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流通理论研究 | 流通产业研究 | 流通企业研究 | 流通技术研究 | 流通渠道研究 | 流通资本研究 | 流通政策研究 | 流通热点专题 | 
| 零售业研究 | 批发业研究 | 物流业研究 | 餐饮业研究 | 酒店业研究 | 旅游业研究 | 会展业研究 | 旧货业研究 | 拍卖业研究 | 
| 业态研究 | 选扯研究 | 配送研究 | 防损研究 | 市场研究 | 顾客研究 | 商品研究 | 自有品牌 | 卖场研究 | 店铺研究 | 促销研究 |
| 超市 | 百货店 | 购物中心 | 购物广场 | 商业街与步行街 | 便利店 | 专业店 | 专卖店 | 家居建材店 | 商业地产 | 电子商务 | 直销 |
您当前位置:首页> 市场研究 > 市场研究正文
警惕外资商业向“市场控制力”转移
来源:2007.3.16 中国商报 发布时间:2007-3-17 点击数:

     从美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百思买收购五星电器56%的股权,到全球头号建材零售商家得宝收购家世界家居,再到全球最大零售商沃尔玛近日宣布,经中国商务部批准,收购好又多连锁超市的运营商BCL公司35%的股权,以及7-11收购广州快客便利。面对着从去年开始的外资零售业在我国的新变化,零售业一位资深人士评价说,这些大牌外资零售业随着其市场控制力的增强,未来很可能会控制商品流通命脉,并带来市场垄断、采购垄断、渠道垄断等多重意义上的垄断。通过主宰终端进而控制上游,甚至可能会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规模零售商,近年来逐渐开始扮演中国国内以及出口市场的基准定价者的角色。由于其采购规模巨大,可以把10块钱的东西压到5块钱,其他的采购者也就以此为基准,上浮1至2元。广交会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沃尔玛的采购价格成为其他采购商的参考。这对中国外贸产生负面作用,价格越压越低,上游供应商利润空间都受到挤压。   

看外资商业不应只算数量多少
 
    在最近商务部官方网站上进行的与外国投资管理司李志群司长的交流中,李志群介绍了我国利用外资的有关情况。他说,2006年吸收外商投资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据统计,1至12月份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485家,同比下降5.76%;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94.68亿美元,同比下降4.06%。包括了港澳台商投资。截至2006年底,全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9万多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6854亿美元。 

    在总结外资投资商业服务业特点时,李志群说,服务业领域外商投资增长加快。2006年1至12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46.92亿美元,同比增长25.79%,占全国吸收外资总量的比重上升近4个百分点。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00.77亿美元,同比下降5.6%,所占比重下降6.78个百分点。外资商业目前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业态以超市、专业店和综合百货商场为主。随着2004年底对外资开放独资经营以来,越来越多的外国投资者选择独资方式从事零售经营,独资化趋势显现。

    在网上回答“您认为中国每年吸收那么多的外资,中国消化的了吗?”提问时,李志群说,吸收外资是当今世界各国利用全球各种资源、促进本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普遍做法。2006年,我国吸收外资695亿美元,约占全球跨国直接投资总额的6%,低于全球平均增速,人均吸收外商投资只有53美元,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当前我国就业压力较大、技术装备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的情况下,仍然需要注重发挥外资的作用。 

外资商业强化市场控制力

    尽管表面上看,外资商业在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例并不高,但它对市场的实际控制力远不止此。以上海为例,截止到2005年底,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共有115家,其中外商投资,包括外商独资、中外合资、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三种类型的门店数量达到100家,占总数的87%。外资企业很有可能会在某个区域市场中某种业态,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大卖场业态中形成垄断地位。
 
    针对外资商业目前不惜血本在中国加速扩张的现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郎咸平在日前举行的“2007中国零售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演讲时说:“现在大家都喜欢到沃尔玛、家乐福购物,原因是商品种类多,价格便宜。但大家没有看到,外资商场目前不惜血本在中国加速扩张,实际上是一种‘零售倾销’,以便占领中国市场。依据目前的发展速度,3到5年后,中国零售业60%至80%市场将被外资占领。凭我对国外企业的了解,他们会首先动用自己超级的物流系统,以低成本运作手段挤垮剩余的竞争对手,然后垄断市场,不择手段地赚取利润。”
 
