消费的逐渐精细化,消费者对购物的便捷性、舒适性有更高要求,便利店更能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的消费需求。大卖场业态利润率每况愈下,零售巨头卖希望借助“小而美”便利店业态来挽回利润。
但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这几年便利店各类成本增加,尤其是租约到期后的续租成本飞涨,这让大卖场转型便利店面临新的挑战。
缘何自认为“高人一等”的大卖场巨头们现在集体试水便利店呢?上海商情信息中心研究部主任韩姗月表示,随着人工、租金成本高企,而价格战不断,加之电商冲击,这让大卖场业态的平均毛利率可能只有10%甚至更低,平均净利润率连5%都不到,有些业绩不佳的大卖场业者净利润率仅2%左右。
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政府限制公款消费的要求及电子商务冲击下,零售业态进入微利时代的背景下,各大卖场企业开始以各种方式自救,如关店或裁员止损,沃尔玛近期被指在中国区进行人员大调整且有门店涉及关闭调整。
不过,业内人士指出,相比之削减成本的止损方式,如何寻找新的利润点才是零售企业最应该尝试的解决方案。
“从1996年起,大型超市、大卖场在国内逐渐发展,成为百货零售的主要形态,经过十几年已接近饱和,开发空间小很多。”购物中心和百货零售业知名专家黄文杰告诉《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近两年零售市场相对低迷,而开设大卖场资金投入大,风险相对也大,加上各地城区扩展及城镇化发展,对社区超市的需求被不断释放,从而导致众多零售巨头转向便利店运作模式。
一位零售业资深人士表示,大卖场规模过大造成成本高、坪效低;相反,小店成本低且运作灵活、利润率也高,即便尝试失败则“调头”也相对容易,因此便利店是目前被誉为“小而美”的转型最佳选择之一。
“他们更像是在困中求生,而不是简单地拓展生意。”杭州某大型超市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传统零售业的大卖场业态已进入瓶颈期,大环境差、成本不断上升,还要面临电商的冲击,毛利不断下行。而一些贴近社区、面积相对较小、成本较低、重点解决消费者生活所需的社区商业和便利店业态得到了生存空间。
虽然便利店模式普遍被看好,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随着便利店各类成本增加,尤其是租约到期后的续租成本飞涨,既给大卖场转型便利店让出市场空间,同时业内大卖场转战便利店提出新挑战。
“随着租金和人工逐年上涨,相关统计显示,一家便利店要做到日营业额6000多元才可维持盈利,可很多店达不到这个数字。目前很多便利店约10年的租赁合约到期,业主租金飞涨,导致很多成熟型便利店关店调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大卖场新开的便利店若要进驻优质地段则租金太高,很多便利店只能选择在三四线城市发展,其实大卖场做好便利店不是想象中那么容易。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大卖场转战便利店零售巨头再寻转型 [2014-12-8 16:31:26]
- 关于商业卖场设计的四个“精辟”原则 [2014-10-13 9:56:29]
- 家电卖场时代已过去? [2014-8-8 9:49:55]
- 电商平台迅速普及 传统手机卖场面临冲击 [2014-7-8 10:48:30]
- 新业态冲击 商铺成试衣间体验店 [2014-6-4 11:42:12]
- 卖身一年 中关村广场重启无期 [2014-5-8 9:38:36]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