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闭幕之际,我来到了浙江省义乌,对这块世界闻名的小商品都市进行了考察,下面我对“入世”给义乌市商品市场发展的冲击和挑战,加快以小商品市场为龙头的区域经济发展,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所面临的现状、面临的挑战谈点粗浅认识。但愿我的思考能给湖南的相关产业带来一些新的认识。
一、义乌商品市场的现状
以专业市场为龙头的商贸业持续繁荣,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这是义乌最明显的优势和特色所在。作为全国批发市场发育最早、交易规模最大的中国小商品城,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业已成为全国性的小商品流通中心、展示中心、信息中心、配送中心。
<一>义乌商品市场发展的优势
l、价格优势。由于义乌市场起步早,拥有一支走南闯北的经商大军。“买全国货、卖全国货”,一度成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响亮口号。近年来,通过引导和扶持经营大户以总经销、总代理的新型营销方式取代传统购销、代销方式,价格优势更趋明显,以及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活动的不断深入,以“质优价廉”为主要特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凸显,小商品价格形成机制日渐成熟。到目前为止,共吸引来自北京、上海、山东、江苏、广东等省市的2000余家名优企业到义乌设立厂家直销处,包括宝洁、飞利浦、松下等海内外知名品牌3000多种,形成了对全国小商品生产、销售具有指导或参考性作用的“义乌价格”。厂商挂钩、货比三家、优胜劣汰,实现了货源配置及价格机制的效率优势。由于义乌市场门类齐全,加之联托运线点遍布全国,货物运输优势明显,物畅其流,成本降低,有力地支撑了小商品集散地的功能发挥,进而降低商品价格。
2、流通优势。义乌市场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而闻名。全市现有各类市场52个,市场总面积114万平方米,拥有市场摊店3.8万个。其中,被誉为“华夏第一市”的中国小商品城年成交额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十大贸易市场榜首。中国小商品城营业面积82余万平方米,商位近3万个,从业人员7万余人,日客流量10万多人次,市场汇集了28大类10万余种商品,日货物吞吐量近万吨。市场汇聚了国内外5000余家知名企业的总代理、总经销、厂家直销。美国、日本、瑞典、韩国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商人经批准在义乌设立了商务代表处<办事处>。不管是在市场大街上还是在我们住的酒店,到处都是来自世界上各大洲的商人,目前,义乌小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五大洲1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我看了个数据:截止2002年8月,义乌小商品出口交易值超过10亿美元。一级批发市场的定位、发达的市场链、强劲的辐射能力,赋予了中国小商品城流通信息中心地位。
3、会展优势。会展业是义乌市场延伸与工业提升的结果。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有关部委联合主办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是国内市场开办最早、规模最大的小商品博览会。其中2001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吸引了美国、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30个省<市、区>1000多家企业参展,成交额达43.68亿元。中国小商品博览会全国性、经贸性、外向性、实效性明显增强。投资5亿元兴建的集国际、国内展览和会议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体育会展中心,将为义乌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硬件设施条件,由外经贸部参与举办的2002中国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的召开,更是确立了国际性展会的地位。
4、网络优势。在精心培育有形市场的同时,十分重视建立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化流通网络体系。一是依托中国小商品城的品牌优势,自建了直接的国内外分支物流网络。目前,已建成的在甘肃、四川、陕西、新疆、河北、江苏、南非、乌克兰等30多座分市场和四川、辽宁、广西等地小商品配送中心,形成了遍布全球的批发网络。二是创新交易手段,营造“网上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乌在信息化方面已投入近10亿巨资,建立了“中华商埠”、“易舟”等7个网站和服务点。全市已有3000余家企业入驻网站,因特网用户达9000余户,“中华商埠”已吸收国内外注册会员5000余人,日发商品信息10万余条,汇集了20大类700余小类商品,网上交易有力地促进了义乌商贸业的发展。
<二>义乌商品市场发展面临的挑战