    在3月12日联商网的“如何看待本土大卖场企业发展前景投票结果”的联商调查中,就“您如何看待本土大卖场企业的发展前景?”的问题在共有191人参与的投票中,认为“外资称霸中国大卖场市场,本土大卖场岌岌可危”的占了46.073%。  

    对此,内资商业早有预感,但也更多的是无奈。苏果超市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殷仁定说:“国内企业都是靠自身滚动积累,各种负担也重,与资金实力雄厚的沃尔玛根本不是同一等量级的选手。沃尔玛完全可以先承受几年亏损,用低价策略打垮竞争对手,占领市场份额,然后再提高售价、增加盈利。”
 
    业界认为,在一定程度上,目前国内零售业的局面是中小超市“补贴”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巨鳄。供应商不惜亏本也要挤进沃尔玛、家乐福的采购渠道,视之为提高知名度和打品牌的最有效手段,因为这意味着其产品和生产流程得到了国际企业的认同。

健全相关法规制度迫在眉睫
 
    业界分析,面对目前国内一线城市的商业网点资源越来越稀缺,与自己选址、开店相比,并购方式能使跨国零售企业以较低成本获得优质的网点资源。著名咨询公司麦肯锡预测,未来5年,中国零售业的并购将进入活跃期,外资零售业将占据中国80%的市场。
 
    针对2006年“外资并购”的有关情况,李志群在网上回答有关提问时说,外资并购在我国实际并不多。我国吸收外资基本以绿地投资为主,近几年,国际跨国公司开始在重化工业、基础材料业、消费品生产和服务业等领域开展并购业务,但其数量和交易额并不多。
 
   他指出,并购给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创新利用外资方式带来了新机遇,但当前社会上对并购交易的具体问题了解还不尽全面,相关部门在处理过程中比较谨慎,因此需要我们抓紧健全相关法规制度,鼓励公平竞争,引导和规范外资并购健康发展,防范垄断并购和恶意并购,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从李志群的介绍中,不难看出“保持吸收外资合理增长;引导外资投向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研发环节,投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加强对外商投资的监测和管理”等已成为外资司2007年的工作目标。
 
    尽管政府认识到了“保持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力”的重要性,但是真正落实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就像人大代表王填所说的,虽然年年都在说,但与2004年的议案相比,今年最新的议案会更成熟。“制定和颁布《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管理条例》只是对商业网点建设进行科学规划、严格监督管理的第一步,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和全国人大应抓紧相关立法工作,加快制定《商业大店法》或《商业网点规划法》等有关专门法。”王填说。
 
    郎咸平教授也急切地表示,在外资商业监管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善的政策配套设施,法制建设跟不上,没有好的游戏规则”。他认为,规则的制定要把握零售业本质。“第一个对于整体零售业而言,我们所需要的是呼吁政府跟商务部制定规则。建立起一套规则,其目的不是保护,而是给内地企业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第二零售业是个非常大的行业,战略指导思想必须符合行业的规则。零售行业的发展,要以规则建立为主导,以行业主导为推动力。”

    “这么多年,在外资利用上,我们一直采取‘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很遗憾的是常常技术没换到,市场却丢了。我认为,必须使外企和其他企业一样在公平的基础上去竞争。”郎咸平的担忧不由得让人深思。

 

作者:刘加莹  编辑:jiuyu
  • 本文标签: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分享】 【打印】 【收藏】 【关闭
    编辑推荐
    腾讯拉票京东 电商格局重塑 红星收购吉盛伟邦 家居流通业
    热门资讯
    武汉商业地产跨入战国时代 便利店掀起零售业革命
    热门标签


    网站简介 联系信息 专业服务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联系电话:020-84096050  传真:020-84096050  Email:webmaster@Kesum.Com  
    粤ICP备05001115号   广东现代专业市场研究院版权所有 ©2004-2014
    网上警察