1、商品市场培育不够健全,布局不尽合理。首先,商品市场的发展结构不够平衡,商品市场总体水平不高。除中国小商品城之外,其它专业市场的发展空间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量的扩张受到制约,商品辐射面不广,同时,各市场之间、场街之间的行业布局不够合理,市场与市场、市场与周边专业街之间的经营范围都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和重叠。专业街房租大幅度上涨势头仍然难以遏制,上升行业由于缺少发展空间难以做大等。其次,大多商品质量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也相对较低。商品的包装、装潢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在日常的商贸往来中,制假售假现象屡禁不止,要彻底根治“假、劣”现象,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和商品质量的提高方面,任重道远。第三,小商品国内外配送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中国小商品城国内分市场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义乌市场的知名度,也有利于义乌商品的输放和配置,对分市场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体现了母市场和分市场间的纽带和依存关系,但国外分市场的拓展工作相对滞后,配送网络仍比较欠缺,还有待于完善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
2、“先发效应”逐步弱化。义乌商品市场的发展,从外部环境来看,短缺经济时代结束,买方市场已经形成,宏观经济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地纷纷兴办市场,也一定程度削弱了义乌市场的先发优势,如服装、副食、鞋类等大类商品,由于本地产业支撑能力小,市场份额日渐被区域市场分割截流;一些省份的市场政策比义乌市场更到位、更宽松,劳务资源价格低廉: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销直接见面越来越多,商品信息互通更快;集散型市场的优势难免有所弱化,作为批发市场的转手经销商的可获利润相对下降,因而“先发效应”逐步弱化。
3、流通方式和交易手段仍显传统且单一。义乌市场运行方式主要体现为批发和零售,作为批发市场,批零兼营有利于市场的繁荣,也增添了市场的竞争力,但批零交易手段大多呈现为现场看货,即期交货,钱货两清的交易手段,虽然也有利用合同条款择期交货或组织生产与供货,但要想改变小摊小贩的角色,提高市场竞争力,必然要利用代理制取得产品销售权,从而实现由小规模、分散化经营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转变。建立稳定的契约关系替代有形市场偶然的、无计划的交易活动,建立起信赖、互惠、稳固的业务关系,利用传真、网络等现代手段洽谈生意、完成交易、节省费用、提高交易效率,从而取代传统且单一的交易方式,是必然的趋势,在这方面还需较大的努力。
4、商品市场主体素质整体不高。市场主体是市场中最活跃、最能动的要素,虽然义乌市场经历20年的发展,已培养和锻炼出一支善于生产经营小商品的庞大队伍,通过这些年的发展,也呈现出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趋势。据资料显示,中国小商品城市场经营者中,40岁以下占大多数,许多商人文化程度且较高,但从总体上看,市场主体的发育还处于较低层次,相当一部分还属于自给半自给经济过渡而来的小生产经营者,其文化素质偏低,经营水平不高,交易方式较为原始,交易手段也较落后,组织化程度低,以家庭式经营组织方式为主,缺乏现代批发商的经营意识,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很难适应现代交易手段和交易环境的发展。
5、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亟需加强。义乌市商品市场的经营主体是众多小规模的个私经营户,文化素质低,经营方式单一,以经验型面对面交易为主要手段,法制意识淡薄;小商品生产加工以粗放型为主,由于传统家庭作坊式组织生产经营多处于仿制阶段,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创造意识十分淡薄,假冒伪劣时有发生,并一度成为众矢之的,欲使市场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必须诚信经营,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 本文标签:
|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 |
- 相关内容
- 更多
- 儿童消费市场四大新看点 成零售业捞金法宝 [2013-5-29 10:47:34]
- 2013年中国消费呈现冰火两重天 [2013-5-27 9:48:54]
- 4.5万亿家电市场诱人 渠道布局仍是短板 [2013-5-24 10:19:09]
- 别小看大妈的消费力 零售业应多关注老年市场 [2013-5-22 11:32:20]
- 儿童消费市场群雄逐鹿 缺领军品牌 [2013-5-22 11:03:01]
- 实体店有未来 体验型服务让商业走得更远 [2013-5-21 10:43:42]
- 图片资讯
-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